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有多坑儿子? 嘉庆的一句话暗示乾隆的出身

乾隆有多坑儿子? 嘉庆的一句话暗示乾隆的出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26 更新时间:2024/3/12 3:19:52

说起满清有作为的皇帝,乾隆绝对是排的上的名号的,乾隆算是满清皇帝中在位时间比较长的。正式在位时间六十年,仅次于他的爷爷康熙皇帝,然而实际上乾隆的掌权朝政的时间要比康熙长,乾隆退位后,虽然皇帝额宝座交给了嘉庆,但是却他成为了一个有实权的太上皇,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四年左右,因此乾隆掌权国家的时间其实是六十年,而康熙仅有六十一年。

乾隆之所以当太上皇,其实是有原因的,在乾隆初登基的时候,说只要老天眷顾自己,自己只要在位时间六十年即可。当乾隆八十五岁时,已经登基满了六十年,为了旅行自己的诺言,于是将皇位传给了嘉庆。虽然后来乾隆做了太上皇,按理说是应该讲主权交给嘉庆,但是乾隆却没有这样做。很多大臣有事情直接上报给乾隆,同时很多时候都是直接越多嘉庆的,也可以说嘉庆做了几年的傀儡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嘉庆属实当得有些窝囊了下面就来看看乾隆做了多少坑儿子的事情。

首先,嘉庆登基后,实权没有交给嘉庆,这样作为一国之君的嘉庆十分为难。在嘉庆登基之际,也就是嘉庆元年大年初一之时,乾隆正式让位给嘉庆,这本是重大事情,按理说各种物资、以及人员都是准备好的。然而没想到,到了纪晓岚授予嘉庆玉玺的时候,既然发现玉玺不见了。可是前一分钟,嘉庆以及旁边的随着都是看到玉玺还在桌子上的,然而接触过桌子的人只有一人那就是乾隆,后来也得到证实玉玺确实是乾隆拿走的,不得不说,乾隆这一举动属实是坑儿子啊。这不仅让嘉庆尴尬,在旁的工作人员是十分懵逼啊!登基大典上闹出这样的幺蛾子,不小心可是要掉脑袋的啊。

网络配图

众大臣心知肚明这件事情的原委,都明白,乾隆要不是当初立下誓言,是不可能让位。事实证明如此,乾隆退位后,不但还掌管着朝中大事,就连养心殿也不让给嘉庆,很多大臣有事情直接越过嘉庆,上报乾隆。同时乾隆还市场接见大臣,商讨大事,而一国之君的嘉庆就算在场也是一个陪衬。

嘉庆四年,嘉庆帝才走出了一个傀儡皇帝的阴影中,也可以说嘉庆是再这个时候才正式掌管了大权。不过也是心疼嘉庆帝,这老爹乾隆都要传位了,还把传国玉玺拿走,这分明是告诫大臣,虽然乾隆退位,但是并不是真正不想当皇帝,只是迫于无奈不好食言而已。而这个举动,让众大臣看出乾隆的真正心思,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可让嘉庆尴尬不已。

乾隆皇帝不肯让权给嘉庆,在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说,嘉庆每每遇到军国大事,都要到内廷请乾隆皇帝裁决,自己不敢擅做主张。按理说,嘉庆登基后,更改年号,所有的官书也应该随之更改,可当时却存在两种时宪书。颁给内廷和亲近公大臣的,使用乾隆年号记年,而全国发行的时宪书一律采用嘉庆年号。时宪书就是历书,一般家家户户都要备上一本,故传布甚广。在宫廷中,有乾隆六十一年至六十四年的时宪书,世人视为珍本。而且,这件事在朝鲜的史书中也有记载,当年朝鲜使臣到北京后,本来应该由嘉庆皇帝接见的,但是朝鲜的使臣回国后,却只知道有乾隆,而不知有嘉庆,由此可见,嘉庆这个皇帝只不过是个操纵在乾隆手里的木偶。嘉庆皇帝的有名无权,还表现在对和珅的处理上。嘉庆对和珅的痛恨由来已久,他早就想把和珅除掉,但无奈自己没有实权。乾隆禅位给嘉庆后,和珅见乾隆无意交出大权,更加猖狂。嘉庆皇帝想召自己的老师朱珪回京,和珅就跑到太上皇乾隆那里搬弄是非,说嘉庆是在趁机笼络人,乾隆信以为真,十分生气,就下旨把朱珪外放到安徽做官。有了乾隆的支持,和珅更加有恃无恐。这时的乾隆毕竟已经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了,未免有些糊涂,和珅就成了乾隆的传话筒,乾隆的很多旨意都由和珅来传达,因此和珅根本就不把嘉庆皇帝放在眼里。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乾隆皇帝寿终正寝,享年89岁,是历代封建帝王中的长寿冠军。至此,嘉庆皇帝才开始真正的亲政,这时,他已经39岁了。

有学者认为清朝之亡实亡于乾隆却也不无道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乾隆在位六十年间的过失之处。

网络配图

推动闭关锁国政策颁布的包括康熙帝、雍正帝,但正式颁布并严格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是乾隆皇帝。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逐渐与世界脱轨,最后完全落后于西方国家。闭关锁国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范国内的反清势力同南洋的反清势力结合,之二是为了防范倭寇和欧洲殖民者的侵扰,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其蚁族式封建统治。但也限制了国家经济、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严重阻碍了与外界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使外界的技术、文化等无法及时地传入清朝。

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

清朝初年,在整体实力上在世界仍然是处于领先地位,然而这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西方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一直在不断地前进,乾隆时期却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文字狱在乾隆时期是最为残酷的,整个清朝文字狱大案一百六十多起,其中在乾隆时期就有一百三十多起,占80%,一不小心就会被处死。

宠信和珅

在乾隆统治期间,和珅成为了出纳帝命,统帅百僚,综理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皇帝”,明目张胆的买官卖官,巧取豪夺,成为乾隆中后期官场贪污之风盛行的源头。

国库空虚乾隆便任用和珅为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卖官欲爵供其挥霍享乐,极尽奢糜的背后却是人民生活的日渐贫困,甚至还发明了“议罪银”,官得罪了,罚钱,以钱来代刑,使得官员更加有持无孔,百姓民不聊生。

六次南巡

乾隆曾劳民伤财先后6次嬉游江南,美其名日“南巡”。乾隆南巡从1751年开始,至1784年结束,历时三十三年。其中前四次带了皇太后、皇后和众多妃嫔,兴师动众,随同的王公大臣、章京侍卫官员等达二千五百多人,巡幸的船队有一千多艘,首尾相接,旌旗招展。每次南巡前,都有周详的计划,派出官员勘察沿途道路,修桥铺路,修葺行宫。各色人等及船只都要预先回避,沿途各处派兵守护。巡幸所经过三十里外的地方文武官员都要着朝服前来接驾,一切供顿极尽铺张豪华。六次南巡所花费的开支达2000多万两,靡费之大、时间之长、动用人力之多都开创了新的纪录,可以认为南巡在清王朝开了政治腐败的先河,这大概是乾隆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

网络配图

或许,有人会不相信乾隆会患上“老年痴呆”,但接下来的这3件事情就足可以证明乾隆的病情有多严重。乾隆的晚期全国各地爆发了许多的农民起义,特别是“白莲教”在乾隆晚期已经涉及全国五个多省了。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当时的一国之君,表现的让人非常的费解。在嘉庆皇帝与和珅去向乾隆汇报全国农民起义的情况时,却发现,乾隆皇帝在榻上盘腿而坐,嘴里念念有词。后来据和珅向嘉庆皇帝解释,乾隆竟然是在念咒语在诅咒“白莲教”。当时的乾隆皇帝已经八十多岁了,在巨大的压力下常常变得痴痴颠颠。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在紫禁城的一些记载里讲述,晚年的乾隆皇帝记忆力严重减退。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有时候乾隆皇帝用过膳以后,刚过一会就又要传旨用膳,在乾隆晚年,经常是一天甚至一个早上都要传好几次膳。还有就是乾隆皇帝晚年时候的着装,乾隆晚年有一次从热河回京,天气稍凉乾隆就换上了暖帽。大臣们看到后就纷纷效仿,没几天,天气又转暖乾隆又换上了凉帽,大臣们又换上了凉帽。乾隆皇帝发现了就问群臣为何来回的换来换去?大臣们没人敢回答乾隆。这足以证明,当时的乾隆皇帝记忆力已经严重下降。

晚年的乾隆皇帝虽然对治理已经力不从心,但是,对权力的痴迷即便是力不从心也不舍得让权给后人。这也致使他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

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乾隆的继承者——他的儿子嘉庆也认为乾隆皇帝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嘉庆在刚刚登基的那一年,随太上皇到承德避暑,在乾隆的生日宴会上,嘉庆作诗庆祝,里面开头两句就是:“肇建山庄辛卯年,寿同无量庆因缘。”嘉庆在这两句诗文的后面注释说:“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诞生都福之庭……此中因缘不可思议。”

诗中的“皇父”当然是指乾隆了,“都福之庭”,意思是诸福汇聚之地,从文意来看,当指避暑山庄。连贯起来,即:“皇父”乾隆于辛卯年诞生在避暑山庄。而后面那句“此中因缘不可思议,”则与雍正皇帝在避暑山庄临幸汉族女子,生下乾隆一事有关!

雍正皇帝

网络配图

根据承德避暑山庄一些文献的记载,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有一年随康熙前来避暑山庄打猎,在一次亲手射死一只梅花鹿后,正是壮年的雍正当场命人取鹿血生饮。鹿血有很强的滋补功效,雍正喝完之后暴躁异常,又因外出打猎并无女子在身边,正好碰到一位山庄中做下人的汉族宫女,雍正急不可耐临幸了她,后来生下了乾隆皇帝。这一说法若是真的,那么乾隆就不是纯正的满族人了。

不过最终嘉庆皇上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立刻改口说父皇乾隆皇帝就是出生在北京的雍和宫。在后来编纂的官方典籍《清高宗实录》和《圣训》上,都把乾隆的出生地写为雍和宫。虽然清史的官方记载中,将乾隆的身世写的很清楚了,但在民间传说中关于乾隆是汉人的说法从没有停止过,最出名的还有后来金庸大师《书剑恩仇录》中的描写,说乾隆原本是海宁陈家的儿子,只不过被雍正掉包了……

标签: 嘉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我好色是有底线的绝对不耽误正事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汉明两朝的帝王们在生活上都是很荒淫的,两朝都出了很多风流帝王,荒淫皇帝。如汉武帝金屋藏娇,汉成帝的牡丹花下死,明武帝豹房纵欲,明世宗炼丹恋色。但是,朱元璋虽有众多嫔妃,连政治对手的女人也不放过。 却独独没有荒淫皇帝的骂名,令人惊奇。刘邦不同了。同样是开国之君。民间则认为他是一位流氓皇帝,这到底为何?

  • 为什么古代大臣支持立长不立贤?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大臣

    历史上皇帝选择继承人,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那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接着在考虑立贤。若是嫡长子或皇长子在的话,古代的大臣坚决支持立嫡或立长,反对废长立幼,很少有支持立贤的人。网络配图 历史上曾有过皇帝要废长立幼的情况,比如汉高祖欲废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只好作罢。汉景帝废长

  • 诸葛亮为何能让刘备倾心?青年时做的四项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智者,早期的他隐居隆中,却胸怀大志,赢得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后来随着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刘备死后受命辅佐刘禅,成为刘备的肱骨之臣。那么对于诸葛亮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他在乱世生存中有没有相应的规则,答案是肯定的。其一,炒作自己,造强声势网络配图 诸葛亮隐居在隆中的时候,不像一般人

  • 刘备在向诸葛亮等人托孤时 周围是否埋伏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

    三国时期的刘备堪称一代枭雄,在那个乱世,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与才能,吸引了一众文臣武将愿意誓死辅佐,在发展偏晚的情况下,后发制人,迅速扩张,拿下了荆州、益州、汉中等战略要地,建立了西蜀,使其最终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其成就让许多后人对其敬仰膜拜。网络配图刘备在西蜀形势最好时,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

  • 17年之后才封皇后刘秀对阴丽华还能算真爱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阴丽华

    东汉开国君主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王莽新朝末期,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刘秀为了中兴汉室,从南阳起兵,历经十三年苦战,最终统一天下。史料记载:刘秀雄才大略、开明神武,勤于国事,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他于年轻时曾有“娶妻当娶阴丽华”誓言,可后来即位后,却为何首先加封郭圣通为皇后,

  • 揭秘明朝最传奇的大富商沈万三的覆灭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沈万三

    沈万三是元朝末期明朝初期的一个传奇人物,这传奇还要从他的名字说起。原名沈富,字仲荣,被人称为万三。万三字面意思是万人之中有三个优秀的人,也因此把三秀作为巨富的代称。有传言道沈万三富可敌国,就连皇帝朱元璋也不及他有钱,但也正因他财富过多,招来横祸,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留青日札》上曾写,

  • 历史揭秘:为什么北魏王朝的皇帝都是短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历史上的强盛朝代,有短命皇帝也有长寿的皇帝。但中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朝代,尽管国势强盛,但是皇帝都短命,都没活过超过半个世纪的。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网络配图这个朝代就是北魏。338年,北方处于群雄逐鹿的混战时刻,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376年被前秦所灭。十年后,386年,什翼

  • 美人计:宋朝宋真宗为拉拢良相竟赐钱送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宋真宗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名儿好学,善书法为宋朝以文治天下奠定了夯实基础。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讲一个真宗与其丞相的一段逸闻。此为丞相就是王旦,王旦是北宋名相,因出生于清晨,故名旦,字子明。如同一轮破云朝日,在漫天彩霞掩映下,王旦的仕途犹如天助,进展地非常顺利,宋太宗时中得进士,官居郎中;宋真宗时连续

  • 刘备为什么出征总带着张飞而不是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飞

    刘备出生总带着张飞而不是关羽与信任无关,只与能力、性格的差异和习惯有关。刘备有两个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这是喜欢三国故事的人都知道的事情,虽然从《三国志》中我们无法清楚他们三人到底是不是拜把兄弟,也不知道他们到底什么时候聚集在一起,但他们同睡过一张床,相互称兄弟似乎又是真实的,所以,虽然《三国志》中

  • 他灭了一个强盛的王朝 却因儿媳被儿子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温

    如果评选哪一个朝代是最为强盛的,肯定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粉丝。但是无论怎么算,唐朝都会是热门的候选者,它那广阔的疆域、开化的风气、繁荣的外交、富足的生活都让后人津津乐道,至今很多华人聚集区都被称为“唐人街”。这样一个强盛的王朝,历经玄武门之变的喋血、武则天的篡位、安史之乱的摧残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