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最泼辣公主升平公主,却活得最幸福

唐朝最泼辣公主升平公主,却活得最幸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4/1/5 14:12:28

在女性地位空前提升的唐朝,诞生了许多有谋略、有作为、有野心的公主。

她们都以自己鲜明的特色,或褒或贬地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比起她们,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唐朝公主,或许就显得平凡了一些。

但她的故事,却被改编成戏剧《醉打金枝》。

她一生受尽父兄宠爱,顺顺遂遂地活到了六十岁。婚姻幸福的同时,子女也皆为人中龙凤。堪称是唐朝最幸福的公主。

她就是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

这个幸福的公主究竟是怎么养成的呢?这就要从她的父亲唐代宗说起了。

第一章

出生于安史之乱前一年的升平公主,母亲是杨贵妃的侄女崔氏,父亲则是广平王李豫,唐玄宗最为钟爱的嫡皇孙。

关于李豫,史料中这样评价他道:“宇量弘深,宽而能断。仁孝温恭,动必由礼。”

他一生至情至孝,尤为看重亲人之间的感情,为人也宽厚仁义,温良恭顺。

安史之乱爆发后,尚在襁褓之中的升平随着父母一起出逃,三年多的颠沛流离之中,母亲崔氏郁郁而终,回到长安后疼爱她的兄长也因病离世。

接连失去至亲的悲痛让年幼的升平深受打击。在这时,给她爱与温暖的,正是父亲李豫,他像坚实的大树,给了升平稳稳的依靠与安全感。

升平8岁之时,李豫登基为唐代宗。似乎是为了弥补女儿曾受过的苦,代宗对升平的宠爱到了“恩礼冠诸主”的地步。在代宗所有女儿当中,升平无疑是最受宠的那一个。

在代宗的宠爱之中,升平渐渐走出了战乱的阴影与失去至亲的伤痛。她聪明好学,又喜爱诗文,因此小小年纪,就有“贤明有才思”的美誉。

只是身为公主,终难逃政治联姻之命运,升平亦是如此。

当时朝廷内忧外患,为了笼络和牵制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郭子仪,代宗便起了联姻之心,他把目光放在了自己最喜爱的女儿升平公主身上。

虽然政治意味浓重,但代宗也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为升平做了最好的选择。

首先,他选择的联姻对象是郭子仪的第六子郭暧。郭暧年岁与升平相仿,文武双全,贤明多才。

更重要的是,他与升平一样都喜爱诗文。相仿的年龄和相近的爱好,为日后夫妻俩婚姻的幸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选中郭暧作为驸马之后,代宗对郭暧大加封赏:“大历中,恩宠冠于戚里,岁时锡赉珍玩,不可胜纪。”

从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个驸马异常恩宠,而这一切的背后,都出于他对升平的爱护。

在唐代宗的精心安排之下,永泰元年七月甲午,十二岁的升平公主与郭暧二人在长安光顺门行册礼,礼仪非常隆重。

此时的升平公主,已出落成一个活泼大方,娇蛮可爱的少女。

她带着对婚姻的憧憬与期待,带着拳拳父爱与不舍之情,步入了新的人生阶段。

我们常说,爱是最好的教育。代宗对升平的关怀,像注入生命里的阳光,给她带来无限的温暖与光亮。

而他倾注给女儿的爱,则引领着她一步步接近幸福。

第二章

与郭暧结婚之后,因年龄相仿,兴趣相投,两人的感情很是和谐。

郭暧门下有数十名文人,每逢宴客之时,这些人便会在宴席上赋诗作词,升平公主则坐在帘幕之后欣赏品鉴。

如有做出好诗之人,她便会给予丰厚奖励。夫妻二人一起品鉴诗文,颇有赌书泼茶之趣味。

只是彼时两人都年轻气盛,加之个性骄傲,因此也总会产生矛盾。

郭暧希望升平在自己父母面前行礼尽孝,但升平自恃金枝玉叶,不肯恪守为媳之道,两人总为此争执。

公公郭子仪六十大寿之际,郭暧的所有兄嫂尽数到齐,唯独升平没有前往。被众人奚落惧内的郭暧气闷不已,回去同升平理论之时,借着酒意打了她一巴掌。

被打的升平一怒之下就跑到代宗那里,哭着要父皇教训郭暧。

虽然宠爱升平,但代宗也不会过分骄纵于她。

身为父亲的他自然清楚女儿的脾性,因此代宗并没有偏袒自己的女儿。而是在郭子仪绑着郭暧进殿请罪之时,他轻描淡写地说:

“不聋不哑,不做家翁。”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夫妻之间的小打小闹罢了,不必当真。

代宗没有助长升平的任性气焰,相反让她学会了体谅和理解。

当他们回家后,公公郭子仪用大棍教训郭暧,将他几乎打个半死时,一旁的升平心疼不已,又忍不住上前为自己的丈夫求饶。

经此一役,升平公主彻底收敛了自己的任性和娇蛮。她越发体恤郭暧,两人的感情也更甚从前。

升平公主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因为从小对父亲宽厚仁爱的耳濡目染,让她的心里也早已播下了宽容的种子。因此她才能在父亲的引导之下,迅速原谅郭暧,并理解他。

父亲言传身教的宽容与谅解,让她守住了自己婚姻的幸福。

第三章

虽沉浸在自己小家的幸福之中,但升平公主也并未忘记自己身为公主的职责。

与代宗之间深厚的感情,让她总能与父亲心意相通,关键时刻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父排忧解难。

大历十三年,为方便民众灌溉农田,唐代宗下诏毁除白渠水支流的碾硙。

这些碾硙都是各位达官贵人所建,用以私家脱谷等,其中就包括升平公主的两所作为陪嫁的碾硙。

因牵涉的都是皇亲国戚,所以没人敢去执行代宗的旨意。升平公主进宫与父商谈此事之时,代宗言道:

“我行此诏,是为了天下苍生,你难道不懂得我的意思吗??你可以为大家作为表率。”

领会了父亲意图的升平,回去之后就立刻下令毁去了自己的两所胭脂硙。

她的雷厉风行迅速带动了其他达官贵人纷纷效仿。没多久,“由是势门碾硙八十余所,皆毁之。”

除了在政事上为父助力,升平也会在家事上为父分忧。

代宗很看重手足亲睦,因此升平与兄长的感情也很深厚。大历十四年,代宗因病去世,升平的兄长唐德宗继位。他对这个妹妹也一如既往地爱护和信任,恩宠不减。

对升平公主而言,父亲代宗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便是家庭的和睦。

无论是代宗在世时的父女情深,还是代宗离世后的兄妹和睦,都是她幸福生活的基础与保障。

对亲情的珍视让她在刀光剑影的政权交替之中全身而退,守住自己本心的同时,也守住了自己小家的幸福。

《格言联璧》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

就是说父母所期望的,想要做到的事情,我会继承它。

代宗对升平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他的离世而消失,相反,它已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也正影响着升平公主的子女。

这是传承,也是最高明的教育。

第四章

与郭暧结婚的这三十多年里,升平公主一共诞下了四子两女。

由于她和顺谦让、宽容仁爱的性格影响,她的子女也都人品卓越,因礼让贤德,广得人缘而深受当朝皇上的喜爱。

升平公主的三子郭鏦和四子郭銛,分别娶了唐顺宗的两个女儿汉阳公主和西河公主为妻;

而二子郭钊的两个儿子也都因谦顺的人品而被唐穆宗所喜,分别娶了饶阳公主与金堂公主为妻。

升平公主的女儿郭氏,则嫁给唐宪宗李纯为妃,并生下了唐穆宗李恒和女儿岐阳公主。郭氏身历五朝,为三朝皇太后,享尽尊荣。

在升平和她子女的身上,能明显看到代宗宽厚仁义、重情重孝性格的影响。一门五公主,足以证明,好的教育决定子女人生的高度与成就。

唐宪宗元和五年,升平公主以60岁高寿,因病去世。

在她死后,曾被两度追封,被尊为齐国昭懿大长公主。

唐朝的公主们能够得到这等尊荣的,只有升平一人而已。

回看她的一生,虽经历战乱,却得以平安度过;

虽深受宠爱,却从不过分骄纵;

虽下嫁大臣之子,却难得夫妻恩爱;

虽未有惊人之举,却胜在儿女成才。

看似平凡的一生,却蕴藏着最深的幸福。

墨子曾言:

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很多时候,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看到他们,也就看到了自己。

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先成为自己所期望成为的样子,用榜样的力量,去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孩子。

这同样也是最不费力,最有效的教育。

正所谓:醉打金枝成佳话,生女当似李升平。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此人差点灭掉秦国,最后却身死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战国

    这件事还要从楚怀王被秦国关进大牢说起。公元前306年,新秦王嬴稷登基,年轻的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251年在位)才十八岁,秦太后芈八子执掌朝政,经过储位之争的秦国,政局并不稳定。由齐国发起的齐、楚、韩、魏四国合纵正在准备合力攻秦。01各国互相制衡,征伐不断秦太后芈八子这时才三十多岁,但是却是一个

  • 赵高有女儿是真的吗 为什么说赵高他不是一个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朝,赵高,秦二世

    对于太监这个词汇,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身体的某一部分的缺陷,然后就是说话尖声尖气,格外的渗人,而且由于动过手术,让他们的心理都不是特别健康的感觉。但其实这个词最初是对地位较高的官员的称呼,直到明朝,才把宦官称为太监,之后就成为了专门的代词了。这样说来,就不存在太监一定是身体存在缺陷的人。就比如说赵高,

  • 司马迁是怎么记载秦始皇的 司马迁记载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迁,秦始皇

    司马迁在我国是一位尽人皆知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史记》,几乎是人人都知道,更是成为了我国人民必读的书籍之一。《史记》开创了我国史籍的多项第一,此书是公认的中国史书的典范,其后来的史籍著作,很多都是参考了《史记》。《史记》被民国大文豪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是谁?婢女出身曾三次出使乌孙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冯嫽,汉朝

    提起我国古代的外交家,人们自会想起汉代的张骞和班超。但提起女外交家,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人们至多能想到汉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但她们不过是作为和亲的使者而已,还不能完全说是一个外交家。在我们称赞张骞、傅介子、班超等汉朝外交家的同时,如果将目光稍稍投移,就会发现汉代竟然出现了一位女外

  • 目不识丁且靠花钱买官的,有何本事能深受雍正帝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卫,清朝

    历朝历代都有卖官鬻爵的丑恶现象,那些花钱上位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贪官污吏,这很好理解,因为他们花钱买官的目的,就是为了大捞一把。但清朝出了个例外,这就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赏识和重用,成为雍正心腹,被其称为“国之卫器”的李卫,前些年大火的电视剧《李卫当官》,就是以他为原型。据《清史稿·

  • 清朝最后一个皇太子,最后沦落到扫大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斯大林决定把羁押了5年的满洲国战犯移交毛主席。溥仪的弟弟溥杰、内弟郭布罗润麒等闻讯都很高兴,欢庆叶落归根。唯有溥仪十分失望,他担心引渡回国后会被枪毙。溥仪三次上书给斯大林,请求永久留住苏联,众人侧目。只有小瑞挺身而出,成为当时唯一愿意陪伴溥仪留在苏联,并照顾其饮食起

  • 皇帝请武将吃饭,却没给他筷子,武将这么做就被排挤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

    周亚夫是一名参加战争无数的一名武将,他治理的手下各个遵守法纪,因为他治军非常严格。曾经匈奴征战长安,就因为周亚夫驻军细柳,从而让百姓免遭践踏。除此之外,还因为他的指挥还评定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汉朝百姓的安定。可是就这这样一位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最后却在晚年被冤枉致死,让人很是痛惜。根据记载是皇

  •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西班牙诗人,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混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阿莱克桑德雷·梅洛,西班牙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Vicente Aleixandre Merlo,1898~1984) 西班牙诗人。生于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塞维利亚城。阿莱克桑德雷·梅洛(Vicente Aleixandre Merlo,1898~1984)西班牙诗人。197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塞维利亚,大学攻读法律和商业,毕

  • 猛将被李世民赐死,死前吃下一块人肉,子孙推翻唐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李世民能够坐稳唐朝江山少不了文人武士的帮助,其中二十四功臣就是功劳最大的几位,一直受到李世民的感激。李世民虽然掌握大权,但还是对一些人不放心,单雄信就是其中一个。单雄信被李世民赐死前,曾经遵照之前的约定吃掉恩人徐世勣的一块肉,然后英勇赴死。单雄信是隋末唐初的一员虎将,勇猛过人,擅长骑术,经常骑着马用

  • 李自成只当了42天皇帝,竟然在北京干了这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自成

    对于古代人来说,尊卑有别这个理念一直都存在人们的心中,而且这个观念甚至影响着一些人一生的走向。生活在底层的百姓,都想得到那些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的青睐,希望被推荐上去,有个一官半职。这种愿景是底层人民都想实现的。但是,要知道,并不是你想要就能如愿的,有时候这种东西需要人脉,更需要机会,同时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