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末刘福通起义究竟遭遇了什么重大挫折?

元末刘福通起义究竟遭遇了什么重大挫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31 更新时间:2023/12/17 9:30:37

元朝末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之风、社会的贫富之差、税收之重,让无数走投无路的农民踏上了反抗之路。时势造英雄,在此社会动乱之下,开始涌现出众多起义军将领,元末刘福通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刘福通的家乡在颍州,身处富康之家,但其人豪爽,又有才智,绝非一般的富家子弟可比。元朝末期,处于国家统治阶层的蒙古贵族作风愈发腐败,汉族与蒙古族之间的民族矛盾达到了无可调和的程度,而后其家宅被元朝的官员以修河的名义毁掉,这成为他造反的导火索。1351年,刘福通在家乡颍州宣布起义,并占领了颍州,开了元末农民的起义之路。

元末刘福通所率领的起义军被称为红巾军,因为起义军的头部都会裹上红巾。红巾军势如破竹,一路南攻,起义队伍也在不断扩张。1355年,刘福通在亳州扶持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登上帝位,建立了“大宋”政权。建立政权后,起义军转战北方,而亳州却在此时遭到元朝的攻击,刘福通只能丢弃亳州,并携小明王韩林儿共同退转到南丰。

在经历此次重挫后,刘福通为恢复士气,分三路北上反攻元军。红巾军最初气势如虹,但后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大宋政权日落西山。1363年,刘福通被张士诚军围困,为求自保,他向朱元璋求救,然而最终还是难逃战死的命运。元末刘福通是最早反抗元朝的农民起义军头领,其带领的红巾军推动了元朝的灭亡,无愧为汉族的民族英雄,其人其行当被历史所铭记。尽管刘福通未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但其义勇精神仍旧长存——其身虽死,虽败犹荣。

刘福通起义

刘福通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性情就十分豪爽,智慧过人,心怀大志。青年的时候担任巡检,为人仗义。那时候因为昏君的残暴统治,导致生灵涂炭,百姓苦不聊生,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元王朝的钦差借着修河的名义,改了河道还毁掉了刘宅。刘福通因为国仇家恨,于是决定造反起义,刘福通起义就此开始。

刘福通为了起义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组织上建立了白莲教,在舆论上把矛头指向了异族统治者。1315年,刘福通跟韩山童等人在河北进行聚会,杀了白马黑牛,以此来进行宣誓,决定起义。不料走漏了风声,遭到了官兵的围捕,韩山童因此被捕,刘福通逃到了颍州。

同年五月,刘福通在颍州起义,迅速攻克了颍州城,元末农民大起义由此被点燃。刘福通率领红巾军攻破了颍州,之后又立即进军河南,仓栗、确山、罗山等地。九月,刘福通选择南进,攻克了光州、息州等地,义军的队伍不断壮大,人数扩充到了二十万,战争屡战屡胜,震慑朝廷。

此时,汉人李思齐勾结元军,从背后进行偷袭,刘福通只能退守到亳州。1355年,刘福通迎接韩山童的儿子到了亳州,并称其为“小明王”,建立了政权。二月,因为战略上的失误,义军遭到了元军的围困,刘福通只好保护小明王逃到了安丰,这是义军遭到第一次大挫折。

刘福通攻占汴梁

在元朝末期,各地的农民起义给元朝本就不得民心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这些起义都或多或少的加速了元朝统治的瓦解。其中刘福通攻占汴梁,更是在呼召人心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建立的政权“宋”是汉人认为的正统朝廷,所以反元复宋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多,促成了他们对汴梁的占领。

刘福通攻占汴梁的过程可谓艰辛,通过蜿蜒曲折的方式才得以攻占汴梁。在元军弃城而逃后刘福通大军顺利进入开封,满怀胜利喜悦之情的刘福通,随即把“明王”韩林儿接来,迁宋都至汴梁。但是好景不长,还没等他们的宫殿修建起来,元军的反击就来了。由于和山东那路北伐军失去联系,刘福通只得孤军奋战,极力抵抗之下,还是失守汴梁。刘福通只好带着“宋君”韩林儿出逃至安丰,保留性命,但无奈余下上万名将士及其家属不幸被元军俘虏。

随着城门失守而出逃安丰,刘福通攻占汴梁的美梦再也无法完成了,虽然他损失了上万将士,但是这次的抗击,对元军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刘福通的追随者并没有因此减少,而是愈战愈勇,继续去抗击元军。在北伐的三路大军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刘福通独自率领红巾军坚守安丰近五年之久。他的抗击元军的精神也大大地激励着其他起义军,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汉人政权明朝。

标签: 刘福通起义

更多文章

  • 福康安是什么身份,是因身份暴露而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福康安

    福康安是请乾隆时期的大臣将军,对于他的身世却是非常扑朔迷离,历史传言说他是乾隆私生子。那么福康安究竟什么身份?他的死是因为身份暴露了吗?之所以会有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传闻,是因为乾隆一直都很偏宠福康安,将他视为亲生儿子一般对待。在福康安年幼之时,乾隆就将其接到身边抚养,福康安受到的待遇与皇子无异。在

  • 嘉庆帝诛杀和珅的背后隐情:两人之前就有积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嘉庆帝诛杀和珅

    和珅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心腹大臣,而且是清朝最大的贪官。他以一个跟在轿子后面的扈从,一跃而为主持朝政的宰相,靠的全是拍马屁的功夫。嘉庆在做皇子时,就深恨这个人。做了皇帝以后,一心想除掉这个乱国的奸臣,但因碍于乾隆这个太上皇还在,无法下手。和珅也意识到这位未来的皇上不喜欢他,心中惴惴不安。乾隆要禅位给太

  • 揭秘曹操最痛心的一次大哭 因为谁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

    曹操哭郭嘉,与其说是在懊悔与自责,不如说是对统一中国梦想的破灭和绝望。所以此哭是他平生最痛心的一次,达到了悲伤的顶峰。一个奇才的到来能让一个集团迅速强大,一个奇才的失去会让一个集团走下坡路,若郭嘉在世,曹操能打赢赤壁,统一天下吗?网络配图在游戏曹操传中,有这么一幕:赤壁大战在即,孙曹两家正黑着脸相对

  • 揭秘:谁在向勤勉的雍正皇帝大泼脏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清朝显示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他殚精竭虑为父亲康熙补上漏洞,累死累活给儿子乾隆留下基业,为“康乾盛世”得以传续起到决定性作用。但他留给后世的,不外乎性格古怪、屠杀兄弟和功臣、篡改遗诏、继位儿子是汉人、被吕四娘刺杀等负面形象。雍正的父亲康熙创造了一个盛世神话,最后也留下了一堆问题:吏

  • 清朝顺治皇帝因天花去世为何要最宠爱的妃子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顺治

    自清朝顺治皇帝染上了天花,而且不过数月,便不治而去了。当时在顺治皇帝临终前,朝中的大学士王熙奉命赶到皇帝病榻旁,为顺治皇帝撰写遗诏。网络配图其实当时他在为顺治写的遗诏的时候,也是都经过了皇帝的认可。当晚,顺治皇帝即驾崩归西。王熙在朝中官方的遗诏公布后,便将当时所有和遗诏有关的东西全部付之一炬,而且此

  • 洪武帝朱元璋为何要一手搞限娱令一手树典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洪武帝朱元璋

    永乐九年(1411年)七月初一,英明神武的明成祖朱棣不知哪根神经受了刺激,颁布了一项基本国策:“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读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但凡查出违规者,杀他全家。在

  • 为何朱元璋当皇帝后听不得人说“则”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

    中国人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不知从何时起。不过直到今天,对长者、尊者直呼其名都是不礼貌的。农村小孩之间骂架,互相指着鼻子叫对方父母的名字,便是一种侮辱对方的精神胜利法。过去的人在自己文章中不得以需要祖辈、师长的名字时,总是称“讳某某”。不过屈原在他的《离骚》中说到:“朕皇考曰伯庸”,而不说“讳伯庸”,

  • 晚清第一改革家曾国藩: 勇气比武器更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学习欧美最早的实践者之一,但他并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他非常注重维护中国的权益。在借师助剿这一问题上,他坚决反对列强深入长江镇压太平天国。在阿思本舰队一事上,他坚决主张解散这一中国完全不能控制的舰队。他不主张向列强购买大量洋枪,用以镇压太平军,他告诉弟弟曾国荃,勇气比武器更重要。他所

  • 三国将领钟会为什么会选择造反反对司马家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钟会

    钟会,三国时期的将领,谋士,是与王羲之齐名“钟王”的钟繇最小的儿子,出生于文人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从小便博览群书,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众人的赏识。但是他狭隘的气量害死了不少的能人志士,竹林七贤的嵇康,一起作战伐蜀的邓艾。钟会最后之死也为后世之人提供了教训,钟会早逝,让我们看看钟会到底是个怎样的

  • 金朝创立者完颜阿古打陵墓:曾搬过三次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陵墓

    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大多因为古装电视剧,如清朝,明朝,唐朝,宋朝等朝代,今天要为大家说的宋以后金朝创立者完颜阿古打陵墓的历史故事。他的陵墓曾搬过三次家——从北方一路南下到北京的大房山。网络配图史料中完颜阿骨打是骑马、射箭功夫了得的大力士,他于公元1115年正月在会宁称帝,正式建立金国,成为今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