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的启蒙老师尉缭:对军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韩信的启蒙老师尉缭:对军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01 更新时间:2024/1/16 19:36:34

尉缭结局

尉缭的结局史书上记录不详。尉缭,生于战国时期,归属兵家学派,魏国时期大梁人,大梁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原名姓魏,名缭。前237年,尉缭到秦国去游说,被秦王重用。担任秦国国尉后,就将名字改称为尉缭。

尉缭照片

关于尉缭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内容还不够完整。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录“秦王为人……不可与久游”,记录的是尉缭对秦始皇的面貌特征的描写。后世的人据这段描写,认为尉缭是个会观面相占卜之人。尉缭子通过面相观察,认为秦始皇面相阳刚决烈,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可以卑躬屈漆,虚心诚恳的请教;但是,一旦被触及他的威严之尊就会变得非常残暴,对敌对的人毫不手软。可以说秦始皇在管理国家政事方面,为了达到目的不折手段,是个软硬兼施的君主。尉缭认为秦始皇没有关爱百姓的仁德之心,以后称霸天下必定生灵涂炭。他不能面对这样的君主,于是屡次逃出秦始皇为他安排的住宿。秦始皇多次向他请教,尉缭都置之不理。

对于尉缭的行为,秦始皇非常的生气,产生了处杀的念头。好在秦国延尉李斯为他求情,建议秦始皇将尉缭追捕回国,让他担任官职,辅助秦国。最后,迫于生命之危,尉缭入秦为国尉。尉缭在秦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称霸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死因不详。

尉缭子

《尉缭子》是古代的兵书,战国晚期阐述政治军事的一本著作。全书一共有五卷二十四篇,《武经七书》是南宋刻行发布最早的一本。《尉缭子》是中国历史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研究古代兵家军事文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尉缭子》兵书,一直以来争论很多。早前,一致认为这本书是伪书,它的作者和出书年份以及归属都是争议的热点。有的认为是魏惠王的隐士著作的,有的认为是秦始皇国尉尉缭著作的。直至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文献证明了《尉缭子》不是伪书,改文献的署名是尉缭。其残简说明《尉缭子》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流行了,所以他成书的时代应在战国时期。

《尉缭子》呈现了尉缭的战争观、治军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及军事辩证思想等,其主要的治国思想纲领是“刑罚不中则众不畏”。《尉缭子》的核心思想与法家的主张思想有颇似之处。二者主张用刑法法治来严整军队及治理国家。文中体现的有些思想,十分的残暴血腥。“诛杀”二字随处可见,还提倡连坐保甲的制度。同时,反对孔子孟子的亲仁德政。尽管反对亲仁德政,可尉缭却十分推崇仁义、德,与自己编著的《尉缭子》中的思想互相矛盾。

《尉缭子》从人性论的角度,考察了人们的心理,提出了很多精辟绝妙的治国思想,也成为我国研究秦国军事制度的宝贵材料。

尉缭子兵法

尉缭子兵法详录于《尉缭子》,里面详细的介绍了尉缭的战争观、治军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及军事辩证思想。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尉缭著。尉缭子的兵法内容共分为五卷。其各卷内容如下:

尉缭子兵法

第一卷:共有“天官”、“兵谈”、“制谈”、“战略”、“攻权”5篇,主要阐述军事、政治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攻打城楼与作战计划的原则,主张行动处事不相信鬼神,而是相信人本身的智慧。第二卷:共有“守议”、“十二陵”、“武议”、“将理”、“原官”5篇,主要阐述战争的作用、性质和坚守城的原则。第三卷:共有“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阐述如何用兵的原则、管理军队的纪律和奖惩制度。第四卷:共有“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5篇,主要阐述战场的法度纪律、军队的编排、标志和指挥信息,以及行军队伍序列。第五卷:共有“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阐述军队的训练内容和如何获得胜利之道。

尉缭子兵法,注重养兵用兵之道。从人性论的观点出发,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从事物的联系中去研究战争;懂得认识、运用战争运动的规律;对军事、政治及经济之间关系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实现统一,统一的途径就是建立整齐有序的强大军队。尉缭子兵法是建立强大军队的保障。

尉缭 韩信

尉缭与韩信是师生关系。韩信是尉缭退隐之后,晚年收的学生。尉缭是韩信的蒙老师。韩信对尉缭的军法政治之术非常感兴趣,于是,拜尉缭为老师。韩信是个做人原则很强的人,不会违心奉承别人,所以尉缭只教导韩信学习兵法。韩信学成了兵法之后就离开了。

尉缭与韩信

尉缭,生于战国时期,归属兵家学派,魏国时期大梁人,大梁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原名姓魏,名缭。尉缭在秦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称霸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其著作《尉缭子》对后世影响极大。

韩信(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人,淮阴位于今江苏省淮阴县。西汉的开国功臣,用兵如神,其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军事战争上升为军事艺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思想代表人物。

韩信本身是个原则性很强硬的人,对于政治术的精髓一直没有领悟。尽管兵法出色,但是一直不受重用,常年漂泊。在萧何的举荐下,韩信担任刘邦的大将军,为刘邦出谋划策。在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特别是楚汉战争,收服了魏国,又击败了代国和越国,继而降服了燕国。有了这次功勋,韩信加封为相国。担任相国之后,有率兵攻打齐国,拿下了临淄,还将齐国的援友楚国二十万军队全部歼灭。韩信再次被加封为齐王。辅助刘邦当上皇帝之后,被平封为楚王。官大招风,韩信被人告发有谋反之意,遂被贬谪淮阴侯。最后被吕后和萧何骗到长乐宫中诛杀而亡。被后世称为兵仙。

尉缭、韩信对我国的军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标签: 尉缭

更多文章

  • 帝后之死:霍氏阴云下的大汉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霍光

    汉武帝死后,年仅8岁的汉昭帝即位,大臣霍光受任辅政。在此后的20年里,霍光取得了唯我独尊的地位,霍氏子弟布满朝堂。霍光把持皇位废立大事,立两帝,废一帝,甚至限制皇帝在深宫中的活动。霍光死后才三年,汉宣帝以从前毒杀许皇后、起兵谋反为由尽诛霍氏一族,又以毒杀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皇后之位。汉昭帝的无奈后元二

  • 奇女子钩弋夫人:子贵母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晚年时最宠爱的一位妃子,生下儿子刘弗陵后,却因为一点小事被武帝关入冷宫,后忧愤致死。在太子刘据被误解无路可走而自杀之后,武帝却单单立了她生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难道这二者之间有着不合常理的因果关系?奇女子钩弋夫人武帝生性豪放不羁,晚年年老体衰时,仍旧喜爱四处游猎。有一天,武帝带着亲随巡

  • 周朝最后的皇帝周幽王:到底多能折腾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幽王是谁,周幽王是暴君吗

    周幽王是谁周幽王生于公元前795年,卒于公元前772年,他姓姬,本名叫宫湦,是周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可以说就是他的缘故,才会加剧周朝的灭王。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他在世只不过是23年,但他的所作所为被后人所耻笑。他的王后是申后和褒姒,共生下好几个子女,例如周平王、周携王等,这些都只不过末世的皇

  • 西汉赵国江充能煽动巫蛊之祸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江充,汉武帝

    江充(?-公元前91年),本名齐,字次倩,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本名江齐,通晓医术,其妹善歌舞鼓琴,嫁与赵国太子刘丹。江齐成为赵敬肃王刘彭祖的上宾。太子刘丹派人追杀江齐,江齐逃入长安,更名江充,汉武帝在上林苑犬台宫召见江充。曾出使匈奴,官至水衡都尉。江充上书汉武帝刘彻举发刘丹和姐妹及后宫相奸

  • 赵云武功高强忠心耿耿刘备为何不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赵云,诸葛亮

    历史上的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识人,用人方面都远胜与诸葛亮。他曾经为了得到诸葛亮这个人才不惜三顾茅庐,可他却偏偏不重用赵云。按说赵云武功高强,战功累累又忠心耿耿,却为何反倒不受到重用。于是小编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赵云没有过独当一面的经历,他每次战役都是那种统帅护军或者押运粮草的角色,偶尔出战也

  • 摄政王多尔衮因美人放弃江山值得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多尔衮

    多尔衮,爱新觉罗氏,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一个像迷一样的人物。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多尔衮出生在赫图阿拉,成为台吉。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后,年仅8岁的多尔衮便加入参预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这样,多尔衮第一次成为了后金的鼎足之一。但是,好景不长。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去世,众贝勒便在拥戴皇太极

  • 唐朝历史上的倒霉太子李重润 被亲奶奶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重润,倒霉太子李重润

    李重润应该是历史上最倒霉并且没有权势的太子,先来看看他顶上的长辈们,奶奶是武则天,父亲是唐中宗李显,母亲是韦皇后。而李重润又是嫡长子,按照规矩的话,李重润就是下一个皇帝,但是之后的十几年里李重润贬为庶人,然后被杖杀了。李重润壁画李重润的出生并没有什么异像,他最大的优势在于是第一个出生的,一生出来就被

  • 最荒唐的皇帝:耶律璟嗜酒如命 喜欢封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耶律璟

    即使是在荒唐的不能再荒唐的古代诸多帝王当中,这个人也无疑是极特殊的一位。之所以说他特殊,只因他不是像其他帝王那样表现在女色上的荒唐,他既不喜欢女色,也不偏爱男宠;他不喜欢当皇帝,在位近20年,几乎都是在喝酒睡觉打猎中度过的;他嗜酒如命,常常化妆成老百姓溜出宫去喝酒;他喜欢打猎,喜欢杀人;他亲自设计酷

  • 最悲剧的太上皇:刘老汉被儿子气哭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邦,刘太公

    刘邦弟兄四个,大哥刘伯,二兄刘仲,小弟刘交,刘邦排行老三,另外还有个姐姐。家里就数他难管教,整天价不拿锄头不摸锨,游手好闲,吃酒打架。醉卧酒肆,偷睡寡妇,不嫌丢人显眼地冷不丁往家抱回个孩子,说是他的。刘老太公拿这个泼皮无赖的儿子一点办法没有,兄嫂门也不大待见这个吊儿郎当、油瓶子倒了不扶的小叔子。气急

  • 天完皇帝徐寿辉死因大揭秘:到底被谁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天完皇帝,徐寿辉

    徐寿辉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的领袖,建立了天完政权,因为起义军头裹红巾因此被称为红巾军,因为红巾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曾经一度攻占了长江南北的很多地区,最多的时候红巾军达到了百万之众。但是徐寿辉最终却被人杀死,只活了40岁,那么徐寿辉被谁杀死的呢?陈友谅画像徐寿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