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武被扣匈奴19年 归汉后的他都遭遇了哪些事?

苏武被扣匈奴19年 归汉后的他都遭遇了哪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794 更新时间:2023/12/27 5:55:02

苏武,西汉大臣。(前140—前60)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春天,出使匈奴十九年的苏武终于回到了他日思夜梦的长安,离开时正值壮年,归来时却是须发皆白、步履蹒跚,见之者无不感叹。苏武回朝的第一件事,是到茂陵隆重地祭奠汉武帝,因为他当年是奉武帝之命出使的,所以要去向武帝“述职”。述职回来,昭帝论功行赏,封苏武为主管外交事务的典属国,并赏赐大量钱财、田地,苏武算是苦尽甘来了。

遗憾的是,苏家此时已是人丁稀少。苏武还在匈奴牧羊时,降将李陵曾去替单于劝降。李陵告知苏武他家的情况:母亲已死,哥哥苏嘉、弟弟苏贤都因小过错而被逼自杀,妻子已改嫁,家里只剩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十几年没有音讯,不知道是死是活……传递了这些令人绝望的信息之后,李陵趁势劝苏武投降,他说:“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何必长久地折磨自己呢?”苏武虽难过哽咽,但仍坚守气节,宁死不降,倒令李陵羞愧万分。苏武这次回来,他的妹妹和女儿情况如何,史书没有记载,但他的儿子苏元还在,这对苏武而言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但他没有想到,仅仅一年之后,父子俩就卷入一场权力争斗的漩涡之中。

争斗的一方是大将军霍光,另一方是左将军上官和他的儿子车骑将军上官安,此外上官父子还联络了盖长公主、御史大夫桑弘羊及燕王刘旦这几个实力派盟友。他们计划杀霍光、废昭帝,立燕王为帝。阴谋暴露后,上官父子、桑弘羊被灭族,盖长公主、燕王自杀,朝廷穷究他们的同谋,事情牵连到苏武父子。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交好,燕王在诋毁霍光的奏疏中又屡次为苏武官职轻微叫屈,再加上苏元与上官安也是密友,这已是嫌疑重重了。更要命的是,苏元还被指控参与了上官安的阴谋,结果他遭到逮捕,被作为叛党的同谋处决了。

当年,苏武在北海之滨牧羊,冬天没吃没喝,饿了只能掘鼠洞里的草籽为食,渴了就抓把雪填在嘴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终于等到了回归故土的那一天。这条铁骨铮铮的汉子,战胜了匈奴人无数次的威逼利诱,战胜了异域艰苦的生存环境,甚至战胜了家破人亡的怨愤之心,支撑这个人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强大啊!可是这一次,苏武却连挣扎的力量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阔别十九年、聚首不过一年的儿子走上刑场。不久,他本人也被免官。权力斗争的逻辑是成王败寇,再大的功劳、名望,都不能成为“免死牌”,这是专制社会的一条“明规则”。不了解这一规则,注定难逃厄运,而了解这一规则,也未必能逃脱厄运,这就是权力场的恐怖之处。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仅苏武之前的西汉大功臣,死于非命就有韩信晁错、周亚夫、主父偃、桑弘羊等等。和这些人相比,苏武已经是幸运的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英雄流血又流泪,这可能是苏武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但是,从这令人沮丧的黑暗中,我们还是能看到光明的一面。

事实上,因苏武父子和上官桀父子走得太近,若换做旁人,本无可能逃脱牢狱之灾,而负责审案的廷尉确实也曾上奏朝廷,请求逮捕苏武,但霍光明智地把这个奏章压了下来,只是避重就轻地免了他的职。几年后,昭帝驾崩,遗言中还不忘提及苏武的功劳。宣帝时,因卫将军张安世的推荐,苏武得以恢复官职。宣帝可怜苏武老来无子,曾问大臣们,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这一问还真问着了,原来苏武在匈奴时也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个儿子叫苏通国。宣帝得知这一情况,立即派使者去将苏通国赎了回来,任命为郎官,让苏武得以老有所养。

苏武以八十多岁的高龄,病逝于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九年后,即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首次来长安朝拜汉宣帝,这可是西汉历史上的一件盛事。事后,宣帝追思功臣,令画师在麒麟阁上为十一名大功臣画像,苏武即名列其中。

历史是残酷的,但残酷中带有温情。历史是黑暗的,但黑暗中蕴含光明。出使匈奴的十九年中,苏武将人性中坚韧顽强、无私无畏的一面展现到了极致,成为志士仁人的楷模,流芳千古。回朝后的二十一年中,尽管苏武始终官位不高,还一度被牵连进谋反大案,但他的功德从未被人忽视。昭帝、宣帝屡次嘉奖他,霍光压下弹劾他的奏章,张安世推荐他复职,其他亲贵大臣,如皇后父亲平恩侯许伯、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等人,毕生都对他礼敬有加。这又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柔软、温情的一面。

标签: 李陵苏武李广利汉武帝

更多文章

  • 李陵投降匈奴被封王后 是否与汉军正面打过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陵,苏武,李广利,汉武帝

    众所周知,《史记》的诞生,李陵对此亦有贡献。司马迁与李陵虽“素非相善也”,也“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但在李陵投降之初,汉武帝衔怒时,司马迁替他说了话,结果被下了蚕室,施了腐刑。《史记》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这种悲愤之下写出来的。李陵,是汉代最有争议的名将,和他的祖父李广一样,都充满悲剧色彩。天汉二年,

  • 浓墨宰相刘墉有哪些作为?他真实长什么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墉,清朝,乾隆

    刘墉,清朝的政治家、书法家,父亲曾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要之臣刘统勋。刘墉学识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进士。历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诸多职位。为人在工作期间奉公执法,廉洁清明。他的书法也是一绝,造诣深厚,还是清朝著名的帖学大家。在民间流传一个关于他书法的名号“浓墨宰相”。刘墉的一生也并不是像电视剧那

  • 为何说慈禧的身世是个谜?慈禧有着怎样的身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慈禧,清朝

    慈禧家的具体地点至今没有解决,慈禧入宫时选秀女的“排单”至今也没有发现,所以慈禧的出生地点以及身世仍存在着如下五种异说。第一,慈禧出生在甘肃兰州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任过甘肃布政使衙门的笔帖式。传说慈禧出生在当年他父亲住过的兰州八旗马坊门(今永昌路179号院)。但是,经过专家查阅文献、档案,发现

  • 南宋宰相汤思退生平简介 汤思退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汤思退,宰相,南宋

    汤思退(1117年—1164年),南宋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景宁汤氏第七世祖。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汤高由此徙龙泉县龙门乡汤侯门村,民国年间,该乡被划归云和县,现已变为库区,沉没仙宫湖中。所以汤氏称自己系处州龙泉人

  • 庞德公为什么一生不入官? 庞德公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庞德公,刘表

    庞德公,字尚长。襄阳人,居住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从来没有进入过城府。平日在田里耕作耕作,夫妻相敬如宾。庞德公为什么一生都不入宫?今天小编来说说庞德公的故事。庞德公是东汉末年襄阳名士,论学识名望,当在许多幕僚之上,但他一生未入仕。不是他没有做官的机遇,而是他不愿做。刘表当时治荆州,治所就在襄阳。

  •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 周瑜的真实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瑜,周瑜的真实生平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舒(今安徽舒城)人。是江东的士族地主,很有势力。孙策起兵时,他大力相助。孙策死后,他全力辅佐孙权,成为东吴军队的年轻统帅。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十五、六万大军,以突然袭击的手段,一举夺占了荆州的大部地区,又下书给孙权,说已训练水军80万,要与孙权会

  • 嬴驷的大臣有哪些:秦惠文王为什么杀商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嬴驷

    嬴驷的大臣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秦惠文王在政治上的作为之一,就是广纳人才。秦惠文王善于发现人才,在他即位期间,采用了张仪,并且对他进行了重用。张仪画像张仪对秦惠文王在扩张领土上的建议便是连横。秦惠文王认为张仪说的很有道理,便毫无怀

  • 金锣宝藏之谜:项羽当真私藏了宝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项羽

    金锣还是錞于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字羽,名籍,他是秦下相(即今江苏宿迁宿城区)人。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所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为自己的领地。最初,项羽跟着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项羽跟着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因项梁犯命案,项羽和他一起在吴中避难,他们

  • 一代君王:成吉思汗陵为何建在“马背”上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陵寝名叫“八白室”,是八顶白色的毡帐。毡帐里供奉着成吉思汗的遗物。“八白室”这座马背上的陵寝深具游牧民族四处迁徙的特点,最早“八白室”在蒙古高原,后来先后迁徙到黄河河套、鄂尔多斯高原,现在在伊金霍洛旗。蒙古人为什么要给一位伟大的君王建造一座流动的陵寝?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在哪里?事实上,没人知

  • 秦惠文王嬴驷为什么要杀商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嬴驷

    秦惠文王嬴驷一生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芈月传》嬴驷剧照后人将嬴驷评价为秦国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时,将秦国的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后代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