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渊选择交出兵权给李世民是因为什么?为何不反抗?

李渊选择交出兵权给李世民是因为什么?为何不反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88 更新时间:2023/12/19 8:47:59

唐高祖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唐朝开国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世民尉迟敬德联合起来,杀掉李建成李元吉以后,李世民立刻派尉迟敬德去宫内找李渊。当时尉迟敬德也只有一个人,虽然“擐甲持矛”,但他肯定也不敢杀李渊,而且也不一定杀得了。再说了,李渊那时候还掌控着天下兵权。只要李渊一声令下,让侍卫把尉迟敬德拿下,再调集天下兵马攻打李世民,李世民肯定不是李渊的对手。

但是,李渊当时有那么好的条件,手上还掌控着百万雄兵,为什么竟然轻易地就投降了李世民,交出兵权,并且还迅速就交出了皇位呢?不管李建成和李世民有多大的矛盾,但那也只是矛盾而已。就算把权力让出来,也不算一个大事。礼让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李世民却竟然残忍地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杀害。

这种手足相残的行为,已经越过了底线。作为当父亲的人来说,必须对李世民进行严厉的处罚。就算他自身受到了威胁,他也不能容忍有人这样做。更何况,当时就一个尉迟敬德在,他也没有受到什么样的威胁。他为什么不做公平正义的事情,反而把兵权皇位都拱手交给李世民呢?

要讲清楚其中的道理,我们需要先复盘一下尉迟敬德进去时候的情况。

《资治通鉴》记载:“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就是说,当时李渊在等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前去对质的时候,闲得没事干,于是轻松愉快跑去湖中泛舟。这时候,尉迟敬德进来了。这里说的是“直至上所”。当时李渊在湖里,尉迟敬德是站在湖边和李渊说话,还是登临船上,这里并没有明确说明。

不过,我认为尉迟敬德登临船上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尉迟敬德确实登上了李渊的船,这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要知道,皇帝身边,向来是不缺少侍卫的。侍卫必须紧紧跟随皇帝,确保皇帝的安全。

既然李渊当时还在泛舟,说明他一点儿也没察觉到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问题。没有发现出问题,说明事发现场与李渊泛舟的地方隔得比较远。既然隔得比较远,尉迟敬德从事发现场到李渊的船上,这中间一定走过很长的路。

要知道,尉迟敬德当时是手拿武器,穿着铠甲的。这样的装束,就是一种“造反”的表现,难道沿途的侍卫没有发现,因而阻止尉迟敬德吗?

唐玄宗的时候,武惠妃假称宫中有盗贼,让太子李瑛等三个皇子带刀进去抓盗贼。当李瑛等三人带着刀进去的时候,武惠妃却让唐玄宗看见这一场景,并说这三个人在造反。这使得唐玄宗最终废杀了李瑛等三个皇子。

唐玄宗因为看见亲儿子在宫中手拿武器,不惜废杀亲儿子,可见这件事有多么严重。

既然这件事如此严重,而尉迟敬德却能够畅通无阻地进入宫中。这样反常的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宫中的侍卫,包括李渊身边的那些贴身侍卫,早就被李世民给收买了,全成了李世民的人。

而且,不但侍卫们成了李世民的人,李渊身边的大臣,也都已经成了李世民的人。当尉迟敬德来到李渊身边,对李渊说,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造反,李世民已经把他们给杀掉以后,当时李渊身边的大臣萧瑀陈叔达立刻就对李渊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大家看看,这两个大臣立刻帮助李世民说话,说李建成、李元吉这样做,完全是咎由自取。这两个人没有功劳,反而多次伤害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应该“诛之”。同时还让李渊赶紧交出兵权和皇位,让李世民去处理善后的事情。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他们的称呼是“建成、元吉”,而尉迟敬德刚才说的还是“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呢。

我相信《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不会乱写称呼,他这样写,显然就是表明,实际上萧瑀和陈叔达早就被李世民收买了,是李世民身边的人。

从这里可以,李渊实际上已经被完全控制起来了。表面上只有尉迟敬德一个人,实际上身边无处不是李世民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李渊虽然手中有百万雄兵,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可能调动,根本就无法把命令发出去。因此,他能干什么呢?

同时,李渊也看到,既然李世民已经控制了一切,如果在那时候贸然下达命名诛杀李世民,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他和李世民两败俱伤。他们两败俱伤,可能他们李家的江山,也就落入别人的手里了。

思来想去,李渊只得昧着良心,忍了那口气,把兵权和皇位都交给李世民。

标签: 李渊唐朝

更多文章

  • 曹刿是谁?他是什么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刿,春秋

    曹刿,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之后,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曹刿的名字,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但是,这个人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基本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他简直就像是一颗耀眼的流星,闪一下,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曹刿的来历,有人说是曹叔振

  • 鲍勋最后被曹丕所杀,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鲍勋,三国

    曹丕,字子桓,曹操的次子,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曹丕在位期间,曾为一件小事,杀了一个人,这个人的父亲曾冒死救过曹操的命,但是,曹丕还是不念旧情,将其处死,这个人是谁呢?曹丕又是因为什么事而痛下杀手呢?这个人的名字叫鲍勋,他是济北相鲍信的儿子。鲍信是谁?在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

  • 汉桓帝刘志是如何摆脱傀儡皇帝的身份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志,汉朝

    汉桓帝刘志,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本初元年,汉质帝驾崩,刘志即位,即汉桓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傀儡”是一个贬义词,而“傀儡皇帝”几乎没有自己的发言权。说到傀儡皇帝你会想起谁?可能距离我们最近的同治、光绪两位皇帝首当其冲。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封建王朝更迭不休,在20多个朝

  • 历史上祭遵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祭遵,汉朝

    祭遵,字弟孙,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祭(zhài)遵聪明伶俐,“少好经书。”虽然家境优裕,却为人低调,严于律己,极为勤俭。长大后,风度翩翩的祭遵进入县衙为吏。他因形象秀美而屡遭上司恶意骚扰。祭遵不动声色,暗中结交豪客杀死上司。此事轰动

  • 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曹操三人都是如何瓜分荆州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赤壁之战,汉朝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赤壁之战,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借东风、苦肉计、草船借箭等等典故都是出自这场战役。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曹操狼狈逃回北方。其实《三国演义》中关于赤壁之战的描写并不准确,赤壁之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东吴,主要指

  •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淮,曹魏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

  • 何进如果不死能镇得住董卓吗 董卓还有后面那样的实力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何进,董卓

    对何进如果不死,董卓会有机会称霸天下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何进是外戚集团领袖,董卓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按等级上来说,何进是董卓的上司。都说汉朝是被外戚搞残的一个朝代,的确是这样。从汉高帝刘邦死后,吕后外戚就已经成为了汉朝朝廷内的毒瘤。汉武帝的奶奶、母亲全都有

  • 杨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侗,隋朝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皇泰元年(618年),隋炀帝遭宇文化及杀害,王世充于是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延续隋朝。但还不到一年,杨侗就遭王世充杀害,结束了一生悲惨的命运,临死祈祷“不要再生在帝王家”。那杨侗死前为何会发出这样

  • 清朝灭亡时因为武器落后吗 事情真相到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灭亡,武器

    大清的灭亡,真的是武器落后的结果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这显然是非常片面的,也只看到事惰的表面而已。事实上,大清的灭亡是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必然结果。政治上,专制,低效,腐败,残暴,黑暗,封闭,守旧,自大;经济上,重农抑商,靠天吃饭的小农耕经济产

  • 弟媳杨氏被李世民霸占后身份十分尴尬 杨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杨氏

    对被李世民霸占了的弟媳杨氏,在后宫中身份极其尴尬,最后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是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历史上李世民弑兄杀父,足可见其性格之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