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因何背水一战“封神”?是因为他看清了人性

韩信因何背水一战“封神”?是因为他看清了人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05 更新时间:2024/3/2 4:51:43

刘邦版“建国大业”中,“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的作用居功至伟,萧何主抓后勤保障,张良负责出谋划策,韩信则专职统兵作战。说到韩信,的确是历史上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在战场上可谓用兵如神、算无遗策,其中攻灭赵国一役尤其能体现出其高超的技战术水平。

网络配图

赵国原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亡于秦王嬴政,秦末汉初短暂复国。这个国家不仅地广人稠、兵强马壮,而且占据河北、控扼黄河,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是楚汉两家争霸的必取之地。刘邦棋先一着,于汉王三年(前204年)派大将韩信、张耳经井陉口东取赵国,赵王歇与相国陈余闻讯,亲帅大军号称20万在井陉口布阵,抵御汉兵。交战之前,广武君李左车向陈余建议,由他率兵从小道抄袭汉兵的运粮车队,断绝他们的粮草供应,而陈余可以“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这样,汉兵进退失据,饥困交加,不出十天必然大败,而且李左车信誓旦旦的宣称,如果采用此计,“西将之头可致于戏下”,但如果不这样做,赵国命运堪危。

按说此计阴狠毒辣,确属绝妙高招,然而却被骄傲自大的陈余断然拒绝。陈余认为韩信劳师远袭,兵困马乏,而自己则在家门口作战,大可以逸待劳,轻松打垮汉军。并且,陈余内心处也极看不起韩信,认为这个曾接受“胯下之辱”的家伙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凭借着自己的兵强马壮,轻松地动动小指头就能捏死对手。陈余要为自己的傲慢轻敌付出惨重的代价。

网络配图

韩信悬着一颗心度过险境,靠近井陉口布阵并向赵军下战书。为迎接到来的战斗,韩信做了两个战略部署:主力先锋部队背靠泜水布阵,迎接赵军的进攻;另选轻骑兵2千人从小道偷袭赵军营寨,乘两军主力交战之际,占领敌方的老巢。针对后者,众将士并无异议,但对前者难以理解,意见纷纷,在他们看来如同儿戏,幼稚万分、危险万分。面对异议,韩信尽露“一意孤行”的霸气,坚决不为所动,众将力争无果,只能心中骂着娘接受军令。

决战之日,韩信、张耳亲帅先锋部队背水作战,吹吹打打向赵军发动进攻。陈余一看到韩信布阵之法,马上做出一个自认为高明加三级的判断:韩信属于业余加三级的统帅,如此布阵,纯属作死!陈余心里乐开花,马上派兵迎击,大战良久,汉军佯装不敌,开始后撤,后撤途中还丢下大量的军需品当诱饵。赵军尝到了甜头,更是倾巢出动全力进攻,汉军继续后撤,终于达到泜水边上,背后已是滔滔河水,此时已无退路,只能抱着“进着生、退者死”的心态拼死反击。

吃粮的碰到玩命的,赵军即使战斗力再强也扛不住,纷纷后撤,结果还没到大营就傻了眼:老巢被端,“壁皆汉赤帜”!原来汉军的2000轻骑兵乘两军主力交战之际,“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不明就里,以为老巢被端,赵王自然也被汉军抓获,于是大败亏输、四散奔逃,像决堤的洪水般任凭谁也拦不住。见此情形,汉军乘胜追击,最终“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于泜水上,禽赵王歇。”

凭借背水之役,韩信一战“封神”,成为众将士顶礼膜拜的偶像。在庆功会上,“稀里糊涂”赢得战斗的众将士纷纷向主帅提出心中的疑问:我们是怎么赢得?韩信满脸的傲骄,缓缓道出其中原委:

网络配图

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此言一出,众将皆叹服,视韩信为“神人”,从此对韩信的崇拜真可谓“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如此看来,韩信之所以能赢得背水一战,归根结底还在于他对人性的洞悉。求生欲是人的天性,处于生死一线的“悬崖边”,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人心底往往能激发出强大的求生潜力,这潜力一旦爆发,往往效果惊人。韩信知己知彼,明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要想求生求胜,唯一能做的便是激发出每个将士心中的求生欲,并将这种求生欲转化为战斗力,不仅自保,还要变守为攻,克敌制胜。他成功的做到这一点,取胜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这便是所谓的“两强相争,勇者胜”,韩信的取胜之道,莫过如此。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三国秘闻: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具体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患的刘备一路逃亡,

  • 曹操将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 他意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

    曹操乃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曾高调放话说:“宁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表现出了极端自私自利的人生态度。但纵观曹操的一生,不管是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中,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生活中,曹操大多数时间还是表现得极为豁达大度的,好像正应了那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古语。当然,最能表现曹操襟怀大度的

  • 揭秘古代诗人风流事:李白放浪形骸玩双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白

    中国的盛唐两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而青楼妓院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相当鼎盛的水平。这样就使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文人士子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尤其是那些出了名的诗人们更加风流潇洒地走进秦楼楚馆,拜倒在石榴裙下,沉醉于温柔之乡。而一些在官场不得志的诗人,便想在情场上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出了

  • 项羽不肯过江东真的只是自愧江东父老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项羽

    老话讲,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自古以来,项羽一直是古代和近代人都比较惋惜的一位盖世英雄。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但是却被白手起家、草莽英雄刘邦打败。网络配图 李清照曾经有句诗很有名: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么问题来了,当时明明可以东山再起的项羽为何不肯度过乌江,从新再来呢?是因为虞姬的死,还是

  • 五虎上将个个英勇无敌 为何后代尽是无能之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五虎上将

    刘备之所以能强大起来,除了有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当然还离不开冲锋在第一线的武将。没有他们的战场杀敌、攻略城池,也实现不了诸葛亮的大计。其中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这五人最为厉害,堪称刘备麾下的五虎大将。战场杀敌英勇无畏,以一敌百,很少有人是对手。他们的英雄事迹,过去上千年至今被人所乐道。可令人失

  • 崇祯若能听懂皇后这句话 就不至于上吊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

    如果崇祯皇帝不自杀,吴三桂就不可能,投降大清,那么引清军入关就是不可能的。即使清军入关,当时占据北京的是李自成农民军,两者必然有恶战。而坐镇南京的崇祯完全可以组织兵力北进,合击清军,如果这样的话,清军入主中原不可能发生。大明很可能获得再生,崇祯皇帝也将成为汉光武帝一样的中兴之主而名留青史。网络配图皇

  • 关羽为何如此不待见诸葛亮?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关羽

    在三国时代,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那是出了名的,因此蜀汉内部,文武官员对诸葛亮基本上是唯命是从,从不敢违抗。但是,唯独关羽,对诸葛亮始终不待见,对诸葛亮的命令总是阳奉阴违,最后失荆州也是因为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八字方针”。网络配图那么,关羽为何如此不待见诸葛亮?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 北宋大将狄青为何要戴面具作战 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狄青

    狄青是宋仁宗年间,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生于1008年,死于1057年,享年五十岁。跟北宋的那些军二代不同,狄青是从底层一步一步的爬上来的。网络配图早年间,狄青仅仅只是军中的一名骑兵,西夏李元昊起兵,狄青便随军出征。当时的北宋军队碰到西夏军,那是逢战必败。狄青凭借自己的勇猛,在军中担任起了前锋一职

  • 刘邦与朱元璋为何都喜欢用“造假”来抬高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皇帝,又称天子。顾名思义就是上天的儿子,那皇帝也是爹妈生的,怎么又成了上天的儿子了呢?聪明人一看就知道你是编的,为什么要编?这就涉及到一个皇权的问题了。大家都是普通人,那凭啥你能够当皇帝呢?所以你是皇帝的话,必须要跟常人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时候天子就应运而生了。皇帝装扮成上天的儿子,那么百姓当然都服了

  • 除了兄弟外诸葛亮是否还有别的什么亲属?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的一家人,在《三国演义》中的介绍是较为含糊的。在第三十六回中徐庶说道:“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等到了第三十七回刘备第二次赶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