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并非是真阿斗:其装憨卖傻只为保己命救国

刘禅并非是真阿斗:其装憨卖傻只为保己命救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50 更新时间:2024/2/10 2:05:53

历史往往是这样:一个个人魅力太强、太完美的君主,给他的后代带来的压力,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也难以承受的。这种压力,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也是实实在在的政治和社会压力。这样的君主在离世之后,如果没有十分周密的安排,往往会给政治体制留下一个巨大的空洞,形成权力的断层。而几乎所有的二世君主,都难免要面对一个这样的困境。

刘禅,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他的一生,就是被父亲刘备和能臣诸葛亮的阴影所笼罩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的一生!

他的一生,也是被误解、被刻意"妖魔化"的一生!

网络配图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众多"二世祖"中间颇为典型,身世非常曲折,然而也最为人们所误解的一个:蜀汉后主——刘禅。

一、只身飘零,饱经磨难,阿斗原本是英才——这个"董事长"历经坎坷

"扶不起的阿斗"这话连大字不识一个的乡间老农都知道,就因这一句话阿斗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极高,老少妇孺皆知。自此话诞生并成为乡间俚语后,凡是懦弱无能,即便是有人帮衬也做不了大事的人都被冠以"阿斗"的称号,甚至到了后来"阿斗"逐渐演变成了"弱智"的代名词。阿斗的不佳名声主要是来自《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形象,有意贬低了小名阿斗的后主刘禅。

不过,在正史《三国志》中却对历史上的刘禅做了另外一种评价。陈寿借其臣子之口说他"通明智达",在自己国力无法抵抗强魏时以百姓为重,以社稷为轻,采取了投降的上策。刘禅被接到洛阳后,司马昭认定他是个没心没肝的傻子,对他放松了戒心。

刘禅真的是傻子吗?在蜀汉为君时还是一个通明智达的贤主,何以在亡国后却变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说起刘禅这个人,他的经历颇为有趣。他虽然当皇帝在位的时间不短(40多年),但值得一提的政绩却没有见诸史书——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而他称帝以前的经历却值得一叙。

就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史料,刘禅登基称帝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是个空白。

专为刘禅立过一"传"的陈寿,在《三国志》中介绍这位后主皇帝登基前的经历时也只是避实就虚地写道:"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对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前的那个刘禅的所作所为语焉不详。其他一些史书,包括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内,也都犯有同样的毛病。

正由于主要史料语焉不详,一些野史便乘虚而入,附会出许多故事。

赤壁大战之前几个月的当阳长坂坡,因缺乏稳固的根基,加上兵微将寡,因而仓皇出逃的刘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在曹操的"百万大军"中,刘禅与其生母甘夫人像怒海中的一叶小舟,差一点遭受灭顶之灾,幸亏刘备手下的大将赵云赵子龙,几进几出,于"百万军中"将其救出,方才保全了这个无辜孩童的性命……

这是出自明代人罗贯中笔下的一段与刘禅有关的故事。

这段故事在《三国志。赵云传》中不过区区几十字——"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的故事,经过罗贯中等人的艺术加工之后,脍炙人口,广为人们所知。许多人正是从这里入手,了解刘禅刘阿斗的,并因之得出他"痴人有痴福"的结论。

而另外一段出自南北朝时人裴松之注引的《三国志》中有关刘禅早年含辛茹苦的记载,却鲜为人知,这至少是不公平的。

早年时的刘禅,据史料上说,是吃过许多苦头的。

二、第一任"董事长"与第一任"总经理"的一场豪赌

网络配图

在中国历朝历代二代皇帝中,蜀汉后主刘禅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被视为是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一个千古奇冤。刘禅及其父亲刘备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赌博高手。后者靠他的智慧与豪赌胆略使其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在夹缝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前者则靠其智慧与豪赌胆略使自己屡屡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度过余生,这两点千古以来几乎没有人能够发现,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刘备死后,年仅17岁的刘禅继位,开始与诸葛亮这个"相父"共事,也开始了委曲求全的统治生涯。

话还得从223年4月的那个特殊的日子说起。那一天,在由当时的西蜀控制的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一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豪赌正在进行。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的人想必都知道,白帝城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白帝城得名于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据说公孙述据山筑城时,发现城中一口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因之而自号"白帝",并命名该城为白帝城。

这一天,西蜀昭烈皇帝刘备,在彝陵之战中大败而归后,退守孤城。在这场战争中,御驾亲征的刘备被东吴元帅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一时间悔恨交加,病倒在床。此时的刘备,已不复往日雄心,新仇旧恨,国事家事在胸中纠作一团。他自知可能一病不起,急诏命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赶至他的驻军之所白帝城嘱以后事。

君臣寒暄之后,一向工于心计的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闻言大惊,正疑惧间,又见刘备拉着他儿子的手对诸葛亮说:"我死之后你要像伺候我一样伺候丞相!"

刘备的这个临终嘱托历来评价甚多,很多专家学者都试图做出自己的解读,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刘备说的是真心话还是虚情假意上。我们不可能让时光倒流,回到那个时代的白帝城,但是却可以另辟角度,分析刘备当时的心理。我认为,刘备说的这段话乃是一场政治博弈,博弈的双方是刘备与诸葛亮,博弈的赌注是整个蜀汉帝国。

其实,由于种种原因,创业的帝王在离开人世之前,与其所托付的顾命大臣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存在某种博弈关系,而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这种博弈却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因为,博弈的时间和地点都非常特殊。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创业帝王托孤的地点一般都是在首都,托孤的时间往往都是在江山安定之后,而刘备向诸葛亮托孤,地点却是在都城之外几百里的白帝城,托孤的时间则是在他所率领的军队被东吴帝国的部队打得七零八落之时。可以说,作为第一代"董事长",刘备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这似乎是一场没有什么悬念的博弈。如果像香港人赌赛马一样,相信会有很多朋友特别是外国朋友会把赌注都压在诸葛亮身上,认为蜀汉将在刘备死后由刘家天下变成诸葛氏的江山。

有很多人也会循着这个思路,对刘备大加诟病,大加指责。其实,古人讲成大事者有三要素,除了天时、地利之外,还有人和。前边我们说到了天时、地利似乎不利于刘备和刘禅父子,但"人和"方面刘备的"软实力"却远非诸葛亮所能比拟。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刘备被当时的汉朝皇帝封为皇叔,是属于正宗的天潢贵胄;更重要的是,刘备从举兵起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努力塑造着自己的仁者爱人形象,全力维护君臣父子等级尊卑关系,并以所谓的"汉贼势不两立"为口号,在他的周围建构了一个强力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浓郁的道德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爱惜自己名誉如同爱惜自己生命一样的诸葛亮是轻易不敢反其道而行之,篡夺他与刘备一起打下的江山的。

网络配图

对比一下曹操及其子孙后代的遭遇,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曹氏以篡位得天下,是以,在其国内部到处都弥漫着"天下唯有力者便可取之"而非"天下唯有德者方可取之"的文化氛围。一旦曹氏家族力量不足以镇服群下时,就会有有力者觊觎其天下,即使不是司马氏,也有可能是别人。而刘备建立的蜀汉帝国却没有亡在本国人的篡位上,这一点往往为许多人,包括所谓的专家所忽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去的刘备的灵魂与精神并没有随着他的肉体死亡而消亡。

遍观中国历朝历代,在这种外部条件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刘备在当时所说的那段话实在是高明之至,当然也惊险之至。这是第一代"董事长"为资历尚浅的第二代"董事长"所能做的最好的制度安排,尽管这看起来有些冒险,甚至有些令第二代"董事长"感到尴尬,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安排毕竟保住了蜀汉帝国在刘备死后没有立刻改旗易帜。

显然,诸葛亮并未牢记自己的臣子身份。从好的一方面讲他果然是以刘备的重托为己任,将刘禅当作自己的儿子一般看待;从坏的一方面讲,这就叫拥兵自重,功高盖主。诸葛亮那时手握国家大权,甚至连后主都得听他的,一个人自骄之时总是难免颐指气使,得意扬扬,甚至忘了自己的本分,干涉起不该多干涉的事情来。汉时君臣的等级制度森严,刘备自称是汉朝宗室,故蜀行汉制。诸葛亮的一系列不将君主放在眼里的言语举动触犯了蜀汉一国之主的尊严,作为一个皇帝一般是难以容忍的。

在历史上多有前朝皇帝临终托付朝中重臣辅助下一任幼君之事,如公子异人让吕不韦辅助嬴政,顺治将幼小的玄烨托付给四大辅臣。而吕不韦跟四大辅臣中的鳌拜拥兵自重,把握朝政大权,甚至越俎代庖,把皇帝当小孩儿耍,结果两人均招来杀身之祸。诸葛亮做的事情与吕不韦、鳌拜并无差别,不过他虽然心中骄狂,但自始至终确无反心,一心一意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声名较好。除此之外,青年刘禅也懂得以大局为重,尽量委曲求全,缩身为尺,尽力避让,将诸葛亮当作父亲一般尊敬。

标签: 刘禅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就抄了张居正的家?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居正

    《明史·张居正传》对张居正是这么评价的: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孟森先生对张居正的评价是,长于治国,而昧于治身。就是说,对国家的事情体察很深,举措得当,算是明朝历任首辅中工作干得最好的。

  • 多尔衮本和皇位只差临门一脚最终为何没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多尔衮

    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的十四子,深受当时的大汗努尔哈赤宠爱,有传言说,努尔哈赤死前本来是将汗位传给多尔衮,但是奈何他年纪太小,且没有军功,最终还是皇太极继承了汗位。这种说法未经证实,也无法考证,但是,多尔衮确实是曾经对皇位虎视眈眈的。网络配图 满清还未入关,皇太极就死了,死前没有立嗣。使得皇位继承人成为

  • 宋江杀人为何要逃到清风寨这“不靠谱”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江

    话说,宋江给晁盖等人通风报信之事过后,为了报答他的恩德,晁盖专门让人给他送来了金银以及感谢的书信。原本这是件好事,但偏偏这书信却被他的媳妇阎婆惜发现了,这个女人便想要以这封书信为由威胁他,哪知道这宋黑胖子发狠一咬牙就将她杀了。虽然当时的人命不值钱,尤其是女人的命,但宋江还是因此而惹上了麻烦,幸好先前

  • 秦桧死前给后人留了一封遗书 忠良宁负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桧

    秦桧是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长期以来也一直被世人视为汉奸或卖国贼。他本来是一位知名的抗金义士,后来随同徽、钦二宗被掳到金国,建炎四年(1127年)逃返南宋。此后,辅佐宋高宗,官至宰相。另一方面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反对国内主战派的势力。当中最为世人所知“十二金牌召岳飞”的故事。可是考古专家发现了

  • 究竟是何原因让汉高祖刘邦晚年感到极度的不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

    时光回到楚汉争霸时期,秦末农民起义兴起,群雄并起,项羽凭借自己的出众的军事才华和过人的谋略胆识,一举击崩大秦帝国。刘邦则出生贫穷,屌丝逆袭,垓下一战击败项羽,获得天下。网络配图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登基,建立大汉王朝。大汉初建,册封奖励为他打天下的各个功臣,这里有我们熟悉的张良、萧何、陈平等文官,

  • 野史揭秘:管仲进行货币战争的六大绝招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管仲

    一、用“山海”之术加以理财桓公曾问管仲:我想要征收房屋税、人口税、肉食税,仲父以为如何?管仲回答说:征收百姓看得见的税赋,会使天下怨声载道,只有专营山海资源才可收税于无形。桓公说:什么叫做专营山海资源?管仲回答说:靠大海资源成王业的国家,要注意征税于盐的政策。桓公说:什么叫做征税于盐的政策?管仲回答

  • 大汉朝历史上汉家刘氏兄弟们为何喜欢窝里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

    刘邦死后,西汉的江山名义上由儿子刘盈接掌,事实上的当家人是他老婆吕雉,习惯上叫“太后称制”,也就是太后行使天子的权力。既然是“家天下”,老爷子过世了由老娘持家,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吕后在位比她老头汉高祖刘邦时间要长,十六年,里里外外打理得还很不错。网络配图但有两件事做得过分了些,一个是逼得亲儿子汉

  • 三个人眼中的烛影斧声: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众所周知,上古时代的尧和舜是两个老实疙瘩。他俩都是胳膊往外拐的主儿,把王位传给了外人。夏禹则精明多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把王位床给了儿子。中国从此进入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专打洞”的新时代。“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成为帝王们恪守的信条,不再主动将皇位传与他人。但是,宋朝开国皇帝宋赵匡胤,自己有儿子

  • 郭嘉不死诸葛不出!鬼才郭嘉比诸葛亮厉害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嘉

    如果要问大家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军师,估计大家都会把票投给诸葛孔明。不过对于这个排名,笔者是不赞同的。且不说诸葛亮能否跟安两汉四百年的张子房比,就连与他同时代的郭嘉,诸葛亮也几乎不是后者的对手。提起郭嘉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对他的印象不是那么深,其实他才是三国第一军师。郭嘉之所以没有诸葛亮那么有名,一是

  • 谈谈霍光与所谓的“卫霍集团”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霍光

    霍光肯定属于亲近所谓卫青、霍去病集团,但所谓卫霍集团其实是个伪命题。首先,在客观上说,随着卫青和霍去病的先后去世,所谓卫霍集团的中心人物更是已经消失;其次汉武帝一生权谋手段相当高超,即使卫青活着的时候,一直也不敢有任何越轨行为,所谓卫霍集团只不过是在汉武帝控制下的有亲戚关系的能臣集团;最后,霍光被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