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如何靠三次投降成就霸业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如何靠三次投降成就霸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92 更新时间:2024/1/8 0:44:32

核心提示:蒲洪改姓苻姓,是他靠着三次投降,羽翼渐丰之后,以谶文有“草付应王”(以上均见《晋书》)的字样,改姓苻氏。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噱头,和汉高祖“斩白蛇”、大泽乡“陈胜王”一样,在为自己称帝做些舆论上的准备,以便名正言顺,天下归心。

网络配图

靠三次投降成就帝国霸业的牛人投降,在词典中并不是一个可爱的词汇,它喻示着软弱与失败。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那些宁死不屈、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而对举起双手竖起白旗的人嗤之以鼻。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便不尽相同。投降也要看使用的主体,比如为政客所用,暂时的妥协便不失为一种策略,是政治家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手段,非有宽广的心胸和隐忍的气度不能做到。政治与战争一样,没有对错,只论输赢。成者王败者寇,讲的是终极效果,看谁笑到最后。这是“家”的风范,而不是“士”的做派。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苻洪便是如此,他靠着三次投降,在乱世中左右逢源,从一个占山为王的草寇,一跃成为风云际会的强者,为苻氏家族开创了无限风光的帝王基业。前秦帝国最终扫六和而定中原,谱写了氐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苻洪(285-350),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先祖“世为西戎酋长”(《晋书》),也算出身贵族之家。苻洪原本姓蒲,姓氏的来历很有意思,邻居见他家中池塘生有大量蒲草(“池中蒲生”),便“谓之蒲家”,于是“因以为氏”。苻洪降生时,赶上连天雨,当时有民谣唱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于是起名为洪。蒲洪改姓苻姓,是他靠着三次投降,羽翼渐丰之后,以谶文有“草付应王”(以上均见《晋书》)的字样,改姓苻氏。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噱头,和汉高祖“斩白蛇”、大泽乡“陈胜王”一样,在为自己称帝做些舆论上的准备,以便名正言顺,天下归心。

生逢乱世,让苻洪练就了极其灵活处世之道。苻洪的灵活,在他一生三次投降的经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次投降,背景不同,效果如一:第一次并非出于本心,而是形势所迫;第二次是尝到了甜头,欣然接受;第三次虽然在形式上属于被逼无奈,但却有了驾轻就熟的老道。三次投降,每次都让他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每次的结果都是平步青云,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识时务者为俊杰,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苻洪的灵活与敏锐、隐忍与大度,以及他对理想的坚持、对未来大业的执著。

但凡能成就霸业的,大都有着宽广的心胸。苻洪自小性格大度,颇有心计,长大后更是“好施”而“多权略”,很有王者风范,并且“骁武善骑射”(《晋书》),是个文武全才的主儿,因而“群氐畏服之”(《通鉴》),在当地的威信很高。民风剽悍、能征善战是氐族人的共性,精骑善射并不稀奇。苻洪的特别之处,则更多体现在“好施”与“多权略”上,他靠“好施”起家,又靠“多权略”最终成事。

网络配图

乱世出英雄,然而英雄的出世绝非偶然,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强者。晋末丧乱,五胡涌驻中原,群豪并起,战乱频仍。苻洪“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晋书》),拉起了一支队伍,成为山大王。然而终究只是草莽,并无多大实力,匈奴刘曜出兵陇右,苻洪便归附了前赵。这一次的投降,使他完成了草寇向正规军的身份转换,被刘曜封为“率义侯”。如果说这次投降并非出于他本意的话(族人蒲光、蒲突等人的逼迫和劝说起了绝对作用),那么接下来的两次投降,苻洪便像吃到甜头般,做的得心应手了。

刘曜被后赵石虎打败后,苻洪退至陇山(地处宁夏南部)一带,石虎来攻,苻洪见势不妙,便毫不犹豫地缴械投降。石虎高兴之余,封其为冠军将军,“委以西方之事”(《晋书》),进入后赵权力中枢。乱世要靠实力说话,苻洪能在后赵立足,并深得石虎器重,这都得益于他敏锐的政治头脑。他曾向石虎建议“徙关中豪杰及羌戎内实京师”,就是把关中有本事的人,以及羌胡各族势力迁到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境内),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网罗人才,稳固京师,壮大后赵实力;二是可以有效牵制边远的羌胡力量。简单的一句话,却能看出苻洪的目光如炬,以及对时局的敏感。于是石虎委任苻洪为龙骧将军、流人都督,让他具体督办此事。后来苻洪战功显赫,又被封为西平郡公,他的部下被赐封关内侯爵位的便有两千来人,苻洪成了关内领侯将,权倾一时,成为后赵的实力派。

苻洪的第三次投降,虽属被逼无奈,然而却在客观上加速了他帝王霸业的建立。苻洪势力渐强,又深得石虎器重,招来冉闵的嫉妒,冉闵向石虎建议除掉苻洪,以绝后患,结果石虎没听(这也足见石虎对苻坚是非常信任的)。

等石虎死后石遵即位,冉闵又鼓动石遵,石遵惹不起冉闵,便去掉了苻洪都督职务。苻洪见势不妙,在后赵也没什么混头了,便退驻枋头(今河南浚县西),遣使投降了东晋。苻洪在枋头很快站住了脚,开始培植发展自己的势力,靠着昔日的威望,一些流民相继投靠,很快便“众至十余万”(《通鉴》),渐成割据一方的实力派人物。

网络配图

有实力当然有魅力,事实上,苻洪的态度很快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冉闵与石赵翻脸后,石鉴取代石遵称帝,又想拉拢苻洪,封他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牧、领秦州刺史。这一次,苻洪没有理会,不屑地对属下说,“吾不堪为天子邪”(《通鉴》),我就不能自己当皇上吗?语气变得如此之硬,笔者认为,一方面,苻洪还在生后赵的气;另一方面,苻洪有了自己的队伍,便有了讨价的本钱;更重要的一点,苻洪此时羽翼既丰,有了称霸的野心,再也不想看别人的脸色了。东晋一方对苻洪也很重视,任命他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专事北伐事宜。苻洪降晋、东晋收留重用苻洪,应该说双方各有各的心思,东晋有利用苻洪之嫌,想以胡制胡,作壁上观,求渔翁利;而苻洪降晋,也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策,依靠大树好乘凉,以便出师有名,好趁乱夺取关中,建立自己的霸业。事实上,苻洪出师不久,便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将东晋皇室撇在了一边。

人算不如天算。可怜苻洪英雄一世,算计一生,在乱世中左右逢源,在争斗中游刃有余,没想到最后却在阴沟里翻了船。一贯靠投降发迹的他,最后却死在了降将麻秋手里,不能不说是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麻秋本是后赵的将领,冉闵火并后赵,麻秋被苻洪俘获,任命为军师。麻秋还是很有军师才干的,夺取关中的战略构想便是出自麻秋的建言。但是麻秋这人野心也很大,一直想“欲并其(苻洪)众”(《通鉴》),抢班夺权,终于在一次宴请苻洪时下毒将其毒杀。苻洪临死,对儿子苻键说“我死,汝急入关”(《通鉴》),交代遗言:政策不变,夺取关中。随后苻键按照苻洪的遗训,打败以姚弋仲为代表的羌族势力,独占关中,建立起强盛的前秦帝国。后来苻坚又灭掉前凉和代国,攻占东晋的梁、益二州,在与慕容前燕的对峙中强势胜出,完成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唯一的一次统一。可以说,苻洪对前秦霸业的最终确立,是功不可没的。

标签: 苻洪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10位杰出的“圣人”:至圣孔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10位杰出的“圣人

    一、至圣孔子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我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后世尊称为文宣王。二、亚圣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 大明最后的皇子朱慈焕 75岁时竟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慈焕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赐后妃自尽和刺死女儿后,命内监将太子及诸皇子分别送往勋戚周奎、田弘遇家中避险,崇祯帝则自缢于煤山。李自成入主紫禁城后,周奎等将太子、永王等及受伤未死的长平公主献出。从此他们成了李自成的俘虏,被俘的皇五子朱慈焕此时仅有十二岁(

  • 崇祯后人悲惨命运:福王被李自成砍头后炖汤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崇祯后人悲惨命运

    与和平时期皇族的生育率最高相匹配,在明末战乱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创了社会各阶层之最。网络配图 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坚决、彻底。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不论是主动投降还是被动俘获,不论是立地不跪还是苦苦求生,不论是拒不交代藏宝地点,还是痛痛快快地献出所有财富,结果都是一样:一律诛灭。

  • 韩信被杀彭越被杀:他才是汉朝敢向刘邦挑战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信被杀彭越被杀

    刘邦登基之后,他的功臣们便成了桌上的肉糜。第一倒霉的自然就是韩信,先是贬爵为侯,而后便是借他老婆的手,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韩信送上了断头台。在诸侯们想来,韩信被杀大概是因为他的智谋太过高深以至于让刘邦忌惮,所以才会有送命的归宿。其他诸侯,大概会没事吧?彭越就是这么想的,结果到公元前196年3月,他也被

  • 揭秘名将吕布遭刘备陷害被杀的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布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曹瞒传》。这是人们对三国时期吕布盖世武功的称颂。然而吕布的操行所为却为后人所不齿。《三国志·吕布传》(以下引文皆省略《三国志》)中陈寿评曰:“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卷

  • 揭秘抗倭英雄胡宗宪用五十袋米毒死三千倭寇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胡宗宪

    说起抗倭英雄,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戚继光,其实,还有一位比他更厉害,此人就是胡宗宪。网络配图在明朝一帮子官二代、富二代中,胡宗宪可算是比较有真才实学的一个,虽然家里几代都是锦衣卫高官,却没有沦落为纨绔子弟。抗倭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功劳,胡宗宪这个人比较圆滑,他抗倭不像有些人只知道打打杀杀,他喜欢用计谋,经

  • 凡夫俗子:一心考秀才的洪秀全为何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洪秀全

    洪秀全的性格特征,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他原名洪火秀,广东花县官禄布村人,出生于嘉庆十八年(1814年)十二月初十日,家中兄弟三个,洪秀全排行老三。洪秀全的父亲名叫洪镜扬,家中有几亩地,数头牛,家道还算殷实,所以还有余钱给洪秀全读书考秀才。说到考秀才这件事,实在是洪秀全心中永远的痛,把他给害苦了。

  • 揭秘唐朝李世民是如何单骑退强敌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

    历史上“空城计”的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抚琴退司马懿,只是资料证明这其实是假的。它反映了人们对诸葛亮的神话,不过历史上有李世民单骑退强敌的故事,很值得让人思索。网络配图话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杀掉自己兄弟,实际上掌握了唐朝的军政大权。二十天后,突厥两位可汗趁大唐朝政变人心不稳的时

  • 戚继光的另一面:贪恋美色 遭原配夫人“休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戚继光

    (一)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奇特的女人,一个是文绣,她主动离婚,休掉了自己的丈夫——大清末代皇帝溥仪,文绣的故事家喻户晓。还有一个女人,她也是毅然离婚,休掉了自己的丈夫——民族英雄、抗日名将戚继光,这个女人是“王氏”,她为何要休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丈夫呢?网络配图说起戚继光的婚姻,十分耐人寻味,他13

  • 两面三刀坏事干绝的蔡京 最终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蔡京

    蔡京的书法极佳。就连持才傲物的大书法家米芾都曾表示,他的书法赶不上蔡京。有一次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谁最牛逼?”米芾答道:“从唐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了。”都说“字如其人”。这规律至少不适合蔡京。当年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但因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