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权臣王莽,他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实现代汉建新的?

西汉权臣王莽,他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实现代汉建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38 更新时间:2024/1/18 21:50:51

王莽这个人物,应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他是篡权夺位的第二人,建立的新朝不仅让当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后世史学家也不把其列入正式的王朝;他是万众称赞的贤臣,是西汉末年的最后支柱,但他为了称帝不择手段,扶持仅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自己称“假皇帝”,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逼死数人,是个手段毒辣的“伪君子”;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但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轰轰烈烈的改革彻底失败,不仅造成社会极大的动荡,自己最终也被“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作为西汉末年的一股“清流”,王莽是如何从西汉忠实的“护国者”变成“篡位禽兽”的?他又有哪些跌宕起伏的经历呢?

一、外戚跋扈,少年“清流”

西汉末年,刘氏王朝已经成日薄西山之势,从汉元帝开始,西汉一度重新强盛,但很快也走上了下坡路。到了汉成帝时,曾经的那个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被汉宣帝十分喜爱的刘骜却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同时,因为刘骜的母亲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从此外戚王氏家族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刘骜的本意是想扶持王氏为新的外戚,用来制衡不断坐大的宦官以及前朝的外戚势力。没想到的是,太后王氏一族势力竟不断壮大,就连汉成帝刘骜都不能掌控,这也为日后王莽乱政埋下伏笔。

有了皇太后王政君的扶持,王氏一族开始平步青云,皇太后的七个兄弟都被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王氏权倾朝野而朝中再无可以节制王氏一族的力量。王氏子弟也开始声色犬马,不以简朴好学为荣,反倒互相攀比谁的生活更加奢靡。然而也有例外,父兄去世,只得与叔父们一起生活的王莽没有参与到这些纨绔子弟的行列中,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生活简朴,为人谦恭,作风严谨,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对外结纳贤士,不久这个大家族里的“怪人”很快成为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声名远扬被人称赞。

二、扶摇直上,野心初现

当时,王氏四兄弟在皇太后的操作下掌握朝政,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王氏诸侯争为奢侈,然而只有王莽一人清欲寡欢,积极侍奉诸位叔伯,对于最长的伯父王凤更是恭顺有加,在其生病时王莽侍奉左右,衣不解带,这让王凤大为感动,于是让妹妹王政君好好照顾提拔王莽,后骄奢放肆的王商竟也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还有很多名士及朝中大臣都赞扬王莽的人品和才德,汉成帝大悦,封王莽为新都侯,此后王莽扶摇直上,其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

王莽时期的"契刀五百"一组三枚

然而王莽有着很深的、不被旁人知晓的野心,那就是掌握大权。无论是卖掉马车接济穷人还是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都是其沽名钓誉的表现,为的就是收获大量民心,甚至还逼死自己的儿子,只为博得美名。但这位在民间深受爱戴、在朝野中受各种名流称赞歌颂的新贵,碰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劲敌——表兄淳于长,与王莽闻名于民间不同,这位表兄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只为讨好汉成帝,还曾在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之事上出功出力,深得汉成帝信任。

就在群臣都认为淳于长能够继任大司马时,王莽突然发难,他秘密收集淳于长的罪行,并提前告知了尚未退休的大司马王根,王根大怒,让王莽立刻将这些事情禀告皇太后,皇太后王政君也气得不轻,让汉成帝罢免了淳于长,还查清他的罪行,在狱中将他杀死。借助这块垫脚石,王莽成功入了大司马王根眼中,绥和元年(前8),王根病重,举荐王莽接替大司马之位,但王莽的野心并未到此结束。

三、权倾天下,代汉建新

为了笼络人心,王莽执政后依然克己不倦,招聘贤良,生活也更加节俭,颇有旧时贤臣之风,令世人称道。然而不过一年,汉成帝中风病逝,汉哀帝即位,开始着手打击王氏外戚,王莽只得暂避锋芒,卸职隐居于封地,安分谨慎。之前王莽在民间打下的良好基础在这时就发生了作用,隐居期间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顶不住压力,汉哀帝将王莽召回,让他侍奉年迈的王政君,没有恢复其官职。王莽隐忍没几年,汉哀帝就去世了,且并未留下子嗣,于是王政君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于是纷纷举荐王莽,于是王政君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此举让王莽得以重新回到高位。

为了达成权倾天下,王莽开始排除异己,先前没有推荐他再任大司马的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被罢免,一批二千石的高官被他以各种罪状剪除,与此同时,王莽逐渐培植了自己的党羽,将依附自己的亲信安插在重要职位,王莽平时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当想要有所获取利益的时候,只须略微示意,他的党羽就会按他意思纷纷上奏,然后王莽就磕头哭泣,坚决推辞,从而对上以迷惑太后,对下向平民百姓掩盖自己的野心。

大权在握后,王莽一方面对于自己的封赏多次推脱,迷惑太后,另一方面则是在民间广布恩施,以此来掩盖自己的野心。不久后,汉平帝也早逝了,加九锡已经无法满足的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自己则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这一举动造成了刘氏宗室的极力反对,地方也纷纷起兵造反,王莽十分恐惧,一边继续通过舆论给自己造势,同时不断调动大军镇压叛乱,在平息地方造反后,王莽遂有称帝之心。而自董仲舒“天人感应”以来,有关灾异与禅让的风气颇为盛行,天子的行为与灾难挂钩,时人认为灾异是上天对人君失德的谴责,对此王莽大加利用,让世人认为西汉的衰运难以逆转,唯有王莽建立新政才能改善灾难。初始元年(公元9),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刘婴禅让,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最终王莽登上了最高的权位。

王莽即位后对江河日下的状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并不顺利,改制没有取到预期效果,甚至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层出不穷,而原本支持、称赞王莽的人也因为改制触动到自己的利益而倒戈一击,此外王莽也一改之前的恭顺有加,变得日益狂躁,一味慕古、不切实际,最终,随着王莽被杀,新朝灭亡,王莽被斩下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遂被焚毁。

标签: 王莽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节度使安禄山是在哪里起兵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

  • 后梁在攻打潞州时,晋王李存勖又是如何赢得这场攻防战?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存勖,后梁,战史风云

    潞州之战是907年(五代后梁开平元年)五月至二年五月,后梁军攻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却被晋王李存勖歼灭的攻防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907年——唐天祐四年;后梁开平元年四月,朱全忠篡唐称帝建后梁,改元开平。五月,为夺回潞州,命陕州节度使康怀贞领兵8万,与魏博(治魏州,

  • 同为一世之雄,刘裕和桓温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裕,东晋,历史解密

    桓温和刘裕,这两个人都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风云人物。但是这两个人最大的差距是,桓温只活在了东晋,而刘裕却能够活在东晋和刘宋这两个朝代。最气人是刘裕居然还是刘宋王朝的开创者,而桓温想了一辈子都没敢做第二个曹操。那么同为一世之雄,刘裕真的比桓温强吗?下面小编将会为大家分析这两个人具体的差距。第一、桓温出身高

  • 雍正微服路上喝了一杯茶,回宫就杀了三个人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清朝,野史秘闻

    当年雍正的老爹康熙,把个满清的国库祸祸的比裤兜都干净。朝廷里边能贪的都贪,这贪不了的就搁国库里借银子,这借了银子就开始玩花活当起了老赖。就这把那些个家里有俩糟钱,就不缺那三瓜两枣的人,为了和同僚保持一致也和这国库借那么一二两银子不还。就这局势,从上到下当官的都是些二皮脸,厚的那叫个不要不要的。这不康

  • 德妃与雍正是亲母子,两个人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德妃,清朝,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德妃,可是德妃并不喜欢雍正皇帝,她喜欢的是她的小儿子十四阿哥。同样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德妃为什么两般对待?这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雍正皇帝不是德妃抚养大的,他是由康熙皇帝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抚养大了,而雍正皇帝为了标榜自己的“嫡出身份”,一再说明自己是佟佳氏皇后抚养大了

  • 朱元璋是靠反对元朝起家的,他为何会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元朝,文史百科

    朱元璋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是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情。至少现在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现在很多人根本就不承认元朝,认为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是对中国的一种殖民。现在的人不承认,反而那时候的朱元璋,却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要知道,朱元璋是靠反对元朝起家的。而

  • 和尚原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

    “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和尚原之战在哪里?这次战争由着名抗金将领吴玠、吴璘兄弟俩指挥,分别于1131年五月和十月挫败金军,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保住了川陕的门户。金军于1127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黄

  • 晋国国君:晋厉公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晋厉公,春秋,历史解密

    晋厉公(?―前573年),姬姓,晋氏,名寿曼(《左传》作名州蒲),晋景公之子,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73年在位。晋厉公即位后,与秦桓公订盟,但后来秦桓公急欲向东发展而背约,与狄合力攻晋。公元前578年(鲁桓公二十六年),晋使吕相绝秦,并率诸侯伐秦,秦军大败,退至泾。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十九年)夏

  • 蜀汉国最大的一次胜仗是哪一场?谁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蜀汉国,三国,野史秘闻

    三国时期,蜀国虽然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但长时期却是主动对外用兵,较长时间处在战略进攻状态。当然了,由于相对的力量薄弱,蜀国的对外用兵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所取得的战果和他们的理想目的总是相差甚远。一般认为,姜维在狄道城打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致使敌军死伤逃散者“数以万计”,可以算是一次最大的胜仗了吧?

  • 杨恽是什么下场?他为什么会被腰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恽,汉朝,风云人物

    《汉书·杨恽传》记载,杨恽的母亲司马英去世后,他父亲杨敞又给他娶了一个后妈,这个后妈没有儿子,杨恽待她像亲娘一样孝敬。后来,后妈去世的时候留下遗嘱,属于她名下的几百万财产由杨恽继承。但是,杨恽却将这大笔财产分给后妈的几个弟弟。杨恽的父亲杨敞去世后,杨恽本人又从父亲那里继承500万的财物,杨恽也没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