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正史轶闻:项羽并非“弃军而逃”的懦夫

正史轶闻:项羽并非“弃军而逃”的懦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23 更新时间:2024/1/23 5:50:42

导读:说到项羽,很多人都知道,项羽并非“弃军而逃”的懦夫,项羽是一名大英雄。但是,《中国军事通史》就指出“(项羽)丢下楚军残部,仅率800骑兵,连夜突围而逃……其余汉军围歼楚军残部”。这实际上说明项羽是弃军而逃,只是未作进一步分析。下面,我们就进一步分析一下,项羽是真的弃军而逃了吗?

网络配图

项羽是弃军而逃吗

项羽逃了是没有疑义的,关键在于项羽逃的时候,垓下大营里还有没有相当数量的楚军。虽然《史记》中回避了对此的正面描述,但从相关史料分析,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从整场战役的描述来看,项羽退守垓下前,只是“大败”,既没有楚军被围歼、也没有重要将领被擒斩的记载,而楚军还能在垓下设防固守——“壁垓下”。根据冷兵器战争的规律,楚军此刻不可能伤亡殆尽。其次,若被困垓下时楚军已所剩无几,那么正如《霸王别姬》中指出的“汉军也不用唱什么楚歌了,直接大军一拥而上灭了项羽即可”,而不是“围之数重”。再次,汉军发现项羽突围后,只派“灌婴以五千骑追之”。擒斩项羽无疑是刘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他却只派了如此少的部队去追,不能不说是冒了风险的。刘邦在坐拥数十万大军的情况下,为什么甘冒如此风险?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霸王别姬》中说的“垓下大营中还有大量楚军”。可能刘邦认为消灭这支楚军才是当时最重要的任务,也可能他还不确定项羽是否已逃走。但不论是哪种情况,垓下大营都不可能是空的或只有少量残兵。

在《高祖本纪》里,司马迁也隐晦提到了项羽之逃是楚军最终失败的原因而非结果,“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网络配图

垓下楚军命运如何

《商榷》中大量篇幅在讨论垓下楚军的命运,试图论证他们大多投降了。从整体来看,项羽逃走当夜,不会有太多楚军突围。到第二天刘邦决策以5000骑追项羽时,垓下还有相当数量没有投降的楚军。项羽逃走后,“平明,汉军乃觉之”。这只有在少数人员突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若像《商榷》所述,楚军在项羽逃走后一波又一波数以万计的往外跑,“围之数重”的汉军怎么可能不知道?从具体事例来看,《商榷》的论述也漏洞颇多。

司马迁写《史记》的态度是否完全客观

关于司马迁为何歪曲史实,《霸王别姬》认为其有“受到汉武帝冤屈,而在史记中特意抬高项羽、贬低刘邦”的可能。《商榷》则认定《史记》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理由是其记载了一些刘邦的优点和项羽的缺点,而若《史记》贬低刘邦的话也通不过汉朝政府审查。

网络配图

这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难有绝对准确的答案。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首先,从基本逻辑来看,其所说的并不能证明《史记》的记录是完全客观的。其次,史学界持笔者观点的人并不少,《史记》要通过审查也并非没有办法。如李长之先生在《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里就说:“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才是一个真正英雄,刘邦却是一个流氓而已。”在通过审查方面,李先生列举了司马迁的九种手段,并总结说:“他(司马迁)的方法是逃避和隐藏,这样便瞒过了那时当局者的检查,也瞒过了后来太忠厚以及太粗心的读者了!”

看来以上介绍,我们就知道项羽并非“弃军而逃”的懦夫,因为很多历史记载里面还是有很多疑问的,就像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才是一个真正英雄,刘邦却是一个流氓而已。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大贪官和珅轶事:联合纪晓岚整人反而被戏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大贪官和珅轶事

    乾隆六十年乙卯恩科会试,官拜左都御史的山东诸城人窦光鼐任正主考。两位副主考,一个叫瑚图礼,一个叫刘跃云,资历都很浅,所以一切皆由窦老先生作主。放榜之后,浙江的王以鋙名列榜首,即为会元,而第二名则是他的兄长王以衔。兄弟联名高居前列,一时众议哗然。网络配图当政的大学士和珅,因窦光鼐爱揭其阴私,一向怀恨于

  • 汉武帝刘彻为何要残暴杀掉“红颜知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秋,老天已向69岁的刘彻招手了。一天,老皇帝突然找了个借口狠狠斥责年轻貌美、且一直受宠的钩弋夫人,吓得她赶紧摘掉首饰,跪在地上叩头谢罪。但汉武帝怒气不减,敕令将她送进掖庭监狱。爱妃回头哀望着暴怒的刘彻,希望这位年龄可做自己爷爷的老男人,能良心发现宽恕自己。然而汉武帝十分

  • 揭秘:刘备有卧龙凤雏辅佐为何会命丧白帝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

    核心提示: 从性格上来讲,刘备为人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仁爱有度,能得人死力。在进发江陵时携民渡江可见一斑。但就是因为他的这个性格的极致,导致了他做事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作为一个帝王,必然是强悍雄杰之人,盖世之枭雄,能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而犹豫不决,关键时刻的失误,决定了刘备的衰败。就如电

  • 他不甘心做傀儡皇帝?那就去做宫廷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尔朱荣

    公元528年,北魏晋阳军阀尔朱荣制造了历史上罕见的屠杀二千余名朝官的惨剧,北魏由此元气大伤,加速了王朝的灭亡。这场事变之后,尔朱荣加封自己为柱国大将军,不久又改封为天柱大将军,大权在握。尔朱荣虽然此前拥立了一个皇帝(即北魏孝庄帝),但是这个孝庄帝只是个傀儡,所有的事情都是尔朱荣说了算。“河阴之变”一

  • 司马懿究竟是不是一个野心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由于成功的抵挡住诸葛亮的二次北伐,在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其实相对军事能力,司马懿最大的成就在政治上,韬光养晦,历经四代魏王,当过两任顾命大臣,最后依靠高平陵之变,将司马家族推上巅峰,从而有了西晋的50年历史。司马懿是哪里人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司马家族

  • 刘邦4万斤黄金行贿 巨量黄金又是如何消失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

    [导读]西汉的“多金”,是历代史学家的定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巨量黄金出现在西汉王朝呢?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一个像西汉那样金 光灿灿的朝代—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黄金为何在西汉时那么丰富,而在随后的东汉及之后朝代却大量减少?是中国人对金子看法变了,还是金子的储藏量

  • 宋江是如何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江

    仅仅只是一个小吏,没有傲人的家世,也没有说得上盖世的武功,然而他却能够让一群良莠不齐的“英雄好汉”甘愿对他俯首帖耳。这个宋江可以说是又黑又矮,无才无貌,那照着我们现在的话说,就仅仅只是山东郓城县的一个小公务员,又没什么过硬的家庭背景。网络配图他跟老婆打了架,摆不平,动了刀子后,又开始四处逃窜。最后是

  • 傻是硬伤:死于缺心眼的三国一流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颜良

    当大将首先要智勇兼备,武艺好,只是一个因素,两军对垒,能不能出奇制胜,靠的是胆识和谋略。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死就死在缺心眼上。颜良很厉害,也深受袁绍本人的器重,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真的是不费吹灰之力,可惜毙命于关羽之手,实在让人可惜。网络配图颜良很厉害,河北四名将之首,与文丑、张郃等人齐名,看

  • 慈禧临终遗言为何震惊整个大清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

    导读: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至于慈禧究竟是被人唾弃的“老妖婆”,还是不同寻常的太后;是卖国贼还是让大清王朝多延口残喘30年之久的救世主……回眸最后一天的慈禧,临终遗言为何会颤动整个大清王朝?1908年,11月15日。凌晨时分。慈禧像往常一样,起床,即所谓“请驾”。昨日,也

  •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

    导读: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止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都不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网络配图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谈,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主张。这就是“隆中对”。隆中对力主联孙抗曹,但其能够得以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