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东吴三大神棍,让孙权又爱又恨

盘点东吴三大神棍,让孙权又爱又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3 更新时间:2024/2/11 19:45:3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孙权执掌江东的过程中,身边聚集了许多名臣武将,正是靠着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才建立了东吴大业,成为了名震三国的一方霸主。不过在他身边的人才库当中,有这么一类默默无闻却身怀绝技的神秘人,他们靠着自己的独门绝技能够预知未来、测算祸福,在孙权的整个决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类人在古代被统称为“方士”,即靠着观测气象、星云、历法、自然地理等,通过某些特定器具和手法进行占卜、推演、测事的一种职业人士。后来演变到现代则被加入了一些调侃的味道,也被称之为“神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了解一下,三国时期东吴的三大职业神棍。

神棍排行榜第一名,吴范

据《三国志吴范传》载,吴范字文则,会稽郡上虞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上虞市百官镇一带。早年“以治历数,知风气”在郡里很有名气,被郡里举荐参加东汉朝廷举办的有道考试,但由于时值战乱的缘故没有前去参加,后来他测算出孙权将在东南建立大业,于是就前去投靠栖身。

吴范在追随孙权期间,每每测算出重大事件都会及时上告,并且每次的结果也都跟他测算的一样,所以孙权对他非常的重视,遇到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候都会首先让他先测算一番。

关于吴范最经典的两次战役测算,我在前面专门有一篇文章中有详细介绍:一次是东吴西征黄祖征讨江夏;另一次就是征讨荆州斩杀关羽。在这两次战役中,吴范将出兵时间、征讨结果以及取得的战果和黄祖、关羽二人的死亡时间都算得分毫不差。甚至他最为神奇的地方,就是把自己的死亡时间也测算的精准无误。

除了这两次战役测算之外,他还有一次事件测算也能堪称为经典。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吴范上告孙权:“岁在甲午(建安十九年),刘备当得益州。”当时吕岱正好从刘备处返回,说刘备部众散落且伤亡惨重,怎么可能攻占益州。孙权听了吕岱的说辞之后,就把吴范给训斥了一顿,吴范气愤的说:“我看到的是上天给予的示,吕岱只不过看到的人事而已。”

结果如何呢?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先主复领益州牧。”这一结果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被吴范给测算出来了,“其占验明审如此”。孙权恨他的原因,主要因为他自己想学这门绝技,但是不管怎么请教吴范就是不教。所以孙权对他是既重用又很恨得牙痒痒。

神棍排行榜第二名:赵达

据《三国志赵达传》载,赵达是河南人,少年时曾跟随东汉朝廷的单甫学习,潜心研究了九宫一算之术。后来躲避战乱的时候,算出“东南有王者气”,所以就脱身避难江东并投靠了孙权。他的特长是数字推算,能够计算出事物的数量、吉凶祸福、以及某些隐藏的事物。

他的典型事例记载了两个,一个是有人怀疑他推算事物数量涉嫌胡扯,为了证实这一点就让人取来了几斗豆子,他在现场通过简单的推算就给出了一个数字,最后经过查验豆子的数量跟他给出数字准确无误;另外一个就有一次赵达去朋友家里做客,他朋友把酒和菜放在墙的后面让他推算墙后面放了什么东西。赵达只拿了两根筷子简单的一比划很快就算了出来“美酒一斛,鹿肉三斤”,最终结果跟他朋友拿出来的酒菜一模一样,连斤数都正照。

赵达最为神奇的地方跟吴范一样,也推算出了自己的死亡日期。有一段时间,赵达的妻子经常看见他偷偷的哭,于是就问他出了什么事儿,赵达说:“吾算讫尽某年月日,其终矣。”结果到那一天的时候他真的死了,这就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

赵达在为孙权服务的时候经常随军出征,“每令达有所推步,皆如其言。”这说明他为孙权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孙权对他也是恨之入骨。原因跟吴范别无二致,都是孙权诚心求教,他们不教,就是这样结下了冤。赵达死后,孙权听说他留了两本书,于是就派人把他的子女给抓起来拷问书的下落,没问出来之后又把赵达家里以及他的墓葬都给挖了,结果还是没找到。

神棍排行榜第三名:刘惇。

据《三国志刘惇传》载,刘惇最早逼祸江东的时候,在孙辅的手下任占星官,他能通过星象、太乙来推演事物的发展。在服务孙辅的时候,每有水旱以及贼寇作乱的时候,都能提前推演出结果并且非常准确。后来孙辅就任命他为军师,并且还尊称他为神明。

后来为孙权效力的时候最为典型的一个事例,就是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孙权在豫章的时候,看星象不是太好,于是就让刘惇推演,得出的结果是“灾在丹杨”。结果没多久孙权的弟弟孙翊,在丹阳被身边的心腹给杀害了。

刘惇算是比较杂的一个方士,他对各种术数都非常精通,并且很善于保护自己,大多时候都不会表露太多,所以他的事迹留下的也很少。孙权恨他的原因跟前两个人一样,刘惇也非常珍惜自己的绝技,任谁请教也不说。所以孙权对他也是既重用也忌恨,但是还没有一点办法。

标签: 孙权三国

更多文章

  • 孙和:被孙权指定的继承人,最后却惨遭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和,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孙权六十岁之时,遭遇了一个重大打击。他苦心培养的接班人,东吴太子孙登在年仅33岁时,便因病去世了。孙登的离去,打乱了孙权的计划,也间接掀起了东吴的乱局。要知道,太子之位关乎国本,孙登生前的威望,足以令他顺利接过孙权的班,因为他有着众多

  • 王翦为何在巅峰时期辞官退隐?他不退会被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王翦

    王翦为何在巅峰时期辞官退隐?他不退会被杀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恐怕很多人都没想到,王翦竟然在自己的巅峰期主动选择辞官归隐,当时秦始皇一统六国已是势在必得,等秦始皇称帝后王翦必是第一功臣,为什么王翦此时却要坚持隐退呢?恐怕王翦也是参透了官场的规律,等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恐怕自己是

  • 皇太极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居然都叫哲哲?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孟古哲哲,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孟古哲哲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皇太极对清朝历史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用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奋斗,为后来清军入关统一中原奠下了基础。他的辉煌离不开两个极其重要的女人,她们的名字都叫哲哲,但是命运却是天壤之别。现在说到哲哲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往往都

  • 曹植深受曹操喜爱,夺嫡战中还是败给了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植,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长期以来曹植和曹丕的世子之争一直是三国爱好者讨论的重点,相比于曹丕,曹植的确更加有才,更加受曹操的青睐。可是为什么最后继承曹操衣钵的却是曹丕呢?下面我就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点评。首先其实能继承曹操衣钵的并不是只有这

  • 康熙时期的八旗军队战斗力怎么样?“三番之乱”是怎么平定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康熙

    康熙时期的八旗军队战斗力怎么样?“三番之乱”是怎么平定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八旗兵曾是清朝最为强大的兵力组织,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立了八旗,在此后的军事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等清军入关后,皇太极为了加强旗人的束缚,还要拉拢汉人,因此建立了汉军八旗。不过等到康熙继位,

  • 乾隆主动禅让皇位给嘉庆,嘉庆有没有实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清朝,舒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退位做太上皇不过是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乾隆皇帝登基后,便承诺:康熙皇帝是千古一帝,他在位六十年,我是绝对不能超过他的。乾隆爷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真的做皇位六十年,康熙皇帝之前根本没有一位皇帝,在龙位

  • 嘉靖的三位皇后结局如何?两位皇后被废,最后一位被烧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嘉靖皇帝,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嘉靖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十五岁这年,朱厚熜正式接掌大明帝国的宝座,这个年轻的少年从湖北一路走来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大明在他的带领下将走向何处。登基的第二年,按照宫廷惯例,他该结婚了。此时执掌后宫的是张太后,她并非嘉靖生母,而是正德皇帝

  • 年羹尧到底有多狂妄?以至于被解除兵权雍正还要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到底有多狂妄?以至于被解除兵权雍正还要弄死他?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起年羹尧,他和雍正的关系可不一般,早在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年羹尧的妹妹就嫁给了雍正,后来雍正登基就被封为了贵妃,也就是说年羹尧是雍正的大舅子,标准的皇亲国戚。不过年羹尧可不是凭借着这层关系上位的,他靠的可是真

  • 揭秘韩信为什么一直不敢起兵造反 只因有一个让他担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汉朝

    还不知道:韩信为何不起兵造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古至今,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英雄人物的出现,有的可能是一些没有任何权利的,但是有却是一军统帅,因为他的领导能力,使这个国家的君主都十分器重他。说到这里肯定会想到韩信,因为他的地位是他自己一步步的战功得来的,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谁?晋朝贾南风为何能祸乱朝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晋朝,司马伦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谁?晋朝贾南风为何能祸乱朝纲?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元康九年(299年),贾后诬告太子谋逆,而朝中大臣慑于贾氏的势力,没有一人反对,太子被废为庶人后不久,就被贾后设计害死,而让贾后没想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赵王司马伦成为这场博弈的最大获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