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 竟要求他的棺材往南抬

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 竟要求他的棺材往南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50 更新时间:2024/4/14 1:27:48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后随刘备打天下,终让蜀汉鼎足而立。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的故事,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无不显示他神人般的计谋。虽他呕心沥血,却难以逆天,统一中原大业尚未成,却郁郁而终。然而,他死前留有一计,迷惑世人2000年,至今无解。

诸葛亮人生最后一个计谋,并没有用在鞠躬尽瘁的蜀国身上,而是用在了自己的身后事上,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妙”。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为何要在自己的后事上煞费心机?这还要从另一位三国枭雄曹操说起。

网络配图

现在许多盗墓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受欢迎,并且从中讲述能够知道,盗墓的鼻祖那便是曹操。当年,曹操的大军中,有一支很特别的部队,人数巨大,全由曹操设置的摸金校尉来办理。这些人不必上战场,而专门搞钱,所谓摸金,那就是盗墓。

为此,曹操生前曾设有七十二疑冢,其目的就是为了防盗。据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邺城所有的城门全部都打开,七十二具棺木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不同的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可谓是声势浩大啊,事实不就是为了迷惑世人的眼睛嘛。

网络配图

既然曹操都能想到,那么比曹操还要聪明的诸葛亮又怎会想不到呢?跟曹操一样,诸葛亮身前也被很多人恨之入骨,恨不得掘墓鞭尸以解心头之恨。有的人在自己将死之前是能感觉得到一些预兆的,像诸葛亮这种神机妙算的人又怎会不知道自己死期将至呢?公元234年,他行军至五丈原,多年的伐魏已经让他心力憔悴,他深知自己已将不久于人世,他便对属下交待说自己死后要葬于定军山,但是位置却不说明,只说要士兵们扛着棺材一路往南,绳断便葬。下属也并不知道其真实用意。

到了真正下葬的那一天,由四名士兵抬着棺材就往定军山去了,这只要绳子不断就得继续走,棺材又重,士兵们走了一天一夜也没见这绳子有要断的迹象,士兵们实在是扛不住了,几个人就想着干脆自己把绳子剪断,随便找个地方下葬就好了,一不做二不休,说干就干,于是就这样草草下葬后就回去了。士兵回到成都,见了刘禅复命。说已经按照要求,埋葬了诸葛亮。刘禅一听,这不太可能吧,才一天呢,绳子就断了?严加逼问下,士兵说了实情。刘禅听到真相,一气之下就把这几个士兵给斩了,斩了之后才发现,坏了,忘了问丞相埋在哪儿了。至此,世上便无人知晓诸葛亮葬于何处。

网络配图

其实在封建社会,人死入土为安,而死后被仇家掘坟报复的事儿非常多。诸葛亮一生虽说从未真刀真枪的亲自上过战场杀过人,但树立的敌人还是不少的。作为蜀国的丞相,想要做到没人知道自己的下葬地点,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他便出此一计。此外,善于心计的他也料定抬棺之人会偷懒,而且军人大多性情豪爽,口风不严,此事一旦被刘禅知晓,定不会轻饶了他们。这样一来,世上就不会有人知道他埋葬的真实地点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四川省成都武侯区不是有个武侯祠吗?诸葛亮就葬在那里啊!其实非也,武侯祠不过是个衣冠冢,只是为了用来纪念诸葛亮和刘备等蜀汉英雄的纪念馆,诸葛亮的真身所在,至今仍无人知晓。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韩信手握30万重兵拒绝称帝 最终死在女人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韩信

    公元前196年,“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刘邦、吕后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于宫中,临死之时,韩信感慨:“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其实,早在几年前,韩信就已经被夺了兵权,从原先的齐王,被贬为淮阴侯,并且迁到长安,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下。当楚汉之争临近结束的时候,韩信还是手握几十万大军,控制

  • 康熙为什么不吃山珍海味,反而偏爱素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从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然而,在私生活上,康熙皇帝是一个佛教徒,更是一个素食主义者。那么,为什么身为皇帝的康熙,明明可以享有各种美食,可是他却只吃素呢?下面和中国历

  • 这个人一觉醒来就当上了皇帝,而且是唯一一个“郭”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郭”姓皇帝,郭威,而且是个好皇帝。公元904年,郭威出生于一个“干部家庭”,似乎家庭条件还可以,但好景不长,在他少时,当官的父亲被军阀所杀,母亲也随之去世,他是被亲戚养大的,从此家庭条件一落千丈,过上了孤寒的生活。但郭威性刚毅,成年后拜入当地军官部下为军卒,由此开启了他建功立业的

  • 叔嫂之间的爱情:历史上曹植与甄宓是否如故事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植,甄宓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我们依然记得曹植那首《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千百年前的时代为了王位,这种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多少年来,曹氏兄弟之争,人们多要对

  • 千古一帝真的是暴君吗?究竟暴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这是个应该牢记的日子。这一年,秦始皇赵政统一中国,一个强大的秦帝国诞生在亚洲大陆。秦始皇似乎是在短短的几年间,就为这个新的庞大帝国建立起了各项新的制度和体系,以至于此后的几千年年,虽然历经磨难,几遭异族侵入,但却总能化险为夷,安泰千年。骂他暴君,可是寿宴上淳于越说他的江山不能长久安然

  • 古代中国有被砍头的皇帝吗?宋理宗头颅被和尚拿去盛酒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理宗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天子高于法律。九五之尊的皇帝,言论就是圣旨、法律。皇帝开金口,一言既出,就是令出如山。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把保卫国家的朝廷重臣袁崇焕(1584-1630)逮捕下狱,不经审判,不让他抗辩自白,便处以磔刑(千刀万剐,惨无人道的凌迟极刑)。史学家把袁崇焕之枉死,视为旷世悲剧!这就是古代

  • 为什么孝庄死前遗言,坚决不与皇太极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孝庄

    孝庄对于大清朝而言,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女人,她历经三朝,辅佐了两代帝王,可以说,没有她也就没有后来的千古一帝康熙。而孝庄本人虽然辅佐了两代帝王,却没有像慈禧之流把控朝政,手段高明、才能出众,但却不恋栈权位,对少年康熙的谋策颇有指点,但从未越俎代庖;为清朝国力打下基础。她也因此受到康熙的敬重与爱戴。

  • 八阿哥之所以败给雍正,是因为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

    《雍正王朝》大家应该看过吧,我们在剧中看到的八阿哥和历史上的差不多,在历史资料里记载,康熙就很不喜欢这个儿子,经常的责骂他,因为他结党营私,而且假仁假义,就是所谓的“朕是以宽仁治国,而他确是以宽仁收买人心”,而老四,胤禛(雍正)呢?那就是极端的人物,为了办差,谁也能得罪,为了办差,谁也不怕,大家都叫

  • 汉文帝励精图治,开启“文景之治”,却为何不能称为“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施仁政,行德治,开启“文景之治”,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他谦让俭朴,宽厚仁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品德之高尚几近贤圣,是大家公认的一位好皇帝。

  • 这皇帝借钱不还被人绑在树上打。发家之后将其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北朝,刘裕

    这几年,以南北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很火,像《琅琊榜》《陆贞传奇》《锦绣未央》,都是现象级的大热剧。提起“南北朝”,好像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第一印象就是“乱”,十几个朝代打来打去,看得头疼。其实,南北朝的历史是非常有意思的,奇葩人物更是层出不穷,比任何一个朝代都多。今天第一个要讲的,就是南朝第一位皇帝: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