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惠王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魏国这么由盛转衰?

魏惠王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魏国这么由盛转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059 更新时间:2024/1/25 8:45:45

每当一提起魏惠王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回看魏惠王的一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从三十岁即位后就是天下的霸主,是天下众诸侯头上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任何想要挑战魏国霸权的人都会被打得狼狈不堪,可是在魏惠王五十九岁的那一年之后,一切都变了,马陵一战最精锐的魏武卒全军覆没,以前被打败的敌人都疯狂反扑卷土重来。

马陵之战后,魏惠王又经历了哪些大败仗?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东败于齐指的就是马陵之战,此次战役主帅是太子申,庞涓是上将军,结果魏军中了孙膑的“减炤增兵”之计,在马陵中了齐军的重重埋伏,魏国最精锐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此次战败来得很偶然,谁也没想到齐国会败得那么惨。

这场战役得从公元前350年说起,魏国在桂陵之战中败给齐国后想进一步进攻魏国从而把魏惠王赶下霸主的位置,不曾想魏国在襄陵和齐国的决战中越战越勇,打得齐国连连退却,最后魏惠王联合韩国,韩军加入战斗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韩、魏联军大败齐、卫、宋联军,魏惠王维护住了霸主的地位。

按说此次结盟后,韩、魏应该是短期内不会翻脸了,但是六年后魏惠王召集了逢泽之会,韩国并没有参加,而且还极为反对!韩、魏算是彻底翻脸了。

公元前342年,魏国派大军出征韩国,兵锋直指韩国都城新郑,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国大军,韩国自然是打不过的,于是向齐国求救。

齐国虽然答应出兵,但是却又不马上来救。齐国给了韩国勇气,韩军在战场上士气暴涨,和魏国大战五场,奈何魏武卒实在太强悍,韩国实在是打不过……

眼看韩国就要灭亡了,齐国终于出动了,还是和桂陵之战的套路一样攻其必救,令庞涓不得不率兵回救大梁。

此次进攻的齐军和在襄陵之战中的齐军一样不堪一击,一触即退,极大地增长了庞涓自信,亲自率兵向前追击,并根据齐军的军炤数量得出结论齐军确实是溃退了,齐军的军炤越来越少证明吃饭的人越来越少。

或许他不知道孙膑也在军中,否则不会那么大意。

最终庞涓还是中了孙膑的减炤增兵诈败之计,追至马陵的时候,齐军数量达十二万已经超过了魏军的十万,并且齐军还占据着地形优势,把魏军困在谷地之中,经过一夜鏖战,双方厮杀都损失惨重,但是最后齐军还是胜利了,魏国全军覆没,主将太子申被俘,庞涓死于乱箭之中。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在马陵之战中魏惠王的长子太子申被齐军俘虏,不过在《孟子·见梁惠王》中又说“寡人东败于齐长子死焉”,那么可以推定,太子申在被齐国俘虏后殉国了。

马陵之战魏国损失惨重,最精锐的魏武卒全军覆没,那些被打倒的敌人眼看魏国虚弱接踵而来,魏国丧失霸权后开始了连续战败。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马陵之战后魏国丧失了魏武卒主力部队,霸权也由此衰落,率先发难的就是秦国。

自从魏国夺取河西之地后,魏、秦已经经历过了三次河西大战,但是都以秦国的失败告终,每到打败魏国河西守军之时,魏国总能调动魏武卒主力力挽狂澜扭转战局,最终让秦国损失惨重功败垂成。

公元前340年,秦军以商鞅为主将,带兵渡过洛水进攻魏国河西地区,魏国派名将公子卬迎战,双方遭遇时并未直接开战,因为双方的主将商鞅和公子卬是有交情的,公子卬信任商鞅接受商鞅的邀请到秦军军中商议议和事宜,结果被扣住。

商鞅趁魏军没有主将,一举突袭打败了魏军,从此秦国在河西算是有了落脚地,但此时的秦国并未和魏国全面开战,第四次河西之战也就告一段落了。

真正让魏国受到打击的是十多年后的雕阴之战,秦惠文君八年,秦军大举出动,渡过黄河在雕阴和魏国展开了正面的大决战,此战秦军主将公子卬大败魏国河西军,斩首八万而还,魏军河西军主将龙贾战死。

之后秦军渡过黄河,深入魏国河东腹地,连翻作战让魏国苦不堪言。

魏国为了停战求和,不得不割让整个河西和上郡七百余里土地给秦国。南辱于楚

魏国先后惨败于齐、秦,已经由昔日的霸主沦为了二流国家,魏惠王先是在徐州相王朝见齐威王,又拉拢韩国进咸阳朝见秦惠文王,甚至还为秦惠文王牵马、驾车,可谓是屈辱至极。

公元前323年,又有仇家找上门了,楚将昭阳率领楚军北伐攻打魏国,在襄陵大败魏军直逼大梁。魏惠王被迫签下城下之盟割让八座城邑给楚国以停息战火,此次惨败让魏惠王心灰意冷,向孟子诉苦“寡人耻焉”。

向来只有魏国打楚国,楚国打败魏国真让魏惠王受不了,魏文侯时期魏国的土地在中原只有河内,黄河南岸的土地也是魏武侯晚年才打下的,而且是从楚国手中夺取的,黄河南岸包括大梁在内原来都是楚国的地盘或者楚国的势力范围,可以说魏国是站在侵占楚国土地头上而强大起来的,魏惠王从来都没有瞧上楚国,结果被楚国一顿揍,不得不签下城下之盟,割地赔偿才能停战,魏惠王心里苦啊。什么因素导致了魏惠王霸权衰落?

魏惠王从霸权的顶峰浊泽之会到衰落开始的马陵之战仅仅只有三年的时间,衰落的非常迅速,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他的失败呢?穷兵黩武

穷兵黩武是魏惠王丧失霸业的最大因素,自从魏惠王继位后,三五年一大战,小战从未停息,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无论是国库还是民间,哪里还能剩下余粮?

一场战争下来,士兵大量死亡,然后又大量征兵,然后又大战,如此陷入恶性循环当中,魏国虽然战胜也有损国力,更别提战败了,其中以从桂陵之战到襄陵之战最为典型,魏国虽然最终获取了胜利,但那也是惨胜,看似保住了霸业却也让霸业更加摇摇欲坠。

连年战争早就让魏国消耗一空,经济萧条,尤其是农业!农业是古代的基础经济,没有农业一切就完了,魏国带甲三十万,再加上服务于军队的人员,数量庞大,连年战争得耽误了多少农时!

穷兵黩武,经济崩溃,国力必然衰退,早年间发展经济,都败光了。制度僵化,未进行第二次改革

魏国虽然历经了李悝变法以及吴起的兵制改革,但是距离魏惠王时期时间久远,任何制度都是有时效性的,到了魏惠王时期有些制度早已僵化,这就导致了某些方面“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魏国到了魏惠王时期,人才大量外流,而另一方面魏惠王还感叹魏国没有人才,这其实是魏国制度已经僵化。

如果魏惠王进行第二次改革,那么商鞅、犀首、张仪不会奔秦、孙膑不会奔齐……魏国岂能那么快就衰败!争霸策略

魏国的策略不固定,盟友不清晰也是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魏惠王不能坚持三晋联盟的同时又不能彻底放弃三晋联盟,所以在三晋内部时有内战,三晋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掣肘。

魏国的衰落最终还是落在了三晋内斗之中,魏国攻打赵国邯郸,给了齐国可乘之机,一败桂陵;魏国攻打韩国新郑,二败马陵,没有韩、赵作为盟友,三败河西、四败襄陵,连续大败,魏国再强大也得衰落啊。地理位置局限性

魏国地处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秦国在西、赵国在北、齐国在东、楚国在南,如此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会腹背受敌,事实也是如此,每当魏国激战正酣之时,秦国就出兵河西背后捅刀子,魏国就只能在中原停战然后长途奔袭回援河西了,根本就不能全力参与中原争霸!

魏国没有稳定的大后方极大的限制了魏国的扩张。结语

魏国在魏惠王手中衰落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他想挽回魏国的霸权却又无计可施。魏惠王站在了极高的起点,即位之初便是天下霸主,位置太高蒙蔽了他的双眼,致使魏国霸业难以为继,他没有做错什么却又把一切都做错了,何其可悲可叹。

标签: 魏惠王战国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后宫嫔妃为什么只有5人合葬裕陵?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清朝

    乾隆皇帝后宫嫔妃为什么只有5人合葬裕陵,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民间一般称其为乾隆皇帝,乾隆是位风流天子,再加上他一生高福又高寿,所以嫔妃众多,其中有封号的就有43位,但是在乾隆去世后,并不是所有的后妃都能够陪葬

  • 栾廷玉的实力怎么样?他为什么会打不过武松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栾廷玉,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栾廷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梁山上的108好汉,他们的武功强弱,基本上大家心里都有数,法术中公孙胜最强,武功卢俊义最强,除此之外,梁山上的林冲、呼延灼、关胜、花荣、鲁智深等都算一流高手,而李逵、王英等人,充其量就是二流高手,遇到高手容易吃瘪,还有

  • 秦始皇陵遭遇的最致命的毁坏是谁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项羽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少府令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陵园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

  • 刘渊刘渊既然是匈奴人 所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做汉赵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渊,后晋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渊和刘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西晋末年,发生了一场宗室之间的战争“八王之乱”使原来就不强大的司马氏政权更加动摇。由于内部的政权得不到统一,于是对国内匈奴的控制就松懈了下来,这样就给早早想要进攻中原的刘渊机会,刘渊抓住这次机会率兵攻入长安,灭亡西晋。在西晋的版图

  • 孙权作为官二代却能坐稳位置 孙权究竟是怎么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权,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权成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权这个人怎么说呢,他并不是自己打下的江山,所以,他没有刘备那样有招兵买马的能力,也不同曹操那样,是政府部门当差的,所以比旁人先知先觉的,孙权势力的形成,完全是他父亲和哥哥给他打下的基础,幻想一下,小时候的孙权,完全不用为生活忧

  • 项伯曾经多次救过刘邦 刘邦后来是怎么感谢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伯,刘邦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伯和刘邦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项伯我们都知道,这个人是项羽的伯父,项羽是十分尊重他!但是,就是这个叫项伯的人,毁了项羽的帝王霸业。若不是他三番五次的救刘邦,刘邦的小命早就没有了,就不用说打败项羽当皇帝了。下面我们看看项伯都是怎么救刘邦的?第一次鸿门宴前夕,

  • 朱由校为什么会不顾大臣的反对娶一个奶妈?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由校,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由校为什么会不顾大臣的反对娶一个奶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华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几百位的皇帝,而作为皇帝那都是很任性的!可以享尽人间极致的荣华富贵,可以妻天下之女。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而明朝皇帝的这位皇帝就比较任性,娶了一位相差十八岁的奶妈,并且一

  • 宋神宗赵顼为什么要改革敝政,庇护文人?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顼,明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宋神宗赵顼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中国大一统统王朝的历史上有两个“神宗”,即宋神宗赵顼和明神宗朱翊钧。比较巧合的是,这两位神宗都进行了比较著名的改革,即宋神宗的“熙宁变法”,也叫“王安石变法”,和明神宗的“万历新政”

  • 清太宗皇太极三女:固伦靖端长公主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太宗,固伦靖端长公主

    固伦靖端长公主(1628年-1686年),清太宗皇太极三女,母为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皇太极二女马喀塔和八女同母。初封固伦公主。1639年,嫁给了孝庄文皇后的侄子科尔沁亲王奇塔特。1657年,进封固伦长公主,1659年,封延庆公主。又改封靖端长公主。1686年,固伦靖端长公主以五十九岁的寿命

  • 明朝开国将领,永嘉侯:朱亮祖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朱亮祖

    朱亮祖(?-1380年),六安(今安徽六安)人,明朝开国将领,永嘉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亮祖原是元朝义兵元帅,屡败朱元璋,后被俘归降,参与了明军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夏政权的战役,并作为明军主力平定两广,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永嘉侯,出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