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统一后,秦始皇是如何维持帝国的统治的?有何矛盾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是如何维持帝国的统治的?有何矛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0 更新时间:2023/12/16 4:52:1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所谓“焚书坑儒”,其实可以分为“焚书”、“坑儒”两个独立事件,两件事之间虽然有所关联,但却应该分开分析。“焚书坑儒”事件的根源,其实是秦灭六国之后的山东六国与秦国之间的文化冲突,以及六国士子阶层对中央集权制的不认同,秦始皇虽然也曾尝试促进文化融合,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为了维持统治,这才在李斯的建议下采取了激烈手段。

“焚书坑儒”的问题根源,在于天下一统后的剧烈冲突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维持帝国的统治,而他当时面临的最大考验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因长期分裂导致的文化冲突,二是废除分封制,采取中央集权统治后士子阶层的不认同。

1、长期分裂导致的文化冲突。在历经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由于各诸侯国风土人情的不同,战国七雄早已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俗文化,例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秦国法家文化、以儒家之礼为核心的齐鲁文化、粗犷豪迈的燕赵文化和浪漫奔放的楚文化,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这些文化不仅难以调和,而且拥有极为坚固的文化壁垒。在法家思想熏陶下的秦国虽然从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将士,但却从来没有产生过影响力巨大的学者,而这也是山东六国将秦国视为虎狼之国的原因。

2、士子对中央集权制的排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取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统治方式,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的秦国,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而为了确保中央集权统治,秦始皇又创造了三公九卿制度。虽然郡县制最早并非诞生于秦国,但列国的郡县制却仍然带有着浓重的世卿世禄制色彩,而秦国这种从统治方式到官职的全面改革,显然给山东六国各阶层,尤其是士子阶层带来了极大的不适应,因而士子阶层对于秦国的统治可以说是极度排斥。

秦始皇也曾通过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各层面的统一,但这种改革反而遭至了士子阶层的更大反感,想要彻底将长期分裂的诸侯国彻底融合成为一个国家,根本不是短期内所能够办到的,甚至不是一代人所能够办到的。

秦始皇也曾尝试文化融合,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

为了稳固统治,秦始皇也曾尝试过采取怀柔手段推动文化层面的融合,从而获得贵族、士族和百姓对秦国的认同,但这种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而这也是“焚书坑儒”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

1、尝试接纳六国文化。对于剧烈的文化冲突,秦始皇一开始并没有采取抵触排斥的思想,不仅允许诸子百家和列国士子涌入咸阳,而且对不同文化采取了接纳包容的态度,例如黄老道家、阴阳家经过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了所谓的“五德始终说”,便得到了秦始皇的采纳;而秦始皇对咸阳的扩建规划中,也体现出了“法天象地”的道家思想;而秦始皇进行“泰山封禅”,则代表了对齐鲁文化的认可。更为直接的证据就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明显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

2、换取六国士子认可。为了使六国士子对秦国的统治予以支持,秦始皇选择了设立“博士”职位,以六国士子担任,且准许他们参与讨论国事,秦始皇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换取六国士子对秦国新政的理解和支持,进而由他们影响和引导天下百姓,从而在推动新政落实的同时,降低社会各阶层对秦国的排斥。

然而,事实证明,秦始皇的一切努力最终付诸东水,秦始皇接纳六国文化并未获得认可,例如秦始皇“泰山封禅”换来的只有山东儒生的嘲笑;又如担任“博士”的士子,他们不仅对于秦始皇极为怠慢,而且在参议国政时往往一言不发,却又在私底下对新政非议不止。

山东士子淳于越重提分封,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秦国朝堂七十余位大臣,以及山东六国担任“博士”的士子参与了这场宴会。

酒宴开始之后,仆射周青臣先是上前歌颂了一番秦始皇的丰功伟绩,秦始皇听后极为高兴。然而,秦始皇的好心情很快便被破坏了,担任“博士”的齐人淳于越紧接着上前,他不但没有祝贺,反而重新提出了分封制,对秦始皇的集权统治再次提出了挑战。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听后虽然不悦,但却没有立即进行斥责,而是将该言论交给臣子们讨论。作为秦始皇系列新政的直接参与者,丞相李斯立即上前予以了排斥,他认为天下之所以久久无法安定,就是因为这些士子私下对新政非议不断,进而提出了“焚书”倡议。

丞相李斯言道,“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维护秦国的稳固统治,可以说是秦始皇的最后底线,眼看自己一直的努力始终没有得到回报,再加上这次淳于越的挑衅,秦始皇对于李斯的“焚书”建议只说了一个字“可”。于是乎,秦始皇开始下令除了博士官收藏的书籍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将诗、书、诸子百家著作全部焚毁,并将对天下敢于私藏、学习和非议朝政者严厉惩处,这便是著名的“焚书”事件。

方士逃跑再度非议新政,秦始皇一怒之下“坑儒”

关于“坑儒”事件中的“儒”到底指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但显然并不是特指儒家。“坑儒”事件发生在“焚书”事件一年后,其实可以视作“焚书”事件的后续。

秦始皇统治后期,或许是身体上出现了问题,对于长生之术极为推崇,因而身边经常围绕着一些方士,这些方士之中除了徐福出海寻找仙药之外,最受秦始皇重用的便是侯生、卢生两位。然而,就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的某一天,这两位术士却逃跑了。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这两位术士逃跑的原因竟然是认为秦始皇过于残暴和贪恋权力,因此不想为其寻找仙药了(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而真实的原因,则极可能是两人根本无法搞到所谓的仙丹,又害怕秦始皇治罪,这才选择了逃跑。

然而,这两位也不仅仅是逃跑,他们为了表示自己的大义凛然,逃跑之余竟然还说了一大堆非议秦始皇的话,秦始皇得知消息后,大怒道,“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于是乎,秦始皇一怒之下,“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可见,咸阳的“儒生”被坑杀,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在秦始皇刚刚下令禁止非议朝政一年后,竟然又有人公然跳出来挑衅法令,这才以雷厉手段处置。

如上所述,“焚书”和“坑儒”两件事的发生,可以说是秦始皇在尝试以怀柔手段融合列国文化失败之后,所采取的无奈之举,是秦始皇为了各项政策顺利推行采取的必要之举,也是秦始皇为了稳固统治采取的必要手段。秦始皇的手段或许比较激进,但谁又能体谅其中的无奈呢?

标签: 秦始皇秦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李用和是什么身世?他和宋仁宗是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用和,宋朝

    历史上的李用和是什么身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平乐》持续热播,该剧以宋仁宗为主线,在朝堂之上陆续出现晏殊、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历史文化名人,再加上吕夷简、王曾、薛奎等政治人物,让人应接不暇。然而,有一位“小人物”,在《清平乐》目前的剧情中

  • 王翦为何没有因为功高盖主而被斩杀?他为何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翦,秦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和猛虎待在一起是何感受,想必只有动物饲养员可以给出答案。古代的文臣武将,辅佐皇帝时,也会有“伴君如伴虎”的危机感。有时会因为一句无心之言而被抄斩;即便保持沉默,也有可能会因为功高盖主而被帝王猜忌、提防。像是淮阴侯韩信、武

  • 雍正真的是吕四娘杀的吗 雍正无头的真相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吕四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和吕四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雍正皇帝是史上少数几个铁腕皇帝之一,最敬业执着的皇帝,作为大清帝国承前启后的统治者,釆取了一系列举措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因为这些维护统制的手段和经济改革措施使他成为一个最有争议的,一个八卦满天飞的皇帝,从

  • 赵云和马超都是五虎上将之一 刘备为什么要区别对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马超,赵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马超和赵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备对马超是重而不用,对赵云则是用而不重。这就是刘老板用人的高超艺术。他知道哪些人才该怎么对待,所以他手下这票人才对他都很服气,唯一看走眼的估计就是小舅子糜芳了。一、刘备为啥对马超重而不用?马超到了刘备集团以后,那地位是相当

  • 武顺与李治是何关系?她为何会被妹妹武则天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顺,唐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其手段、谋略、治国能力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在李世民去世后,李治将从武则天尼姑庵中接出并纳入自己的后宫,这才给了她翻身的机会。回到皇宫后,在公元652年被封为二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被册立成为皇后。在那之后李治重新掌握了权力,而武家因为武则天飞黄

  • 张居正与徐阶既是师生又是战友,为何结局竟是如此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居正,徐阶

    明朝是一个热闹的时代,也是一个群杰并出的时代,由于多数皇帝不争气,偌大一个王朝全靠这些能人志士撑着,在这些能人中,有许多佼佼者,张居正和徐阶就是这些佼佼者之中更为突出的,他们都曾担任首辅,掌握大权,连皇帝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可是他们的生前身后名却大不相同。张居正生前遭同僚嫉恨,五十八岁死后被皇帝清算,

  • 雍正能成为九子夺嫡的赢家靠的是什么?是人设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清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雍正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雍正登基之前的人设是“富贵闲人”,所以当个王爷无忧无虑不好吗?雍正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你,作为康熙的儿子,“富贵闲人”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康熙是中国古代有名的长寿皇帝。九子夺嫡发生时康熙

  • 匡章的军事能力如何?曾打得秦国被迫割地求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匡章,齐国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匡章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匡章是战国时期齐国将领,虽然匡章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他的军事成就放眼整个战国也是名列前茅。匡章曾率军和经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交战,最后打的秦国自称西藩之臣,此后20年内不敢招惹齐国。在齐闵王时期,秦国已经发展至巅峰期,而匡章

  • 骆宾王最著名的两首诗,你都读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骆宾王,唐朝

    骆宾王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一生写过不少诗作,其中有一首作品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便是著名的《咏鹅》。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创作于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不仅流

  • 东汉大将军何进去世之后 最终为什么会导致天下打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何进

    很多人都不了解何进,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东汉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刘宏死,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世家子、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诛杀统领八校尉兵马的宦官(太监)蹇硕。何进、袁绍等人密谋将宫中的宦官势力斩尽杀绝,于是密召并州牧董卓引西凉军入京为援。当宦官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