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祁钰为何不杀掉朱祁镇 朱祁钰究竟出于什么考虑没有下手

朱祁钰为何不杀掉朱祁镇 朱祁钰究竟出于什么考虑没有下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636 更新时间:2023/12/8 3:30:21

还不了解:朱祁镇和朱祁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祁镇被送回来之后,朱祁钰为什么不杀他?

明代景泰八年(西元1457年)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北京城的月光格外明亮。而明代大臣石亨等人,却在这样的夜里,做出了一件只有在“月黑风高夜”才符合办的事情:那就是利用当时明代景泰帝病重的情况,发动政变,拥立已经退位长达八年之久的明英宗复位。

这场政变进行的很顺利:第二天清晨,明英宗就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并在十多天后,正式颁布诏书宣布废黜景泰帝的皇帝尊号。这便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

景泰帝被废黜一个月后,就莫名其妙过世了。后世的人很好奇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其他朝代,废帝往往很难善终。但是为什么景泰帝在位期间没有先下手为强,谋害明英宗?以至于养虎为患?

个人以为:这一切可以用形势不允许来形容。

1、景泰帝登位的特殊性

其实从性质上来说,景泰帝和历史上谋害废帝的新帝,本质上存在属性不同问题。

谋害废帝的先例,一般认为是南朝刘宋的开创者刘裕天子称帝时,形成的惯例:刘裕称帝的时候,由于年事已高的缘故,刘裕也深知自己在位年月不会太长。所以,刘裕必须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后事。

对于刘裕来说,刘宋王朝最大的隐患,其实就是死而不僵的东晋——要了解,东晋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上,想推翻东晋朝廷的权臣多了去了,不过都失败了。刘裕年轻时候也见证了桓楚朝廷对东晋朝廷的取代,但最终,桓楚朝廷的存在也只是昙花一现。

因此刘裕不能让刘宋重蹈桓楚的悲剧。于是刘裕对东晋宗室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除了当时在北魏地盘上讨生活的晋朝宗室,司马懿的后人,几乎都丧生在刘裕手里。

从刘裕以后,历朝历代的废帝,几乎都会在退位后不久丧生。也因此好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明英宗能够躲过一劫?难不成是靠运气?

答案当然不是这样。

原因在于,景泰帝称帝的特殊性。

历史上,杀害废帝的新帝,其皇位来源,几乎无一例外是来自谋朝篡位。而谋朝篡位,需要很强大的势力来作为背书才可以。但是,景泰帝的情况和以往的情况大不相同。

景泰帝起初只是明英宗的弟弟,大明代一个很普通的王爷。大明代的皇位,其实原本也没景泰帝什么事儿。直到某一天,不知天高地厚的明英宗,带着数十万明军去向瓦剌蒙古送人头,皇位才和景泰帝产生交集——明英宗带着数十万明军千里送人头,导致明代精锐部队被瓦剌蒙古消灭,而明英宗也在混战中被瓦剌蒙古俘虏。

虽然在以往的历史上,也确实存在很多皇帝被外敌俘虏的先例——比如晋怀帝晋愍帝,又比如后晋的出帝,北宋的徽钦二帝。但这些皇帝都是在被外敌打上门的背景下被俘虏了,像明英宗这样主动送人头的,还真是前无古人。

成了俘虏的明英宗为了活命,表示愿意把大明代献给瓦剌蒙古。瓦剌蒙古的头儿也先当然表示笑纳。于是,明英宗开始为瓦剌士兵带路,帮着瓦剌大军接收明代的家产。

这一情况让明代朝廷大为恐慌。于是在明代大臣们的商议下,景泰帝作为明英宗的弟弟、明宣宗的儿子,才得以成为新的皇帝——大明代有了新皇帝,意味着明英宗对瓦剌蒙古的赠予,变得无效了——当然那时候没有国际法,如果有国际法的话,没准瓦剌蒙古对明代的吞并,还真可能有戏。

当然,也幸亏明代时候的国际社会不像后来清代那样,否则明代的合约不签则已,一签就是把整个朝廷打包赠予给外敌。

2、德行

景泰帝及时登基,让明代可以较为有序的组织抗击瓦剌蒙古。而瓦剌蒙古见难以吞并明代,便暂时放弃了对明代的企图,不过,明英宗还是被挟持回了瓦剌蒙古——也先考虑用明英宗跟明代勒索点好处,哪料到景泰朝廷压根不理会这一点:当然景泰皇帝骨子里多半也希望明英宗最好死在瓦剌蒙古地盘上才好。

逐渐的,也先开始焦虑起来:因为明英宗天天得消耗瓦剌的粮食。养着牛羊好歹能吃肉,养着明英宗几乎一点好处都没有。也先思前想后,觉得这赔本生意不能再做了。

话说这也先的文化水平如何,本小编还真不了解,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也先也不是一个没见识的人。甚至多年后,也先还自封自己为“大元天圣大可汗”,并一度筹备进攻中原。也先的这个尊号,其实也是争取入侵明代的合理性——复兴元代。

所以基于这些,也先肯定也能估计出景泰帝的想法。因此也先抱着给景泰帝添堵的心态,把明英宗礼送到明代。

景泰帝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将明英宗软禁:自己毕竟不是谋朝篡位上台的皇帝,而儒家思想认为:皇帝可以能力一般,但德行不能太坏。景泰帝如果谋害明英宗,肯定会背上德行败坏的名声。这对自己的皇位稳定性不利。所以,景泰帝只好咬牙忍耐,让明英宗以太上皇的名义存在。

最终,景泰帝在其在位的第八年时间里,遭遇了夺门之变。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在当时为何会如此重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每当一个王朝崛起时,都会有这样一部法律来约束当时还没有彻底安定下来的社会,比如李渊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之后,他就让人参照隋朝的《开皇律》制成了适合唐朝的《武德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大明律》之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在当时为何会如此重要?《大诰》于明朝洪武十八年正式发布,它是由明太祖

  • 什么是宿北战役?其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宿北战役,近代,战史风云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宿迁以北地区反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作战。 新四军军长、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和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判断:国民党军虽是4路进攻,但进攻正面宽达300多公里,间隙大,应援不便,难以协同。其中3路行动谨慎,宿迁一路孤立突出,

  • 揭秘明朝为什么总是被黑 被黑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1朱元璋爱民大多数人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残暴,大兴株连案,杀戮功臣无数。大多数人却不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爱民。他解除了元朝时期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中国的工商业工匠,佃农,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确认了平等的人权,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2法律面前人人平

  • 历史上这几个朝代的更替,有点像天道轮回!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刘邦,王莽,野史秘闻

    历史上这几个朝代的更替,有点像天道轮回!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蒙古入主中原后,定都大都,在大都上修建了很多的大型宫殿。其中有两座宫殿,一个叫永昌,一个叫顺治。这两个宫殿的寓意都是比较好的。不过后面发生的事情可以说真的像是安排好的。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最初确定的

  • 明世宗朱厚熜有过几任皇后?分别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明世宗朱厚熜,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世人的眼中,皇后贵为一国之后,是皇宫之中除了皇帝之外最为尊贵的人物,享受着富足的生活以及人们的尊敬,算得上是国家之中最为幸福的人了。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皇后

  • 贾诩与诸葛亮都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们谁更强一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字文和,三国时期曹魏谋士。诸葛亮,生于181年,死于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评价很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7年,刘备受徐庶提醒,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助自己一臂之力。与诸葛亮相见后,诸葛亮向刘备分

  • 宁远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1662年,后金兵大举南侵,直逼山海关。明朝广宁巡抚王化贞率领的14万大军,与金兵一触即溃,只好往关内节节败退。消息传到京城,朝廷大为震惊。少数人主张在关外抗击金兵,大多数人却主张放弃关外的大片土地,退守山海关。朝野上下笼罩着一片失败的阴影。就在满朝文武拿不定主张的时候,兵部主事袁崇焕,单身匹马

  •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吏部尚书,唐朝,历史解密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长,雅称大冢宰。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

  • 后梁太祖朱温有多好色?连儿媳妇都不放过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温,五代十国,野史秘闻

    这是因为他的前半生有一位贤妻陪伴着,而后半生失去了这位贤妻,他便立刻开始了荒唐的生涯。他的发妻名为张惠,出身名门,他当年在陪兄长打猎之时偶然见到张惠一面,对她一见钟情,当时谁也没想到他一个穷小子最后真的能够娶到刺史之女。虽然娶到了自己的女神,但是对于这位出身高贵的妻子他是又爱又怕,是的,作为一个杀人

  • 帝辛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真的是纣王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帝辛,商朝,风云人物

    志存高远,商王帝辛真的是纣王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1046年深秋,当周武王的伐商大军兵临朝歌城下之时,商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在位三十年,年逾六十的帝辛)登上鹿台,自焚而死。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也终结了一个王朝的命运。帝辛 子姓 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