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存在时间长达200多年 东汉为何会出现“儿皇帝”登基的现象

东汉存在时间长达200多年 东汉为何会出现“儿皇帝”登基的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14 更新时间:2023/12/19 3:32:29

200多年的东汉,为什么尽是小皇帝当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中国原始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其最后一位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禹被儿子继位为“夏后”,开始了“父传子,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这里所谓的“家天下”,就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的一种理念。即所谓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家天下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了夏朝时期,中国帝王便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当成了君王一家的私人财产了。

再到嬴政一统中原,开创集权帝制以后,“家天下”的继承制度在中原王朝已经根深蒂固了,可以说是贯穿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史。几乎每个朝代,都出现过数量不等的“儿皇帝”,也就是未满弱冠之年便登基的幼帝,这种情况在东汉时期最常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儿皇帝”登基的现象呢?究其本质,在于皇位继承制的局限性。

公元221年,一统天下的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德超过此前的所有帝王,包括远古时期功德无量的“三皇五帝”,于是便取“三皇”中的“皇”,“五帝”中的“帝”,自称为“皇帝”。这一传统被延续下去,自嬴政之后的所有统治者,除少量政权如太平天国等,几乎每个封建统治者都以“皇帝”自居。

除此之外,嬴政还确立了一套围绕帝制而产生的一整套集权制度,其中“家天下”的继承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为了让江山不断在本家子孙中传续,“奉宗庙之重,终无穷之祚”,把社稷传承给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虽说嬴政的如意算盘没有打成,大秦王朝二世而亡,但由他所开创的这套继承制却保留下来。到了汉朝时期,这套继承制已经相对完善。

显然,这种继承制度局限性非常大,继承者的人选集中在皇帝的子孙中,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一旦皇帝英年早逝,幼帝登基的可能性非常高。东汉除光武帝、明帝、献帝之外,其他皇帝均未活过三十六岁,其中除了安帝、质帝、桓帝是以宗族身份登基以外,其他皇帝均遵循了“父传子”的原则。

皇帝虽然后妃众多,但由于他们结婚时身体发育不完善,纵欲过度,无疑会影响自身及后代的身体健康。东汉时期皇子的死亡率非常高,后宫争宠、废立加上落后的医疗条件,都是导致皇子早夭的重要原因。能活到成年的皇子极少,所以皇储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东汉时期的皇帝平均寿命较低,所以他们留下的皇子年龄不大。

因为继承制度的限制,哪怕皇子年龄很小,也必须将其立为储君。幼帝登基后,又会重新陷入恶性循环中。

除了上述原因外,后宫干政也是导致东汉多幼帝的原因之一。

东汉时期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皇帝的平均寿命不长,但皇后及太后却都很长命,“主少母壮”的例子不胜枚举。汉朝时期有这样的规定,只要是有嫡正地位的正宫皇后,在皇帝年幼、昏庸或皇嗣中断的情况下,都可以以监护人的身份临朝称制。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可以获得与皇帝对等的权力。

在这种背景下,难免会出现“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的太后,她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经常做出“废长立幼”的勾当,将权势牢牢地握在手里。例如,元和帝的皇后邓氏,就曾打着长子刘胜体衰的幌子,立还在襁褓中的幼子刘隆为帝。邓太后把持朝政长达十六年,先后立过两名幼帝。

从这些后宫干政的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东汉时期的后宫制度是非常不完善的,这也对后来的朝代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后宫干政,还会带来外戚专权的连锁反应。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靠的是豪强地主的支持。刘秀不同于其他的开国之君,他并没有“兔死狗烹”,除掉一众开国元勋,反而对这些功臣礼遇有加。在东汉时期,“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已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公卿与豪族有与皇族结亲的资格。这些贵族本来就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当他们的家族中出现嫔妃甚至皇后、太后时,难免会利用这种裙带关系获取更多的利润。

除此之外,临朝称制的太后们,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通常会召本家外戚入朝参与大政。显然,倘若皇帝年长,肯定不会纵容后宫、外戚乱政。太后及外戚为了长期掌权的需要,有必要立一个便于控制的“儿皇帝”。外戚的倒行逆施,极易引发幼帝的反抗情绪,一旦幼帝成年,他往往会借助宦官势力铲除外戚。最终,皇帝、太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了一系列的恶劣结果。

东汉王朝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帝登基的现象是发展时期必经的阵痛。不过,历代封建王朝终其一生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最终伴随着集权专制退出历史舞台而消亡。

参考资料:

【《汉书》、《资治通鉴》】

标签: 东汉小皇帝

更多文章

  • 刘秀作为东汉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被称为“位面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汉,刘秀

    中国400多位皇帝,为何只说刘秀是“开了外挂”,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诞生过400多个帝王,最出名者第一阵列的莫过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第二阵列的便是汉高祖、隋炀帝、唐玄宗、明太祖、明成祖、清康熙。各朝各代各个帝王各领风骚,

  • 曹奂选择禅位给司马氏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奂,三国

    曹奂是燕王曹宇之子,曹魏的末代皇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正始十年,司马家通过高平陵之变而掌握曹魏大权。此后曹魏的历代皇帝都不甘心当傀儡,于是屡次图谋铲除司马家,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唯独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奂甘心当了司马家傀儡,还把皇位禅让给了司马炎。为何曹奂甘心当

  • 三国时期,姜维在蜀汉都担任过哪些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三国

    姜维出身天水姜氏,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本来他为魏国效力,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军压境,姜维受到天水太守猜忌,跟随太守回城时,因行动慢了一点,太守下令关闭城门,不让姜维进入,姜维走投无路,被迫投降了诸葛亮。姜维投降之

  • 刘备经常利用别人达成目的 刘备是英雄还是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蜀汉

    刘备是英雄还是小人?这是一个历史上备受争议的问题。刘备是中国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他是蜀汉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在人们的印象中,刘备是一个仁义之师,一个有胆略、有智慧的领袖。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刘备是一个虚伪的小人,他经常利用别人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到底刘备是英雄还是小

  • 晋文帝司马昭简介 灭蜀汉,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昭,晋朝皇帝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掌权期间派钟会、邓艾灭蜀。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有著名

  • 武则天的“巾帼首相”上官婉儿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巾帼首相,上官婉儿

    她是罪臣孤儿,祖父和父亲都被武则天杀害。但她效命于这个“教母”般的女皇长达27年。14岁成为武氏“秘书”,19岁时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了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追随武氏25年,她成了事实上的“巾帼首相”;武氏之后中宗即位,婉儿封昭容,位同宰相、爵

  • 阿济格简介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阿济格,清朝,清朝名将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万历三十三年出生,生母阿巴亥,乌喇那拉氏,中国清代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清初名将。满族,剽悍少谋。初授台吉,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以军功授贝勒,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晋封武英郡王,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封

  • 多铎简介 清初时传奇名将镶白旗主十王多铎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多铎,清朝,清朝名将

    爱新觉罗·多铎,清初传奇名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镶白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太宗皇太极时﹐屡有战功,与哥哥多尔衮都是灭亡南明的元勋.多铎(1614年—1649年),满族人,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五子,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与阿济格、多尔衮为同母兄弟。天聪二年,从太宗伐

  • 杨贵妃怎么死的?历史上杨玉环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贵妃,唐朝,四大美女

    杨贵妃怎样死的:杨贵妃,生卒于公元719年—756年,在正史上没有其真名,有一说小名玉环,所以基本上世人都称之为杨玉环,出生于虢州阌乡(今河南三门峡灵宝),祖籍是山西永济,是杨玄琰之女。杨贵妃是唐代第一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羞花”乃杨贵妃。接上来就由小编来

  • 宇文邕怎么死的 历史上北周武帝宇文邕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宇文邕,南北朝,北周皇帝

    宇文邕怎样死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生卒于公元543年—578年,鲜卑族,出生于内蒙古武川西,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执政期间,诛杀了当朝权臣宇文护,抛弃了鲜卑族的旧俗。开始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北周国势强盛。接上来就由小编来探讨下宇文邕是怎样死的。宇文邕是我国历史中的一位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