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梁章钜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轶事及评价有哪些

梁章钜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轶事及评价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39 更新时间:2023/12/14 10:02:58

人物评价

梁章钜是清代颇有建树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和文学家,他一生勤于著述,卷帙浩瀚,内容题材极其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考证实录、笔记丛谈、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诸类,其著述之丰,在清代罕有其匹。他的许多著述填补了不同领域的空白。他的诗文创作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也折射出鸦片战争前后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梁章钜七十寿辰时,好友王淑兰所撰贺联非常贴切地概述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子女后代

梁章钜的夫人郑齐卿为进士郑光策长女,两人于嘉庆元年(1796年)年底结婚。

梁章钜共有五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分别为:长子梁逢辰、次子梁丁辰、三子梁恭辰、四子梁映辰、五子梁敬辰;长女梁兰省、次女梁兰台、三女梁兰芳、四女梁兰衡。

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梁鸿志是梁章钜的曾孙。

人物轶事

一约四十年

距今大约200年前的清代嘉庆年间,后来成为封疆大吏的福州人梁章钜进士及第并当了3年庶吉士之后,不知何故忽然告假回乡,家居10年之久。这期间却又跑到闽西僻县浦城,去主持南浦书院讲席。一次,他就近游武夷,回浦城后去拜访他的老师祖舫斋尚书,恰好祖老师不久前也刚游过武夷。闲聊中祖老师说起自己在武夷山的时候,夜宿天游观,曾梦见由天游峰顶飞游雁荡,“梦境甚奇”。祖老师问梁章钜:“子能为我纪之乎?”祖老师的意思,是他自己未曾去过雁荡,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把雁荡的实景描述下来,印证自己的梦境。其时梁章钜也不曾游过雁荡,但他答应一定去雁荡一游。恰好祖老师桌上有两本《雁荡山志》,就借回去读,一读就满心欢喜。

那时梁章钜不过30岁出头吧,谁知等他真的来践雁荡之约时,已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一晃40余年,他已成皤然一叟,退休有年。道光二十七年,他在温州任知府的第三子梁恭辰将他迎养到温州,并效宋代赵清献父子故事,为他筑了戏彩堂。梁章钜在温州闲居期间,写了许多著作,其中《浪迹丛谈》及续谈、三谈中有许多关于温州的记载。

到了温州,雁荡就不远了。

道光二十八年春,乐清县令安庆人蔡琪(字子树)写信邀顶头上司的尊翁、也是自己的太老师梁章钜游雁荡。梁章钜是蔡琪之父柳州刺史蔡维新的业师,蔡琪因以门下晚学生之礼事梁。这位徒孙颇懂得孝敬太老师,曾贻以雁荡山石门潭所产名贵香鱼干,并呈诗两首。有蔡琪作东道兼导游,梁章钜便于农历三月份欣然前往游雁荡。陪同的有他的两个儿子、幕中画师冯懋、温州卫守府廖寿彭。一行人沿瓯江顺流而下至馆头,再坐肩舆至乐清县城,会合蔡琪。二十四日因雨滞县城。二十五日晨行,于虹桥午餐,过窑(瑶)岙岭,晚住芙蓉村。二十六日晨越丹芳岭入西内谷,游能仁寺、大龙湫,下午越马鞍岭入东内谷,游灵岩、净名。在净名寺吃晚餐时,他们商量了勒石题名的事。二十七日游灵峰,越谢公岭,游东石梁洞,午刻至大荆,借居守备官廨中。二十八日早起,循白溪、清江、虹桥一路,至暮返乐清县城。二十九日沿原路回温州。

梁章钜此次雁荡之行,历时7天,正式在山中才2天,从西内谷跑到东外谷,雁荡山的精华部分二灵一龙都游过了,74岁的老人,难得兴致还那么高。他在二十六日的日记中写登龙鼻洞的情景:“同人皆从渍苔滑石中贾勇而登,余亦扶筇抠衣,强随其后,实有既竭吾力欲罢不能之慨。十余息而始达其广……”老人奋力登山的形象十分生动。

或许是雁荡山的风光太吸引眼球了,梁老先生一路贪看风景,竟然忘了作诗。回到家里后,女儿和儿媳向他索诗,他无以为应。原来梁氏一门风雅,其时在温州的长女梁兰省、三儿媳婉蕙均能诗。梁章钜自觉惭愧,在日记中写道:“回首生平所历名山,不一而足,皆有诗纪之,独于雁荡不留一句,未免山灵笑我老衰。乃勉成长歌一首,不追景而专记事,且语人曰:‘此余之禁体游山诗也。’……”老先生觉得不给雁荡写首诗,不仅无法向家人交账,更对不起雁荡山,怕山神嗤笑他老朽了。于是补作了一首七言长诗。所谓“禁体”,就是不按常规去做(游山诗而不写景)。诗中有曰:

三十二岁登武夷,七十四岁陟雁荡。平生浪游老不衰,俯仰名山且自壮……同侪诧我脚腰好,人所到处都不让。二儿扶持一筇稳,但饬门生省供帐。冯工绘事廖工诗,二客能从亦倜傥。写景何如纪事真,枯吟懒画壶卢样。山中七日即游仙,草草出山神已畅。

这种叙事之作,在雁荡诗词中甚少见,自具特色。作者似乎也颇为自得,抄示有关人等。于是纷纷和韵,亦一时之盛。游事已毕,梁章钜不觉忆起浦城旧事,搦管作小文《雁荡》。他在文中追忆了当年与祖老师对晤的情景后,感慨系之地说:“今四十余年,而果遂雁荡之游,但惜不获与吾师相质,因亟记吾师之语以践宿诺焉。”

翌年,老先生即归道山。

十字令抒为官之道

梁章钜《归田琐记》曾写过二首《十字令》,分录如下:

《贪官十字令》:

红,

圆通,

路路通,

认识古董,

不怕大亏空,

围棋马钓中中,

梨园子弟殷勤奉,

衣服整齐言语从容,

主恩宠德满口好称颂,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清客十字令》:

一笔好字不错;

二等才情不露;

三斤酒量不吐;

四季衣服不当;

五子围棋不悔;

六出昆曲不推;

七字歪诗不迟;

八字马吊不查;

九品头衔不选;

十分和气不俗。

两首《十字令》,刻画出两种决然不同的为官之道,真可谓形象逼真、入木三分。

“贪官”《十字令》将贪官从官职升迁的秘诀到官场处世的原则,从组织程序的黑幕到活动范围的肮脏,从行贿方式的龌龊到贪赃手段的卑鄙,从公众形象的虚伪到舆论导向的控制,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刻画得淋漓尽致,讥讽了当时的官场恶习,刻画出了投机钻营者的嘴脸,揭开了贪官的“隐私”。

身为省部级干部的梁章钜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人民公仆,对贪官的“为官之道”是深恶痛绝的。在数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梁章钜一直努力当一位“清客”。《清客十字令》是他自己拟就的“为清客之道”,以此来应对贪官的“为官之道”,“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则是他在湖北江陵官署门上自题的一副楹联。梁章钜以此联昭示了除弊兴利,造福人民,使百姓安居乐业;心地纯正,襟怀坦白,诚恳老实,光明磊落,才会“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司马光语)。“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这是一位好友升官赴任告别时梁章钜书赠的楹联。上联是苏轼贺刘发得官时的告诫之诗,下联是苏轼唱和张近之句。从中也可看出梁章钜对当官的态度。

梁章钜喜欢看大戏,戏棚台柱两侧的佳联他都抄下写入《楹联丛话》。其中有两副:“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做戏何如看戏乐,下场更比上场难”。梁章钜作的点评是:“几于格言矣!”梁章钜把“为官”当成了唱戏的“上台”“下台”,

淡泊心态可见一斑。

文学成就

主要著作

梁章钜工诗,精鉴赏,富收藏,喜欢研究金石文字,考订史料。勤于读书,学识渊博,“自弱冠至老,手不释卷,盖勤勤于铅椠者五十余年矣”。博藏群书,闻见日广。喜作笔记小说,题材广泛,文笔畅达。精于书法,其小楷、行书,笔意劲秀。因居于福州黄巷,建一藏书楼名“黄楼”,藏书数万卷。藏书印曰“芷林珍藏”。所藏书主要用于著述、创作。

梁章钜著述繁富,刊者达70余种。主要有《制义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文选旁证》、《清书录》、《经麈》、《夏小正通释》、《论语旁证》、《孟子旁证》、《三国志旁证》、《退庵所藏金石书画题跋》、《藤花吟馆诗钞》、《三思堂丛书》、《南省公余录》、《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枢垣记略》、《楹联丛话》等。林则徐认为他在当时“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

楹联丛话

共十二卷,分别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集字、杂缀、谐语等,收入联话600余则。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任上时,梁章钜花两年公余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此后,远近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先后寄来不少对联佳作,遂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此书一出,各省纷纷翻刻出版。梁章钜本想把《续话》之后收集的联话附到笔记《浪迹丛谈》里去,做个交代,不再编联话了。但在友人的鼓励支持下,他又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他已73岁了,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但两年后,这位楹联大师就逝世了。他的儿子梁恭辰曾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后继承父业,编撰了《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楹联丛话全编》是梁章钜父子所作全部联话的合集。

对联作品

梁章钜一生显要,著作等身。他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

集杜甫、白居易句题长乐魁星阁联:

彩笔昔曾干气象;

文昌新入有光辉。

赠林则徐联:

帝倚以为股肱耳目;

民望之若父母神明。

又一联赠林则徐:

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倾开荒成伟绩;

凤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

题北京福州会馆联:

同人与门,群贤毕至;

子之馆,吉事有祥。

集欧阳修、苏舜钦诗句题苏州沧浪亭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题荆州府署大厅联:

政惟求于民便;

事皆可与人言。

题淮海监司厅事联:

到此真成以政学;

相逢但愿由中行。

游泰山,撰联云:

揽月居然凌上界;

搴云便要洒齐州。

题江苏布政使藩署大门联:

爽气挹天平,国计民生如此象;

雄藩称地户,湖光江色照余心。

戏拈宋人句赠军机处同事赵光禄(雨楼)云:

醉中掷笔金銮殿;

睡起鸣笳铁瓮城。

题南京随园联: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龚自珍之父龚丽正七十寿辰,寄贺一联:

累世纪群交,忆兰省枢桓,齐向后尘趋轨范;

传家召杜谱,喜皖峰沪渎,共听两地颂台莱。

得文衡山(文征明)芝南山阁画卷,乃自书“芝南山馆”匾于厅事,并自制一联云:

历中外廿年身,宦海扁舟,万顷惊涛神尚悚;

就高低数弓地,儒宫环堵,三竿晓日梦初醒。

集苏句赠余小霞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又一联赠余小霞云:

笔老诗新疑有物;

水清石瘦亦能奇。

修葺宅左小园,榜曰“东园”,于园中葺藤花吟馆,制一联云: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又构筑百一峰阁,为园中最高处,题联云:

平地起楼台,恰双塔雄标,三山秀拱;

披襟坐霄汉,看中天霞起,大海澜回。

游宿焦山,作联云:

山中鹤寿不知纪;

世上诗声早似雷。

挽俞德渊联:

殚心力以报所知,一代长才出甘陇;

处脂膏而不自润,千秋遗爱满邗江。

题兰州城北黄河镇远桥联:

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堧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题兰州城南皋兰山(五泉山)崇庆寺: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题广西节署怀清堂联云:

怀哉惟清,既到此间须刻鹄;

勤将补拙,敢云余暇可骖鸾。

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联:

得地领群峰,目极舜洞山而外;

登堂怀往哲,人在鸿轩凤举之中。

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北厅联:

胜地如画图,是贤守遗区,雄藩旧馆;

灵山托文字,有叔齐作记,孟简题名。

挽两江总督陶澍联:

尹文端厚泽深仁,重见江乡说遗爱;

陈恪勤精心果力,方知楚产信多才。

挽江苏巡抚陈銮(芝楣)联:

仪表称科名,帝许云程难限量;

文章兼政事,我惭风义托渊源。

挽吕璜(月沧)联:

三管失斯人,癸水辰山都暗淡;

千秋存定论,乡贤名宦伫馨香。

集韩愈、杜甫句题桂林仙李园“恰受航”(舟名)联:

灌池才深四五丈;

野航恰受两三人。

集韩愈诗句题桂林叠彩山景风阁联:

粉墙丹柱动光彩;

高崖巨壁争开张。

贺桂林太守兴仁(静山)寿联:

宜民颂起延年后;

寿世筵开浴佛先。

挽成兰生(成世瑄)联:

望断黔阳,可怜万里云帆,依然将母;

魂消白下,共惜半年风鹤,了却孤臣。

挽吴县县令贺崇禧联:

百里旧神君,剡牍未酬举主愿;

卅年前进士,盖棺犹是宰官身。

挽归安沈廉联:

淮浦最倾襟,脱颖为君欣得地;

吴门方扫榻,遗函报我已生天。

游平山堂并撰联:

高视两三州,何论二分月色;

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

题浦城新宅“北东园” 中堂联云:

历宦海两朝身,万顷惊涛仗忠信;

借他乡一廛地,卅年此屋亦辛勤。

又一联云:

安土而能敦,因寄所托;

择邻焉得智,且住为佳。

题北东园中池上草堂联云: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又一联云:

地价不妨多,明月清风本无价;

物情何足校,近水遥山皆有情。(借欧阳修及苏舜钦诗句)

又书室中一联云:

平地起楼台,流寓依然吾土美;

著书多岁月,退思未报主恩深。

挽浦城友人周芑源联:

一乡善人,勖哉一弟分忧,一孤在抱;

两行老泪,痛此两年盛会,两世交期。

挽许芍友(许惇书)之母联:

桂岭芜城,随地齐歌众母母;

萱心莲性,生天早现法身身。

集唐宋人句题扬州支氏宅中“见一楼”联:

即知远客虽多事;

将谓偷闲学少年。

扬州建隆寺僧小支募建后周李招讨祠龛,求取楹联,集刘兼、陆龟蒙句应之云:

万叠云山供远恨;

一家烟雨是元功。

偕黄右原(黄奭)、罗茗香(罗士琳)同游扬州桃花庵、三贤祠,合拟一联云:

四朵兆金瓯,是二千石美谈,不因五色书云,谁识名流皆五马;

万花停玉局,惟六一堂如旧,若溯三贤谥典,合将祠额署三忠。

题扬州城内水仓门联:

玉瓒何烦裨灶禳;

金莲永免祝融灾。

集《韩诗外传》及《汉书·河间献王传》语赠黄右原联:

虚己受人,彼其之子,殊异乎族;

实事求是,夫惟大雅,卓尔不群。

挽淮扬道李国瑞联:

吴会领班联,实政真无惭益友;

淮扬瘁心血,虚衔何以慰衰亲。

阮元重宴鹿鸣。献联云:

异数超七阶,帝眷东山谢太傅;

嘉宾伫三肄,天留南国鲁灵光。

阮元之妾刘恭人七十寿辰。献贺联云:

鹿宴沐恩浓,正及臣门膺旷典;

翟衣襄政久,更看子舍策清名。

标签: 清朝政治家

更多文章

  • 道光皇帝决策的两个错误决定间接导致清王朝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道光皇帝,清王朝

    在中国近代史上,满清王朝的道光皇帝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因为他的名字,与西方帝国主义打开中国门户的鸦片战争紧密相关。正是由于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历史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道光皇帝因此也被称为是“跨越古代和近代的皇帝”。作为鸦片战争的中方

  • 赵王为何选“纸上谈兵”的赵括当主将,难道赵国真的没人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王,赵括,纸上谈兵

    说起战国时的长平之战,很多朋友应该很熟悉吧。战国七雄最强的两雄—秦国和赵国,为了争夺上党地区爆发了激烈的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一开始的时候,45万赵军的主将是经久沙场的廉颇。廉颇领导的赵军在长平和秦军相持了3年。在这3年里,45万大军的供养几乎把赵国托垮,为了让长平之战尽快结束,赵孝成王就用年轻的赵括

  • 正五品郎中拖尔弼之女万琉哈氏定妃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万琉哈氏

    定妃(1661年-1757年)万琉哈氏,亦称瓦刘哈氏,满洲正黄旗人,正五品郎中拖尔弼之女,生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康熙二十四年生皇十二子胤祹,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定嫔。雍正帝即位,奉皇太后懿旨:“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雍正年间定妃就迎养于履亲

  • 武则天一个被历史骂了多少年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

    在中国的历史上,武则天也算是一位奇人。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想必古今中外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至于武则天是怎么上位的,我想大家对此也肯定有所了解。她在年轻的时候,凭借她的美貌被唐太宗选中。因此,便开始了她的宫廷生活。她是一位不仅美貌而且非常聪明的女子,在那样混乱的宫廷中,她当然不甘示弱。唐太宗

  • 刘禅是真的扶不起来的阿斗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禅,三国

    阿斗刘禅,到底是不是真的扶不起来,历史正解告诉你答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禅阿斗在历史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禅是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然而流程却丝毫没有继承下他父亲刘备的光荣的性格和美德。不仅没有雄才大略和诗人的眼光,而且还很快把他父亲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禅,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三国的人都知道,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文有卧龙凤雏,武有关公子龙。但是有英雄的同时,自然也会有无能之辈存在。其中汉献帝刘协便首当其冲,一生沦为傀儡最后屈辱而死。但是若是在推举出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相信很多人都会

  • 林则徐广州禁烟时,为什么会连夜离开那儿?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林则徐,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林则徐广州禁烟时,收到了一封威胁信,立刻连夜离开广州,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了,可谓大长了中国人的士气,举世震惊。不过,林则徐禁烟的过程,可不是像中学课本写的那么顺利,其中的艰险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起初,林则徐被道光皇帝委

  • 带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庞统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庞统,汉朝

    历史上的庞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庞统你知道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庞统是汉时荆州襄阳的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那里,他的字为士元,他在刘备与刘璋决裂的时候,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是刘备手底下十分出色的谋士,后来在攻打雒县的时候,庞统率

  • 为什么说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灭亡?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忠贤.明朝

    为什么说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灭亡,只因他能镇住这帮人 ,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魏忠贤,明末有名的大太监,大奸臣。他少时家境不太好,整天和消混混们混迹于街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早先就能看出来。魏忠贤是自宫的,话说对自己都这么狠的人,那要混不出太监样

  • 魏忠贤是什么结局?最后的下场竟是这样的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忠贤.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魏忠贤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的下场竟是这样的悲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