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真的是被动的吗 赵匡胤是如何上演这场大戏的

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真的是被动的吗 赵匡胤是如何上演这场大戏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89 更新时间:2024/1/20 13:43:00

你真的了解赵匡胤兵变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赵匡胤为什么能够轻易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看似轻松写意,实际上经过了多年的苦心谋划、步步为营。表面上演出来的被动当皇帝,其实是一出处心积虑的谋朝篡位大戏。

危难之时见真章,军N代赵匡胤一战成名

赵匡胤曾经是一位英勇作战、才能出众的武将,并凭关键时刻的表现博得后周世宗柴荣(郭荣,根据习惯,下文都称柴荣)的信任。

他出身军旅世家,祖上数代担任刺史、将军等职务。将门无犬子,年少时的他即精于骑射,“学骑射,辄出人上”,而且胆子极大、气度非比寻常。

后周建立后,赵匡胤从基层干起,历任滑州副指挥、开封府马直军使;柴荣即位后,他成了禁兵将领之一,并且很快得到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公元954年2月,柴荣即位仅仅一个月,北汉国主刘崇就纠集契丹人趁火打劫。面对这一赤裸裸的挑衅行为,柴荣决定效仿当初唐太宗李世民的伟业,亲率大军迎战。但群臣都不愿意皇帝亲自冒险,纷纷出言劝阻;四朝元老冯道甚至出言讽刺:“陛下能为唐太宗否?”

但柴荣最终还是力排众议、御驾北上,并与北汉国主刘崇亲自带领的北汉大军在高平城南遭遇。

双方前锋部队交手后,北汉军队后撤;柴荣但心敌人逃跑,没等后军到齐就督促各军猛攻。而刘崇已经带领全部主力在巴公原(山西晋城巴公镇)摆好军阵,不仅军容严整,而且数量也远远超过周军。

双方开战后不久,后周右军将领樊爱能、何徽率先逃跑,整个右军迅速崩溃;眼见形势危急,柴荣带着亲兵冒着流矢督战;当时担任警卫将领之一的赵匡胤挺身而出,他和张永德各自率领二千人从左右翼夹击北汉军队。赵匡胤作战勇猛,胳膊被流矢击中、鲜血淋漓也毫不退步,劲头极其彪悍。

见皇帝和其随从如此勇猛,后周军队士气为之大振,他们无不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北汉猛将张元徽当场被杀,整个北汉军队士气随之低迷,没撑多久就全面崩溃;而赶来不久还在观望的辽国军队见状迅速撤退,孤掌难鸣的刘崇一败再败,最终丢弃大量装备辎重,仓皇北逃。

而在听说大军获胜后,先前临阵逃跑的樊爱能、何徽等人又恬不知耻的率军归来;不久后,他们连带其他70多名战时逃跑的军官,全被柴荣全部斩首示众。

而在高平之战中表现上佳的武将们得到了重用,李重进兼任忠武节度使,张永德兼武信节度使,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除此之外,还有数十名表现优秀的将士获得升迁,柴荣接着这次战役对后周军队来了一次清洗。

凭此战进入柴荣视线的赵匡胤,从此步入了中高级将领层。他先后担任永州防御使、殿前司副长官、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等职,在与南唐的数次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担任殿前司副长官期间,他受命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殿前司所属的禁军成了皇帝的亲卫军,后来更是逐渐成为后周最精锐的军队,赵匡胤也由此成为柴荣的亲信之一。

扮猪吃老虎、制造谣言,掌握军权

但五代十国时期的大多数武将,大都信奉当初后晋将领安重荣那句名言:“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当初看似耿直的赵匡胤同样不能免俗。但要夺权,必须得兵强马壮,因此他的着眼点,当然盯上了后周军队的精锐:禁军。

当初柴荣为了整顿唐末、五代以来的军队弊制,在高平之战后即着手对禁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时的军队分为两类,其一是藩镇的镇兵,往往不听皇帝使唤;其二是皇室掌控的禁军,分为殿前军、侍卫亲军。其中,殿前军才是皇帝的心腹;但它的兵员质量虽高,数量却少。

柴荣对禁军进行了全面整顿,那些老弱、混日子的全部裁掉,同时面向全国招募勇士,无论出身如何都可前来皇宫应征,由柴荣亲自查阅;那些身材魁梧、身手了得的青壮年被纳入殿前军,经过严格训练后,成了朝廷最得利的爪牙。

就这样,柴荣逐渐打造起一支战斗力强大、纪律严明的军队,质量远远超过各路镇兵,更碾压周边各大小政权,其后的北周南征北战,兵锋所到之处不可阻挡,不仅极大拓展了领土,还为将来北宋攻灭各大分裂政权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一性质,掌控禁军的一定是柴荣的亲信。当时,殿前军的统帅有三位,职位由高到低分别是都点检张永德、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都指挥使赵匡胤;侍卫军的统帅也有三位,分别是都指挥使李重进(副都指挥使人员不详)、都虞侯韩通。

可见,当时柴荣的头号亲信是张永德。此人是柴荣养父郭威的女婿,曾官拜驸马都尉,再加上他确实能力突出、忠心耿耿,担任殿前军头号统帅最合适不过。

但赵匡胤很快策划出了一起阴谋,改变了这一局面。

公元959年,柴荣北伐幽云十六州,在势如破竹夺下莫州、瀛州、易州后,他突发重病,不得已只能半途而废、起驾回京。在半路上,他查看文书时,忽然在行囊中发现了一块三尺长的木板,上面写着五个字:“点检作天子”。

这一幕我们应该很熟悉,当初陈胜吴广起义时就写了“大楚兴,陈胜王”六个字塞进鱼肚子中,以这种常理解释不清楚的“谶言”来制造舆论。

柴荣看到这个牌之后心中一惊,立即想到了张永德,毕竟当初石敬瑭也是凭借驸马身份起兵反后唐、建立后晋。何况张永德一向英勇善战、文武双全,在朝野极具声望。

因此,为了身后事的安稳,柴荣斟酌再三后,在临死前的一个星期内,对朝廷内外的官员进行了一次更换,其中,禁军统帅的调动颇引人注目:

张永德被免去了都点检之职,取而代之的是赵匡胤;而赵匡胤的都指挥使一职,换成了石守信(赵匡胤的结拜兄弟)。

这样一来,张永德就被免去了兵权;赵匡胤之所以被委以重任,是因为他声望、功劳比不上张永德,平日里显得沉默寡言、淡泊名利,而且显得极有规则意识:在征伐淮南时,赵匡胤驻守城池,即使亲身父亲前来叫门也坚决不开。

因此,在柴荣看来,赵匡胤是最适合领兵的将领。

最终大戏上演,赵匡胤“被迫”成为皇帝

但我们常说,如何判定一起事件的主谋,有一个黄金标准:谁获利最大、谁最有嫌疑,赵匡胤显然是促成这一换将事件的头号嫌疑人,接下来的走向坐实了这一推测。

公元960年,北方传来进奏,声称契丹、北汉策划大举入寇。宰相范质等人几乎不假思索,就决定派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去应对。

文人误国,范质等人如果真的了解过敌情,就不会如此轻易相信这一传言。当时的辽国皇帝耶律述律(耶律璟)并没有父亲耶律德光那样的雄心壮志,他沉迷于酒色,对于跟中原甩开膀子互殴没什么兴趣;上一年柴荣夺下莫州等地时,他不仅不着急,反而跟身边人说:“那里本来就是中原的地盘,现在物归原主有什么关系?”而北汉,则连续被柴荣打了好几年,压根没什么胆气、实力入侵。

在接到文官们的授权后,殿前军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先行出发,赵匡胤率领一众武将陆续出征。而此时的侍卫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正镇守扬州,京城只剩下了一个大老粗韩通留守。

接下来发生的内容我们就很熟悉了。大军出发前,突然再度爆出“点检作天子”的谣言,有人建议范质、韩通早做准备,但二人对长期以来老老实实的赵匡胤提不起疑心;然而就在第二天,当大军到了陈桥,赵匡胤果真在一众部下的“推举”下黄袍加身,“被迫”自称皇帝,其后率领大军杀回开封。

但相比较之前五代十国的其他军变,这次的叛军竟然无比文明,除了义愤填膺、做势反抗的韩通一家被杀外,其他官员、百姓竟然秋毫无犯,实现了“和谐”的权力过度。

对于这一武将篡权的名场面,天下人早已习以为常,绝大部分人都“识时务者为俊杰”,毫不迟疑的向新皇帝俯首称臣,甚至包括张永德。只有侍卫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反抗,但最终寡不敌众、兵败身死。

赵匡胤陈桥兵变,性质其实跟之前的五代的政权更迭没什么两样;但他的独特之处,就是在后周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中央皇权,避免了短期内谋朝篡位的情况再度上演;在随后的十余年里,和他的弟弟接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

但万事过犹不及,为了防止武将夺权局面重演,赵氏“以文治国、崇文抑武”,虽然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却也埋下了武力孱弱的种子。

赵匡胤的发家历程让人不得不感慨: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标签: 赵匡胤陈桥兵变

更多文章

  • 建文帝朱允炆当初没有死的话 朱棣又会做出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朱允炆

    朱棣敢杀朱允炆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棣当然不敢明目张胆杀死建文帝,杀死建文帝朱棣就坐实了乱臣贼子骂名。但是朱棣决定挥师南下的那一刻就决心夺取皇位了,所以建文帝是活还是死朱棣都有办法让自己当上皇帝。那么假设建文帝没有死朱棣接下来会如何做呢?首先朱棣以清君

  • 霍光有何过人之能,能让汉武帝让其掌控军政大权辅佐8岁的汉昭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光,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汉武帝对于霍光的信任从何而来 让其掌控军政大权辅佐8岁的汉昭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霍光西汉名臣霍光可以说是历史上臣子的巅峰之一,把持朝政20多年,废立皇帝,堪称一代权臣却能不失忠义之心陪葬于汉武帝茂陵。即使后来霍氏家族被汉宣帝以谋反的罪名满

  • 李世民诸子中最像他的儿子李恪,为什么没能继承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恪,唐朝

    李世民诸子中最像他的儿子李恪,为什么没能继承大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自古以来,生于帝王之家,每一个男丁似乎都对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宝座怀有期望,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唐朝的玄武门之变,秦朝的扶苏胡亥之争,隋朝的杨勇杨广争位,这样的事情在我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上比比皆是。

  • 义渠王和宣太后为什么会在一起 义渠王是因为秦宣太后的美色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义渠王,宣太后

    你真的了解义渠王和宣太后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秦国历史中,秦宣太后的名号可谓是十分响亮,一方面是因为她为秦国作出的杰出贡献,另一面则是因为她不堪的私人生活。在史书中,秦宣太后一共有过三个男人,首先是秦惠文王嬴驷,之后是义渠王,最后是秦国大臣魏丑夫。而这三段感情中,秦宣太后

  • 乾隆帝晚年为什么会专宠十公主?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历史上的皇帝有的痴心专情、有的多情博爱,乾隆无疑属于后者。从年轻时就一直陪伴着他的富察氏、机敏聪慧的令妃,还有那国色天香的美人香妃,都是他颇为用情的后宫妃嫔。乾隆是一个长寿的人,他活到了八十多岁,到退位后,还做了一段时间

  • 水浒女将仇琼英是什么实力?嫁梁山好汉,儿子是抗金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仇琼英,宋朝

    每当一提起仇琼英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讲述的是男人之间的忠义情仇,但在这里面也涌现出了不少女将,例如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等等,这是这些女将的存在,才让整部《水浒传》添色不少。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绝对

  • 刘疆:主动推掉太子之位,退居藩王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疆,东汉

    皇帝自古以来就是很多人的终极目标,毕竟各种资源的调配,所有人的生杀大权,无上的权威都在皇帝手里,从古至今就没有几个人能抵挡这种诱惑的。但是这个人不但主动推辞,还将自己的弟弟扶上了皇位。自己却甘居二线当一个藩王。很多人都奇怪,明明是长子,皇位本来就是他的,为什么要这样呢?难道说他有什么难言之隐?下面中

  • 岳飞北伐到底有多大的野心?赵构为何会无视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岳飞,宋朝

    岳飞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南宋军队在那个时期可能没有摧毁金国的军事力量,事实上,南宋和金国都有不去攻打对方的理由,同时也没有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摧毁对方,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修整才进攻的。皇帝赵构的北伐意志和决心没有主要在前方交战将领岳飞的意志和决心那么坚定

  • 吴三桂为什么不自立为王 投降清朝比自立更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吴三桂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吴三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吴三桂是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个关键人物,有人说他是三姓家奴,有人说他是被逼无奈,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争议性,那么今天小编来说说吴三桂在明朝亡国以后,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为什么没有投降大顺政权,反而投降清朝的原因。其实吴三桂在明朝亡国以

  • 慈禧是如何看待戊戌变法的?为何前后矛盾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慈禧

    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如果慈禧不支持,康有为这帮人还能闹这么久?慈禧虽然祸国殃民,但一点都不傻,至少不是光绪这等毛头小子所能比的。不夸张的说,论能力,说慈禧比光绪强一百倍都不过分。甲午战争之后,光绪想变法,慈禧其实是支持的,那段时间慈禧一直待在颐和园,事实上,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这段时间都是光绪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