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雍正登基皇太后为何要寻死觅活与之作对?

揭秘:雍正登基皇太后为何要寻死觅活与之作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48 更新时间:2024/1/18 22:10:42

话说雍正得了皇位后,其生母德妃乌雅氏的第一反应,更多的是错愕与惊讶,而不是由衷的喜悦。《清世宗实录》中即记载说,乌雅氏得知雍正即位后,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按理说,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做母亲的应该是高兴才对,而乌雅氏却说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此话颇多玄机,其中似乎透出两层含义:第一是自己并不看好雍正,有怀疑的意思;第二恐怕是觉得应该另有其人,但最后大位却得非所人。

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大概在十四五岁时进宫,直到康熙十七年喜得贵子,这就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四阿哥胤禛。尽管胤禛在满月后便被贵妃佟佳氏抱去抚养,但“母以子贵”,乌雅氏生子有功,在康熙十八年便被册封为德嫔。

次年二月,乌雅氏又生下六阿哥胤祚,因为连得两子,康熙二十年又被晋升为德妃,只可惜六阿哥胤祚福浅命薄,六岁时就夭折了。不过,乌雅氏这几年大概颇受康熙的宠爱,她的生育能力也是超级的强,在随后几年中,她连续生育了三个公主,并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生下她最后一个孩子,这就是十四阿哥胤禵。

胤禛出世时,乌雅氏级别不够,还不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儿子,由此胤禛从小便和乌雅氏分开而居,由皇贵妃佟佳氏抚养到她病逝为止。尽管胤禛和生母乌雅氏有请安或祝寿等固定的见面时间,但在宫中森严的制度下,母子间似乎既无法亲近,也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正如雍正自己所说,“生恩不及养恩大”,或许在当时胤禛的眼中,养母佟佳氏才是一个慈爱的母亲。由此,雍正和亲生母亲乌雅氏的感情不如养母佟佳氏,这也就很自然了。

从乌雅氏这边来看,她除了不能时刻接触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外,由于胤禛养母的地位尊贵,而她自己地位的卑下,这可能也构成了她对胤禛感情的障碍和隔阂。或许,胤禛也曾因为他是皇贵妃(当时的宫中之首)抚养而在无意间流露出骄傲的神态,这自然会让乌雅氏感到不自在而伤心难过。

久而久之,母子关系自然互生隔阂,陷于关系淡漠的尴尬境地。由于幼年时期缺乏生母的母爱关怀,成年后的胤禛对乌雅氏可能大都浮于礼节性的尊重。这是一种被制度戕害而蒙上了阴影的母子关系,可能熟悉而又陌生,频繁而又冷淡,悲哀却又伤感。

从母子的性格来说,乌雅氏和胤禛倒是颇有相像的地方,就连一胞所生的十四阿哥胤禵,也都是十分的倔强而情绪化。康熙说小时候的胤禛“喜怒不定”,这种容易情绪化的性格估计也是来于乌雅氏的遗传。胤禛和胤禵两兄弟本都是性情中人,胤禵可以为保八阿哥胤禩而顶撞盛怒之下的康熙,胤禛虽然在争夺储位时韬光养晦,但他即位后性格凸显,写的很多批示也是爽快淋漓,令人拍案叫绝。乌雅氏也是如此,一样的执拗和感情用事。

雍正即位后,乌雅氏说自己不愿接受“天子以四海奉养圣母一人”的威福,居然要以死相殉,随大行皇帝康熙而去,这实在是太不给雍正面子了。据雍正自己说,“皇父驾崩之时,母后哀痛欲绝,决心随皇父殉葬,不饮不食。朕叩头痛哭,上奏母后说:‘皇考以大事托付给我,今母亲执意以死相殉,那儿臣更有何依赖?将何以对天下臣民?那我也只好以身相从了。’经再三哀求,母后才放弃寻死的念头,勉强进食。自此后,朕每晚都要亲自到昭仁殿去详细询问值班太监,得知母后一夜安睡后,才放心的回到守灵的地方。”

乌雅氏当时的做法不仅绝情,简直就是添乱。雍正也是被她逼得没有办法,最后只能说,“没办法,你死我也死,省得我蒙受不孝之名,没脸去见天下臣民”。一个要以死相殉,另一个以死相逼,最后乌雅氏只好妥协,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这对母子的关系也未免滑稽。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本是雍正登基的喜庆日子,乌雅氏却又弄出不和谐音。按照惯例,皇帝登基前,应先到皇太后处行礼,礼部官员按照雍正的旨意,提前一天将登基程序奏皇太后,乌雅氏却说:“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概免行礼!”乌雅氏的意思,似乎是肚子里有气,说自己与新皇帝雍正登基没有关系,不肯接受行礼,这弄得雍正精心准备的登基大典差点泡汤,实在是大煞风景。

有上一次事情的教训,雍正知道母亲乌雅氏的脾气的确是不好对付。于是,雍正便派礼部、内务府总管等官员一起去劝说皇太后受礼。但乌雅氏也真是执拗得可以,这么多人劝她都不听,“览过仍不受”。雍正被弄得焦头烂额,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自己亲自出马,再三恳求,乌雅氏这才不情不愿的说“诸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礼恳切求情,我亦无可如何。”好一个“无可奈何”!听乌雅氏的意思,好像是看在先帝的先例份上才答应群臣的请求。这词用的,绝了。

按照惯例,雍正得给乌雅氏上皇太后的尊号。当时,内阁翰林院也已将“仁寿”皇太后的尊号拟好,皇太后的表金册等证明文件和仪仗程序的各项准备事宜也都弄好了,钦天监也挑了个黄道吉日,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偏偏乌雅氏以“梓宫大事正在举行,何暇他及”为借口,既不接受皇太后的尊号,也不肯从居住多年的永和宫搬出(皇太后得住宁寿宫)。

雍正这下是被弄得头皮发麻,本来他当上这个皇帝就有点不明不白,所以他才在这种仪式上要做得循规蹈矩,尽量完美,免得天下人说他的闲话,谁料得生母乌雅氏却和自己处处不配合,这真是让雍正这个做儿子的心里憋气,却又无可奈何。没办法,雍正只好又硬着头皮,亲自去“诚敬谆切叩请再三”。但这次,乌雅氏却死活不听,她再次来了个“诸大臣援引旧典,恳切陈辞,皇帝屡次叩请,予亦无可如何。知道了。”

乌雅氏的“知道了”,不过是缓兵之计,用这词给勉强搪塞过去,实际上就是不愿意受封号,也不想搬到皇太后该住的宁寿宫去。牛不喝水强按头,乌雅氏就这倔脾气,她是皇帝的生母,雍正能拿她怎么办?

没多久,又到了雍正登基后乌雅氏的第一个生日。按理,这皇太后的生日得有个仪式叫“圣寿节”,以表示皇帝孝敬母亲,以“仁孝治天下”。礼部官员也拟安排雍正带领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集体去给皇太后庆寿,不料乌雅氏还是不给面子,“奉懿旨,免行礼。”雍正本想利用再这个机会改善和生母的关系,让母亲接受封号,并移居宁寿宫,但乌雅氏似乎早有所料,未及雍正开口便将之拒于门外。

乌雅氏这些举动,似乎是太不近人情了,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这恐怕还得从十四阿哥允禵说起。允禵是乌雅氏最小的儿子,父母疼爱小儿子,甚至对小儿子偏心,似乎也是人之常情。天下的父母,总认为自己对待子女是公正的,所做的一切也不偏不倚,但问题就在于,世界上就没有不偏心的父母,感情这东西,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乌雅氏本该是幸福的,两个儿子都有出息,其中必有一个做皇上,但问题偏就出在她认为该做皇上的却没做上,而她又偏爱这个落败的孩子。允禵从西北回来后,雍正一开始便给了允禵一个下马威,将他的王爵革去,只保留了最初的贝子身份。

这做母亲的,看着两个孩子,一个天下一个地下,一个不让一个不服,做哥哥的如此露骨的欺负弟弟,心里怎能不伤心难过?偏偏这三人还都一个脾气,就是死不认输,谁也不肯妥协,结果矛盾越陷越深,几至于无法挣脱。这雍正越打击允禵,乌雅氏便越不配合雍正的工作,两人几乎陷于冷战状态。

也有人猜疑说,乌雅氏本就偏爱小儿子,而且康熙晚年时,小儿子的呼声很高,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皇位被大儿子篡位夺去,乌雅氏的失望可想而知。是啊,本来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做皇太后,如今却成了“篡位贼子”封的“伪太后”,这怎能不让她气恼?!

不久后,乌雅氏即暴病身亡,而这又成为清宫中的一大疑案。当然,这是后话了。

标签: 雍正皇太后

更多文章

  •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为何要以钦差大臣身份巡阅澳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林则徐,澳门

    1839年10月11日,北京。道光帝正在阅览一副奏折--《巡阅澳门情形折》,里面的“巡视澳之实在情形”,“此次因查办鸦片,执法綦严,澳夷震慑天威,是以倍形逊顺。”等词句吸引住了他,看完后还在上面批“知道了”三个字。上奏这份奏折是刚刚在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就在这年的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

  • 勤政崇祯朱由检错在哪?以至于明朝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由检,明朝

    名侦探崇祯崇祯帝朱由检公认的缺点,就是猜忌大臣,事实上他不止猜忌大臣,他几乎猜忌一切人,包括与他朝夕相处的老婆。《明实录》记载,一次朱由检极其宠爱的田贵妃,为朱由检演奏了一首小曲,乐得朱由检心花怒放,但随后朱由检脸色突然阴沉,然后很认真的问:你弹小曲的本事是跟谁学的。田贵妃答:我妈。朱由检立刻说:那

  • 揭秘:李治和武则天之间有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唐高宗,李治,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大唐王朝第三代皇帝。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即便从长孙皇后的角度讲,他也只是嫡出的第三子。按照常理,太子应该是轮不到他做的。他于贞观五年,即公元631年被封为晋王。两年后,被遥授并州都督。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这让唐太宗异常愤怒和十分失望

  • 刘邦与刘秀:同样都是开国皇帝却为何有那么多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刘邦,刘秀,皇帝

    刘邦,史上有名的无赖皇帝,与其九世孙刘秀在创业前有一些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平民出身,在拉旗创业时都经历过许多磨难,最后,终于成就大业。但刘邦与刘秀也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两人学历不同。刘邦是个文盲,他临终前曾给太子刘盈写了一封劝诫信,说“吾逢乱世,生不读书,当秦禁学问,又自喜,谓读书无所益。”刘邦把自

  • 她做了什么?以至于被后世称为中国历代贤后楷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皇后

    历史上,真正能称得上贤德的皇后不是很多。阴皇后、长孙皇后、马皇后等等。阴皇后阴丽华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好皇后,一直以来被大家称赞。而本文要说的明德皇后,是阴丽华的儿媳妇。都说婆媳关系不好,也确实,婆婆总是要给儿子找一位称心如意的儿媳妇。当然,这称心如意,最主要的还是要称了婆婆的心,明德皇后就是典型。都说

  • 解密: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凌迟处死袁崇焕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末,崇祯,袁崇焕,

    袁崇焕是被凌迟处死的,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的割下其肉,可悲的是沿途百姓极痛恨辽东靼子,而更恨汉奸行径,于是有钱的捧钱场,富户们大把扔钱向刽子手行贿,竞价争买崇焕之肉“生”食之——袁崇焕的失败在明代被杀的边关守将中,袁崇焕的死大约是最冤屈的。他没有兵败失地之过,却生生被诬陷为叛敌,是引清兵破边墙

  • 李凤娘是宋代美丽彪悍的皇后 吓得皇帝神智不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凤娘,宋朝,宋孝宗,宋光宗

    古代醋性大而且心狠的皇后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吕后,在刘邦死后将那位戚夫人剁去了四肢,做成了人彘;再比如武则天将王皇后和萧淑妃砍去手脚泡在酒缸里虐待致死。似乎醋心大发女人都爱剁情敌的手,这方面进行比较的话,宋朝也有一位皇后,在手段上并不逊于以上二位。她就是南宋第三任皇帝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据说这个李凤娘

  • 他拯救了汉室江山 因耿直他含冤下狱闭食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室,江山,周亚夫

    说起汉朝的周勃和周亚夫父子,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二人都做过将军,当过太尉,位居丞相,还都在晚年蒙冤入狱,只是最终的结局天地差别。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周勃。周勃和刘邦是老乡,跟刘邦造反前,他打过零工,当过丧事吹鼓手。后来跟随刘邦起义,做到了将军,刘邦临死之前,又嘱托吕后,让周勃当上了太尉。.后来吕后独揽大

  • 揭秘:宋前废帝刘子业是怎样淫乱残暴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子业,南北朝

    刘宋前废帝刘子业(449—465年),小字法师,世祖宋孝武帝刘骏的长子,刘裕曾孙。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六位皇帝。464年即位,年号"永光"、"景和"。(刘宋朝有两个"废帝",前面的叫前废帝;后面的叫后废帝。所谓废帝,就是被废黜的皇帝。"废帝"之称始见于《宋书》。有在位时被废的,也有死后被追废的。)

  • 清雍正是怎样称帝?为何说雍正称帝具有合法性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雍正

    关于雍正,第一件要谈的事情就是他的继位问题,这个问题是绕不开的,因为它纠缠了雍正一辈子,几乎整个雍正王朝都处在它的阴影之下,专家对此争论激烈,尚无定论,所以我在这里只梳理一下事件基本脉络,不做最后评判。太子胤礽被废之后,本来最有希望继承大位的是八皇子胤禩,他势力最大,口碑最好,大臣几乎一面倒地拥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