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中国古代最狠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邦都比不上他

他是中国古代最狠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邦都比不上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74 更新时间:2024/1/17 13:11:54

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辽国将领杜重威请求归降。

这个杜重威本来是后晋石敬瑭的将领,后来率领十万兵马投降契丹。恰逢这个时候辽帝耶律德光病死,刘知远称帝,杜重威想要借机重归中原王朝。

五代时期的乱世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像杜重威这样手握重兵的将领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

皇帝对于边镇节度使往往难以掌控,这种情况下,节度使防区互换就成了一种有效措施。一个人在原来的防区势力庞大、盘根错节,但一旦换到另一个地方掌控力就会大幅下降。

为了展现归降的诚意,杜重威上疏刘知远请求调任换防。

不过这是杜重威的攻心之计,他只不过故作姿态而已,料想刘知远一定会驳回他的请求。

没想到,刘知远顺水推舟表示接受,让杜重威和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对调。

杜重威拒绝接受命令,他立刻再次使出看家本领——“反叛”。他让儿子杜弘璲去做辽国的人质,请求派兵支援。

辽国派将领杨衮率一千五百人,张琏率兵二千,前去增援。

公元947年,农历闰七月十八日,刘知远派高行周为主将,慕容彦超为副,讨伐盘踞邺都(今河北省大名县)的杜重威。

这两位将领的搭配有着严重的问题。虽然名义上高行周是主将,但慕容彦超是皇帝刘知远的同母弟,仗着身份特殊,他根本不服从高行周的命令。

高行周经过分析,提出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战略:秘密前进,突然将邺都包围,断绝其援救,让杜重威困毙。

慕容彦超反对,皇亲国戚的身份使得他养成了骄横的脾性,他认为对待敌人就如同对待下人一样,直接打就行了。

为了与高行周较劲,慕容彦超充分发扬搬弄是非的能力。

高行周的女儿嫁给了杜重威的儿子,慕容彦超就抓住这一点不放,他宣称:高行周果然是个好父亲啊,女儿在城里,打死也不进攻。

这种情况让皇帝刘知远感到不妙,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事。正巧此时,李涛上疏建议刘知远亲征。刘知远予以采纳,亲往前线节度大军。

十月十七日,刘知远抵达邺都。

高行周首先向刘知远奏报军情:城内的粮食还没吃完,现在急着攻城未必能攻得下来,不过白白送命而已,不如等他们粮尽,不战自溃。

刘知远精通军事,他听高行周这么说深表赞同。

这使得慕容彦超非常不满,他不分时间、场合,逮到机会就攻击、欺辱高行周。

高行周无法,痛哭流涕向大臣们哭诉,最惨的时候甚至手挖粪土,往嘴里塞。他要用自己的惨状控诉慕容彦超的嚣张跋扈。

这件事很快被刘知远知道了,他心中了然,过错在慕容彦超这一边,于是让苏逢吉和杨邠去调解,同时也把慕容彦超叫来一顿臭骂,让他给高行周道歉。

这样一来,后汉军的内部矛盾才有所缓解。可以想象,如果刘知远不亲自来,后果将是怎样。

杜重威这个人非常狡猾,降而复叛,如同家常便饭,说的话自然也是信口开河。

刘知远还没有御驾亲征的时候,杜重威就说:要是刘知远亲自来,我就投降。

结果刘知远真的来了,还派给事中陈观去谈判。

杜重威知道陈观是来劝降的,紧闭城门,拒绝见面。

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投降是暂时的,反叛才是永恒的。

套用一位知名“网红”话来说:不可能的,打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给别人打工的!

杜重威要做自己的王。

不过,现实却令杜重威沮丧,邺都被围困很长时间,粮食已经吃光。城内的人心也出现崩溃迹象,很多人都自行逃出城去投降。

为了彻底瓦解城内的军心,刘知远打算采取分化诱降的策略。他对城内的张琏说:只要你投降,我免你一死。

对于这种说辞,张琏根本不信,他手下的士兵都是来自幽州。这些士兵们跟刘知远可谓有深仇大恨。辽国退回北方后,有一千五百个幽州的士兵留在了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但刘知远听信诬告,把他们集体屠杀。

张琏说:大梁的一千五百战士被你屠杀,请问他们犯了什么罪?我们只有守卫到底,直到战死。

所以,张琏所率领的这部分幽州士兵,意志十分坚定。

刘知远有些不耐烦了,正好他的弟弟慕容彦超又不断在旁边鼓吹强攻。

十月二十五日,刘知远下令强攻,从凌晨天明一直攻到早饭时间,都没有成功。后汉军战死一千多人,受伤一万多人。这个死伤数字并不小,受伤的人基本就很难再次投入战斗了。

通过这次尝试,慕容彦超再也不提强攻了。

十一月六日,后汉的内殿直韩训向刘知远报告:攻城武器到了。

刘知远说:他们守城靠的是齐心合力,人心不瓦解,攻城兵器也没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邺都终于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城中的居民百分之七八十都已经饿死,还坚强地活着的人也都瘦成皮包骨。

十一月二十四日,杜重威让王敏出城谈论投降的事情。

第二天,杜重威的儿子杜弘琏也到刘知远的营中。

第三天,杜重威的妻子石氏去见刘知远。她身份尊贵,是后晋公主,刘知远很礼遇她,还将她送回城中。

经过几天的谈判,刘知远同意不杀杜重威和张琏。

十一月二十七日,杜重威开城门投降。

刘知远立刻违反约定,将张琏和好几十个将领杀死,他手下的幽州士兵则全部释放,让他们自己回北方。

很明显,刘知远对待俘虏的这种方法是欠缺妥当的。之前屠杀大梁士兵的事是这样,这一次又是这样,刘知远骗降了张琏却秋后算账。

张琏手下的这些幽州士兵极为愤怒,他们用实际行动报复了刘知远,在后汉的边境大肆劫掠了一番才走。

对于杜重威,刘知远没收他的家产,杀了他的牙将一百多人,然后让他担任太傅兼中书令,封楚国公。

刘知远的处事方式令人大惑不解。

宋朝的司马光对此有精辟评论:汉高祖(指后汉高祖,即刘知远)杀幽州无辜千五百人,非仁也;诱张琏而诛之,非信也;杜重威罪大而赦之,非刑也。仁以合众,信以行令,刑以惩奸,失此三者,何以守国?其祚运之不延,宜哉!

标签: 五代十国,后汉

更多文章

  • 若宇文邕多活5年,杨坚还能建立隋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杨坚

    宇文邕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从小聪慧过人,十二岁时被封为了辅城郡公。宇文护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这时宇文邕才17岁,但朝中大权仍在宇文护手中。宇文邕吸取两位兄长的教训,表面上与宇文护相安无事,任其专权,暗中却在慢慢积聚力量,寻找机会诛杀他。宇文邕隐忍十二年

  • 此人曾经是一个家奴,却成为了唐朝大将,受几代皇帝礼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李渊

    在古代出身家奴后来被拜为将军的人以西汉时期的大将军卫青最为知名,然而在唐朝也有一人的出身和卫青相同,他在唐朝立国前后曾建立了不少战功,后来受到了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礼遇。这个人就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的家奴马三宝。《旧唐书 平阳公主传》记载:“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原来

  • 王世充出身西域胡人,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称王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唐,王世充

    为了方便下文的理解,还是先将王世充做一番介绍。《卷五十四 列传第四》中是这样写王世充的:王世充,字行满,本姓支,西域胡人也。寓居新丰。祖支颓耨,早死。父收,随母嫁霸城王氏,因冒姓焉,仕至汴州长史。世充颇涉经史,尤好兵法及龟策、推步之术。开皇中,以军功拜仪同,累转兵部员外郎。善敷奏,明习法律,然舞弄文

  • 万历皇帝30多年不上朝,为什么明朝的朝政依然能够正常的运行下去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万历

    都说明朝亡于崇祯,而实则亡于万历,明朝是一个彰显皇帝个性的国度,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竟然会出现皇帝怠政28年的事情。而奇怪的是,万历数十年不上朝,国家的运行却是如常,他仍然掌控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没有被架空,这不得不令人佩服他驾驭群臣的手段,当真是非同一般。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万历不上朝这句话有错误

  • 雍正对年羹尧那么信任,后来为什么一定要杀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雍正

    年羹尧(1679年-1726年)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21岁考中进士,不到30岁以火箭速度官至四川总督,然后升任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官场上一颗耀眼的新星,集高官显爵于一身!强劲的黑马势头,前途不可限量啊!特别亮瞎官员们的双眼的是--这小子不靠拼爹,不靠颜值。人家文武双全运筹

  • 宋金最大规模的一次海战,金朝全军覆没,死伤无数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宋高宗

    在很多人眼中,宋朝就是一个软弱可欺、任人欺负的懦弱王朝。其实,在宋朝的历史上,不仅涌现出了像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等在陆地上所向披靡的名将,而且还有像李宝这样在海战上取得过辉光战绩的水师统帅。其中,胶西海战,更是创下了焚毁金国水师战船多达数百艘的历史记录。李宝,河北人,从小就生活在海边。靖康之变后

  • 独孤信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最牛岳父?三个女儿都是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独孤信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一个“以夫为纲”的社会,换句话而言,在这样的社会下大环境之下,评判一个女子一生是否幸福的标准便是她的婚姻。那么,嫁给什么样的人才算嫁得好呢?在古代,皇后是女子可以获得的最高的社会地位(当然太后这种情况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许多女子一生的追求便是进入宫中,期盼有一天可以获得皇帝的芳心,

  • 中华五千年,哪位皇帝才是治国理政第一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真宗

    中国古代几千年几百个皇帝,历代王朝都要面临着国家治理问题,宋真宗是治理国家的第一高手。996年,北宋财政2224万,户口451万,到了1021年,北宋财政150885万,户口为867万7千。短短25年,真宗把北宋户口增加了416万户,财富增加了近6倍。户口发展超过了唐朝贞观23年的4倍。财富的发展,

  • 明朝太监曹化淳居然是被冤枉的,在郁闷中背着黑锅离开人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化淳

    天子守国门,崇祯皇帝守北京,北京自古兵家重地,易守难攻,本来李自成急切难以一时攻入,崇祯也指望拖一段时间,好让四方来勤王,却没想到京城大门广宁门忽然开启,李自成军队一哄而入,北京遂沦陷。有人说这广宁门是曹化淳打开的!说起曹化淳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但说起明朝东厂曹公公,那可就人尽皆知了,在各个影视电视

  • “九子夺嫡”中对皇位最不在乎的皇子,结局却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九子夺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驾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几乎在同一时刻,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诏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当时康熙序齿儿子有24个,其中9个皇子参与了皇位的争夺。除了雍正,其他8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