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王安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是奸臣吗

历史上的王安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是奸臣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686 更新时间:2024/1/16 8:59:01

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少读《宋史.王安石》本传,看到“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不禁摇头,王安石又是祢衡杨修之辈,恃才放荡,刚愎自用。这种人最终聪明会被聪明误,没有好下场,当时便为王安石下了决断。

在王安石执政过程中,变法出问题了,看到“正大光明”的司马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复劝之,安石不乐”觉得王安石这人真不识好歹,果然是自以为是之辈,人家好心劝他他倒不乐意了,反倒是司马光这朋友真好。

又看到新政中保甲法之类的导致“敛赋愈重”甚至有民截指自残以抗保甲,感到王安石不过一理论上的愤青,乱用新法,导致国家紊乱,体制不行,群臣公愤,百姓动荡,由此很讨厌他。再之后看到某些野史中写王安石三个月不洗脸,詈骂老妇人之类的,我甚至相信王安石真的会这么干!

这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惜得罪当时的一众正人君子,不惜以百姓的苦痛为代价,你看他不爱和平,要搞什么战备,搞战备结果又要增加百姓徭役,这不是很坏的人么?

后来读《两宋文集》时,读到王安石为纪念欧阳修写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其中悲恸之情,溢于文辞之外,感觉比苏轼的悼文真情实感得多。林云铭评价说:“(这篇文章)而一气浑然,渐近自然,又驾大苏而上之矣。”吴德旋评价:古来博洽而不为积书所累者,莫如王介甫。

然后又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北宋风气,刑不上大夫,虽然开国皇帝和另一个的独夫都直接或间接杀过士大夫,但毕竟对文人还是很尊重的。这就造成了所谓的言论自由局面,那些士大夫们仿佛人生的意义就是互怼,称得上现在键盘侠的祖宗。

于是发生了乌台诗案。当时王安石完全可以对曾经反对过他的苏东坡落井下石, 但当时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神宗皇帝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宋神宗很怜惜苏轼之才,本不愿对诗案进行深究。当多方的营救之声不时传来时,他不能不为之动心,特别是极为器重的王安石的话,他更无不听之理。于是他最后下决心了结此案:贬苏轼去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同时还要接受当地官吏的监督。

事实上,王安石的心胸可以在失意时容纳政敌。

到这时,我已经有点怀疑王安石是不是那个无情无义一心只管做自己的事哪怕碾死一堆老百姓也不理不睬的人?如果是,贪污榜上他无名,奸臣榜上他无名,害人榜上他无名,他又不可能造反,而且位居宋朝的宰相,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一直变法图的是啥?他的抱负是什么?

其实在王安石之前,有一个人已经解答过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王安石与范仲淹心怀的是天下!他们关心天下苍生,关心天下正气。

可惜跟他同代那批所谓的正人君子,心怀的是利益。

颜习斋《宋史评》:荆公廉洁高尚,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所行法如农田、保甲、保马、雇役、方田、水利、更戍、置弓箭手于两河,皆属良法,后多踵行……范祖禹、黄庭坚修《神宗实录》,务诋荆公,陆佃曰:此谤书矣;继而蔡卞重行刊定,元祐党起,又行尽改,然则宋史尚可信邪?

可以为证。到此我才知道《宋史》的荒谬。

事实上,王安石的变法很多成功了,不管是军事上、经济上还是农业上,虽然也有不成功的,比如青苗法。但最最搞笑的是,韩琦把王安石的七条功绩作为罪状弹劾,因此才使得王安石的很多功绩得以流传下来,不被那些正人君子们销毁篡改。

其中包括:抬高丽朝贡,取吐蕃之地建熙河,筑河北城池,置都作院颁弓矢新式大作战车等。

然而,胸怀天下的王安石,得罪当时的权贵利益太多,那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诋毁一个王安石又有何稀奇?在那个地主阶级才有发言权的年代里。

王安石是真正为民为国的好官!可惜这好官却被污蔑得一无是处,到近来,才渐渐有声音承认他的贡献。实在很难想象,在他的后半生里,面对流言蜚语,他空怀满腔志气,活得有多痛苦。

王安石已经蒙尘了一千多年了,这不禁让我想到,权力才是政治的本色,诋毁是文人的志气,中华几千年来非奸臣误国,乃是书生误国。奸臣误一朝,书生愚万世。

标签: 王安石宋朝

更多文章

  • 揭秘宋朝五大冷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宋朝

    揭秘宋朝五大冷知识,官员工资史上最高?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是知识分子心目中最美好的时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制定了“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言官谏官”的国策,使得宋朝文官敢于谏言,即使面对皇帝也敢喷,反正没有实行,大不了就是被贬谪,就当全国旅游了。所以,有宋一朝,文官几

  • 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人才的时候 水镜先生为何不推荐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水镜先生,司马懿

    很多人都不了解水镜先生,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水镜先生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的时候,水镜先生为何不推荐司马懿?水镜先生心里是不是有私心存在?三国时期诞生很多名人,最知名的当属诸葛亮、司马懿、庞统三人。诸葛亮和庞统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高徒,水镜先生感叹两人的才学和能力,特意授予"伏龙"

  • 司马徽作为诸葛亮的师傅 司马徽和诸葛亮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徽和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徽和诸葛亮相比,两人谁更加厉害?两人的差距真的很大吗?一般来说,诸葛亮是三国第一智者这个称号,是没有争议的。虽然有人常说司马懿笑到了最后,也有人说如何郭嘉更加神鬼莫测,但毕竟司马懿曾自语“吾不如孔明也”,而郭嘉也并非和孔明同

  • 关兴和张苞屡立战功,赵云的儿子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三国

    我们都知道,蜀汉的五虎上将是非常有名的,那么他们的后代你了解吗?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一等一的勇将,在三国中,刘备正是因为拥有了五虎将的勇加上诸葛亮的智才建立了蜀国,与曹操了,孙权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只是可惜的是,五虎将虽然英勇,但是都消亡的比较早,关羽和张飞

  • 盘点东吴三大智将,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东吴

    相比于蜀汉与曹魏的将领,东吴将领的名气不算大,可能只有东吴四英杰的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为人所熟知,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起东吴将领中的智将,黄盖是要数第一个。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当时黄盖跟随周瑜与曹军于赤壁作战。为了战胜曹操,黄盖提出火攻战术

  • 三国时期担任过昭德将军这一官职的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郭表,三国

    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是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最主要的官职。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

  • 陈宫和曹操原本是一对好友 两人关系为何由好变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宫,曹操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陈宫和曹操,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陈宫和曹操当初的关系那么好,两人最后为什么会由好变坏,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一、先说曹操和陈宫是怎么认识的?早年曹操刺杀董卓,结果没有成功,曹操于是借着试马之际,逃出了洛阳。董卓发现曹操要刺杀自己,发出通缉

  •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与曹操打持久消耗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袁绍,汉朝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由于袁绍军强大,因而在消息传到曹操集团后,曹操的属下都认为袁绍不可战胜,但曹操却认为袁绍虽然兵多将广,但袁绍本人能力不济,因此袁绍集团是可以战胜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

  • 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后,以“大周”为国号有何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吴三桂,明朝

    在中国古代,国号的确立,往往被视为一个朝代或新政权开始的标志,并不因其统治区域的改变而改变。即改朝换代,即:旧政权灭亡、新政权诞生。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元朝之前,夏商周秦汉隋唐宋,无一例外都是以封地为国号,由于元朝是异族政权,并非兴起于当时华夏之地

  • 同样都是中兴之君的赵构和刘秀 世人对两人的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秀,赵构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秀和赵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样都是中兴之君,刘秀和赵构差距有多大?世人对两人的评价为什么不太一样?我国古代的君主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的开拓与发展上来说,君主的决策显得极其重要,为了能够建设好一个国家,历代君王都在不断揣摩建国之道,在探索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