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揭秘: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抗日奇招

历史揭秘: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抗日奇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96 更新时间:2024/1/21 19:21:10

导读:关于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对日本恨之入骨的皇帝之一,想必大家都已了解。但是,终其一生,却没有跟日本大开一仗。在这期间,朱元璋皇帝实在看着“倭寇”搅的心烦,于是想出了“折扇抗日”的奇招。

“折扇抗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彻底搞了解这件事,咱们需要先解开这个谜团:朱元璋为什么恨日本?

网络配图

首先,这是由14世纪的中日关系决定。众所周知,隋唐中国让日本顶礼膜拜,而对于明中国,日本却立而不拜。太祖朱元璋登大宝之初,就对日本马上做了一件事——派使臣日本下国书。希望他们来朝拜新中华之主。但是,使臣到达日本后,令朱元璋惊呆的事发生了。

日本不仅没来朝贡,而且还砍了使者的脑袋。史料显示,日本时值南北朝时期,南强北弱,南朝的实际统治者叫怀良亲,据说这位怀良亲王是后醍醐天皇之子,作风强硬,他斩杀大明使者,一是不认大明为中华正统,二就是想向大明开国皇帝示强,他料定,明军不敢来伐日。

果然,朱元璋没有让怀良感到失算和后悔。在“索贡”使臣遭杀后,朱元璋恼羞成怒。但思量再三,始终没有做出远征日本的决定。这位一直厌日的中国皇帝,终其一生,受了日本不少窝囊气,但始终没有对日开战,这是为什么?

这可以从后来朱元璋留给子孙的铁券丹书中寻找答案。

朱元璋驾崩前,曾留给接班人长孙朱允炆(建帝)一本铁券丹书,明确将十五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日本赫然在列。其余十四个国家都是谁呢?“朝鲜、大小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苏门答腊、瓜哇、湓亨、白花、三佛齐、渤尼、西洋顼理”。

这十五个国家都是什么“成分”?可以今日名称比照。“琉球”就是现在的日本冲绳,“安南”就是越南,“真腊”就是柬埔寨,“暹罗”就是泰国,“渤尼”就是文莱,“苏门答腊”“瓜哇”今日属于印尼,“西洋顼理”有说印度,“占城、三佛齐、白花、湓亨”这些古国已经没有了,成为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和印尼群岛一部分。

网络配图

由此,可一现端倪。这十五个国家有个共同特点,均与海相邻——不是半岛国,就是海洋国,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朱元璋是个“中国式皇帝”,没有“走向深蓝”之志。他和众多中国传统皇帝一样,接受的是中式传统地理观——“中土居中,瀛海四环”,确立的是“内向”而非“外向”的志向——“怀柔远人”“抚而不治”。中国天子只要管好中国的事、统治好中国百姓就行了,对夷狄之国,尤其是隔海岛国,力避“劳师远征”,尽量希望通过德化外交,求得感化,从而实现“大同”。

当然,这里,朱元璋还暴露出中国式皇帝的通病——对海战既无欲望,也无信心。他给子孙留下的,其实就是“不打海洋国”的盟约。大明战船,是向世界炫耀财宝的,不是炫耀武力的。

然而,明初时的日本,不仅不朝贡、杀大明使臣,而且还主动对大明打劫——“倭寇”不停骚扰中国沿海,越闹越凶,他们仅凭十几只木船,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如入无人之境,有时候明朝官军都不能敌。

网络配图

打又打不得,不打又不消停。怎么办?洪武皇帝咽不下去这口窝囊气,终于想出了一个“抗日绝招”——令人做了一把仿日折扇,命名为“倭扇”,在扇面上,他提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反日诗”,名唤《倭扇行》:

沧溟之中有奇甸,人风俗礼奇尚扇,

卷舒非矩亦非规,列阵健儿首投献。

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

观天坐井亦何知,断发斑衣以为便。

浮辞尝云弁服多,捕贼观来王无辩。

王无辩,折裤笼松诚难验。

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

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

在这首诗中,朱元璋明确将日本定性为“国王无道民为贼”小丑国,发出对日本“肆志跳梁”挑战大明的鄙视,同时,他也料到日本日后一定会成为中国的麻烦制造国——“异日倭奴必此变”。但却没有为本国、为子孙拿出具体的对应之策,只是表示要把日本像折扇一样,“一挥掌握中”。

由此可见,把倭扇常常带在身上,天天握在手里,就等于天天“把玩日本”、日日“抗倭大捷”。朱元璋的此举,是不是够绝的,这一招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新境界,不废一刀一枪、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抗日胜利——至少是精神及意念上的完胜。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历史真相:隋炀帝真是十恶不赦的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炀帝

    导读:说到隋炀帝,大家的印象就是“好色”、“淫逸”、“淫母”、“弑父,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历史上的隋炀帝真是十恶不赦的暴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真相,还原历史上真正的隋炀帝。网络配图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代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皇帝,年号”大业“。隋炀帝在位14年,最后死于部将手中,隋朝也被李渊所灭亡。炀是

  • 五寸布帛画千军万马 韩信画兵挂帅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韩信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网

  • 宋朝名将韩世忠是为了谁日日借酒消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名将韩世忠

    韩世忠生于1089年,卒于1151年。韩世忠出生在一个十分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爱好练习武艺,而且学的十分认真还非常肯吃苦,因此在他小的时候武艺就比其他人强。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很老实,喜欢弃恶扬善。长大后,因为身材魁梧个子又高,而小时候练习武功的原因,他力气十分大。于是他在二十岁没出头的时候就参军了

  • 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不杀明初将领郭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初将领郭英

    郭英,明朝初期的一个将领,曾跟随明皇朱元璋参与过无数战役,朱元璋建朝后封其为武定侯,备受朱元璋的器重。明朝郭英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叫巨野的地方,后来随父母迁居到安徽凤阳。元朝末年他随自己的兄长郭兴投到朱元璋的军队,起初一直当朱元璋的守卫兵,朱元璋一直叫郭英为郭四,后来由于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争夺霸权,

  • 康熙是个真学霸 但太爱学习耽误了清朝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

    康熙真学霸,但却是位不爱分享的学霸。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到康熙在位时,中国已经有意大利、比利时等多国传教士。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传教!外国人也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于是先从康熙下手。网络配图为了讨好康熙,传教士一边将从欧洲带来的各种新鲜玩具—科学仪器送给康熙,一边给康熙不断“戴高帽

  • 南齐萧昭业皇后何婧英为何被称为公共汽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后何婧英

    说起皇后淫乱,汉成帝赵皇后、晋惠帝贾皇后、魏孝文帝冯皇后、唐中宗韦皇后榜上有名,而若要论放荡指数之高、淫乱程度之烈,南齐皇帝萧昭业的皇后何婧英首屈一指。何婧英天性淫荡何婧英出身名门,祖父为刘宋司空何尚之,父亲为南齐抚军将军何戢,生母为侧室宋氏。永明三年(485),何婧英嫁给齐武帝萧赜之孙、文惠太子萧

  • 汉成帝许皇后和姐姐一同爱上了贪官淳于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贪官淳于长

    许皇后原本是大司马、平恩侯许嘉的女儿,也是汉元帝刘奭的母亲恭哀皇后许平君的堂侄女。后来恭哀皇后许平君在生产的时候,遭到霍成君的母亲的暗算,将许平君给毒死了。汉元帝继位之后,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哀悼,于是就把母亲的堂侄女,也就是自己的表妹许氏嫁给了自己儿子,也就是太子刘骜。后来许氏也为刘骜剩下一个儿子,但

  • 曹操动用上万人挖开刘武陵墓 竟养活全军10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

    曹操文采武略俱全。身居战乱之际的他,“行军打仗,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他曾写了一部十多万字的兵书。曹操自身的武艺也很高强,尤其擅长打猎,曾经一天射得63只野鸡。此外,曹操的盗墓造诣也很深。盗墓,说起来总是见不得人的猥琐之事。可是,在汉末,居然出了一位盗墓中的王者——曾被汉献帝刘协封为“魏王

  •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高考”路上的董仲舒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董仲舒

    又到高考季。不管你是否喜欢,这种以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两千年之久。公元前178年11月,这天,原本朗丽的天空突然阴沉下来,阴风四起、愁云密布。正在处理国事的汉文帝急忙来到室外,但见天空一轮红日已被“天狗”吃掉大半。深信这是因为“人主不德,布政不均”而遭来“天象示警”的汉文帝发布诏

  • 揭秘:北宋天下第一名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带面具的战将,此人就是兰陵王,史上除了这位戴面具的花美男外,其实还有一位作战也喜欢戴面具的将军,而且比兰陵王要厉害的多,他就是北宋第一名将狄青。网络配图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出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狄青出身贫寒,小时候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