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汪大渊比郑和下西洋早75 年,600多年前就到了澳洲旅游

汪大渊比郑和下西洋早75 年,600多年前就到了澳洲旅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85 更新时间:2024/1/13 20:04:05

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汪大渊出生于南昌市青云谱施村汪家垄。

年幼的汪大渊与其他孩子有着明显不同,不仅爱读书,而且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向往,立志要游遍天下名山大川。他特别对司马迁《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和赵汝适的《诸蕃志》格外痴迷,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漂洋过海、踏浪远行。

元朝时,海外贸易以广州和泉州为主要物流港口,尤其是泉州,因为靠近江南这个中国文化经济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更加迅速,大多数来华的商船都要停靠泉州港。

1291年,在中国生活了17年的马可·波罗从泉州起航,返回意大利。1346年,摩洛哥的伊本·白图泰从泉州上岸,进入中国。元文宗至顺元年,也就是公元1330年,20岁的汪大渊搭远洋商船,从泉州港出发,开始了一场世界之旅。汪大渊所搭乘的海船,隶属于一个颇具规模的海商船队。船上装满了以丝绸和瓷器为主的各种商品和货物。瓷器来自不同产地,种类繁多,除了景德镇产的青花瓷、青白瓷和青瓷,还有吉安乌瓷和处州瓷,此外,还有大量吉州窑和赣州窑的廉价瓷器。

中国南海被汪大渊称为,他在《岛夷志略》的这段记载中提出了一个具有现代海洋法权的“大陆架”概念,只不过他用的是“地脉”这个传统词语——“海外之地,与中原地脉相连”。该海域风浪较多,暗礁丛生,行船比较危险。中国商船一般都避开南海直航,采用沿岸航线,或者走东线,经台湾岛、菲律宾到印尼、马来西亚、帝汶,或者走西线,经海南岛、越南、柬埔寨、泰国到达新加坡。

从泉州港搭乘商船出海那一刻,汪大渊觉得整个大海都属于了他,同时他也把命运托付给了一条船。他要去看看不一样的远方,这一走就是5年。

传统时代的外贸商船,没有发动机,人力也无法驾驭硕大的船体,凭借的唯一动力就是季风和洋流。季风有周期性,洋流也有一定的规律,人们凭借着长期在海上航行积累的经验,从泉州南下,顺风顺水两昼夜就可达到澎湖列岛,下一站就是琉球(今台湾岛)。

在《岛夷志略》中,汪大渊对台湾岛(琉球)和澎湖有详细的记载,这恰好是郑和下西洋的一个空白点。这也是17世纪之前中国对台湾岛最详细的历史记载。根据汪大渊记载,澎湖隶属泉州晋江县管辖,台湾岛以原住民(“猎头生番”)为主,当时尚未纳入元朝行政管理,为“海外诸国”的起点。

从台湾岛南下,便是吕宋,也就是今天的菲律宾。菲律宾与中国古代交通频繁。现代以来,菲律宾出土的中国古代瓷器多达 4

万件,这些出土瓷器中,尤以元代瓷器出土数量最多,主要是景德镇产品,有青白、青花、釉里红等品种。汪大渊记载了在马尼拉的贸易情况,其中主要便是瓷器贸易。

汪大渊发现,在吕宋内地及加里曼丹等处,当地人把所藏的中国古坛古瓮视为传家之宝。苏禄群岛出产有降真、黄腊、玳瑁、珍珠,其中最珍贵是苏禄珠,“色青白而圆,其价甚昂,中国人首饰用之,其色不退,号为绝品”。在吕宋群岛的加麻廷、巴姥酉和吉巴弄等地,“男子尝附舶至泉州经记,罄其资囊,以文其身。既归其国,则国人以导长之礼待之,延之上坐虽父老亦不得与争焉”。究其原因,原来是“习俗以其至唐,故贵之也”。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咽喉部位,自古就是华人海外聚居地,这一点被记录在《岛夷志略》中。这或许也是关于新加坡最早的历史记载。《岛夷志略》中还专门记载了已经消失的“龙牙门”,1880年前后,英国海军嫌龙牙门影响军舰航行,将龙牙门炸毁。如今新加坡旅游局根据历史记载又复制了一个“龙牙门”。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年仅二十岁的汪大渊搭泉州远洋商船,从泉州港出海了,一直到元统二年(1334年)夏秋间才返回泉州。这次航行从泉州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再横渡地中海到西北非洲的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折向南直到莫桑比克,再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再到澳洲,从澳洲到加里曼丹岛,又经菲律宾群岛,最后返回泉州。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年),汪大渊第二次从泉州出航,游历南洋群岛,印度洋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两年后才返回泉州。

在汪大渊时代,西太平洋被称为东洋,而印度洋海域被称为西洋,一般以印度为界。汪大渊两次远航,走的仍是这两条传统航线,即东洋航线和西洋航线。这两条航线大都依陆地和岛屿而行。指南针出现之后,人们可以放弃沿岸航线,出马六甲后横穿孟加拉湾,直航斯里兰卡,也可以从印度横穿阿拉伯海,直达非洲。

商业航行首先要考虑技术和风险,这些远洋航行实际是近海短程航行的累加,东洋航线连接起东南亚,西洋航线连接更远的地中海。

中国古代一般称斯里兰卡为“锡兰”。因为佛教原因,斯里兰卡从汉晋时期便与中国保持密切的海上交通。宋元以来,这里也成为中国商船的必经之地。明代时甚至有锡兰王子来到中国,并葬于泉州。汪大渊多次经过斯里兰卡,在此修整流连。

1335年前后,汪大渊到达古里,也就是印度西南港口城市卡利卡特。古里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或者说是东西方的交界点。

胡椒,这个令东西方世界为之着迷的奢侈品,完全属于古里的特产。这里也是胡椒最重要的集散地,胡椒和古里,在古代世界贸易史上有过传奇般的历史。按照马可·波罗的叙述,中国进口的香料数量之多超过欧洲十倍。由此也可见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之频繁。

汪大渊笔下的“下里”就是古里。“地产胡椒,冠于各番,不可胜计。椒木满山,蔓衍如藤萝,冬花而夏实。民采而蒸曝,以干为度。其味辣,采者者多不禁。其味之触人甚,至以川芎煎汤解之,他番之有胡椒者,皆此国流波之余也。”在《岛夷志略》中,还有一个叫“古里佛”的地方,距离下里很近,“地产胡椒,亚于下里,人间居有仓廪贮之。每播荷三百七十五斤,税收十分之二”。

在汪大渊之后,1405年,郑和到达古里,赐国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立石碑“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古里国王曾在永乐年间三次派使者来中国朝贡。1433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在古里去世。1498年,达·伽马在古里登陆,后来也死于古里。

很多现代学者将汪大渊称为“航海家”。与其说汪大渊是航海家,不如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实际上,他对航海技术并不了解,更没有什么经验。在这艘海船上,汪大渊既不是船员,也不是商人,而是一名特殊的乘客,准确地说,他是一位历史地理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应泉州地方官之请,开始整理笔记,写出《岛夷志略》。《岛夷志略》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元代中国对外海上贸易的大量一手资料。当时中国商船远航诸夷,船上装得最多的就是瓷器和丝绸。《岛夷志略》100个篇章中有40多篇记述了瓷器贸易,其中有20多篇记载了青花瓷贸易。

与马可·波罗、哥伦布或者郑和相比,汪大渊只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商人,无权无势,他以一己之力,为历史留下一笔不可磨灭的遗产。但翻遍各种官方史志,几乎都难以寻见关于汪大渊的片语记载。

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很有可能就是按照汪大渊的路线,或者说是参考汪大渊的路线航行的。马欢在《瀛涯胜览》序言中所说的这一段话,更从侧面证明了《岛夷志略》的可信度:“余昔观《岛夷志》,载天时、气候之别,地理、人物之异,感慨然叹气曰:普天之下何若是之不同耶……余以通译番书,添被使末,随其(指郑和宝船)所至,鲸波浩渺,不知其几千万里。历涉诸邦,其天时、气候、地理、人物,目击而身履之;然后知《岛夷志》所著者不诬。”

毫无疑问,没有汪大渊和他的《岛夷志略》,或许就不会有75年后的郑和下西洋。实际上,汪大渊航行经过的地域比郑和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他为后人留下了详细的一手资料。

标签: 汪大渊

更多文章

  • 约阿希姆·派普:二战中最帅的德国军官,却被称为“地狱来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约阿希姆·派普,二战,德国

    提起二战时的纳粹军官,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抛开立场的因素,德国军官的战术素养确实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德国军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帅”,即使跟今天的大明星相比也毫不逊色,比如今天要说的约阿希姆·派普。话不多说,先上图——不过,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偏选择靠实力。这句话用来形容派普,再合适不过了。派

  • 世界历史上最具魅力的十大“统帅”,中国有两人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丘吉尔,英国,彼得一世,秦始皇

    人生是短暂的生活中不要因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为这些小事而浪费你的时间、耗费你的精力是不值得的。拯救了整个欧洲——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

  • 三国王观是什么人?王观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观

    王观年轻时孤单贫贱,但却能磨砺志向。曹操征召他为丞相文学掾,出任高唐、阳泉、酂县、任县诸县县令,所仕之处都得到治理。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称帝后,王观入朝担任尚书郎、廷尉监。后又出任南阳、涿郡太守。涿郡北面与鲜卑势力范围接壤,屡次遭到鲜卑进攻抢掠。王观上任后,命令当地边境居民每十家以上就屯

  • 刘禅投降后,7个儿子啥下场?6个惨死,1个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禅

    中华古代几千年历史,王朝不断更替,光是皇帝就有几百位,而作为亡国之君,往往都是凄惨的,不仅国破家亡,自己的子孙更是被任意的屠戮,下场往往凄惨无比。最典型的是蜀汉后主刘禅,亡国后有着“乐不思蜀”的典故,自己得以善终,屈辱的活到了最后。但是他的儿子们那就惨了,7个儿子,6个被残杀,只有一个得善终。刘禅在

  • 刘禅有几个儿子,最后结果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禅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蜀汉后主刘禅一生共有两位皇后、两位嫔妃,这四个女人一共为他生下七个儿子,虽然在帝王届中并不算“高产”,但却胜过其父刘备。那么刘禅的这七个儿子都是谁?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呢?刘禅在演义和影视剧中被塑造成庸主形象长子刘璿字文衡,生母为王贵人,生于蜀汉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

  • 霍去病到底有多厉害?一生事迹堪比小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一说起来这个人,怎么看他都像是现在穿越玄幻小说里的男主角。他几乎拥有穿越小说里主角的全部特性,首先是他出身卑贱,是一个小官和公主府上的奴婢私通生下来的私生子,在他17岁的时候,勇冠三军。之后,万丈光芒加身,震慑四方。匈奴的两个首领给汉朝上书说是要归降,刘彻不知道这二人是不是真心归降,于是,他

  •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打江山靠的不是天意而是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项羽,汉朝

    汉高祖,这是怎样一个神奇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没什么文化却对人心掌握的如此清楚,他外表大大咧咧,在识人用人和权谋斗争时却是如此的精准狠。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对大局的把握就像一个艺术家精细地雕刻着他的艺术品,但历史明显对这个布衣皇帝是认识不够的,对他的评价也是极其不公的,用一句无赖就将一个一生充满

  • 南朝江总是什么人?江总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朝

    江总(519年-594年),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郡考城县(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十八岁时,江总初任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又授职为何敬容府主簿,不久调任尚书殿中郎。平定侯景之乱后,诏命江总任明威将军、始兴内史。恰逢江陵陷落,江总遂不成行,从此寄居岭南多年。天嘉四年(563年),因任中

  • 从北周到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最后病死军中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段文振

    段文振是北海期原人,段文振的祖父是段寿,父亲是是北周时期和隋朝的将领。段文正这个人胆识过人,有胆量,有智慧,为人比较正直,是宇文护的亲信。宇文护发现段文振非常有才干和胆量,就提拔成为了兵曹,段文振一直屡立奇功。在建德五年的时候,北周武帝时期,进攻北海的海昌王,段文振率人登上了晋州城,让海昌王投降。通

  • 有关于张同敞的轶事有哪些 张同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郭沫若,瞿式耜

    部份诗作张同敞擅长诗赋。他的师傅、顶头上司瞿式耜也喜好诗词,两人常在一起切磋。所以,张同敞在桂林任职期间,虽军务繁重,但仍常与友人结伴,游览山水,饮酒赋诗,不失诗人本色。张同敞所著诗文四十余卷,以兵燹亡失,止留下遇难前与瞿式耜幽囚唱和时所写的数十首诗。永历帝边读边哭,而悲从心起,遂命工部刻即,以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