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被做成“瓦罐焖鸡”的王爷!朱高煦战功赫赫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明朝被做成“瓦罐焖鸡”的王爷!朱高煦战功赫赫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55 更新时间:2024/1/4 5:41:4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王朱高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近日,一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这部名为《大明风华》的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引发了争先恐后的讨论热潮。剧中一开始亮相的明太祖朱元璋,一张凶鞋拔子脸,异于常人的“帝王之相”,加上面目狰狞的表情,缓缓拔出的佩剑,着实吓坏了一大堆晚上追剧的观众。

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真实长相,历史界里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表示朱元璋所谓“龙相”的画像,无论是服饰还是帽子,与明朝初期的穿衣打扮都是格格不入的。

再加上清朝官方钦定的十三幅朱元璋画像里,有十一幅都是地包天的朱元璋,以至于大部分人认为,这是清朝为抹黑朱元璋而故意捏造的画像。尽管现在的主流观点是朱元璋仅存两幅相貌堂堂的画像,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上,有关朱元璋的长相,都会采用那副“下巴几乎碰到额头”的丑像。

不过《大明风华》虽然更注重的是商业价值,难免会加入一些想入非非的感情线和故事线,但可以肯定的是,剧中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基本做到了史书记载的真实还原。

除却杀伐决断的明成祖朱棣,大智如愚的明仁宗朱高炽,以及厂里厂气的明宣宗朱瞻基以外,打仗勇猛却又野心勃勃的二叔,嚣张跋扈却又遇事不决的三叔,更是俘获了一大票观众的心。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讲一讲汉王朱高煦,这个差点改变明朝历史走向的王爷,屡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间的战神,刚愎自用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

一、性格强悍,崇尚武力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相比于体态肥硕、行动不便的朱高炽,朱棣更看好的是体格健壮、骁勇善战的朱高煦。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倘若不是朱高炽年长朱高煦两岁,或许朱高煦注定就是大明王朝的第四位皇帝。

明太祖晚年的时候,曾下令召初期册封的四王世子入京觐见,同时历经沧桑的朱元璋,也在偷偷观察着王孙的言行举止。

或许是自幼长在边防藩地的原因,朱高煦对密密麻麻的圣贤书头疼不已,对刀枪剑戟却颇有兴趣,年幼的朱高煦顽劣异常,不禁让打算安享天伦之乐的朱元璋感到厌恶和反感。

祖父朱元璋对朱高煦是一百个讨厌,但父亲朱棣对朱高煦却是格外怜惜和疼爱,因为在朱高煦英气逼人的眼神里,朱棣总能看到过去自己年轻的影子。

1398年,纵横一世的明太祖在南京城驾崩,朱高炽以燕王世子的身份入朝觐见建文帝,一同前来的还有纨绔气息的朱高煦。

由于朱高煦在朝中举动无礼,无可奈何的舅舅徐辉祖善意提醒了一下,结果怀恨在心的朱高煦索性偷走了徐辉祖心爱的宝马,沿途中滥杀无辜平民,引得黄河一带民生哀怨。

许多地方官向应天府递折子,京官高声痛斥朱高煦的恶行,指责燕王朱棣教子无方,但即便朱高煦“坑爹”不浅,朱棣依然是不为所动地溺爱着朱高煦。

二、上阵父子兵,世子常生病

1399年,燕王朱棣宣誓起兵靖难,命令患有跛疾的世子朱高炽镇守北京城,次子朱高煦则陪同朱棣率军出征。

不得不说,朱高煦在领兵打仗这方面天赋异禀,他多次带领精锐骑兵突袭南军,致使建文帝的南军元气大伤,可谓是冲锋陷阵的一把好手。

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几次落入险境,数十万的南军黑压压的一片,将要包围寡不敌众的燕军,千钧一发之际,朱高煦领着一支精锐军士,愣是打破包围圈,把闭眼等死的朱棣营救了出来。

望着满身血污的朱高煦,朱棣心里隐隐动容,这时他拍着朱高煦的背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努力罢,世子常生病。”

朱棣这句话不言而喻,就是想将皇位/王位继承权转给朱高煦,听了这句发自肺腑的鼓励,朱高煦杀敌愈加勇猛,直到靖难之役宣告结束,朱棣骑着高头大马率领燕军进入南京城。

朱棣登基称帝后,屡次对朱高煦的功绩大加褒扬,称在这几个儿子里,朱高煦最像自己,而对行走都需搀扶的朱高炽冷眼相待。

在立储一事上,太子党和汉王党争得面红耳赤,朱棣亦是摇摆不定,觉得朱高煦功劳甚大,而且自己也曾在靖难之役中许下诺言。

当然,最后出于政治考量和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朱棣改变了犹豫不决的想法,册立朱高炽为太子,这也使得恃功自傲的朱高煦自此心怀不满。

起初朱棣想把朱高煦打发到云南,但朱高煦誓死不肯,执意要留在南京城,后来朱棣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朱高煦另有所图的心思,强行将朱高煦改封到山东境内。

或许是早年战功卓著的原因,朱高煦潜意识里总是觉得朱棣欠自己一个说法,等到朱棣听说朱高煦做了数不尽祸害百姓的事情后,气得大发雷霆,扬言要将朱高煦废为庶人。

又是那个让自己瞧不起的大哥,恳求父亲放过二弟,这份在朱高炽眼里重若千金的兄弟之情,在朱高煦眼里却是一文不值。

三、贪赃枉法终成祸,叔侄相残害血亲

如果将朱高煦比作一匹烈马,朱棣是拿着鞭子抽,朱高炽是捧着草料喂,那么侄子朱瞻基则是举起刀子捅。

皇室祭祖时,朱高煦耻笑朱高炽需要随从搀扶:“前人跌倒,后人知警。”年纪轻轻的朱瞻基面不改色地回复:“更有后人知警。”从那一刻起,朱瞻基和二叔朱高煦的交锋就悄无声息地开始了。但在最后,这个英姿雄伟的皇太孙,凭借着智谋过人的能力,轻松打败军事经验丰富的朱高煦,并将图谋叛乱的朱高煦成功软禁起来。

1426年,自恃功高的朱高煦,将自己比作唐太宗李世民,企图发动“玄武门之变”性质的动乱。最为可笑的是,起初朱高煦想要拉拢英国公张辅,口若悬河地画完一张大饼后,转眼张辅就递了一封折子,送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案桌上。就连在山东老家守孝的御史,都一路小跑赶到京城,怀揣着一腔忠君爱国的热血,匍匐在朝堂上,力陈朱高煦的图谋不轨。

起初明宣宗朱瞻基不忍叔侄相残,特意派遣亲信宦官侯泰向朱高煦传达书信,表示希望朱高煦不要搞事情。

然而轻视一切的朱高煦选择了拒绝,并狠狠地嘲讽了朱瞻基一波,时为明朝皇帝的朱瞻基,终于下达了讨伐汉王叛军的命令。

浩浩荡荡的明军安营拔寨,着实把寡不敌众的叛军围了个水泄不通,连城里的叛军都隐隐有着临阵倒戈的意向,甚至想要活捉朱高煦,献城投降。

无可奈何的朱高煦不想被五花大绑地送到侄子面前,只能自己出其不意地跑出城门,向坐在龙辇里的朱瞻基叩头谢罪。

朝中对朱高煦的一致意见是处死,但毕竟是父亲一母同胞的弟弟,自己的亲叔叔,朱瞻基放了朱高煦一马,采用了祖父朱棣当年想做的事情,将朱高煦废为庶人,关押到皇城以内。

等到后来,朱瞻基好心去看望朱高煦的时候,不知朱高煦是脑子一抽还是不想活了,竟然伸腿绊倒了朱瞻基。这下可算捅了马蜂窝,断绝了朱瞻基心里留存的亲情,他愤怒地下令派人抬来一口大铜缸,将活蹦乱跳的朱高煦一下子扣住。

到底是一代名将,朱高煦不甘就这么被扣在缸内,愣是拼着一股劲抬起了铜缸,这无疑是赤裸裸触逆龙鳞的挑衅举动,将脸上本就青一阵白一阵的朱瞻基气得够呛。最后朱瞻基想出了一招极为残忍的方法,就是在铜缸附近布上木炭,活活地将孔武有力的朱高煦炙烤而死。

四、汉王朱高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朱高煦四十七年的人生生涯里,功高盖主是他,狂妄自大也是他,不可一世也是他。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朱高煦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加上老爹喜欢调皮捣蛋的自己,以至于朱高煦成年后依旧陷入深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唯心主义中去。

不容忽视的是,朱棣念在朱高煦有军功的面子上,对朱高煦的滥杀无辜得过且过,朱高炽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对傲气冲天的朱高煦忍让安抚。

可朱瞻基不行,他自幼见惯了二叔朱高煦的蛮横无理,哪怕自己做上皇帝后,对二叔采取宽容大度的态度,也挡不住二叔那颗做梦都想当皇帝的心。

这是朱棣的悲哀,也是朱高炽的悲哀,更是朱高煦的悲哀,一旦全世界都给自己让路,仿佛自己赢了全世界,这大概是最能总结朱高煦的一句话吧。

明朝太庙里,没有朱高煦的一席之地,在《明史》里,朱高煦也是以嚣张跋扈的形象出现,不知朱高煦如果知晓了,该作何感想?

标签: 明朝朱高煦

更多文章

  • 李宸妃:本来是皇后身边的宫女,后生下一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宸妃,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李宸妃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北宋时期的杭州,有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们过着美好的生活,没想到男主人因病去世,女主人再嫁,只留下一个小女孩,因为女孩还小,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她只能选择出家。原本以为这个女孩她一生都会是尼姑,但是谁知道她遇到了一个可敬的人,看到这个女

  • 古代历史上智商最高的5个人,诸葛亮排第几?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三国

    第五名诸葛亮,他出生于官宦之家,青年时常以“华夏第一相”管仲自比,可惜当时还无人赏识他。后来在司马徽、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两人交谈中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之说,并全面、准确的点评了当前局势和未来的机会,刘备听后甚为感叹力邀诸葛亮加入阵营,诸葛亮见其心诚便同意了。有了机会的诸葛亮

  • 年羹尧为什么不向雍正低头 其实道理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年羹尧,雍正

    还不知道:年羹尧为什么不低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羹尧之所以宁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一直以为雍正并不是真的要杀他。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死的时候可以用"悲壮"来形容。当李卫拿着雍正诏书,来赐死年羹尧的时候,年羹尧将雍正的手串托李卫还

  • 孙尚香作为刘备的夫人 刘备死后孙尚香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孙尚香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和孙尚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争霸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如今的人们都知道三国的事。不过大部分人都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熟悉三国的。不过三国演义与正史还是有区别的。凡是历史上带有演义的著作,都不能看作是正史。人们熟悉的三顾茅庐、

  • 咸丰有18个皇妃,为什么却只有一个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咸丰,清朝

    在历史长河中,咸丰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对于咸丰这个皇上,我们总是会在他的名号前面再加上“苦命”这个词,这主要是因为咸丰仅仅只活了三十一岁,而且他在位的时候,清朝处于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内忧外患不断,而作为皇上的咸丰,又几乎没有一点的有效

  • 霍光在世时大权在握不造反!为什么霍光一死霍氏一族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霍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为什么霍光一死霍氏一族要造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霍光作为西汉一代明臣,死后还一直被汉朝皇帝尊奉祭祀,但他的家族却因为谋反失败,遭到满门抄斩。霍光的妻子、儿子、侄子、女婿等人无一幸免,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霍光的家人要选择谋反,实际上这跟霍光当时权倾朝野有关。

  • 乾隆一死和珅被赐死,跟和珅一起的纪晓岚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和珅,纪晓岚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纪晓岚的结局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起清朝最为著名的贪官,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和珅,他在位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收敛钱财,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务,挂在他旗下的当铺有75间,大小银号三百多间,并且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有商业往来,这实际上都严重违背清廷定下

  • 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他三族时漏掉一人 150年后司马王朝被起后人终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懿,曹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东汉末年的三国枭雄中,曹操的基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这显然与他的知人善任密不可分,刘备尽管以善于笼络人心闻名,但是麾下的文臣武将集团,却明显不如曹操壮大。可见曹操在“知人”这一方面,还是比刘备要厉害一些,尤其是曹操在建安十三

  • 诸葛亮的家底到底有多少 刘禅得知后为什么气得直拍桌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禅,诸葛亮

    刘禅查诸葛亮家底为何气得拍桌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君臣关系一直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自古以来,臣子谋权篡位亦或者是君王屠杀忠臣的事情屡见不鲜。当然,前者令人唾骂,而后者则令人厌恶。不过,

  • 程咬金一生当中的四大正确选择!“大事不糊涂”为子孙换来平安富贵!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朝,程咬金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程咬金一生当中的四大正确选择!程咬金,瓦岗旧将,也是李世民最倚重的名将之一。他精于骑术,舞得一手好马槊,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正史中,他是百战名将;在演义中,他是憨厚福将;但在生活中,这个人却是一个精明的糙汉子。程咬金的一生,做了4大选择,全部正确无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