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梦断五丈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梦断五丈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72 更新时间:2024/1/19 7:07:57

众所周知诸葛亮想统一中原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但是他的智慧和品格,一直被后代的人赞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诸葛亮最好的形容,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诸葛亮梦断五丈原的故事吧。

公元229年四月,吴王孙权正式即位称帝。蜀汉大臣大多数认为孙权称帝是僭号,要求跟东吴断绝盟好关系。诸葛亮却认为,蜀汉眼前主要对手是魏国。他坚持和东吴保持联盟,继续准备北伐。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兵祁山。魏国派了一个大将司马懿张郃等一起率领人马赶往祁山。诸葛亮把一部分将士留在祁山,自己率领主力拦击司马懿。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战略。他认为诸葛亮孤军深入,带的军粮不多,所以在险要的地方筑好营垒,叫将士只守不战。

魏军将领以为司马懿害怕诸葛亮,一再请战,说:“您怕蜀军像害怕老虎一样,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司马懿硬着头皮,带兵赶上去跟诸葛亮大战一场,结果被蜀军杀得一败涂地。但是蜀军由于后方的运粮官员失职,粮草供应不上,只好主动撤兵。大将张郃带兵紧紧追赶,赶到木门一带山谷地带,被诸葛亮预先布置好的伏兵用乱箭射杀了。

诸葛亮几次出兵,往往因为粮食供应不上退兵。他接受这个教训,设计了两种运输工具,叫做“木牛”、“流马”(两种经过改革的小车),用它们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囤积起来。

公元234年,诸葛亮作好充分准备,发动十万大军进行最后一次北伐。他派使者到东吴,约孙权同时发起攻势,南北策应,使魏国两面受敌。

诸葛亮大军出了斜谷口,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为了作长期打算,他派一部分兵士构筑营垒,准备作战;另派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夹杂在一起耕种。蜀军纪律严明,百姓和兵士相处得很好。

魏明帝派司马懿率领魏军渡过渭水,也筑起营垒防守,和蜀军对峙着。

孙权接到诸葛亮的信,马上三路出兵进攻魏国。魏明帝也厉害,他一面亲自率领大军到南面抵挡东吴的进攻;一面通知司马懿在五丈原坚持,只守不战。

诸葛亮等待东吴方面的消息,但是结果使他很失望:孙权的进攻失败了。他想跟魏军决战,但是司马懿始终稳守营垒,诸葛亮几次三番向他挑战没有用。双方在那里相持了一百多天。

要使魏军出来打,只有想法子激怒司马懿。诸葛亮利用当时轻视妇女的风俗,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的服饰。意思就是司马懿这样胆小怕战,还是回去做个“闺房小姐”吧。

魏军将士看到主将受到嘲弄,气恼得嚷着要跟蜀军拼。司马懿知道这是诸葛亮的激将法,并不发火。他安慰将士说:“好,我向皇上上个奏章,请求准许我们跟蜀军决战一场。”

过了几天,魏明帝派了一个大臣赶到魏营,传达命令,不许出战。

蜀军将士听到消息,感到失望。只有诸葛亮懂得司马懿的用意,说:“司马懿上奏章请求打仗,这是做给将士们看的。要不然,大将率领军队在外,哪有千里迢迢去请战的道理。”

诸葛亮料到司马懿的心理,司马懿也在探听诸葛亮的情况。有一次,诸葛亮派使者到魏营去挑战,司马懿挺有礼貌地接待使者,跟使者聊天,说:“你们丞相公事一定很忙吧。近来身体可好?胃口怎么样?”

使者觉得司马懿问的都是些客套话,也就老实回答说:“丞相的确很忙,军营里大小事情都要亲自抓。他起得早,睡得很晚。只是近来胃口不好,吃得很少。”

使者走了以后,司马懿就跟左右将士说:“你们看,诸葛孔明吃得少,事务又那么繁重,能支撑得长久吗?”

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由于过度辛劳,终于在军营里病倒了。

后主刘禅得到诸葛亮生病的消息,赶快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来慰问。李福跟诸葛亮谈了一些军国大事,就走了。

过了几天,李福返了回来。他看到诸葛亮病势转重,哭了起来。诸葛亮睁开眼睛,对李福说:“我懂得您回来想问些什么。您所要问的人,我看就是蒋琬吧。”

李福说:“丞相说的是。皇上正要我问丞相万一身子不好,由谁来继任您的工作。那末请问蒋琬之后,谁可以继任呢?”

诸葛亮说:“可以由费袆(音yī)接替。”

李福还想再问下去,诸葛亮闭上眼睛不回答了。没几天,这个年纪才五十四岁的丞相终于在军营里去世。

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嘱咐,蜀军将领没有把他去世的消息透露出去。他们把尸体裹着放在车里,布置各路人马有秩序地撤退。

魏营的探子听到诸葛亮病死的风声,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带领魏军追赶上去,刚过五丈原,忽然蜀军的旗帜转了方向,一阵战鼓响,兵士们转身掩杀过来。

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拨转马头,下命令撤退。

蜀军将领等魏军离得远了,不慌不忙地把全部人马安全撤出五丈原。

这件事传到老百姓耳朵里,百姓编个歌谣嘲笑司马懿,说:“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仲达是司马懿的字)!”

司马懿听了也不生气,说:“我只能料到活的诸葛,怎么能料到死的呢!”后来,他又亲自跑到蜀军原来扎营的地方,观察了诸葛亮布置的阵势,赞叹悦:“诸葛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

标签: 诸葛亮五丈原

更多文章

  • 古代最大的“水货”名将是谁?最后名垂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宋朝

    古代最大的“水货”名将是谁?最后名垂千古,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波谲云诡、险象环生的战场上,将军们却能履险如夷,指挥若定,带领千军万马,击败强大对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场奇迹,一部又一部英雄史诗,对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并多次在紧要关头影响历史走向。但是用一句难登大雅之堂

  • 辽朝的萧氏三姐妹分别嫁给了谁?她们各自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燕燕,辽朝

    在影视剧《燕云台》中,萧燕燕、萧胡辇和乌骨里这三姐妹最终反目成仇,那么,历史上的大辽萧氏三姐妹分别有着怎样的命运呢?她们三人各自的结局如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家有女初长成萧氏三姐妹的父亲是萧思温,历史上的他并非是三朝宰相,也没有《燕云台》里演的那样忧国忧民,

  • 历史上孝端显皇后的评价如何?能掌管后宫42年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孝端显皇后,明朝

    成为皇后母仪天下,是作为后妃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梦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古代皇帝都几乎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所以要想当上一国之母,竞争还是很大的,多少人一辈子入了深宫,却连皇帝都没见到过。也有多少女子进了深宫,为了争宠,玩尽心机,最终落得惨死的下场?都说一入皇宫深似海,走进了

  • 作为五世同堂的皇帝 乾隆皇帝有没有见过道光和咸丰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五世同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乾隆皇帝活到了89岁,五世同堂,乾隆皇帝能不能看到道光和咸丰?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皇朝,共有500多个帝王。历代中国皇帝中,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享年89岁。为什么一般

  • 历史上有八贤王这个人 八贤王又是历史上哪个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八贤王

    对八贤王赵德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真的有八贤王赵德芳吗?赵德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后又是怎么死的?《杨家将》中有个“八贤王”,凭手中一把先帝御赐的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助杨家将一臂之力;在《三侠五义》《包公案》中,也经常出现“

  • 探索张居正的一生,为明朝鞠躬尽瘁,死后却不得安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居正,明朝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八岁。明神宗朱翊钧下令辍朝,赐祭九坛,追赠他为上柱国,谥号“文忠”。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张居正去世后却没能安宁,明神宗下令抄其家,削其官,将他生前的功绩一笔勾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入仕左

  • 卫青死后汉武帝诛杀了他的家族 汉武帝为什么要那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卫青,汉武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卫青和汉武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卫青作为一代英雄豪杰,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什么把他整个家族都杀了?提起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可以说是相当出名的两位名将了,然而相比霍去病,卫青的一生可谓是十分精彩。从刚开始的家道中落,到后来偶遇汉武帝成为被发掘的人才,到最

  • 崇祯做皇帝做了十七年时间 崇祯为何救不了大明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崇祯

    对明代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在位时间长发十七年之久,崇祯为什么无法拯救明代?史上大多亡国之君都是昏君,好比秦二世胡亥、陈后主陈叔宝、宋徽宗赵佶等等。而崇祯帝却是个勤勉的皇帝,他一心要复兴大明,不分昼夜地处理公文,吃喝用度都相对节俭。勤政和节俭是英主的

  • 裴居道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被武则天封为翼国公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裴居道,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居道生年不

  • 隋炀帝为什么要远征高句丽?不得不打的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炀帝,杨广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隋炀帝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民怨沸腾,最后隋朝被李唐取而代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炀帝不恤民力,举国远征高句丽,难道仅仅是为了炫耀武力吗?要知道隋炀帝是一个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