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深度揭秘:历史上目不识丁却堪称明君的皇帝!

深度揭秘:历史上目不识丁却堪称明君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92 更新时间:2024/2/10 2:03:46

我国历史上的帝王的学问一般都要高于一般的读书人,很少有目不识丁的皇帝。不过历史上确实也曾出现过一个目不识丁,但却又创建了一个璀璨的王朝。那么这位皇帝是谁呢?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83个王朝,算上好的赖的,命长的命短的,以及真的、伪的,或者鱼龙混杂的,以及苟且偏安的,再或者挂羊头卖狗肉的,大概一共有599位帝王。这些帝王中有泼皮无赖权谋型的,如泗水村村干部刘邦;还有出生行伍丘八型打打杀杀的,如一条杀威棒上下翻飞的棍王赵匡胤;也有织席贩履二道贩子型的,如遭城管驱逐的流动商贩大耳朵刘备;还有出生低微曾经遁入空门六根未净型的,如丐帮末流弟子朱元璋;自然也有脑瘫脑残型的,如既是白痴又特别怕老婆的晋惠帝司马衷等等,皇帝的出身五花八门,所谓真龙天子,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谎言,皇帝轮流座,何时到我家?

网络配图

在这些历史上所有曾经出现过的帝王中,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一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帝王们缺少点文化外,其余大多数帝王都是受过正统教育的,有的甚至还硕研连读,集中了全国最有学问的博导辅助之,其理论水平远远高于一般读书人。在中国古代,皇家教育制度还是很严格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都具有很高的水准,目不识丁的帝王极其罕见,但是历史上确实有这样一位文盲皇帝,斗大的汉字不识一箩筐,臣下奏章往往委托他人代读,在其皇帝生涯中,从未动用过朱笔御批过任何公文,至于诗词歌赋,更是一窍不通,但其也绝不附庸风雅,既不象胸无斗墨的汉高祖刘邦一样吟诵白话诗“大风起兮云飞扬”,也不象不学无术的帝王如半文盲明太祖朱元璋一样,抒写什么“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之类讽刺文化人的羊羔体打油诗,其虽是文盲,却不流氓,更不荒唐,相反不仅治国平天下很有一套,而且在其短暂的帝王生涯内,其治下竟然在乱世中出现了少有的清明和政通人和的景象。

这位文盲皇帝就是后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本不姓李,和他干老子独眼龙李克用一样,都是沙陀人,即突厥十姓外另一族,是北匈奴后裔,崛起于后唐乱世之中,被病急乱投医的唐懿宗赐为国姓,李嗣源本名邈佶烈,无姓氏,在后唐末世天下大乱中被李克用收为养子,李克用亲生的和收养的干儿子很多,但最有名的即后来的庄宗李存勖和明宗李嗣源,此二李皆为老李手下虎将,均为万人敌,而李嗣源很早就有“李横冲”的军中绰号,老李翘腿后,李嗣源跟随李存勖南征北战,战功显赫,破契丹,灭后梁,在军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当庄宗李存勖因听信谗言,冤杀功臣时,李嗣源为图自保,起兵反叛,后被军中拥立为王,属最早的“陈桥兵变“者,既而在李存勖被乱兵杀害后继统大位,并改元天成。

网络配图

李嗣源是五代时少有的明君,虽在位仅有七年,却政绩显著。主要表现为开明改革、惩贪反腐、以民为本和勤俭朴素。撇开历史已有的公论,对于一个大字不识基本上是睁眼瞎的少数民族帝王,其至少有以下几个事例足以证明其无愧于一代明君,一是判处了以偷盗唐朝皇陵为生的大军阀温韬死刑,温韬此人死有余辜,其在任藩镇时,遍发唐诸陵,唯乾陵幸免,此人是中国盗墓史上首恶之一,对中国文化的戕害其损失难以估量。二是尽去汉唐以来宦官为害恶弊,命令各地节度使杀尽阉宦。三是大量裁撤宫中冗员,消除庄宗以来的奢侈之风,其宫人只留百余人,当是历史上后宫人数最少的帝王。四是严惩贪官,史书载明宗皇帝尤恶贪货,对于税赋之外又巧立名目巧取豪夺者杀无赦,先后惩处了一大批素有功勋的贪官污吏,而对于权贵间的官官相护,明宗曾经说了一句很有正气的话“王法无私,岂可徇亲?”,明宗对于中国的古代法制建设也有贡献,部分程度实现了人治向法制的转变,其规定了“十条不赦之罪”,十恶不赦的成语就是打此而来。

李嗣源生于动乱之中,饱受流离之苦,当知道天下民众最大之饥苦,所以其施政大有以民为本的风范,他当皇帝后不久就废除了各地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直接把原来官员以“损耗”为名中饱私囊的征税方法进行了变革,这项官场潜规则的改变极大的解放了彼时的生产力,减轻了民众负担,也让官员盘剥底层民众失去了堂而皇之的借口。更让人感到其卓有远见雄才大略的是他改革了赋税制度,变地方征税为中央征税,取消了地方税局,把税收全面交付于国家税务总局,这与几千年以后朱镕基总理改革税收制度的想法不谋而合,李嗣源的出发点是减少官员贪腐的机会和借口,但是其间接的实现了中央集中财力的目的,为后唐短暂中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李嗣源还有一大突出政绩是稳定利率,禁止高利贷和高利息的出现,同时禁止买卖人口,坚决不靠微博打拐,严禁虐待父母,为现代人礼仪孝悌作了很好注解。这些爱民措施于古代帝王之中极其罕见,其朴实重民的思想让他赢得了天下民众的爱戴,现在看来,这些简单有效的措施甚至堪比近现代。

有关后唐明宗目不识丁的记载史书比比皆是,宋人笔记中亦有记载,比如明宗曾经劝告自己的儿子秦王从荣,“我年少的时候,经历了许多战乱,马上取功名,却没有时间去学习典籍文章,在任藩镇时,每次见到幕僚们谈论经义时,虽然不甚明了经义,但其中道理也有所领悟,现在朝廷有鸿学大儒,你可以时时亲近,聆听教诲,肯定会受益非浅。我见先皇帝曾经在任藩镇大员时,喜欢作诗,出身于将门的人读书作诗不是自己的专长,所以诗赋文章不能做得很好,经常被那些有学问的人耻笑,我已经老了,于读书和习文之短难以勉强,欣慰的是尚能听读书人讲解书中经文。”明宗讽劝儿子要务实,因为从荣身边都是一些轻浮浅薄之辈,更是苦口婆心劝告其切忌不可吟风弄月而失去治国的真本领,由此可知,明宗其实对自己一生缺少文化还是非常遗憾的。

李嗣源由于不识文字,所以四方奏章都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虽然每天也跟着学习汉文汉语,但是文化程度却没有多大提高,充其量帝国扫盲班结业。这一缺陷伴随着他的一生,从其晚年的疑心病大发来看,很大程度上是怀疑别人假传圣旨,欺骗他文盲一个,再加上自惭形秽,所以导致了君臣离心,父子猜疑,其晚年逐渐沦为昏庸,连续诛杀身边重臣,甚至连对其治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也不放过,帝国治下短暂的清明随之元气大伤,后唐历史上频频出现的父子仇杀,兄弟相残依然一个轮回接着一个轮回出现,被他寄予厚望的儿子秦王李从荣很快以其之道还施于其,虽然李嗣源平叛成功,但是烈士暮年,天不假日,一代明宗在悔恨交加和惊吓之中魂归北地,追随他的虎父李克用去了。

后代史臣对明宗李嗣源评价很高,但亦惋惜在他那个时候,没有忠贞贤良有作为的大臣辅佐,而儿子又骄横狂纵,以致变乱迭起,葬送了他所开创的大好局面。但依我看来,明宗李嗣源成也文盲,败也文盲,因为目不识丁,所以勇武过人,靠着军功牢牢的掌握着国防力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因为目不识丁,所以敢作敢为,敢于打破禁忌与束缚,能够体会和理解基层民众的疾苦,所以爱民惠民政策亲政后不按常理出牌,因性情所致而旋想旋出。也正是因为目不识丁,所以治国理政有短板,当他那些直观、自发、朴素的施政理念用完后,就无计可施了,继而露出了其粗鄙、浅显和怀疑的一面,说到底,终究还是武人吃了没文化的亏。

标签: 李嗣源

更多文章

  • 关羽自幼从不习武,那关羽的一身武艺来自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羽

    看三国,最让人不解的就是,武艺高超的武将,一登场就厉害。至于他们的武艺为什么这么强,和谁学的,这些事都语焉不详。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吧。不像金庸武侠小说,每个人的功夫都是练出来的,哪怕功力暴涨,也有个掉下山崖、误喝仙丹妙药的由头。网络配图那么问题来了,拥有一身武艺的关羽,他是和谁学的武功,又是怎么

  • 大多数皇帝都活不长是因为过度放纵的结果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多数皇帝都活不长是因为过度放纵的结果吗

    我们都知道孙思邈是个不可多得的医术人才,在他的书中曾提到之前黄帝是御女一千二百之后成仙了,怪不得皇上都希望美人在怀呢,归根到底是为了成仙,然后长命啊,但是孙思邈的书中有些模糊不清,到底是御女的人数是一千二百,还是一共要进行一千二百次的房事,如果是说房事一千二百次的话,那估计能做到这个的有很多人,那岂

  • 独具一派的书法家卫夫人:王羲之的启蒙恩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独具一派的书法家卫夫人

    卫夫人是为中国古代具有鲜明特色的书法家,书法风格独具一派甚有风格,传说卫夫人的师父为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且钟繇书法作品被称为是“上品之上”。师承钟繇的卫夫人极其好学,其书法作品被钟繇认为具有高逸清婉的特点,受到肯定。有名师指导加上卫夫人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最终其作品被称为“妙品”得到众大家的赏识

  • 贤相吕蒙的真实死因:真的是被孙权杀死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贤相吕蒙的真实死因

    吕蒙正是一代贤相,后世评价很高。当时的皇帝宋太宗赵匡义自认,就气量而言,不如吕蒙正。所以,同为北宋的欧阳修后来评价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史》也赞扬他是“质厚宽简”,逐字解释的就是质朴、敦厚、宽容、不苛求。所谓宽厚,就是待人宽容厚道,这就是一个人雅量的体现,用在一个高官身上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 清官海瑞的另一面逼死五岁女儿 自己妻妾成群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海瑞

    海瑞在中国人心目中,已经是正义的化身。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员,他的清廉确实让人敬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性也有缺点,对于铁面无私的海瑞,也有为人诟病的一面。作为当代人,既要看到他高大的形象,也要看到阳光下的阴影。网络配图海瑞家里有个五岁的女儿,有一次,他看女儿正在吃一个饼。他好奇的问是谁给的,女儿

  • 张任:刘备想要招拢他他却誓死不从最终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任刘备想要招拢他他却誓死不从最终被杀

    张任是东汉末年刘璋的下属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士。在罗贯中著作《三国演义》中,张任只出场了四次,从六十回到六十四回。刘备进入蜀地之后,张任非常担忧刘璋的处境。张任和刘璋手下的官员们都让刘璋小心刘备,刘璋听完下属的话觉得他们有些大题小做了。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没有遇到状况,手下的士兵如同惊弓之鸟一般,

  • 揭唐太宗和魏征关系:远没你想象的那么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太宗

    无论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写得多么娟秀典雅,也无论该文入选何种文集,其实都不过泛泛而谈,没多少新意。老魏真正令人佩服的还是“忠臣良臣论”,虽然早在先秦时期,齐国的晏子就有过类似观点,但千年之后仍持如此见解,依旧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告培植党羽,提拔亲信,后经调查属于诬告。唐太

  • 清朝趣闻!圣君康熙爷居然是个素食主义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康熙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吃素?康熙皇帝,是中国清朝时期著名是圣君,在位时期,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成就卓越,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然而,在私生活上,康熙皇帝是一个佛教徒,更是一个素食主义者。那么,为什么身为皇帝的康熙,明明可以享有各种美食,可是他却只吃素呢?康熙非常强

  • 西汉开国功臣韩信胯下之辱是明智还是懦弱行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西汉开国功臣韩信

    韩信,西汉的开国功臣。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战术家。他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战术都是他所发明和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用兵之道和战术,为历代兵家所推崇和模仿。与萧何、

  • 历史上为何说嘉靖皇帝才是明代最聪明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靖

    傻子做不了皇帝,即使做了皇帝,也是傀儡;聪明人也做不了皇帝,历史上聪明人多了去了,可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能够做好皇帝,并且把手下大臣当枪使,还经常不理朝政的皇帝,怕除了嘉靖,历史上没有第二个皇帝。按理说嘉靖是不能做皇帝的,因为他的父亲才是藩王。嘉靖是年号,他的真实名字叫朱厚熜,本是兴献王朱祐杬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