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刘备出征为何总带着张飞而不是关羽?

揭秘刘备出征为何总带着张飞而不是关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647 更新时间:2024/1/18 4:26:33

刘备出生总带着张飞而不是关羽与信任无关,只与能力、性格的差异和习惯有关。刘备有两个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这是喜欢三国故事的人都知道的事情,虽然从《三国志》中我们无法清楚他们三人到底是不是拜把兄弟,也不知道他们到底什么时候聚集在一起,但他们同睡过一张床,相互称兄弟似乎又是真实的,所以,虽然《三国志》中没有桃园三结义的记载,但我们宁愿相信《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毕竟,他们之间的友谊,在正史中那是有始有终的,可以说关羽和张飞对刘备的忠诚那是不需要怀疑的,而刘备对关羽和张飞的重视那也是不能怀疑的。

网络配图

然而,刘备对待关羽和张飞似乎有一定的区别,那就是刘备无论到哪里,张飞总是跟随到哪里,尤其是刘备在危急时刻,张飞总是在刘备的身边,而关羽似乎总是独自一人,从正史的记载来看,至少有五处可以证明:一是刘备从陶谦那里获得徐州时,刘备就带着张飞镇守徐州,而让关羽独守下邳;二是刘备背叛曹操之后,刘备和张飞镇守小沛,独留关羽守卫下邳,后来刘备带着张飞逃亡投奔袁绍,而关羽却被曹操俘虏,直到关羽知道刘备还在,独自一人“千里走单骑”追寻主公刘备;三是刘备讨伐刘璋时,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西进,独留关羽守荆州;四是刘备北征汉中时,更是将诸葛亮、张飞、赵云皆叫去,依然只留关羽镇守荆州;五是关羽死后,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就率领大军东征,同样就带着张飞,可惜的是,东征还未开始,张飞就被部下所杀,而张飞死后,刘备竟然独自东征,既没有带赵云,也没有带诸葛亮。

关羽和张飞同是刘备手下最忠诚的兄弟,而且两人同样是“万人之敌”,可是,刘备为何无论到哪里,总只将张飞带在身边,而不带关羽,难道是刘备更相信张飞,而疏远关羽吗?仔细阅读《三国志》,刘备之所以只带着张飞,不带关羽,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关羽在刘备看来更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虽然关羽和张飞都十分忠诚于刘备,而且两人都是“万人之敌”,但是,在刘备和关羽、张飞的接触过程中,应该是认为关羽更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遇到事情能够自主的想办法解决,关羽的能力或许不只表现在忠和勇方面,更体现在独立自主方面,能够成为镇守一方的统帅,如关羽以一人之力发动襄樊战役,在战役的初期那确实体现了一个统帅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而张飞在这个方面或许稍微欠缺一点,他就不可能一人发动这样的战役,需要别人指挥他,但谁能指挥得他动呢?在当时的刘备阵营中,非刘备不行,为什么刘备在汉中称王之后,在大家都认为张飞最适合任都督,镇守汉中,而且张飞也认为应该是自己担任此职时,刘备却力排众议,选择魏延任都督,镇守汉中,根本原因或许就在这里。

网络配图

二是关羽和张飞的性格决定了张飞只适合在刘备身边。关羽的性格高傲,目空一切,尤其是对于所谓的领导和同僚,他一般不看在眼里,如刘备好不容易请诸葛亮出山时,关羽瞧不起诸葛亮;如马超被刘备重用时,关羽向诸葛亮写信询问马超的功夫如何;如刘备任命黄忠为后将军时,他不耻与“老兵同列”。但是,关羽又有一个好性格,那就是爱兵如子,与老百姓、士兵关系很好。所以,刘备如果带着关羽出征,一方面关羽会不会听自己的安排?二方面关羽会不会与同僚处理好人事关系,他瞧不起大家,大家也会瞧不起他,在战场上有可能不会协同作战,这是兵家大忌;三他喜欢士兵,更适合单独带兵作战。反观张飞,性格恰恰相反,他一方面尊重有本事的人,尊重文化人,而且他与同僚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没有与同僚发生过摩擦,能够与同僚分工协作,共同对敌,但他又对士兵和老百姓鄙视,如张飞对于庞统任县令时的不作为,他能忍,不责难他;如他与赵云无论是当阳长阪坡的共同杀敌,还是与诸葛亮、赵云共同奔赴汉中支援刘备都能体现这一点,他从不计较职务等方面的高低。但他最终被部下所杀,那是士兵对张飞的暴戾已忍无可忍,所以,他不适合单独带兵。正是两人性格方面的天然差别,刘备也只能带着张飞出征,而让关羽独守一方,这也是刘备量才而用的表现。

三是刘备已经习惯张飞在身边保护他。刘备与关羽和张飞,刘备虽然是主公,但在武艺方面肯定不如关羽和张飞,所以,刘备需要在他们之间选一个人就在身边保护他,但关羽和张飞之间选择谁呢?最初肯定是凭感觉,凭自己初步对两人能力和性格的认识来选择,而且张飞的心其实比关羽更细,这也是诸葛亮称赞张飞粗中有细的根本原因,而关羽多豪气,不注重细节,这也是关羽最终大意失荆州的根本原因。所以,刘备选择张飞贴身保护,那是更优人选,尤其是刘备常年被各方军阀打得东奔西跑,张飞一直就跟在他身边,多年来形成了一种习惯和默契,刘备已经习惯于张飞跟在身边。

网络配图

即使镇守汉中这样艰巨的任务,他宁愿力排众议要魏延来担任而不是选择张飞,一方面他相信魏延有这方面的能力,二方面他实在已经习惯于张飞在身边。所以,即使刘备后来东征孙权,首选依然是张飞跟在身边的根本原因,因为张飞也习惯于唯刘备是从,君臣之间在多年的南征北战过程中已经形成默契,如果更换谁,即使是赵云,刘备都不适应,这也是张飞死后,刘备宁愿一人率军东征,也不愿意选择赵云或诸葛亮随军东征的根本原因,这更是张飞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刘备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凶险的关键时刻,刘备总是第一时间想起张飞。

所以,刘备对于关羽和张飞之间的信任和情感是没有区别对待的,关羽和张飞对于刘备的忠诚也没有差别,但为什么刘备出征总带着张飞而不是关羽,那完全是关羽和张飞能力和性格方面的差异,当然并不是关羽和张飞能力和性格方面有高低和优劣之分,再加上长年的兄弟分工不同让刘备已经习惯于带着张飞出征。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朱厚熜对宫女们做了什么竟差点被她们勒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厚熜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的一个深夜,北京皇宫内发生了一起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宫女谋害皇帝案,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名宫女趁明世宗朱厚熜醉睡之机,以绳带套住其颈部,然后左右一起用力拉,意在结果明世宗性命。但由于杨金英当时手忙脚乱,误将绳带系成了死扣,未能将明世宗勒死。事后,杨金英等人全部被处死。那么,

  • 和珅的秘密 为什么小妾多是二手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珅

    和绅搜刮家财无数,生活上的奢侈自不必说,人家每天清晨早餐都是上等珍珠磨成的粉。当然了,这不是和绅想变得更漂亮,而是他认为吃珍珠粉可以使自己头脑更聪慧,做事更有效率。据说这做粉末的珍珠每颗都价值八千两白银以上,最贵的要两万两。有专门的珠宝商人来源源不断的向和府供应珍珠,为了保持珍珠的 “灵性”,必须一

  • 她是武帝的初恋却因爱生恨而最终被打入冷宫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初恋

    陈阿娇(?—前110年)汉武帝刘彻的结发妻子,也是第一任皇后。阿娇是武帝的表姐,是景帝刘启姐姐馆陶公主的女儿,也是窦太后窦漪房的外孙女。父亲是堂邑侯陈午,也是贵族之家。武帝小的时候,姑姑馆陶公主抱着他玩,开玩笑的对他说,想不想讨个老婆啊?刘彻点了点头,表示想。姑姑就指着四周的宫女,他们你想娶吗?刘彻

  • 各路起义军中朱元璋一统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一统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枪便是草头王。话说到了1356年,各路起义军都抢到了一定的地盘: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欲称帝。这四支队伍是消

  • 揭秘窦漪房:宦官误点鸳鸯谱成就西汉大一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窦漪房

    人们常说任何事情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个必然中包涵了无数偶然的因素。众所周知,汉武帝刘彻开创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盛世,而他的父亲则是汉景帝刘启,汉景帝的父亲是汉文帝刘恒,母亲是窦太后(名漪房)。问题就出在窦漪房与汉文帝的身上,其实两人的结合完全是一个偶然中的偶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网络配图窦漪房出身

  • 古代皇帝都死的早 但他是个例外竟活了80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梁武帝

    我们看了那么多有关皇室小说、电视剧应该也很清楚,皇帝后宫不乏美女,才女,每晚睡觉还要翻牌子。不过也难怪,毕竟人都是对美的东西无法抗拒嘛。但是在历史中却还有一股清流,这位皇帝不贪图美色,并且还有八十六岁的高龄,他就是萧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梁武帝。他年轻时就很出色,在他晚年的时候,他放弃了自己的身份地位

  • 揭秘曹操死亡真的与华佗有着极大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

    曹操怎么死的?在《史记》的撰写当中,相当的成分都在黑曹操,但是即便是黑曹操,也不得不承认其属于一个“奸雄”的角色,曹操在文韬武略上都有气出色的表现,但是很不幸的是,曹操头疾之症最终令其送命,而关于曹操头疾导致最后的死亡,曹操死亡其实与华佗有着极大的关系,当事件肢解之后发现,华佗被曹操的处死直接导致了

  • 项羽自刎乌江后 手下5大虎将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羽

    对于楚汉相争,大家并不陌生,而项羽手下有5员虎将,分别是龙且,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那么在十面埋伏,项羽自刎乌江后,这5大猛将都是什么下场呢?第一,龙且,斩杀。龙且是项羽手下排名第一的猛将,也是项羽的同乡,这个人武功非凡,能够与项羽打上300回合。但是,也跟项羽一样,有勇无谋。当韩信偷袭齐国,

  • 宋仁宗权力受约束 不能随便给妃子加薪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在位期间,后宫嫔妃很久没有升迁,十分不满,便屡屡提出申请,仁宗总是说没有先例,大臣们不会答应。妃子们不信,说:“圣上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仁宗笑着说:“你们不信,不妨试一试。”旨意下发后,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有的嫔妃半信半疑,仍然向仁宗讨要封赏,仁宗也不推辞,取来彩笺写上某宫某氏转任某官

  • 这件事儿可以看出曹操内心深处想不想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关于曹操是否想称帝的问题上,历代历史学家都有歧义。对于称帝这件事,曹操唯一一次正面回复,就是那句话:“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曹操这句话说得,和他设立72疑冢的目的差不多,就是为了把人搞迷糊。网络配图周文王作为商朝末年最强的诸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服侍殷商。从这方面理解,曹操好像是不想称帝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