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庄子不当官:小官太累不屑作 大官危险害怕作

庄子不当官:小官太累不屑作 大官危险害怕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27 更新时间:2024/3/2 4:54:11

就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而言,庄子永远是他们精神追求上遥不可及的巅峰。这种巅峰的文化意义,在于“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进入“坐忘”境界的庄子,是世俗完全摆脱、心灵彻底自由的一个象征。所以,庄子作为“图腾”,始终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所仰慕,所效仿。在他们看来,庄子那种既不“入世”,又不“避世”,姑且“游世”的人生哲学(“不傲睨万物,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乃是“十有九人堪白眼”处境中的自己最好的精神慰藉。区别仅仅在于有的人是出乎本性主动朝着这方面做努力,如“浑身上下静穆”的陶渊明;有的人则是在人生道路上摔了跟头之后再回过头来寻觅庄子这个精神港湾,如李太白、苏东坡。不过,殊途而同归,这恐怕也是事实。

网络配图

其实,庄子是人不是神,他的德行、他的修为也并非一朝一夕精进到这样的地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即便是天才,他离开娘肚子的第一声哭,也同平常的婴儿一样,而绝不可能是一首美妙的诗或者是一曲动听的歌。依我看,庄子能够参悟天地的奥秘、省识人生的玄机,恐怕有幸依赖于他自己仕途上挫折所提供的特殊契机。换句话讲,庄子与官场的种种瓜葛,恰好使得他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真正超越了世态常情的羁绊,走向了“一是非而齐生死”的境界。

众所周知,中国读书人的千般苦闷、万种烦恼,都出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社会世态。作为“毛”,管你是白毛黑毛、粗毛细毛,还是软毛硬毛、长毛短毛,都得依附在特定的社会体制这张“皮”上,而毛的意义、毛的作用,按传统的认知理念,则又在于能否当官,进入主流圈,拥有话语权,而不被边缘化。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云云,其实就是指读书人能把自己的知识、智慧、能力开出一个好价格,兜售给帝王家,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当然这只是在“吾皇圣明”的盛世时代),换取一顶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官帽戴戴。似乎只有这样才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达则兼善天下”。

于是乎,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都争先恐后地往仕途上挤,挤得龇牙咧嘴,碰得头破血流。即如唐太宗李世民所乐观其成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理想场面。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能标榜什么“精神自由”,奢谈什么“人格独立”。常言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你既然仰人鼻息,暂时当稳了奴才,有了“扯淡”、“帮闲”甚至于“帮忙”的机会,那自然只能是以人家的意志为意志,出主入奴,亦步亦趋,做得好一点的,争取当一个良知未泯的“清官”,定力不足的,则不免“为虎作伥”,祸害天下。

网络配图

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人与官场关系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自然本色还能保持几许,他的心灵自由还能留存多少。庄子、陶渊明等人与官场瓜葛比较少,他们的精神自由空间便相对宽阔一些,可以大白天睡懒觉,梦蝴蝶,“鼓盆而歌”;可以吟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可以“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王摩诘、李太白、苏东坡等人对于官帽比较热衷,老是幻想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角色,殷切期待着“天上掉馅饼”一类好事的发生,以便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因此,他们的心灵便难免要多受一些折磨,患得患失、自寻烦恼,“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了。至于韩愈柳宗元、司马光、王安石、曾国藩之流,亦官亦学,一副“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的腔调,尽让人看了恶心,则更是自桧以下,不足具论了。庄子的走运,我觉得正在于他仕途上的坎坷,因此而避免了“失足”的尴尬,摆脱了“沉沦”的危险。不管是出于养家糊口的原因,还是因为其他因素的考虑,庄子他一开始也不怎么清高,不怎么潇洒,也曾涉足于仕途,在宋国蒙地当过一阵子“漆园吏”。

这个管理漆园的官职,至多相当于今天小小的科长,不入流,没有品,收入不会太多,事情操心不少,典型的责任不轻,辛苦多多。一年到头要为漆园的经营忙前忙后,日晒雨淋,夏天在毒日底下烤得全身脱皮,冬季在寒风之中冻得手脚裂口,既没有了读书抚琴的时间,又丧失了吟诗作画的雅趣。更要命的是,漆在当时属于国家战略物资,修缮宫殿需要它,制作武器需要它,老百姓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它。

所以国家对它的出产与质量加以关注和重视乃是势所必然,理有固宜。这意味着上级官员动辄要莅临漆园,考察监督生产的进度,考核审计工作的实绩。不过如此一来,庄子便更是大倒其霉了:不得不劳心费神、加班加点整理汇报材料,编造各种数据,填写各种报表;不得不低眉顺眼、哈腰迎往送来,陪宴敬酒。在酒席上不断经历从“豪言壮语”到“花言巧语”,止于“不言不语”(完全醉倒,钻到桌子底下,不能吭声的最高酗酒境界)的游戏过程。这种日子,就像《聊斋志异》“促织”篇中那位可怜的小吏成名那样过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这如何让生性自由的庄子能够忍受。

网络配图

陶渊明好歹还是个县令,正儿八经的“正处级”,可他尚且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回乡下老家种瓜栽豆,过自食其力的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庄子他的“漆园吏”官衔比起县令来,又低了不知多少级,当然更不愿为“五升米”折腰了。于是乎他的选择也就只有一个:趁早辞官,去做“涸辙之鲋”,到烂泥沟里自由自在去摇曳自己的尾巴,“无己”、“无名”、“无功”、“无待”。可见,庄子不愿当官,最初的动因,恐怕是嫌官职太小,只有办事的辛苦,没有吆五喝六的快乐。

标签:

更多文章

  • 这位猛将把敌军吓破胆:但最后却被自己人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猛将

    他脸上被刺了字,成为大头兵一个,在“好男不当兵”的宋朝,当兵是社会上最低贱的职业;他出战时,头戴面具,披头散发,被西夏兵称为“天使”,意思不是地球人;他做到了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这个位置除了开国元勋曹彬短暂出任过,一直都是文人担任,这次给了行伍出身的武将,可以说创了纪录;网络配图他,叫狄青,一个

  • 古代帝王都爱做生意:乾隆春节商业一条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以帝王九五之尊,却乐于开店做买卖,在历史上并非罕见的怪事。从司马遹摆摊卖肉,到乾隆设买卖街,足见帝王做买卖那份心瘾。唐中宗好不容易才当上皇帝,诸多不顺,索性开店解闷儿;明代皇店之风炽盛,甚至放皇债和高利贷。而清朝乾隆的新春买卖街,恍若如今的“高级俱乐部”,你可别以为像广州春节的花市,也许跟荷兰带橱窗

  • 三国时期这个女人不简单 曾掌控朝政后被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公元241年,33岁的太子孙登去世,此时的孙权已经60岁了,老年丧子,悲痛不已。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啊,于是不久后他又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是有人不服气。于是一场围绕着太子之争的宫廷政治斗争拉开了大幕,史称“二宫之争”。网络配图那么孙和当了太子,究竟何人不爽呢?第一个就是他的弟弟鲁王孙霸。其实这当中孙权有

  • 朱元璋重启一千多年的“朝天女”制度 残忍至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

    1368年,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的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而且他是平民出身,更加的了解民间的苦难,因此朱元璋非常爱惜老百姓。另外,朱元璋也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对于众多的开国功臣也一样照杀不误。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世对朱元璋的功过有着很大的争议。网络配图言归正传,标题所说

  • 史上菩萨皇帝竟40年不近女色:死因成千年笑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帝

    中华上下5000年以来,涌现出许许多多个性非凡的皇帝,有喜欢吟诗作对的南唐后主李煜,也有喜欢当乞丐的北齐后主高纬。就佛教而言,皇帝都有不同的看法。网络配图其中,就有这么一位皇帝,推崇佛教堪称历史皇帝之最,在位期间一次去拜佛,说什么也不回去当皇帝了,要就地出家,做了四天和尚后被大臣们哀求着回宫,回来后

  • 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是嬴子楚还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身为千古第一帝,身上一直笼罩着层层迷雾,让人看不透、摸不着。其中,单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都有着不同的记载,为难了无数的后人。那么,秦始皇的亲老爹到底是谁呢?网络配图《史记》中《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早期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富豪,但是他不满足于只有钱,还想有权,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财富转化为

  • 都是阶下囚 为何徽钦二帝和明英宗待遇天差地别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英宗

    同样是皇帝,同样被少数民族政权俘虏,同样成为阶下囚,为什么宋钦宗、宋徽宗和明英宗受到的待遇却是天差地别呢?徽钦二帝被当作猪狗一样,受到各种侮辱人格的对待,金人还为两位皇帝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徽宗为“昏德公”,称钦宗为“重昏侯”,最终惨死在异国他乡。网络配图而明英宗却受到了伯颜帖木儿礼遇和敬奉,不仅保全

  • 明朝的这两位奸臣 连严嵩都嫌弃与其同朝为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奸臣

    古代刽子手,往往都是杀人如麻,心狠手辣之人,在他们眼里,脑袋就像冬瓜一样,一刀一个。而能让刽子手感动的泪流满面,于心不忍而拔刀自刎的人,自古以来恐怕只有于谦一人。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帝国柱石。于谦小时候就聪慧异常,相传于谦七岁的时候,曾遇到一个和尚,说他有救世之良相,后来他果真力挽狂澜,

  • 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哪句话走上通往帝王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竟因这句话走上通往帝王之路!1328年一个普通的夜晚,一个大胖小子,呱呱坠地。小伙子哭的很嘹亮,看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他的父母朱五四和陈氏留下了眼泪。陈氏刚刚生产完,可能是疼的,朱五四的眼泪大抵是因为他在担心自己能不能养得起这个孩子,又心疼自己的孩子,又担心明天吃什么的朱五四大概想不到,40年

  • 嘉庆本想将和珅挫骨扬灰 却因一个女人留他全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嘉庆

    嘉庆四年,嘉庆做了一件大案子,那就是快刀斩乱麻的处理了和珅。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数十年来的贪污所得,相当于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嘉庆直接给和珅列举罪名下狱,同时没收全部家产,当时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虽然嘉庆已经登基四年,然而真正开始掌握权力,却是在此时。之前,乾隆名为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