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绝地反击为何很多曹魏老臣支持他?

司马懿绝地反击为何很多曹魏老臣支持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02 更新时间:2024/3/2 4:50:11

高平陵之变,基本属于兵不血刃,干掉大将军曹爽一干人,司马懿重掌军政大权,从此,曹芳成为曹魏第一个傀儡皇帝。

是时,司马懿已经被曹爽削得赤条条的,空有一个太傅头衔,被排挤在曹魏政权之外,赋闲在家养老等死而已。

我们先来看看魏明帝临终时的如意算盘。

魏明帝曹睿病危之时,急诏回刚刚平定辽东大败公孙渊、便道镇关中的司马懿,临终之时托孤给他与大将军曹爽。其实,明帝心里明白,曹爽可能不堪重任,但总不能没人制衡司马懿吧?掰着手指排来排去,老曹家比较优秀和值得信赖的,也只有曹爽了。

网络配图

“帝寝疾,乃引爽入卧内,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太尉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少主。”(《三国志》)这段记载说明,曹爽是突击提拔的。而他之前的官职是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武卫将军,说白了,就一个统帅禁军的校尉而已。

按照明帝的安排,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辅佐第三代曹魏君王曹芳。

司马懿与曹爽,同为顾命大臣,职权差不多,就是要两人相互制衡。

然而,魏明帝谋划的这个制衡极度脆弱,在曹芳即位时就被打破:曹爽取得了“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权,而司马懿尽管也有“更直殿中,乘舆入殿”的特权,至少在形式上无法与曹爽相比的,而司马懿被曹爽排挤,明升暗降为太傅后,才在形式上取得了与曹爽一样的特权。

当然,两人还是有短暂的蜜月期,曹爽大事小事都与司马懿商议着办。

本来,一个靠裙带关系上去的年轻人与三朝元老的老江湖共事,只要青年人低姿态一点,低调一点,就跟你耗着,看谁耗得过谁。可能是曹爽尝到权力这东西的甜头与魔力,加之他身边那帮刑满释放分子的鼓动,迫不及待地想独揽大权。

先是联合自己的亲信鼓动不到10岁的小皇帝曹芳,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削去他的兵权;接着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蒋济是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这么一来,这个要职就空出来了,由其二弟曹羲接管;后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把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另外一个弟弟曹训统领禁军武卫营,曹爽兄弟们完全掌握了京师禁军。

另一方面,在行政上进一步压缩司马懿的空间,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朝中要职,如任丁谧、何晏、邓飏为尚书,且由何晏负责选拔官员;任用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控制京城内外。自此,曹爽自专政事。

而司马家族的其他成员也已经被调整到不重要的岗位上,比如司马师,在魏明帝时候只有一个“世子师”的闲职,这个闲职是靠老爹和老婆的裙带关系得来的,对于司马师来讲,不是什么荣耀,反而更像是耻辱,几乎无所建树。魏明帝死后,才有一点转机,混了一个实质——散骑常侍。这个官职文书上写得很拉风,什么皇帝侍从,什么高才英儒才能担任,什么规谏皇帝过失,什么皇帝的顾问,等等。其实就是皇帝的保镖,加上一些保姆干的活儿,皇帝高兴了,或者人手是在不够了,派你一点临时工作,就相当于现在的工作职责上有一条: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直到244年,中护军曹爽的表兄弟夏侯玄升任征西将军,都督雍、凉军事,司马师才接替夏侯玄出任中护军。中护军尽管属于禁军序列,从职权上讲,就是选拔考核军官的,但仅仅相当于曹魏的中层,再蹦跶也掀不起什么浪来。

网络配图

按理,司马懿没有任何资本与曹爽抗衡。

如果曹爽守规矩,认认真真地办差,司马懿可能真的只有等死份儿了。尽管很多老臣觉得曹爽做得有点过火,但魏国本来就是曹家的天下,人家排挤司马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何况名义上还升了司马懿的官儿,好吃好喝地把司马懿供着呢。

然而,初尝到权力滋味的曹爽和他的智囊团那帮人,开始忘乎所以起来。

这里要说一说曹爽的智囊团。

曹爽的智囊团有哪些人呢?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就他们几个。

《三国志》记载:“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

这帮人整天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估计对朝政指手画脚,听起来头头是道,但仔细一推敲,却落不了地。魏明帝曹睿可能认为,这是典型的书生误国,不仅统统罢官,还把他们关在牢房里。

其实,这几个人的劣迹远不止这些。

邓飏当洛阳令时,坐事免官;丁谧因房屋出租问题被收监,关押在鄴狱,因他父亲是功臣,关了几天就释放了;李胜也坐过牢,“明帝禁浮华,而人白胜堂有四窗八达,各有主名。用是被收,以其所连引者多,故得原,禁锢数岁。”

“四窗八达”疑为“四聪八达”,就是当时有盛名的十二人,包括上面这五个主儿,还有诸葛诞、夏侯玄等人。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史学家都没能把这十二个人凑齐。

网络配图

说白了,这些人都被禁锢了几年,换句话说,都是些刑满释放分子。

至于曹爽谋士中还有一个叫桓范,他可是响当当实力派人物,连司马懿都忌惮几分,可惜这人的劣迹更胜。先是在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的任上,与徐州刺史郑岐争房子,这家伙胆儿太大,居然拿出皇帝赐予的节符,要杀刺史郑岐。这是典型的滥用职权,被撤职查办。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妻子劝了他几句,这厮居然用刀柄撞击他老婆的腹部。可知他老婆当时正怀孕,挺着个大肚子呢,“妻时怀孕,遂堕胎死。”

魏明帝死后,曹爽就把这帮人当宝贝。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帮人究竟干了哪些天怒人怨的恶事蠢事。

(1)夺兵权

前面基本说清楚了,但补充一点的是,原来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始蒋济,这个人可是魏国的四朝元老,在大臣中威望极高。曹爽夺他的军权时候,他一言未发,但曹爽废禁军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时候,他发声了:“今吴、蜀未灭,将士征战在外已数十年,男女皆怨,百姓贫苦。国家的法度,唯有济世之才编改纲法流于后世,岂是平庸之辈可改之?”

这话说得很重,他的态度基本上就是与曹爽决裂了。

(2)私取先帝老婆

曹爽这样的级别,弄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美女来作妾室,没有人会说三道四。但是这家伙没有了制衡,开始把手伸向禁区,居然把先皇的女人弄到自己的家里来。“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三国志》)不仅如此,他还伪诏,把先皇的几十个女人(才人)发配成歌妓,派到鄴台(一般指铜雀台,实际上指冰井、铜雀、金虎三台),要先皇的女人(婕妤)教她们唱歌跳舞。

(3)霸占田产

当时有民谣讽刺说:“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

台,指尚书台;三狗,谓何晏、邓飏、丁谧。“默者,爽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啮人,而谧尤甚也。”(《三国志》)

这些朗朗上口的民谣从哪里来的?老百姓是不知道朝廷内幕的,还不是看不惯的大臣编造的。这几人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典农部桑田,应该是屯田,理当所然是国家财产;而汤沐地,是曹魏君主赐给大臣的封地,这可是触及到了私人财产。

在权势面前,侵吞国家的,一般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要是触犯个人财产,那就是敢怒不敢言罢了,不是不言,而是时候未到而已。

(4)索贿

“以官易妇邓玄茂。”这是当时京师流传的一句话,说的是曹爽智囊团之一的邓飏,玄茂是他的字。有个叫许臧艾的人,想升官,就把他父亲的一个小妾送给邓飏。

何晏、邓飏等人,公然向各州郡索贿,官员们不敢不给。

网络配图

在曹爽的主政之下,所谓上行下效,从尚书台到地方州府,贪腐之风盛行,也不得不盛行,要不贪腐和横征暴敛,拿什么支付尚书台那些大人索贿?

(5)偷取宫中宝物

生活上骄奢淫逸,吃的穿的,跟皇帝差不多,可以理解和谅解,但进进出出,排场跟皇帝一样,就是自掘坟墓。更有甚者,这个青年人无知无畏,居然偷皇宫里的东西。关键是,曹爽偷,那叫擅取,而他那些智囊团的人也拿,“承势窃取官物”,那就是大罪了。至于曹爽擅取太乐(皇帝才能用)乐器,调武库禁兵(只有皇帝才能调用),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而加速他们自掘坟墓的一件事,就是公元247年(正始八年),曹爽采纳何晏等的计谋,把郭太后迁居到永宁宫,这实际上就是把太后软禁起来了。

要知道当时曹芳已经10多岁,对这些事怎么能不知道?郭太后心里不清楚他们的目的?朝廷的王公大臣就糊涂到啥也不知道?

其实就连曹爽的亲弟弟都看不下去了,“(曹)羲深以为大忧,数谏止之。”《三国志》在这里用了一个词“大忧”,什么是“大忧”?这说明曹爽的弟弟都认为曹爽所犯之罪,足以令他们掉脑袋了。

所以,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王培养起来的魏国支柱般的老臣们,如历魏国所有君主的高柔,四朝元老蒋济等,这些人的在朝中的故吏很多,纷纷倒向司马懿,因为他们清楚,唯有司马懿能撼动曹爽。

司马懿则继续装病,实际上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绝地反击。

曹爽带着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曹叡,关键是曹爽的弟弟们都跟着去了,这么一来,禁军的主帅都离开了京城,哈哈,机会来了,司马懿联合郭太后、高柔、蒋济等人发动了政变。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上帝要你灭亡,必欲要你疯狂。做人做事,还是低调点好。

标签: 司马懿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如何巧妙应对南唐 绵里藏针又不伤和气?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宋代后期,宋和南唐的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宋朝想要灭掉南唐,统一天下,但碍着北方还有北汉、契丹,有强大的牵制作用,因此不能贸然用兵,暂时用安抚的政策,两国往来不绝,在外交上暗中较量;另一方面,南唐不得不加强战备,尤其是水师的操练,同时又讨好宋朝,年年供奉。网络配图 两方的关系十分复杂和微妙,很考验人的

  • 长寿的烦恼:乾隆17个儿子只有4个活得比他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

    乾隆皇帝自诩为“十全老人”,也就是说他的一生十全十美,没有遗憾。但事实上,有一件事情却困扰了乾隆半辈子,至死没有得到完美的结果,那就是继承人问题。为了不打破爷爷康熙在位61年的记录,乾隆在做了60年皇帝后禅位给皇十五子永琰,是为嘉庆帝。其实乾隆对永琰并不十分满意,是“矬子里拔大个”的结果。乾隆是出了

  • 刘伯温神机妙算却给朱元璋留下了三条杀他的理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伯温

    刘伯温,浙江青田县(今浙江文成县)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中国民间一直将他奉若神明,甚至传说他的前世是诸葛亮,前前世是姜子牙,中国民间还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言外之意,刘伯温的能耐在诸葛亮之上,因为诸葛亮没能实现一统天下的抱负,刘伯温却实现了。

  • 都是权力惹的祸!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

    先普及一个常识,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可以被称为宰相的官职很多,历代不同,比如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中书令等。注意区分宰相和丞相并非一个概念,宰相是通称,丞相是具体官职。自秦汉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的是君权、相权并行制度,宰相有着极高的权力和极大的话语权,对

  • 曹操死后曹丕将自己的后妈全部占为己有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丕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平生战胜了无数对手,他精兵法,善诗歌,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喜欢少妇,在其一统江山的过程中抢了不少人妻,比如何进的儿媳尹氏,张绣的婶婶邹氏,秦宜禄的老婆杜氏等等。网络配图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也能看出,曹操对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也是觊觎已久。还有传说曹

  • 诸葛亮为什么会成为蜀汉史上唯一的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

    先来说说丞相在秦汉意味着什么。丞相制度起源于秦,而成熟于汉。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共掌朝廷军政大权。其中,丞相因为负责全国的日常行政管理,所谓丞相府,在秦朝和汉朝前期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就是全国的行政中枢,拥有大量的属员。很显然,丞相的权力过大,对皇权是很大的威胁。秦朝就已经表现得非常清楚了,吕不韦、

  • 帅气多情的翩翩少年 历史中勤政爱民的大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段正淳,段誉

    那个风度翩翩,帅气多情的段誉,无疑是《天龙八部》里深受喜爱的一个角色,他的儒和雅,他的真和纯,他的傻人有傻福,他的多情也痴情都给读者以及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网络配图金庸先生的作品大都是镶嵌在大历史之中,融入了很多真实的人和事,段誉在历史中便真有其人,他的原型是大理文安帝段正淳之子段正严,又名段和誉。

  • 诸葛亮天纵奇才 却因何失误连续五次北伐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

    为中兴刘氏、再造炎汉,诸葛亮连续五次北伐。可惜大势在魏,即使诸葛亮是天下英才也没有办法扭转大局。只能用主动进攻代替消极防守,借此延续国祚。北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战略、战术都有问题。荆州,东汉十三州里人口最多,有六百多万。其中,南阳一郡就有二百四十万,几乎等于关中加洛阳。南阳郡治宛城商业发达,王莽时期

  • 朱元璋一手创立大明王朝 为何害怕自己的媳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

  • 如果孙策没有英年早逝孙吴真的能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诗词,历史的沧桑感和着诗词而来,仿佛能看到东汉末年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竞争,遗憾,情义,血腥交织,一招差错,满盘皆输,也正是如此,千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众说纷纭,猜测不一,于是有人问,如果孙策没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