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平六大谋略的贡献不输张良,为什么刘邦轻陈平而重张良?

陈平六大谋略的贡献不输张良,为什么刘邦轻陈平而重张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64 更新时间:2024/1/25 13:51:21

陈平六大谋略的贡献不输张良,为什么刘邦轻陈平而重张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刘邦能够从一个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皇帝,靠的是他手下的那些精兵良将,还有善于谋略的能人。如果没有张良、陈平等人帮助的话,可能刘邦早就玩完了。不过,他就是那么幸运,每当陷入停滞之时,上天就会派给他一个排忧解难的人。但是,同样是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刘邦却划分为了三六九等。例如张良和陈平这两人,同样出了很多奇谋妙计,但是刘邦偏偏只欣赏张良一人,对于陈平则非常的冷淡,根本看不上眼。而且并不只是刘邦轻陈平而张良,后人的评价也大多是如此,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陈平出的主意并不差,而且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陈平这辈子有六大谋略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下面我们一一介绍,这第一计便是挑拨离间之际,让项羽与他的智囊范增不合,最终成功了,项羽不再那么信任范增,使得范增感到很苦闷,当然也很气愤,便负气回乡了。他这一走,项羽就像断了一条臂膀,没了谋士,凭借他的鲁莽,这天下还打得下来吗?这第二计更是奇迹,以假乱真。当初刘邦被围在荥阳,眼看着没希望了,可这陈平却想了一个办法找一个假刘邦来代替,让他出城去扰乱视线,最终真刘邦得以脱身。如果没有陈平,可能他已经葬身于此了。

这第三计便是安抚韩信,封他为王。韩信率着一路大军打下了齐地之后,想要在这称王。此时刘邦也是陷入了陷阱,急需韩信的帮助。对于韩信的态度,刘邦很是气愤,但是眼下形势,只有退让一步了。陈平便建议稳住韩信,多一个援助总是好的。于是,真封了韩信作王,而韩信也跟死心塌地的追随刘邦了。这第四计便是建议从汉中而出,力战项羽。众所周知以前蜀地是荒凉偏远之地,在这里起事成功的只有他刘邦一人。而很大的功劳都是靠陈平联合了一些诸侯,这才减轻了刘邦的压力,能够让刘邦一展霸业。这第五计则是拿下了韩信。当时刘邦忧虑,怕这韩信握着重兵会造反。陈平便献上了一计,让韩信乖乖上了钩,最终成功拿下,不费一兵一卒。

这第六计便是看穿了人的心理,根据人的贪婪想出的一个计谋。与匈奴作战中,刘邦遭到了围困,还是这陈平献上一计,用钱财收买了单于的妻子,这才让刘邦得以脱困。这些都是陈平的成名之计,每一计都有特点,都成功让刘邦解了危。按理说刘邦应该视他为座上宾,非常的欣赏和敬佩他。但是刘邦有了一个张良,便对其他人不大理睬了。更何况,陈平出的这些计谋都是阴险狡诈之计,而张良献上的计谋却正好相反,很得刘邦欣赏,那我们再来看一下张良出了哪些计谋。

当初大军在挺近咸阳之时。刘邦的做法是到一地打一地。这样是很累人的,而且也没什么效率。于是张良出了一计,瓦解敌人,让敌军产生内部矛盾以分化对方势力。刘邦立即采纳,结果以最快的速度打进了咸阳。还有一次项王设宴时,张良也立下了大功,若不是他,可能刘邦这一去就回不来了。还是张良与项伯交好,再让樊哙配合,另外让刘邦低下头,这样才能成功保住一命。后来在霸王分封之时,刘邦被封为了汉王,在去向封地时,张良又出了一计。就是把路上的栈道都给烧毁,这样能证明我们没有什么宏图之志了,以此麻痹项羽。

后来,在刘邦建立大汉后,曾有过另立太子的心思。这时吕后很着急,便去着张良商量,让他想个办法。这张良还真有能耐,让太子诚心去请商山四皓,这样太子之位必然不会再被他人所夺。结果也是如此,刘邦见了这四人,换太子的心思也打消了。所以说,这张良也是一位非常有能耐的人。他的谋略与陈平不相上下,两人都是善谋略者,不过刘邦却是很偏心,偏向于张良这一方。世人也是这样,喜欢张良多一些。可能有些同情心理在内吧,毕竟张良这一生没做过什么大官,还体弱多病。而这陈平却是仕途通达,官运亨通。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此外,张良的计谋还具有一些指导性和前瞻性,而陈平的计谋更注重于实际,就是遇到什么难题我就想办法去解决。而张良则是把问题看得更透彻一些,心理所想也更宽远一些,不仅注重解决当前问题,也注重下一步路怎么走。还有就是,陈平的一些计谋都是利用人性的弱点,从而给人设套让其中计。办法虽然是好,但是在人们眼里总觉得这样做似乎不大妥当。

标签: 汉朝陈平

更多文章

  • 公孙瓒麾下有一支兵队,令人闻风丧胆却被袁绍歼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公孙瓒,三国

    受小说演义影响,公孙瓒在原著中的存在感并不是太高。除了他曾是关东联军的十八路诸侯之一以外,不少读者对其的印象,恐怕也是公孙瓒屡次对刘备的提拔了吧。值得一提的是,公孙瓒和刘备都是汉末名将卢植的学生,两人是真正的同门师兄弟。而公孙瓒虽然在演义中并不出采,但他在历史上的威名,可谓是人尽皆知。当曹操还在兖州

  • 促使三国鼎立的重要人物!小乔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小乔

    促使三国鼎立的重要人物!小乔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吴两大美女:大乔和小乔,并称“二乔”。他们分别嫁给了孙策和周瑜。曹操得了荆州之后,率领八十万大军隔江操练虎视东吴。而东吴方面以张昭为首的文官主张投降,武将如黄盖等人主张死战。孙权心乱如麻摇摆不定,这

  • 韩厥是什么样的人?晋国混乱中的一股清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厥,战国

    韩厥在晋国混乱的局势中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文学作品《赵氏孤儿》一直被传颂,从影视、话剧等多个角度解读了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段大义的故事。人们往往感叹于程婴的隐忍与忠诚,感叹于公孙忤臼的慷慨赴死,也同样憎恨着屠岸贾的奸诈,然而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却没

  • 陆逊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下场会如此凄惨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吴,陆逊

    陆逊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的故事大家都挺熟悉了,这里面出现了很多的名将和谋士,比如关羽和赵云,这二人一个义气深重,一个神猛无敌,都已经成为了相当出名的人物,还有郭嘉和诸葛亮等人的高超的计策,都给那个充满血腥气息的时代添进

  • 太子被逼死,孙子继位成为一代明君!却只能追封“恶谥”为祖父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刘询

    太子被逼死,孙子继位成为一代明君!却只能追封“恶谥”为祖父平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作为将来的一国之君,封建王朝的太子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地位无比荣耀。这也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权力随时会向他招手。然而就是这一步之遥,许多太子都没有迈过去,前赴后继倒在了登基的路上。他

  • 清朝唯一改嫁的皇后 她就是顺治废后博尔济吉特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顺治

    还不知道:博尔济吉特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社会,皇后是皇帝的正妻,享有统摄后宫之权,对外更是国家的象征。然而,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社会,即使位至皇后,也依然是皇权的附属品,稍有不慎便有被废黜的危险,不过皇后改嫁却是极少的,今天笔者要讲的是清朝唯一改嫁的皇

  • 秦昭襄王本来可以统一天下的 为何最后错失这个名头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怎么错失统一天下的名头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

  • 曹操麾下第一智将,曾效力袁绍,识人的本事无人能比!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郭嘉

    曹操麾下第一智将,曾效力袁绍,识人的本事无人能比!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和大部分有志出世的青年一样,郭嘉首先投奔了雄踞河北,“效周公之下士”的袁绍。也正因为他曾效力袁绍,后人们才有了那句被奉为经典的评语:多端寡要,好谋无决。八个字,破尽了不可一世的一代霸主头上所有的光环。曹操初见郭嘉,评价是“

  • 宋闵公做了什么导致国家政变?仅用他的一张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闵公,春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宋闵公仅用他的一张嘴,不仅害自己丢了性命,还导致国家政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这次的整个事情都是围绕着两个人展开的,第一个人就是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七任国君宋闵公,另一个则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将领南宫长万,也就是宋闵公手下的一员猛将。我们先来看下宋闵公,

  • 历史上真实的郑昭公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昭公,春秋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战国时期的郑昭公你了解多少?郑昭公复位时正值卫侯姬朔刚刚继位,听说郑厉公跑了,郑国来接在卫做政治避难的姬忽复位,当然十分高兴,抓住这个与郑亲和的机会急忙发兵送姬忽回国。祭仲见了姬忽先请罪,说当时怎么怎么回事,一时保护不了您,请主公恕罪。昭公口中虽说爱卿无罪,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