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的两位宰相王安石和寇准,为国着想却得不到善终

北宋的两位宰相王安石和寇准,为国着想却得不到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66 更新时间:2024/4/24 6:46:08

大家好,说起寇准王安石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历史上,总会有这么一些宰相,敢说敢为,哪怕失败,也愿意“冒死”一试。可以说,正是有了他们,这段历史才不会那么平庸,才会被后人反复说起。而他们在成就历史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北宋的两位宰相。

第一个:寇准,寇公奇才,好人怀惠;

寇准,出身名门望族,人聪明又好学,19岁便考取了进士。由于敢说话,被宋太宗重用。真宗年间,契丹大军来犯,都快杀到开封府了,朝野上下震惊不已。

于是,有人提出,赶紧迁都去南京,也有人说去成都。这时,寇准站了出来:“躲避可以解决问题吗?我们逃到南京、逃到成都,敌军也能杀到南京和成都,我们再往哪里躲?”

寇准继续:“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但是要稳定军心,更要稳定全天下老百姓的心。这时候,只有皇帝本人亲自上前线,才能振奋士气,才能告诉全天下的百姓,宋军是不可战胜的。”

最终,宋真宗闻此言,决定御驾亲征,跑到沩州北城督战。

大伙一看,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皇帝都上前线了,那还不得好好表现一番?于是,大家奋勇作战,将对方的统军使萧达览射杀,战役全线告捷。所以,这一战不仅打出了宋军的士气,保住了宋氏王朝的尊严,还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族入侵史上增添了一笔亮色。

但可惜的是,在形势大为好转的关键时刻,这位皇帝居然心生胆怯,提出“花银子买太平”的建议,签下了“澶渊之盟”。

那个时代,皇帝是全天下的主人,他可以随意浪费老百姓的钱财,去买自己的“平安”。只是,这“平安”可以用钱财换来吗?后来的历史证明,惟有“武力”才能保证“平安”。然而,寇准劝皇帝去前线的事情,却成了他政治上的“污点”。

之后,更是每每被一些大臣抓住弹劾他,说他不顾皇帝的安危,不知道安的什么心。于是,他就被罢官了,之后,又复职,再被罢官,折腾几次。最后,死于雷州。其实,寇准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名声甚至都传出了海外。

在他官至宰相时,都没有为自己建造一座官邸。可见,他为官清廉。晚年被贬到雷州时,一次北使来到汴京,就问其他人:“那个‘无地起楼台’的宰相在哪里?”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很是尴尬,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此外,他在雷州时,极力传播中原文化,教授当地人说中原口音,促进了当地和中原的交流。而且,他还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了雷州,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时,王安石就评价他:“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第二个:王安石,致力改革,但不晓事;

王安石,自幼聪慧,又喜读书。后来,跟着做官的父亲到处跑,体验了民间疾苦。此外,他是进士出身,在地方为官多年,深知北宋老百姓贫穷的根源,是在于土地被兼并、被垄断之上。

于是,1058年的时候,他给皇帝写了一封“万言书”,指出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改革,这样才能扭转局面,否则,国家会越来越贫穷。因为,那些士大夫也想通过改革,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太平,所以,他们对王安石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早日开始。

到了宋神宗年间,王安石被重用,1070年升为宰相,开始了他的“变法”生涯。首先,他从财政抓起。他认为,宰相的第一要务,就是“理财”。同时,他还提出,为了更好的理财,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上去了,国家的财政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虽然,他一再强调国家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建议国家什么事都要管,不要过多“插手”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此外,他极力推动生产发展,坚持“榷法不宜太多”。因此,从农业到手工业,再到商业,从农村到城市,他所代表的改革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了社会改革。

与此同时,他还改革了军事制度,提高军人素养以及军队的作战能力,并加强对农村的控制。此外,对学校和科举制也进行了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然而,他的这一做法,却得罪了一大帮人,包括大地主、大官僚,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

要知道,这些人手里有土地,如果,改革再进行下去,他们的利益就会损失更多。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其实,历史上的事情总是一演再演。毫无疑问,王安石被罢官,又被复官。只是再做宰相,他的改革已经进行不下去了,干脆辞职不干了。

因为,他的“对手”司马光等人得势后,废除了之前的所有“新法”。想来,自己毕生追求的“心血”,就这么荡然无存了,内心一定非常郁结,很快他就病故了。此外,王安石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洪范传》、《老子注》(已散佚),并秉承了老子的一些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其实,审时度势有时对于一位权臣而言,是一门必修的“学问”。虽然,他心怀“贫民”,希望“变法”可以改变这一切,但是,在那个时代,话语权根本不在这些人手中。

而对比今日的改革,为何可以屡屡成功?顺应民心,便是如此。

标签: 寇准王安石北宋

更多文章

  • 他是西厂第一任提督,汪直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汪直,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汪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电影《龙门飞甲》中,陈坤饰演的雨化田相信给大家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他是明朝西缉事厂掌印督主,明宪宗最宠爱的万贵妃的亲信,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心思缜密,武艺旷世,同时又心狠手辣,冷酷残忍。其实雨化田这个人物角色在历

  • 即位四十天就被废掉,李重茂的一生有多悲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重茂,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重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八十二岁的女皇武则天病重,丞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迎中宗李显复位。中宗复位之后,大封子女等为王和公主,这其中最小的儿子就是被封为温王的李重茂。做为第四个儿子

  • 爱新觉罗·福全是什么人?死后康熙专门在房中挂了一张他的画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爱新觉罗·福全,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爱新觉罗·福全是什么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皇帝,它不仅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河治道,还力排众议地重用汉臣,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但是,很少人知道,康熙皇帝还有一位亲哥哥,名叫:爱新觉罗·福全。古代的时候,大多是嫡长子继承

  • 历史上刘备的武艺到底有多强 正史中有哪些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武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武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994年央视一套上映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导演拍过这样的场景:杀猪为业的张飞,把一片猪肉压在巨石下,并且表明“有人能够搬走石头,就可以免费拿走猪肉”。这个时候卖绿豆的关羽路过,搬走了石头,拿走了猪肉。张飞得知后,非常生

  • 北宋殿前大将杨延平生平简介 因战功显著获封忠孝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北宋,杨延平

    大郎杨延平,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金刀老令公杨业的长子,名杨泰,字延平(或“渊平”)。北宋殿前大将,战功显著,官拜保驾大将军、封忠孝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经历早年跟随杨业为北汉建功立业,亲自往宋营送去战书,并且识破了辽军的伏兵之计,为北汉多立殊勋。杨

  • 方孝孺:大明的一代忠臣,被诛十族了却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方孝孺,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方孝孺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封建社会,各式各样的刑法确实是非常的令人发指的。其中有这么的一个刑法就是诛九族了,诛杀所有的家人和亲戚,诛杀人员之广确实是令人发指。但是历史上确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株十族之人,死法也是非常的

  • 韩子高样貌有多美?让西施和貂蝉都黯然失色的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子高,南北朝

    每当一提起韩字高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提起中国古代最漂亮的人物形象,恐怕大家都会想到倾国倾城的西施、羞花闭月的貂蝉等形形色色的美女。不过,大家不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这样一位“妖男”,他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历史上让人们知道“男皇后”的概念,更是有着和其他美

  • 宋仁宗和张贵妃之间有什么故事?宋仁宗为张贵妃家人升官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仁宗,张贵妃

    宋仁宗是宋朝时期,非常清明的皇帝,他不仅政治在政治上功能卓越,生活简朴,更是立志改革,想要宋朝强大。同时,这样一个事业有位青年,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他最爱的人,就是他的妃子张贵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仁宗是北宋帝国最高领导人,身边美女如云,可是有一

  • 海兰珠为什么会那么得宠?她与大玉儿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海兰珠,清朝

    海兰珠为什么会那么得宠,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海兰珠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关于孝庄太后题材的电视剧中,这个女人都是必然出现的一个人物,她也算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女子。之所以海兰珠与大玉儿的关系如此紧密,是因为:她们本是姐妹,后来,又嫁给了同一个丈夫

  • 大玉儿时什么人?辅佐过两任皇帝,一生奉献给国家和儿孙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玉儿,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大玉儿。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女性,她们或者有出众的文采,如蔡文姬、李清照,或者有非凡的治国才能,如武则天、慈禧太后。清朝有一位同样是治国能手的女性,她出身满清贵族,政治手腕与叱咤风云的男人相比也毫不逊色,辅佐过两任皇帝,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儿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