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瞻基背负骂名是因为蛐蛐 朱瞻基真的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吗

朱瞻基背负骂名是因为蛐蛐 朱瞻基真的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68 更新时间:2024/1/20 23:24:5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瞻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缔造明朝仁宣盛世的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却背负骂名,原因是他喜欢玩蛐蛐。据说他为了满足自己玩蛐蛐的爱好,竟下诏让全国各地的官员为他广征蛐蛐。如此劳师动众,只为了满足朱瞻基这种有些怪异的嗜好,难怪朱瞻基会被后人贴上了昏君卡。

朱瞻基

实际上在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年间,朱瞻基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明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呈现出一片相对繁荣的景象。朱瞻基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一些改革也得到后人的赞赏。朱瞻基作为皇帝,他是功不可没的。如果仅仅是从朱瞻基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他跟昏君搭不上边。

话说什么样的皇帝才叫昏君呢?一般我们认为皇帝昏庸无能,对国家和民众犯下了许多不可饶恕的罪行,这样的皇帝我们就称为昏君。但在古代的一些史料中,昏君却未必就是这么定义的。古人的话语权其实是掌握一些文人手中,文人的笔可以将让一个人清誉尽毁。文人通常会将一些与他们的价值观不符的、在他们看来是离经叛道的皇帝视为昏君,例如朱瞻基。其实朱瞻基只是有着独特的个性,随性自由,才与文臣们格格不入。

蛐蛐天子

朱瞻基自幼受到朱棣的教导,性格跟朱棣相似,与他父亲朱高炽截然不同。朱棣对一件事情难下决定之时,手下的大臣可以提出建议,但一旦朱棣下定决心做这件事情,手下的大臣只能服从,却不能反对。例如朱棣打算北征蒙古,户部尚书夏元吉和兵部尚书方宾以打仗耗费过多为由反对北征,结果是朱棣把夏元吉下了监狱,方宾畏惧自杀。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十几年来有无数大臣反对,朱棣也是多次弹压,强行迁都。尤其是迁都之后三大殿被雷击起火烧毁,朝中群臣纷纷以上天警示为由反对迁都,朱棣也是在高压之下强力弹压。

不过朱高炽却不是这样的人。如果朱高炽打算做一件事,却被大臣反对,朱高炽多半听取大臣的建议中止此事。

朱棣

那么如果是朱瞻基想做一件事,却被群臣反对,他会怎么办呢?他不会像朱棣那样霸气,强行去做,然后对大臣又砍又杀,也不会像朱高炽那样半途而废。朱瞻基会耐心地与大臣来回交锋,尝试取得大臣的支持,如果大臣始终不支持,最终他仍然会一意孤行,但至于不会对大臣们喊打喊杀。

宣德三年,朱瞻基想以无子为由废掉皇后胡善祥,改立孙贵妃为后。朱瞻基废后的原因无非是对孙贵妃的喜爱,被孙贵妃吹了枕边风。然而皇后母仪天下,是不能随皇帝的心意,想废就废的。胡善祥无过错,而且年轻,还能生养,朱瞻基废后的理由也不充分。显然,朱瞻基也能预料到他废后之举肯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朱瞻基先找出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咨询是否可以废后,结果只有杨荣表示可以,其他4人明确表示反对。朱瞻基并不死心,后来又召见这5个人,结果仍然没得到支持。朱瞻基决定对这5个重臣各个击破,他单独召见杨士奇,杨士奇看到朱瞻基执意想废后,知道再反对也没有用,于是给朱瞻基出了个主意:趁胡善祥生病时,说服胡善祥主动上表辞让后位。一番周折下来,朱瞻基最终达到了目的。朱瞻基的废后之举也被后人诟病。

朱瞻基

《胜朝彤史拾遗记》:上不怿罢。他日又诏问五人,辅、原吉对如前。士奇曰:“皇太后神圣,岂无旨者?”上曰:“与卿等议即太后旨也。”是日议未决。

朱瞻基还在当皇太孙时,朱棣让礼科给事中戴纶教导朱瞻基读书。不过朱瞻基自幼跟随朱棣,不喜欢读书,反而喜欢外出打猎,练习骑射。戴纶就看不惯了,上书朱棣,说朱瞻基只顾玩耍,疏于学业。朱棣找来朱瞻基,问朱瞻基与东宫臣子中谁的关系最好,朱瞻基毫不犹豫就说是戴纶。朱棣就拿出戴纶的奏书给朱瞻基看,朱瞻基气坏了,从此怨恨戴纶。朱瞻基练习骑射,在他看来,这是锻炼武艺,将来还指挥沙场建功呢?在戴纶看来,这却是玩耍,这就已经表明朱瞻基的行为在一些文人看来是格格不入的。

朱棣

《明史》:始成祖命太孙习武事,太孙亦雅好之,时出骑射。纶与长懋以太孙春秋方富,不宜荒学问而事游畋,时时进谏。纶又具疏为帝言之。他日,太孙侍,帝问:“宫臣相得者谁也?”太孙以纶对。因出纶奏付之,太孙由此怨纶。

三国时代曾经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情。曹操出征在外,让名士崔琰指导曹丕学问,曹丕却常常去打猎。等曹操回来后,崔琰上奏曹操,把曹丕骂了一顿,说曹丕只会游玩,不用心求学。曹操把曹丕找来,批了曹丕,并让曹丕向崔琰道歉。曹操这么做未必是赞同崔琰的说法,只是崔琰是老师,曹丕理应尊重崔琰。

朱棣

朱棣面对戴纶批评朱瞻基的奏书,所采取的措施和曹操截然不同,朱棣没有责骂朱瞻基,更没有让朱瞻基向戴纶道歉。朱棣长期与这些文臣打交道,太了解这些文臣的尿性了,他自己就经常被这些文臣顶撞。这些文臣只要看到与所谓的圣贤书不符的行为,都认为那是离经叛道的,然后加以批评。朱棣和朱瞻基对文臣们的这种想法都不会认同。朱瞻基当皇帝后,戴纶仍然对朱瞻基所谓的一些私人行为加以指责,喋喋不休,终于惹怒朱瞻基。朱瞻基忍无可忍,把戴纶杀了,从此背上了杀师的恶名。

朱高炽

在一些文臣的眼里,皇帝应该好好地呆着皇宫里,积极上朝处理政事。显然,朱瞻基可不是会老老实实呆在皇宫的人。宣德八年,边境守将上奏朝廷,蒙古军蠢蠢欲动。朱瞻基竟自己率军驻扎喜峰口,正巧碰到兀良哈部万余骑兵在边境虏掠。朱瞻基率三千精锐军队主动出击,结果击败兀良哈,取得宣德朝最大的军事胜利。不过,朱瞻基这种没事喜欢北巡军队,动不动就自己率军出征的行为,朝中大臣肯定不会认可。即便如此,朱瞻基仍然会率军出征。

朱瞻基

说到朱瞻基最大的恶名,那肯定是蛐蛐皇帝的名号了。一个皇帝,正事不干,却整天斗蛐蛐,这种行为在大臣们看来绝对是昏君所为。朱瞻基爱好斗蛐蛐,并由此造成百姓家破人亡,这种事情在野史和文学作品记载较多,例如吕毖的《明朝小史》、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其实,朱瞻基在宣德末年确实喜欢斗蛐蛐,但因斗蛐蛐造成什么的后果,各史料可能难免会有夸张之处。宣德末年的朱瞻基有点丧失锐气,在深宫中很少出来。斗蛐蛐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朱瞻基自己可能并未察觉。

朱瞻基

在文臣们看来,所谓的明君应该是遵守礼法、勤勤恳恳、广纳谏言。文臣们早就把所谓的明君的标准制订好了,符合标准的皇帝,就会被他们称之为明君,不符合他们的标准的皇帝,则会被列为昏君。朱瞻基为人处事与朱棣相似,做事喜欢率性而为,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他可以违背礼法废掉胡皇后,同时因个人好恶杀死曾经教导他的老师戴纶,甚至随军出兵塞外北击蒙古,还会喜欢斗蛐蛐这种小儿游戏。在大臣们看来,这些事没有一件是符合礼法的,有这些行为的朱瞻基也不符合作为明君的标准。但朱瞻基却从来不在乎大臣们的看法,他喜欢做的事情他就会去做,他只是个性独特而已。

朱瞻基

对于朱瞻基来讲,仁宣之治就是他交出一份合格的成绩单。他对大明做得够多了,为什么不能为自己而活呢?

参考《明史》、《胜朝彤史拾遗记》

标签: 明朝朱瞻基

更多文章

  • 刘邦是哪个国家的?为什么秦灭六国刘邦不提“亡国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刘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是哪个国家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灭六国,刘邦做了哪一国的“亡国奴”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搞清楚。《史记·高祖本纪》交待有刘邦的出生地,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必须说明一下,东汉学者应劭曾解释说:“沛,县也;丰,其乡也。”《史记集解》中孟康也

  • 他是明朝第一反贼,朱元璋对他很好他为啥要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项忠,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项忠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有一场固原之乱,是由一个叫满四的人发动的叛乱,所以也叫做“满四之乱”。满四的爷爷叫把丹,原来是元朝的平凉万户,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归附明朝,朱元璋让他家世代做平凉卫千户。当地人都是散居在开城(

  • 崇祯帝朱由检错杀大臣,背后到底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皇帝,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崇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位十七年,他日理万机,抛弃作为一个皇帝的奢靡生活。他机智勇敢,也有胆略和计谋。但这种才华在明末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上却显得那么地无力。他的治世之心已无法力挽狂澜。其兄熹宗朱由校病死,以无子,遗诏传位由检。八月即

  • 马岱身为蜀汉后期不可多得的人才 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岱,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马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马岱的马超的堂弟,他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随着马超。在马超起兵反抗曹操的时候,马岱就参与那场战争。后来马超在西凉站不住脚,跟随他入汉中的将领只有马岱和庞德两人。最后,连庞德也背弃了马超,只有马岱还陪在马超身边。演义中马岱为何突然消失

  • 陆逊北伐取得三胜一平的成果 陆逊为什么不趁机消灭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陆逊,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陆逊北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赤壁之战过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显现。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在这三个政权中,曹魏的实力最为强大,其次是东吴,最次则是蜀汉。不过,你是否有过疑问?连实力最弱的蜀汉都会选择进行北伐,但东吴为何没有北

  • 慈禧第一次坐火车是什么样的 所提出的三个特殊要求令人哭笑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禧,火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坐火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出生于1781年,家境贫寒,父亲是个煤矿工人,因此乔治·斯蒂芬森直到18岁时才坐在了课堂里学习,不过因为父亲的缘故,乔治·斯蒂芬森从小就很熟悉矿井里的蒸汽机,而年幼的乔治·斯蒂芬森也是坚持自学,所以他

  • 唐宋百年的粮食危机,宋真宗赵恒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真宗赵恒,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真宗赵恒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白居易当年去长安参加科举,拿着自己的诗去拜见前辈顾况。顾况看到他的名字,便半开玩笑地说:“长安米贵,居住不容易啊!”后人读到此,多以为是前辈们总爱吓唬吓唬年轻人,其实顾况还真没瞎说。白居易去长安考试

  • 王敦和桓温完全有自立为帝的实力 他们最后为什么都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晋,桓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敦,桓温称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晋一朝,曾经出现过两位危险的枭雄兼权臣,一位是王敦,一位是桓温。说他们危险,是因为他们不仅手握重兵、觊觎皇权,而且也确实做出了篡逆的举动。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完全有实力问鼎皇权,自立为帝,但都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放

  • 都是梁山好汉,武松跟鲁智深有什么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智深,宋朝

    同为英雄好汉,鲁智深和武松却有不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水浒传》的精彩,在我看来,是通篇洋溢着阳刚之气。全没有一丝假装斯文的书生气,全没有‘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懦弱。开篇就是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接着就是鲁提辖出场,先是拳打了镇关西,后又大闹了五台山。接下来大闹桃花村,火烧

  • 刘备称帝后,张飞的职位为什么比马超还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飞,三国

    还不知道张飞的职位为什么比马超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是一段读来脍炙人口的历史,随着《三国演义》的出现,又走进了不少人民群众的视线中,而整个故事的开始,大家可能对桃园三结义是比较清楚的,毕竟在3大政权中,只有刘关张是白手起家,最后与曹操孙权争雄成为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