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二龙大王的原型 唐朝名将南霁云

二龙大王的原型 唐朝名将南霁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918 更新时间:2023/12/28 0:02:02

01

在甘肃天水市的秦州区有个慧音山,又叫会应山。山上有一座香火鼎盛的庙宇,里面供奉的“二龙大王”在天水一带有着广泛的影响,被人们尊称为二爷。当地每年都会举行隆重而热闹的二龙大王庙会。

两米多高的二龙大王塑像坐在轿子中,身披红色战袍,乌黑的面孔上龙须长垂,神态威武,目光如炬面对芸芸众生。轿子上的几个龙头饰物显示着主人的不凡,这是何方神圣,为何受到如此崇敬?

会应山飞檐斗拱的山门上有匾额 “南将军祠”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疑问。原来,这里供奉的是唐代名将南霁云

唐玄宗年间,南霁云出身在河南魏州一个农户,因为排行第八,人称南八。他青少年时期便因家贫外出谋生。劳作之余,他喜爱习文练武,练得一身好武艺。他精通七十二路枪法,而最为擅长的却是骑马射箭,据说他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后来成为一名游侠式的人物。

02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拥兵边陲的叛将安禄山史思明,率领15万骁勇善战的精锐大军向唐朝的腹地进攻,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到三个月时间,叛军就攻占领了洛阳,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接着又挥师向西进攻潼关,直逼都城长安。

唐玄宗早已不是开创开元盛世时期那个英明果断、励精图治的李隆基。迟暮昏庸的他贪恋声色犬马,沉溺于享乐之中。他深居皇宫,怠问朝政,任由李林甫杨国忠之类奸臣专权。正是由于他政策的失误,以及对于安禄山之流割据势力的重用,养虎成患,酿成了安史之乱。

洛阳陷落后,潼关成为京都长安的最后屏障。潼关守将利用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形,固守不出,让叛军无从下手。可是昏庸的唐玄宗却听信宦官监军诬陷他们勾结叛军的谗言,下令将两个将军斩首示众。

后来的潼关守将哥舒翰,出于对双方形势的判断,同样采取了坚守的御敌策略。利令智昏的唐玄宗竟然再次失去了耐心,在奸相杨国忠鼓动下,强令哥舒翰出潼关,往东迎战叛军。结果在灵宝与叛军相遇,那里是黄河南岸一条数十里长的狭窄山道。

叛军佯装战败逃跑,将贸然长驱追击的唐朝大军诱入伏击陷阱。叛军随即将隘口用焚烧的草车堵塞起来,同时从山上放下雷石滚木,唐军只能在烟雾弥漫中胡乱放箭。等到叛军从背后杀出,唐军腹背受敌,挤在山谷之中互相踩踏,溃不成军,自然是遭到惨败。

将近20万唐朝军队,只有8000余人逃回潼关。两天后,潼关便失守了。残余的唐军撤退到关西驿站后,主帅哥舒翰也被部下捆绑在马上,一起投降了叛军。

眼见长安即将陷落,惊慌失措的唐玄宗带领杨贵妃等皇亲国戚,仓皇逃向四川。不久,就在逃亡途中的马嵬坡发生了兵变。杨国忠被愤怒的军士们杀死,人头也被枪挑起竖在驿站门口。而让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杨贵妃,落得“宛转蛾眉马前死”,被一匹白绫送了性命。

03

安史之乱发生后,一些州县的朝廷命官在叛军强劲的威势下,纷纷望风披靡。或打开城门投降叛军,或弃城逃跑。亳州太守杨万石投降叛军后,逼迫所辖的真源县令张巡一道投降,还命他向西去接应叛军。

张巡却是一个有骨气、重名节的人。他是进士出身,先后在清河和真源两地担任县令,为官正直,政绩出色,颇受民众拥戴。

张巡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足智多谋,对于战阵兵法也有研究。在得知太守投敌后,张巡十分愤慨,随即率领属下和当地民众起兵抗击叛军,响应者达到千余人。

猖獗的安史叛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而唐朝官军却不断丢城失地。这激发了民间有识之士的爱国之心,纷纷投身讨贼救国大业。

此时,胸怀大志的南霁云也投奔到了钜野尉张诏的部下。因为他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很快便被张诏提升为将军。在攻打盘踞汴州的叛军时,南霁云首战便担任先锋,他英勇杀敌,立下了战功。

后来张诏派南霁云到雍丘(杞县)与那里的守将张巡共商御敌之策。南霁云见张巡为人胸怀正气,十分仰慕,便执意要留下在张巡的麾下效力。张巡见南霁云气度不凡,也是英雄相惜,对他厚礼相待,委以重任。

757年正月,安史叛军中发生了内讧,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伙同军师严庄、宦官李猪儿等人杀死了他爹安禄山,自立为帝。

安庆绪为了占据东南鱼米之乡,派遣他的心腹大将、汴州刺史尹子奇统兵13万攻打睢阳(今商丘),打算以这里作为跳板,继续再向富庶的江淮地区进军。

04

睢阳太守许远虽为一介书生,却也是有胆有识,重气节的忠义之士。他一面带人坚守城池,一面派信使去宁陵,向张巡求援。张巡认为,睢阳地处军事要地,不能失去。而宁陵城小,难以抵御强敌,于是率领3000军队从宁陵向睢阳进发。

南霁云随同张巡率兵攻破了叛军防线,进入睢阳城与许远的守军会合,共6800余人合力守城。这时,河南各地纷纷被尹子奇的大军攻陷,睢阳成了一座孤城。

唐朝廷只剩下长江和淮河流域的赋税苦苦支撑。而江淮流域的重镇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段中部,一旦失守,运河通道将被叛军切断,后果堪忧。

尹子奇率领叛军全力攻打,张巡和许远率领将士们死守睢阳城,日夜苦战。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天之内打退叛军20余次进攻。

许远十分敬重张巡,他认为自己才能不如张巡,就推举张巡为主帅,负责军队的作战指挥。自己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张巡首先肃清了内部的叛将,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还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

一次,勇将南霁云乘叛军不备,率兵奇袭敌营,他左右冲杀,叛军纷纷倒地。尹子奇见状,慌忙披挂上阵。南霁云不愧为神箭手,他看准机会,张弓搭箭,不偏不倚正中尹子奇左眼。贼首顿时跌下马来。

叛军围攻睢阳多日,不仅没有攻破城池,反而被守军俘虏大小将领数十,死伤惨重。尹子奇见久攻不下,损兵折将,自己还丢了一只眼睛,只好将睢阳团团围住,企图困死守军。

到了麦收季节,叛军在城外收麦。张巡在城上看到后,让军士擂鼓,故作要出战的样子。叛军见状立刻停止收麦准备作战。这时城头的鼓声又停了,军士们作出休息的样子。几番下来,叛军放松了警惕。这时突然城门大开,南霁云率军冲出,直捣尹子奇大营,叛军猝不及防损伤了很多人马。

05

为了解睢阳之围,张巡派南霁云突围去搬救兵。南霁云率领三十骑精兵,硬是杀开一条血路,顺利突围。南霁云先来到彭城(徐州),向驻守那里的御使大夫许叔冀求援,许却无动于衷,只肯送布数千匹,却不愿出兵相救。

南霁云只好又率部突围到临淮,向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求救。可是贺兰进明更是一个无耻小人,他竟然因为嫉妒张巡和许远的名声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而不肯前往援救。

南霁云见他不肯出兵,恳切地晓之以理:“睢阳与临淮近在咫尺,两地相依为存,若睢阳失守,临淮危在旦夕,请大夫三思。”

贺兰进明对睢阳求救毫不理会,却欣赏南霁云忠勇节义,文武双全,想让南霁云留下,于是设盛宴挽留。

宴乐声中,南霁云猛地站起,放声痛哭道:“我离开睢阳时,守城将士已经断粮一个多月,今天你们不出兵,却大设宴乐招待,我如何忍心在此一人独享,即便吃了也咽不下去!”说罢,拔起佩刀砍下自己一个手指,表明自己的心志。

一时举座震惊,众人都感动落泪。可是贺兰进明依然一言不发,南霁云明白他最终是见死不救,于是愤然离席而去。

南霁云飞马出城时,抽出一支箭射向一座佛寺的高塔,箭射在塔上,箭头竟穿进了砖头里。他发誓道:“我如果破了叛贼再来这里,必杀贺兰老贼!”

南霁云在返回睢阳途中,在真源、宁陵等地还是得到了当地爱国将领的资助,带着一些马匹和三千军队准备乘夜突围入城。可是被叛军发现,经过一场血战,士兵大多战死。南霁云率领一千人马进入睢阳城内。

经过旷日持久的坚守,睢阳城内粮食告罄。张巡先是下令杀掉战马,后来士兵们饿了只好捉鸟雀、挖老鼠吃,以至用树皮草根充饥。

城中守军很多因饥饿而死去,剩下的又大多伤残疲惫不堪。城中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状况,张巡把自己的爱妾杀掉,给将士们食用。为了守住江淮屏障,阻止叛军南下,张巡、许远和南霁云等人决心与城池共存亡。

到了十月,城内守军已经只剩下几百人,而且是病饿交加,精疲力竭,失去了战斗力。孤立无援的睢阳城终被叛军攻陷。张巡等36名将领全部被俘。

尹子奇用刀威逼张巡投降,张巡大骂乱臣贼子,随即被拉走。将要斩首时,尹子奇又来胁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回答。张巡对南霁云大呼道:“南八,大丈夫一死而已,不能屈从不义之人!”南霁云笑着说:“我原想有所作为啊,你是了解我的,怎么敢不死!”

随后,睢阳守将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36人一同被叛军杀害,壮烈殉国。

睢阳之战,坚守10月之久,经历大小四百余战,以不足万人之众,杀伤十几万叛军。在此期间,唐朝完成了从恢复到反攻叛军。大将郭子仪收复了长安,睢阳陷落不久后,又收复了洛阳。睢阳坚守不仅保证了朝廷不断从江淮取得财赋接济,还牵制了数十万叛军,为唐朝的保全立下了大功。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对张巡等人皆有追封。南霁云被追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将他的画像绘制在为了表彰功臣而建筑的凌烟阁中。

那么,南霁云怎么又成了甘肃秦州慧音山的二龙大王的呢?原来,南霁云忠义壮勇,在平乱中屡建奇功,受到历代的推崇。宋太宗敕封南霁云为秦州慧音山昭佑嘉泽二龙神君。

到了清代,嘉庆皇帝再次敕封他为秦州慧音山昭佑绥沣嘉泽二龙大王。至于为何要封到远在西北的甘肃,就不得而知了。

标签: 唐朝南霁云

更多文章

  • 被人忽视的汉朝正统皇帝 如果他不死刘秀就上不了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刘秀

    按照正史的记载,两汉共立国407年,前后经历29位皇帝,其实这说法很值得商榷。因为在新朝灭亡、光武帝刘秀称帝期间,曾有位皇帝以汉朝的名义统治国家3年,只是因为最后兵败被杀,才落得被正史“冷遇”的结局。这位极易被忽略的正统皇帝,便是更始帝刘玄。刘玄是西汉远支皇族,光武帝刘秀的族兄。刘玄年轻时尚义任侠,

  • 刘粲的怪癖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会影响到他的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聪,十六国

    刘粲,是汉赵君主刘聪/"刘聪的儿子,满腹文韬武略,聪慧过人,在父亲死后,自己也如愿当上了皇帝。在不是皇帝之前,刘粲文武双全,前途无量;在当了皇帝之后,刘粲的性子和癖好却跟父亲刘聪越来越相似,喜欢年长的女子,没多久就娶了四位庶母。因为这一癖好,刘粲最终死于老丈人靳准的手里,整个江山都落入他人之手。那么

  • 昭武帝刘聪之子 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刘粲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聪,汉赵

    刘粲(?-318年),字士光,新兴郡(今山西忻州市)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昭武帝刘聪之子。才能出众,文武双全,封为河内王,领兵进入洛阳、杀死司马模、攻取晋阳。建武元年(317年),册立为皇太子。太兴元年(318年),刘聪去世后,正式即位,年号汉昌。即位之后,沉湎酒色,耽于游乐,诛杀辅政大臣

  • 同样是安史之乱叛军之首 为何史思明却不怎么出名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每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必定有一个女人,然而,大胖子安禄山起兵造反,离不开他背后的一个男人—史思明。唐朝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将大唐带入深渊,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这次动乱中都是主角,但是问题来了,同样是叛军之首,为何史思明却不怎么出名?就如前面所说,史思明始终是站在安禄山之后的“女人”,在安禄山占据范阳之时,史思

  • 康熙皇帝亲信:李煦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煦,清朝

    李煦,康熙的亲信,江宁织造曹寅是其妹夫,在任苏州织造达三十年之久。其管理的苏州织造负责为皇宫中皇帝以及百官制作服装,所拥有的"缂丝"技术,是丝绸织造工艺中的上等之作。李煦(1655年-1729年)字旭东,又字莱崇,号竹村,李士桢长子。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二十九日生,正白旗荫生。溯自康熙三十二

  • 朱元璋为什么会如何痛恨贪官 他小时候发生过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开创了大明江山,从一个放牛娃到九五至尊,不得不说的是,除了朱元璋的统帅智谋外,重要的是麾下的将士勇猛拼杀,不畏死,不怕死的勇气,因此,当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就对每个将领论功行赏,封官赐爵,赏银赐田,让众将士都能衣锦还乡。但是打下江山后的朱元璋发现手下的功臣贪腐特别严重。朱元璋是特别痛恨贪污腐败

  • 郑春华为什么一死胤禛就知道王掞出事了 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

    其实就在康熙大寿过后,整个夺嫡的过程中,实际上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了高潮的阶段,康熙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开始为自己的后事略作铺排。就在这个时候,曾经的太子师傅王掞却意外来找胤禛,本来胤禛对于这位太子师傅是怀有戒心的,因为他本身就是太子的死党,但是两人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胤禛终于确认了这个老师傅是在对

  • 历史上王掞做事有“沽名”的嫌疑 竟然在康熙大寿上奏请释放二阿哥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康熙

    在康熙六十大寿的“千叟宴”上,王掞在西华门外等候康熙,就是为了向康熙询问他一个月前上奏的折子的事。康熙把折子留中了,所以也没有直接回答王掞奏请的“天下第一事”(立太子的事,可能还是支持胤礽作太子),而是问他“朕赐你得药用了吗”,还提醒他,要理解“朕的”深意。康熙还说,这个药需要火候,火候不到,药不见

  • 毓崇是大清皇族,为什么晚年却落魄到捡破烂为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毓崇,清朝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如燎原之火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潜龙在渊的袁世凯瞅准时机复出两面逢源,极力促成和解。第二年清廷和革命军达成了一致,早已日暮西山的清帝国在绵延了两百余年十任皇帝的国祚后终于倒下,溥仪宣布和平退位成为了末代皇帝。不过作为退位的条件之一,溥仪得以保留了皇帝尊号,和其后宫妃子及一众

  • 德国工人党建立者安东·德莱克斯勒简介 有关于他的事迹及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德国,希特勒

    安东·德莱克斯勒(Anton Drexler)(1884年6月13日 –1942年2月24日,钳工出身,他可以说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真正奠基人。德国工人党建立者。简介出生在慕尼黑,德莱克斯勒在1902年成为柏林铁路一名机械钳工。德莱克斯勒是个面有病容,目戴眼镜的人,没有受过正式教育,能够独立思考,但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