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好问出生在怎样的时代?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如何?

元好问出生在怎样的时代?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74 更新时间:2024/1/19 16:11:56

说到元好问,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从古至今,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更是不计其数,在古代诗歌的璀璨星河中,大致可分三类,一是李杜元白陆辛苏为主的耀眼巨星;他们之外,还有许多光芒四射的诗坛高手;最后一类则是那些星光乍现的才子及无名诗人。

再看诗作,我们读过很多诗,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有极具风骨的代表之作,还有那些挂在口边却鲜有人知道来处的名句,比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比如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又比如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名句之名盖过诗家之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最为常见的,还是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对这句词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在电视剧《神雕侠侣》里,赤练仙子李莫愁痴情一生,临死前,口中吟诵的便是这句诗。

或许很少人知道,这句词出自《摸鱼儿●雁丘词》,作者是金末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又称裕之,世称遗山先生。

家国不幸诗家幸,元好问正是个中的代表人物,金末元初,生逢乱世,少年成名,二十年风雨飘摇籍籍无名,我们很难想见如元好问般作深情词的人竟然没有半点风流韵事流传,他把大半生都奉献在文学上,诗文词曲兼善,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终其一生成为北方文学的盟主,成为了金元交替之际的一代文宗。清代张景星《阮诗别裁序》中评价可谓恰当:遗山未尝仕元,而巨手开先,冠绝于时,固不必言。

贵族世家,少年神童

公元五世纪魏孝文帝进行过一次改革,改拓跋氏为元氏。

元好问正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也就是著名政治家孝文帝的后人,和唐代元稹系同族。

元好问出生时,宋、金、元三角鼎立,正处在历史的重要关口,那一年是1190年。

虽然家国动荡,但幼年的元好问过的还算安稳,出生之后,因为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而元好问则有兄弟三人,又是家中幼子,根于传统,在他七个月时,叔父元格便把他当做过继儿子,随后,就跟着元格生活。

元格在冀州、陵川、略阳等地做官,家庭条件优渥,对元好问的教育也格外重视。

好问天资聪慧,四岁习文,七岁写诗,被人誉为“神童”: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

当地的文学名家王汤臣见过他之后,惊叹不已,并在《题裕之乐府后》诗中称赞说:

常恨小山无后身,元郎乐府更清新。红裙婢子那能晓,送与凌烟阁上人。

14岁时,元好问拜陵川大儒郝天挺为师,作诗能力飞速成长,在第二年,他曾在陵川西溪参加一个宴会,即席作五言诗,引起轰动。

他的哥哥元好古对弟弟在五言诗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曾写诗道:

莺藏深树只闻声,不著诗家画不成。惭愧阿兄无好语,五言城下把降旌。

当时膝上王文度,五字诗成众口传,时人将他与东晋名士王坦之相比。

诗名盛起,屡考不第

很快,元好问在当地便小有名气,可读书人想要证明自己,科考是唯一的途径,古来如此。

16岁那年,元好问独自赴太原应试,也正是在这途中,意气风发的少年,初始人间至味。

元好问在途中遇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他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于是他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写了这首传世之作《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哀婉缠绵、荡气回肠,不过十多岁,随手便是一曲爱情悲歌,问世间情为何物,成了千古第一问。

元好问的才气让人折服,这首词传唱甚广,诗名也逐渐传开来。

可年少成名并没有为他的科考之路带来稍许的轻松,连续四次科考,均铩羽而归。

时年,正逢元军大举进犯,国家危难,仕途不顺,元好问情绪低沉。他的老师郝天挺经常安慰他:读书不为艺文,选官不为利养。

20岁时,元好问写下了《箕山》一诗:

幽林转阴崖,鸟道人迹绝。许君栖隐处,唯有太古雪。人间黄屋贵,物外祗自洁。尚厌一瓢喧,重负宁所屑。降衷均义禀,汨利忘智决。得陇又望蜀,有齐安用薛。干戈几蛮触,宇宙日流血。鲁连蹈东海,夷叔采薇蕨。至今阳城山,衡华两丘垤。古人不可作,百念肺肝热。浩歌北风前,悠悠送孤月。

失落又不失热忱,当时的文坛盟主、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文看后极为欣赏,夸赞说“少陵以来无此作”,一时之间,元好问名震朝堂,被称为“元才子”。

直到1221年,元好问第五次科考,终于进士及第,却被诬陷为“元氏党人”,一个清白文人,名节重于一切,元好问自然不肯就任,这一次算是白考了。

期间,他正好听闻河北大名府有两个青年男女,彼此相恋却遭家人反对,固而愤而投河自尽。由于这一爱情悲剧,后来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开,为此鸣情。

悲愤之余,元好问填了一首词《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公元1224年,这一年他35岁,这位大名鼎鼎的“元才子”才在赵秉文的举荐下,考中博学宏词科,得以以进士的身份进入仕途。

距第一次考试,整整二十年,元好问终于踏上仕途,却不料,迎来了更为坎坷的政治生活。

官途虽短,为政灿然

元好问初入仕,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虽为京官,可官职卑微,生活颇为清苦。

数十年辗转起伏,换来这样一个难以维持生计的官职,元好问自然心中不痛快,同年,元好问因不满冷官生活请长假回到了登封,期间撰写了一部重要著作《杜诗学》,内容包括杜甫的传志、年谱和唐朝以来评论杜诗的言论。

之后,又写《论诗三十首》,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诗人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论诗绝句自身也是优美的诗歌作品,堪称历代论诗中最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之一。

其诗论中提到了多位诗人以及其诗风的评论,在最后一首,元好问自谦自己像蚍蜉撼树一样不自量力,只是书生一时技痒爱议论罢了,一代文宗的虚怀若谷可见一斑: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论诗三十首》第三十首

正大三年,元好问任河南镇平县令,次年,改官河南内乡县令。

他为官清廉,体察民情。由于当是地一个农业主产区,他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有诗为证《偶记内乡》:

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牛闹晓晴,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

其后,母亲去世而丁忧守孝。由于他的政绩卓著,当地百姓自发集结,苦苦挽留这位父母官。此情此景,令元好问心潮澎湃,好生感动。

之后调任南阳县令,他在任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遇上大旱之年,他大声疾呼,积极向上级汇报灾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百姓减免了三年赋税。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元好问无疑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地方官。执政年限虽短,却也成绩斐然,千百年后当地百姓仍然惦记这位好官。

此后不久,元好问赴京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后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官至翰林知制诰 ,到此时,元好问迎来了仕途生涯的巅峰。

山河破碎,沦为囚徒

1233年,元军围城,汴京失守,金哀宗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朝中无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

元好问、王若虚等大批金国官员被蒙古人俘虏,并押往山东聊城,数年的囚徒生活就此开始。

国破家忘,山河破碎,元好问百感交集,万念俱灰。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国破家亡、身为敌囚这些重大变化的刺激下,元好问的诗词禀赋达到新的境界,写出了一系列雄浑悲壮的纪乱诗。

在押送出京的那一天,元好问写下一首《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囚徒生活没有一点自由,元好问只得整日与诗文作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

直到后来,由于蒙古丞相耶律楚材的保护和举荐,他才得以自由,生活渐渐好转。

金国遗老,终不仕元

元好问的才学受到赏识,元有意招纳,蒙古国提供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元好问视如粪土,国破家亡这个心结,元好问是打不开了。

纵使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大帝出马劝说,也无济于事。作为金国遗老,故国不在,他便也退隐山林,不问世事。

金国覆灭不可阻挡,元好问唯一放不下的却是金朝历史,“国可亡,而史不可灭”成了他晚年唯一的精神支柱。

他重获自由后,举家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

乞得田园自在身,不成还更入红尘? 只愁六月河堤上,高柳清风睡杀人!

从此,他常年奔波于燕京、汴京、洛阳、太原、忻州等地搜集材料,凡是金代君臣们留下来的言论、事迹,他都认真进行采集。

后来元朝丞相脱脱主持修撰《金史》,元好问的这些史学著作成为主要的资料来源。《金史》被公认为良史,元好问功不可没。

溘然而逝,一代文宗

1257年,元好问在获鹿寓舍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临终时,他嘱咐后人在墓碑上只题七个字:诗人元好问之墓。

可见,元好问一生最引以为豪的还是自己的诗歌成就。

他对自己的诗才极为自信,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有着与杜甫相提并论的傲气,有过“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的诗句。

另外,他的词作同样成就非凡,一生留词三百余首,是金代作品最多的词人。其内容虽不及其诗广阔,但在金词坛却是题材最丰富的一家,艺术上以苏轼、辛弃疾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抒怀咏史、山水田园、言情咏物、赠别酬答、吊古伤时,无历不控,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

此外,元好问的曲作成就亦不可忽视,其所撰散曲,虽仅存九首,曲风用俗为雅,变故作新,极具有开创性,在当时影响甚远,《太和正音剧评》述元独家创作说:元遗山之词如穷星孤松,列元好问于元散曲名家之列。

再看元好问的一生,虽然仕途光景很短,可政绩灿然,留下不少的佳话,作为才子,喜欢饮酒赋诗,但却从不光顾秦楼楚馆,对两位夫人情义深重,这在古代文人中实属罕见。

结发妻子张氏是户部尚书张翰的女儿,元好问18岁与她成婚,两人夫唱妇随,有过岁月安好,也有过动荡不安。不幸的是,两人并未白头偕老,在发妻去世后,他曾写下一篇情真意切的悼念辞: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行乐地,一凄然。笙歌寒食后,桃李恶风前。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芳尘未远,幽意谁传。千古恨,再生缘。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三奠子》

而若真要概括元好问的一生,或许能从清代著名学者赵翼被的那首《题遗山诗》中找到答案: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不幸的时代,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曾国藩也曾这样评价元好问:

元好问是自汉魏至宋金元之际,中国五、七言诗的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位大诗人。

标签: 元好问金朝

更多文章

  • 隆科多为雍正登基立有大功 隆科多后来为什么要背叛雍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隆科多,雍正

    很多人都不了解隆科多和雍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隆科多”之所以会背叛雍正其实就跟年羹尧一样,也是源自于“恃宠生娇”之后所产生的恶性循环,要知道,隆科多和年羹尧是雍正自登基开始就十分倚重的两位大臣,但是随着自己权势变得越来越大,他们也就做出了许多逾越自己职权的事情。就在雍正三年,也

  • 历朝历代的权臣中,为何诸葛亮会备受高度推崇?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三国

    历朝历代的权臣中,为何诸葛亮会备受高度推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职业非常高危---权臣,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封建专制政体,掌握最高权力的就应该是君主,一旦某位大臣完全将君主架空,自身也必将遭受权力所带来的反噬,总结起来,历朝历代的权臣大致有四种结局。

  • 戚夫人原本不会被杀的 吕后为什么要对她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戚夫人,吕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戚夫人和吕后,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起刘邦的人生,他从小就是个流氓,好不容易当上了泗水亭长这个芝麻绿豆官,到了不四之年却什么也做不了,但短短几年就穿上了黄袍子,建立了大汉王朝,曾经名声大噪的陈胜吴高项羽等诸侯,成了他的垫脚石,刘邦的感情生活也和他的地位一样,由低到高

  • 嬴政在做人质的时候 刘邦又在做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嬴政,刘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嬴政和刘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秦始皇嬴政跟汉高祖刘邦,给人的感觉他俩就像是两代人,但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其实是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人,而且嬴政也只不过是比刘邦大三岁。虽然在同一时期,但两个人的童年却是天差地别。嬴政的童年基本上是在赵国当人质,每天都过

  • 李密能一步步架空翟让的权力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密,隋朝

    李密能一步步架空翟让的权力是如何做到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四处逃亡,连半路娶的老婆都被官军给杀害了。走投无路之下,李密又把目光放到各路反王身上。原先投奔过王薄等草头王,但都不受待见,其原因是因为李密半途加入,还对团队没什么

  • 汉宣帝将西汉推向巅峰 汉宣帝的声望为何比汉武帝还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宣帝,汉武帝

    对汉宣帝和汉武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的全盛时期,出现在汉宣帝刘询(即位前名叫刘病已)在位期间,这一点是公认的;但如果说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两汉的代表毫无疑问是汉武帝。所谓“秦皇汉武”,即使纵观两千多年封建史,汉武帝刘彻也是顶流的帝王;在一定程度上来説,“

  •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何能让康熙帝念念不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孝诚仁皇后,清朝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纵观我国古代历史,我们会发现有许多脍炙人心的爱情故事,不过由于思想观念原因,这些故事大多以悲剧收场。虽然如此,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故事折射出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因为观念束缚,古代的婚姻一般凭借家长指定,自由恋爱在那个

  • 侍卫之女进入皇宫,最终封皇贵妃成人生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清朝

    在大清朝,皇帝选妃是一件全国的大事。这些秀女要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才会进入宫中,但也有极少数个例,是由皇帝自己亲自选出来的。比如在皇帝在民间的时候遇到平民之女,他会直接纳入为妃。但在清朝历史上却有另外一位通过特殊渠道进来的妃子,这个妃子就是咸丰皇帝的皇贵妃佟佳氏,她是由娘家直接献给皇上的。接下来中国历史

  • 灵思皇后何氏的出身是怎样的?她最后为何会被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灵思皇后,东汉

    皇后需要替皇帝管理后宫,因此古代的皇后大多出身高门大户,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们的举止优雅、体型端庄,才能母仪天下。但是中国历史如此悠久,出身平凡的皇后也不在少数,东汉时期的灵思皇后何时就是其中之一。何氏,南阳宛县人,出身于一个屠户家庭,她的家境还算富足,但地位低下。汉灵帝刘宏是个无情且好色的帝王,

  • 刘备有诸葛亮庞统和姜维 蜀汉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没有得天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时候的社会信奉风水玄学,而三国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玄学大师司马徽,被人尊称为“水镜先生”。他擅长观星看相,曾通过观星得出东汉末年会有四大名士出示,他们是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四位。得此名士之一便可安天下,而在东汉末年,四位名士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