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慧贤皇贵妃的一生是怎样的?她与薛宝钗有何纠葛?

慧贤皇贵妃的一生是怎样的?她与薛宝钗有何纠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12 更新时间:2024/1/26 13:04:00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慧贤皇贵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乾隆年间,一位奇人写了一部奇书,名曰《石头记》,这本书可谓包罗万象,其中人物之多、涉及社会万象之复杂、小说构造之精妙、人物塑造之成功,皆可以说是名著中之上品,是名著中的名著,因为作者曹公雪芹的身份,很多人难免将书中事和曹雪芹的个人经历串联起来,这原本也是一种不错的探究方法,比如贾家和曹家,元妃和平郡王福晋,等等,似乎都有着相似之处。

近些年来,不少《石头记》的爱好者大开脑洞,将《石头记》中的很多细节与皇家联系了起来,比如有人认为秦可卿是皇族,照应到现实,她有可能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有人说贾元春的原型是乾隆帝的纯惠皇贵妃苏氏,而笔者在各个平台似乎都能发现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那就是薛宝钗的原型是乾隆帝的慧贤皇贵妃高氏。那么此说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慧贤皇贵妃怎么就和薛宝钗扯上关系了呢?

从包衣到贵妃,深受皇恩的宠妃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女。—《清史稿后妃传》

慧贤皇贵妃姓高,嘉庆二十三年嘉庆帝加恩皇贵妃母家,故将高氏改为高佳氏。不少人都觉得高家的崛起正是因为高氏的得宠,其实不然,至少在前期,正是因为高氏的父亲高斌的出色,才让女儿有了地位的提升。

高斌父祖皆是朝中的中层官员,到了高斌已经是第四代了,雍正帝即位后对他十分重用,雍正帝在位十三年间,高斌数次升迁,到了雍正十二年,他已经是身兼数职的江南河道总督,所以在这一年,雍正帝亲自下旨将宝亲王使女(格格)高氏拔擢为宝亲王侧福晋,地位仅次于嫡福晋沙济富察氏,后与新入王府的侧福晋那拉氏并列,超越了生育宝亲王长子永璜的格格噶哈里富察氏。

转过年来,雍正帝驾崩,宝亲王弘历依照立储密旨登基即位,九月二十四日,基本确立了后宫的名位,待到雍正帝丧期满后正式册封,高氏被封为贵妃(《清高宗实录》写为庶妃),并将高家全家抬入了满洲镶黄旗,同为侧福晋的那拉氏亦封为庶妃,笔者曾经长期以为那拉氏是与嫡福晋富察氏同时入府为侧福晋,其实高氏入府比那拉氏要早,只不过一开始只是格格,雍正十二年春,高氏被封为侧福晋,数月后,那拉氏以侧福晋身份入府,按资历来说,高氏是要优于那拉氏的,所以她被册为贵妃,而那拉氏只是妃。

乾隆二年末,乾隆帝后妃正式行册封礼,高氏为贵妃,关于高氏是否有封号这回事史书记载比较明确,高氏确实没有封号,不仅是高氏,清朝在高氏之前的贵妃,除弘历生母熹贵妃外都没有封号。

从前皇考时册封敦肃皇贵妃为贵妃,公主、王妃、命妇等俱曾行礼。乾隆二年册封慧贤皇贵妃为贵妃,亦照例行礼。至乾隆十年今皇贵妃及纯贵妃晋封贵妃时,则未经行礼。朕意初封即系贵妃者,公主、王妃、命妇自应加敬行礼。若由妃晋封者,仪节较当略减,此一定之差等。—《清高宗实录》

高贵妃的册封礼十分隆重,乾隆帝命诸王福晋和三品以上命妇向高氏行礼,这是一种很高的礼遇,是当年雍正帝册封宠妃年氏为贵妃时所创立,后来乾隆帝晋封娴妃、纯妃、嘉妃、令妃、庆妃为贵妃时又以“初封贵妃更为尊贵”为理由削减了这一礼节,足见高贵妃在乾隆帝心中的分量。

自此至乾隆十年,高贵妃一直都是后宫的二号人物,根据乾隆帝的谕旨等文献来看,高贵妃还肩负着辅佐皇后治理后宫之责,不管是名分还是实际,她都仅次于皇后富察氏。在朝堂之上,其父高斌也是扶摇直上,任职直隶总督,并且监管北河河道重任。

或许正因如此,倒让人有些怀疑,到底乾隆帝对高贵妃是真的十分宠爱,还是因为高斌得力呢?其实,后宫和前朝息息相关,笔者私以为,高斌和高贵妃是相互扶持,乾隆帝对高贵妃自然有宠,这份宠爱自然能护佑高家,而高斌的得力也使得高贵妃在后宫之中地位更为稳固。十年时间,后宫不断有子嗣出生,新宠更是辈出,但乾隆帝再没有册封新的贵妃。

贵妃到皇贵妃,让皇后都羡慕的谥号

乾隆十年正月元旦,时值乾隆帝登基年满十年,又是新岁,本是大喜,可高贵妃却在此时病倒了,病了二十多天,贵妃病势越来越重,到了正月二十三,贵妃已然病危,乾隆帝下旨晋封贵妃为皇贵妃,来为她冲喜,可是这种冲喜无非是个心理作用,当年康熙帝封皇贵妃佟佳氏为皇后不也没有救回她的命。

皇贵妃高氏薨。谕曰:皇贵妃高氏著加封慧贤皇贵妃。—《清高宗实录》

仅仅两天后,高氏就薨逝了,乾隆帝表现出了极大的悲痛,追封为慧贤皇贵妃,慧的满语意为“有悟性”“灵慧”,汉语中的意思为“聪明”“智慧”,而贤的满语意为“有德才的”,汉语意为“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这两个字是乾隆帝对高氏的盖棺定论,也足见在乾隆帝的心中,高氏一个聪慧有德之人。

初,皇贵妃高佳氏薨,上谥以慧贤,后在侧,曰:“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至是,上遂用为谥。—《清史稿后妃传》

这个谥号绝非平平,当时乾隆帝的皇后富察氏对谥号中的“贤”字十分羡慕,故而对乾隆帝说期盼自己来日也可以享受“贤”为自己的谥号,乾隆帝答应了此事,后来,富察氏崩逝,乾隆帝果然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追谥富察氏为“孝贤皇后”。堂堂皇后竟然羡慕妃嫔的谥号,不惜放掉矜持,直接向丈夫请求,这在历史上恐怕是独一份的。

不仅如此,慧贤皇贵妃的丧仪也是极为隆重,虽然比不上雍正帝为敦肃皇贵妃操办的盛大丧仪,但相比后来淑嘉皇贵妃和纯惠皇贵妃薨逝,高氏的丧仪仍然彰显了乾隆帝对她的格外宠爱。众所周知,乾隆帝爱写诗,对于这位爱妃,他自然也没有怜惜自己的笔墨,乾隆帝多次在诗中倾诉对爱妃的衷肠,对爱妃薨逝表达惋惜之情。并且,乾隆帝格外加恩高氏族人,其父高斌在女儿去世一个多月后加太子太保衔,五月又任吏部尚书,年末又加封协办大学士,高氏族人在乾隆一朝也多得重用,足见乾隆帝爱屋及乌。

她与薛宝钗到底有何纠葛?

不知从何时起有了一个传言,说曹公雪芹著作《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的原型正是慧贤皇贵妃,笔者初闻便觉得十分诧异,笔者是《红楼梦》的一个入门级爱好者,对贾府是映照紫禁城这一说法不敢妄加评断,但对高氏和薛宝钗的纠葛却有一些不敢苟同之处。

认为薛宝钗的原型是慧贤皇贵妃的言论的主要证据有两个,其一就是薛宝钗住梨香院,这梨香院是影射承乾宫,因为承乾宫中确实种有梨花,而慧贤皇贵妃正是乾隆初年承乾宫的主位。

乾隆元年二月十五日,禁止屠宰,皇太后,承乾宫、钟粹宫贵妃等位,俱各止荤添素。—《节次照常膳底档》

根据清宫档案,明确指出在乾隆初年,贵妃是居住在钟粹宫中,这种记载都严格按照身份等级排列,如此说来承乾宫此时居住的是一位比贵妃身份还要高贵的人,按理来说应该就是皇后富察氏,联系在乾隆元年,高氏和那拉氏其实并没有正式被册封,二人在册封诏书上都是“庶妃”,后庭也有可能把那拉氏列于高氏之前,故而承乾宫居住的也有可能是那拉氏。

在另一份记载中说乾隆九年十二月,娴妃自承乾宫迁居翊坤宫,而《雍和宫满文档案译编》又记载在十二月十八,承乾宫舒嫔随同寿康宫皇太后、西暖殿皇后等位前往雍和宫,宫廷为承乾宫的首领太监准备鞍马两匹。可见娴妃迁居后舒嫔搬进了承乾宫,并没有证据证明高贵妃曾住在承乾宫。

关于高贵妃是薛宝钗原型的第二个所谓证据就是薛宝钗所言的“双双燕子语梁间”出自乾隆帝御制诗《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里的“双双梁上燕,队队滩头雁”,其实不然,古人借古之句不胜枚举,在宋代诗人刘季孙《题屏》诗中有“呢喃燕子语梁间”一句,此句看起来才是薛宝钗所引之句。乾隆帝之诗作于乾隆十年慧贤皇贵妃薨逝后,但收录乾隆帝初年御制诗的《御制诗初集》在乾隆十四年方才辑录完成,外人方才能看到。曹雪芹虽然朋友中有不少亲贵子弟,不过是否拥有乾隆帝此集需要画上一个问号,况且,即使曹公的朋友那里有此集,曹公会否将4000余首水平不高的诗作看下去也是存疑。

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可知,脂砚斋是在甲戌年(乾隆十九年)重评此书,至少说明此书最晚在此时已经完成,书中又说曹公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历时十年,增删五次而成,也就是说至少在十年前,也就是乾隆九年,《红楼梦》的初稿《风月宝鉴》就已经完成,因为这已经是脂砚斋第二次评此书,这个时间可能还要更前,而薛宝钗和梨香院早在第四回中就已经出现,那时候高贵妃都还没死,更不可能看到这首挽诗,可见此论之荒谬。

总结

慧贤皇贵妃的一生不算长久,三十余年的岁月而已,她不像孝贤皇后那样名垂青史,也不像继后那拉氏那样敢于反抗那个时代最不能违抗的天子之威,也不像令妃那样传奇,她就是她,她短暂的一生里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故事。

这幅《慧贤皇贵妃朝服像》中仿佛也能从她温婉的目光中看出她对生活的平和态度,或许这对她来说已足矣。或许她也没想到,自己莫名其妙就被编排成了一本小说女主的原型,她自然是无能为力,但作为今人,我们可以去伪存真。

标签: 慧贤皇贵妃清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留下十万蒙古女子 朱元璋又是怎么处理他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蒙古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蒙古女子,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朝代更替,都是踩着无数人的鲜血建立的。当一个王朝衰败到一定程度,必然灭亡,往往会被能人取而代之。而这一次次的更新换代,都印证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公元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打败元军,拿下元大都

  • 13岁下嫁皇太极,孝庄的一生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孝庄,清朝

    不管你喜不喜欢历史,总会听到孝庄太后这响亮的大名。孝庄对清王朝的稳固起到了连皇帝都无法比肩的作用,但是死后却38年没被埋葬。这其中由来,我们就不得不深挖一下孝庄的经历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孝庄13岁下嫁皇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妃子,当时正是明末东各部落混战时期,孝庄出身

  • 夷陵之战的失败导致蜀汉退出争霸天下的位置,刘备真的错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三国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备的故事。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当上皇帝,建立蜀汉政权。在此之后,刘备不顾诸位大臣的反对,他执意要出兵攻打东吴,孙权得知消息后,当即派使者前来求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修书一封,希望刘备能冷静考虑

  • 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孙吴政权还会被曹魏所灭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策,孙吴

    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孙吴能一统天下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策其人,先不谈政事,他相貌英俊,

  • 嘉庆上位之后 嘉庆是怎么处理乾隆的妃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嘉庆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妃子和嘉庆,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他一生活了89岁,一直到临死前一年88岁的时候他的儿子嘉庆还给他选了两名十四五岁的秀女送给他做妃嫔,乾隆可以说是活到老就娶媳妇娶到老。虽然乾隆后宫妃嫔很多,但是由于乾隆超长待机,太能活了,

  • 相对于亡国之君陈叔宝,陈叔达有着怎样的耀眼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叔宝,陈叔达

    相信熟知中国朝代的人都知道,在隋朝一统天下之前,还有一个国家曾经和它并存,也就是陈。不过,当陈后主登上皇位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就开始渐渐的落败下来。以至于到了后来,被隋朝的军队剿灭,也就因此,天下又处于统一当中。不过,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要讲的这个人,并不是亡国之君陈叔宝,而是他的弟弟,陈叔达。他或许比

  • 清朝出身最低的皇后是谁?还生了一代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清朝

    众所周知,乾隆立了十五阿哥永琰为太子。 同年,乾隆还特意为这位太子挑选了一位“好妻子”,她就是内务府大臣的女儿喜塔腊氏,不过当永琰得知这件事后,他感觉不是很满意,因为喜塔腊氏比他还要大42天。 而且她的父亲虽然是内务府大臣,但实际上就是一个高级点的奴才。而永琰其他兄弟的女人出生地位都非常高贵。下面中

  • 越王卧薪尝胆复国时,西施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施,春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西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谈起中国古代美女,第一时间涌现在我们脑海里的,应该都会是那著名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按理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所以每个人对于女性的美丽与否的看法也会不同。但四大美女之所以能够成为所谓的四大美女,不仅仅在于她们外貌的美丽,

  • 东吴数一数二的武将都有谁 除了周瑜和黄盖就没有人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瑜,黄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周瑜和黄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是最不缺人才的时期了,这个时期曹魏有典韦、夏侯惇、郭嘉、荀彧蜀汉有五虎上将和诸葛亮,那么东吴除了周瑜、黄盖还有谁呢?陆逊陆逊的作战能力突出,而且遇事沉着冷静,常常能够以己之长克敌所短,并且陆逊还是东吴第四任大都督。当

  • 高阳公主和辩机私通是真的吗 高阳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阳公主,武则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阳公主和辩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早年由范冰冰出演的宫廷大剧《武媚娘传奇》该剧主要讲武则天从14岁入宫闱后再到身着皇袍头戴帝冕最终登位的人生历程,以及权力斗争的故事。在剧中与历史上武媚娘一一铲除对她不利的王皇后萧淑妃等人。可为何会杀高阳公主,高阳公主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