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外交家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他是怎么做到的?

唐朝外交家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他是怎么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09 更新时间:2024/2/8 18:59:33

网上疯传唐朝名将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事迹,其实这真的是“妄传”。中国古语有“双拳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狼多”的说法,一个人即便是块铁,又能捻几颗钉呢?真实的情况,王玄策是唐朝使臣,受到印度叛王的欺辱后没有回大唐搬兵,而是路过唐朝的臣服国吐蕃借兵,吐蕃出兵一千二百人,吐蕃的臣服国泥婆国出兵七千人,这八千多两国联军借给了王玄策,而王玄策凭借这八千多人,击败了中天竺国,俘虏了国王、王妃、王子,带着一万多俘虏到唐首都长安报捷,成就了所谓的“一人灭一国”的神话。?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王玄策是继“唐僧取经”后四度出使印度的“俗人”??

说起王玄策,不能不顺便提一下唐僧取经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取经,是一个俗名陈祎法名玄奘的法师,偷渡到印度去的,没有唐太宗礼送御弟唐僧一说,当然更没有什么通关文谍了。大唐到印度的距离,也没有十万八千里,而是路程的一半,五万里。到了所谓西天,也不是灵山雷音寺,而是印度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见到的也不是我佛如来,而是受到了印度国王戒日王诗罗逸多的礼遇。戒日王是一个亲唐的印度国王,他是一名出色的国王,统一了北印度,同时还是一名剧作家、诗人,著有《龙喜记》、《璎珞记》、《钟情记》、《八大灵塔梵赞》、《野朝赞》等著作。他是一名亲唐的印度国王,对待偷渡西行求法的玄奘非常友好。而玄奘西行,将中国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传给印度,而将印度的佛教经典带回唐朝,他是一名文化使者的角色。玄奘法师虽然是偷渡出去的,但回国后却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和礼遇,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名的法师、翻译家、法相宗的创始人。??

王玄策和玄奘法师是同时代的人,比玄奘稍晚一点。王玄策曾经四度出使印度(有说三次),开始也是见到的戒日王。不过,他是以唐朝外交官的身份代表国家去的。玄奘西行,翻译了诸多佛家经典,创作了《大唐西域记》一书,而王玄策也创作出了《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图三卷,带回了宝珠、大珍珠、象牙佛塔、舍利宝塔、佛印等印度宝物,并引进了印度先进的制糖工艺,成为中印“西藏——印度路”的主要开拓者。??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发生在戒日王去世后,戒日王没有子嗣,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为王,采取敌视唐朝的政策,因此王玄策这个三十人的使团就倒霉了,不但其他印度邦国进奉的财宝被抢,连王玄策和副使等使团人员也当了那伏帝的俘虏。好在那伏帝不得人心,戒日王的妹妹拉迦室利公主偷偷将王玄策及副使蒋师仁放出,二人成功越狱逃出生天。做为“天可汗”唐太宗的使臣,竟然被印度小小的邦国俘虏,是可忍孰不可忍,二人下决心一定要报仇雪耻。??

吐蕃借兵给王玄策自有其目的,中天竺国力不敌吐蕃??

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并没有返回唐朝搬请救兵,而是来到了天竺国的近邻吐蕃,也就是现在中国的西藏高原。吐蕃王朝那时候是一个强大的王朝,国王正是迎娶过唐朝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吐蕃实际上是长期与唐朝为敌的,但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敌唐朝,因此二国联姻,化敌为友。吐蕃因为,与印度为邻,领土争端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古时候的国王们,大多雄才大略有领土野心,靠拳头说话的。几乎所有的大国,都是打出来的江山。当王玄策向吐蕃王提出借兵报仇时,正合吐蕃王的意愿,一来可以给唐朝一个人情,二来可以借机扩张领土,何乐而不为呢???

和印度临近的还有一个国家,名叫泥婆罗国,也就是现在的尼泊尔。那时候远比现在强大,是吐蕃国的属国,当王玄策提出借兵时,吐蕃国借兵一千二百兵精锐骑兵,泥婆罗国借兵七千。于是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便带领着这八千子弟兵返回中天竺报仇雪恨来了。要说那伏帝还真是个草包,举国之力竟然打不过王玄策这区区八千人,一番激战王玄策擒获了阿罗那顺和其妃子、儿子,降城邑五百八十所。“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王玄策高高兴兴押着俘虏回长安报捷去了。??

王玄策“小人物”办大事,但唐对印度没有领土野心??

王玄策虽然以一人之力,借兵灭了印度一个邦国,但这个历史上的“大事件”并没有引起唐朝足够的重视。王玄策只是因功被封为“朝散大夫”。朝散大夫是个什么官呢?从五品下,文官第十三阶,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当过这个官,有诗“吾年五十加朝散,尔亦今年赐服章”为证。白居易年到半百了才当了这么个官。这官职不大,所以史书也并没有为王玄策单独立传,王玄策青史留名,还是后来被挖掘出来的故事。??

唐朝为什么没有重视这个重大事件呢?因为唐朝对于印度并没有领土野心,在西方,唐朝面对的近邻是吐蕃,离印度还远着呢。按照远交近攻的原则,唐朝对印度的政策,是亲和。因此,虽然王玄策击败了印度,但唐朝并没有改变与印度诸邦国亲近的国策。王玄策与中天竺的战争之后,唐朝很快恢复了与天竺诸国的关系,公元691年,东天竺王摩罗枝摩、西天竺王尸罗逸多、南天竺王遮娄其拔罗婆、北天竺王娄其那那、中天竺王地婆西那,一同到唐朝的首都长安入朝进献。??

王玄策的灭国之战对于吐蕃和泥婆罗国是大有好处的,最大的好处是领土扩张与势力范围的扩大。但吐藩的强大,当时并没有影响到唐朝的霸权,所以唐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唐朝除了宣扬了国威以外,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上的好处。实际上,吐蕃的强大对于唐朝有害无益,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与唐朝由亲变敌,灭吐谷浑,侵入西域,与唐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这都是王玄策与中天竺之战引发的副作用。另一个副作用是,王玄策向唐太宗引进了中天竺的“老寿星”婆罗门那罗迩娑婆,这个吹嘘活了二百多岁的印度人向唐太宗进献“仙丹”,唐太宗本不信“仙丹”之说,被这位印度人忽悠的相信可以长筹长生,结果病重时将“仙丹”做为救命良药,吃完后无效去世,享寿52岁。王玄策引进的这个“人才”成了蠢材,难免不受诟病,大概这也是他再没有升官的原因之一吧。

标签: 王玄策唐朝

更多文章

  • 张纮:被孙策亲自请出山,一句话保下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纮,东汉

    三国演义中有着太多的奇迹,有着太多的精彩的片段,让人们回味无穷。刘备,曹操,孙权他们可以说作为最高的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他们所表现出的那种魄力,更是让人值得敬佩,小编有时候就在想,那些能够写出如此精美文章的人,他们的脑回路是不是和我们的不同!到今天为止,小编已经来来回回阅读三国演义第五次

  • 雍正如果传位给弘时而不是弘历的话 清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弘时

    对弘时和弘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最近几年,随着清宫剧的热播,让很多人对清朝的历史,了解越来越多。在看这些清宫剧的时候,很多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当时雍正皇帝在驾崩之前,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是弘时而不是弘历的话,弘时做了皇帝后,清朝接下来的走向如何呢?之

  • 乾隆退位前身体还很健康 乾隆为什么会主动退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乾隆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退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导言清高宗于1736年2月12日开始使用“乾隆”年号,至1796年2月8日为止。1795年10月3日,清高宗立爱新觉罗·颙琰为皇太子,并下令从1796年2月9日开始改用“嘉庆”年号 。1796年2月9日,清高宗传位于爱新觉罗

  • 司马懿看穿了空城计为什么还要撤军 其实是司马懿赢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懿,空城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懿和空城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三国演义》是我国民间耳熟能详的故事,它的作者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的罗贯中。其实三国演义的故事一直都在民间流传着,罗贯中只是将这些故事汇集了起来,并且根据相

  • 刘备为何一定要东征?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三国

    夷陵之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在此之后,刘备决定东征孙吴。此决定一处,立即激起了属下们的反对,当时蜀汉的二把手诸葛亮因为自己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为了避嫌,他不得不沉默以对,但赵云等人则认为刘备此举大为不妥,毕竟蜀汉的主要任务是

  • 司马昭在杀掉曹魏皇帝曹髦之后 司马昭为何不自立为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昭,曹魏

    对司马昭不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高平陵兵变司马懿巧妙夺取曹爽兵权掌握曹魏大局后,司马家族一举操控朝政,成了曹魏实际控制者。司马懿和司马师死后,司马昭领大将军职,废曹芳,杀曹髦,架空魏帝曹奂,曹魏总共六帝,有三帝是司马昭的傀儡,在看完老版《三国演义》后不

  • 秦国大臣姚贾:一人可阻四国之百万雄兵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姚贾,战国

    关于秦国大臣姚贾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战国时期,“谋圣”鬼谷子麾下出了几位高徒,其中张仪、苏秦二位可谓出尽风头,这哥俩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合纵连横,搅动天下风云。到了战国末年,魏国出了一个小人物,此人辗转赵国,后来被秦王嬴政所重用,他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获得秦王

  • 黄忠斩杀夏侯渊,在历史上有多大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侯渊,三国

    说起刘备最风光的时刻,并不是自己称帝的时刻,而是在219年七月,加封汉中王的时候。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起汉中王,都是因为刘备占领汉中,汉中一战以刘备取胜结束,结束不久,刘备自称汉中王,可以说此时的刘备是人生中最风光的时刻。在汉中之战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黄忠斩杀夏侯渊,这件

  • 包拯刚正廉洁岳飞清廉俭朴 他们的年收入有多少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包拯,岳飞

    对包拯和岳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包拯是北宋名臣,岳飞是南宋名将,此外两人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以刚正廉洁闻名,岳飞以清廉俭朴著称。那么问题来了,包拯、岳飞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呢?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流传着许多种说法,编者以史料为依据,抛

  • 盘点北宋“四大奸臣”,他们最后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蔡京,北宋

    宋朝,是一个经济强盛的朝代,但是也是却也是一个奇葩的朝代,奸臣当道可数的奸臣有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秦桧、贾似道、王黼、梁师成等等,简直数不过来,那今天我们目标就是北宋末年的“四大奸臣”,都是有谁,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蔡京 —— “六贼之首”、“四奸之首”、北宋“四大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