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朱元璋反腐:强人政治 人亡政息

历史上的朱元璋反腐:强人政治 人亡政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90 更新时间:2024/2/20 10:10:33

近来不少人谈论历史上的朱元璋反腐故事。有明史专家在电视讲座中说,明太祖注重用制度反腐,他订《大明律》,编《大诰》,对惩治腐败做出详细规定,并严厉实行之。这位专家没有再进一步解释,引得笔者想接着说些补充的话。

大家知道,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其于洪武一朝展开严厉的反腐运动,为中国历朝历代所鲜见。朱氏反腐也确以颁布种种律令为特色,有规定,有案例,如贪污60银两,除了枭首,还要剥皮制作标本警示后人。他不但坚决实施各项反腐规定,还要求全国官民认真学习诵读,时时检查、对照,甚至将规定铸成铁牌,立于大庭广众之中。这样的反腐运动,说它注重制度,似乎也说得过去。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与我们今天所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制度,可完全是两码事。

网络配图

简单说来,朱元璋反腐,尽管颁布了许多律令与规定,却脱不出人治的窠臼,而我们今天要追求的则是法治反腐。差别就在于:《大明律》《大诰》等法律规章是朱元璋及其统治集团少数人制定的,且管不着他朱皇帝,他可以为所欲为,权大无边;我们今天的法律必须经由全体公民(通过代表)制定,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在法下,任何个人和团体都不能逾越法律。朱元璋在反腐过程中,凭一时之怒,“法外加刑”,任意滥杀达数万千计,他自己也觉得过分,晚年曾找理由加以开脱,表示“以后嗣君统理天下,止守《律》与《大诰》”。当然在皇权至上的制度下,这属于空话。

人治时代,百姓痛恨官员腐败,寄望于反腐强人的出现,朱元璋恰是这样的强人。他统帅三军,开国打得天下,树立了绝对权威。洪武十三年杀宰相胡惟庸后,进而取消宰相制,朱皇帝便集国家各项最高权力于一身,只见贪官如割韭菜般一茬茬倒地,成效不可谓不显著,直杀到政府机关无官办事,不得不发明案犯戴镣回衙上班的“徒流”办法。可是贪官前赴后继,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怎么也反不完!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贪污案牵出各地官员,有几万人被杀。老朱叹曰:“其贪婪之徒,闻桓之奸,如水之趋下,半年间弊若蜂起,杀身亡家者不计其数。出五刑以治之,挑筋、剁指、刖足、髡发、文身,罪之甚者歟!”他想不明白“朕自即位以来”,以如此强力的手段和残酷之极的刑罚,仍不能遏阻腐败,众官“俱系奸贪”是何道理?直到560年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与黄炎培对话,才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毛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能够跳出中国传统政治腐败亡国的周期律。

网络配图

说到这里,还须提及史载朱元璋也曾许民执贪官进京,这种事即使有也没什么意义,其与毛泽东上述“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性质根本不同。朱起兵草莽,但他一旦掌握政治权力,当上皇帝,就变质成为了“民”的“主子”,他对贪官的仇恨或许还与其民间出身有那么一丝联系,然其反腐的目的已完全是为了维护朱家的私天下,而朱家天下绝对不可以抬高“民”的地位,让“民”来参与政事的,他极其敏感、毫不含糊。朱元璋读《孟子》,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等语极为恼怒,说孟子“这老儿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他下令把孟子牌位扔出孔庙。朱家王朝对人民的榨取和欺压一点不比历朝逊色,洪武末年供诸王府消费的禄米就占到全国收入的1/4以上;有官员上书建议朱皇帝不要选已经许配人家的女孩进宫,竟被他活活剁成肉泥。

当然朱元璋也知道反腐没有监督不行,他采取一种体制内的自我监督,即派亲信巡视,“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这些亲信人员叫作“检校”,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锦衣卫。锦衣卫与政府其他部门无隶属关系,由皇帝直接指挥,只对皇帝负责。原来的检校只有侦察权,没有审判、处刑权,锦衣卫则集侦察、审判、处刑于一身,权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可怕,全国各地大小官员均在其监视之下,惶惶不可终日。由于这种监督权力自身不受监督,锦衣卫特务们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成为有明一代最黑暗的事迹。

网络配图

我们现代社会反腐败,舆论监督不可或缺。当年朱元璋虽没有念过什么书,却深知钳制思想舆论,对维持专制统治的重要性。他下令《孟子》一书中那些“民贵”“君轻”的有害言论必须彻底删除,方可印行;并且镇压那些不肯合作的读书人。《大诰》中有条律说:“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随着宫廷政治斗争日趋激烈,朱皇帝愈发不信任读书人及其文章,总觉得他们不满现实,在变着法子骂自己。洪武年间的文字狱迭出,且荒诞不经,如因老朱造反起家,当过和尚,读书人作文须忌“则”字(安徽口音同“贼”),还须避“秃”“光”等字,否则就会带来杀身之祸。朱氏这种所作所为,给中国历史文化增添了一页耻辱。

强人政治的特点是人亡政息。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死,其反腐运动亦随之偃旗息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久朱家叔侄便因争夺国家最高权力大打出手;朱元璋在世时,曾订太监不得干政铁律,甚至不许太监识字,他的子孙们却演出了纵容刘瑾魏忠贤等阉党乱政、腐败得一塌糊涂的丑剧。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为北周立下汗马功劳的赵贵为什么反而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贵

    赵贵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将,不仅在军队当中有很高的威望,在朝堂上,也很有威信。得到了统治者的信赖,那么赵贵生平简介又是怎样的呢?赵贵自幼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后来他加入了军队,在军队中得到了历练。遇到了贺拔岳,这彻底改变了赵贵的命运。贺拔岳在北魏的朝堂之上有着一定的实力,他凭着哥哥贺拔胜的军事实力,在军

  • 载淳未能留下子嗣究竟是不育还是谋害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载淳

    爱新觉罗载淳是清朝的第十位皇帝,自清朝定都北京之后,他是第八位皇帝。因为载淳的年号是“同治”,所以载淳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同治皇帝。载淳出生于1856年4月27日,他是咸丰皇帝和慈禧所生的孩子,自6岁时载淳就登基做了皇帝,一直到他去世,因为他去世的时候才19岁,所以载淳一共在位了13年。载淳在位期间

  • 清朝大臣李鸿章的洋务生涯经历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大臣李鸿章

    李鸿章所处的朝代是清朝晚期,纵观中国的历史,清朝晚期是一个中国的屈辱史,因为这个时期带给了中国太多的伤痛,但是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官员,李鸿章就是其中一个。作为清朝大臣中的一员,李鸿章为自己的朝代做了什么,他的洋务生涯是怎样的呢,我们该如何的评价他呢?李鸿章的洋务生涯是怎样的当时因为社会刚刚承

  • 历史上不靠谱的北齐皇帝高纬的生世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齐皇帝高纬

    电视剧《陆贞传奇》之中,说北齐后主高纬是陆贞的养子,本是高演和萧观音的儿子,后来高演死后,萧观音难产,死前将高纬托付给陆贞。剧中连陆贞都是虚构的,那么很多剧情也是虚构,高纬在历史之上确有其人,他是北齐的后主。高纬,据正史记载,他是高湛的次子,早在高湛还是晋阳长广王的时候,高纬就已出生。那时的他和高绰

  • 北魏尔朱荣介绍:尔朱荣和陈庆之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尔朱荣

    北魏尔朱荣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枭雄一般的人物,他创造了让人闻之失色的大屠杀河阴之变,让北魏一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尽管他做出了如此残暴的事情,可是他在军事上的才能是不可以忽略的。那么北魏尔朱荣是个怎样的人物呢?网络配图北魏尔朱荣的先人们从前就居住在尔朱川这个地方,所以连自己的姓氏用的也是这个地名,而这个

  • 东晋王朝的第三世帝王司马衍平定苏峻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衍

    晋成帝司马衍是东晋王朝的第三世帝王,他年幼由庾太后辅佐登基。司马衍亲政之后为了能够削弱王导为首的门阀世家的强大政治势力,于是重用外戚势力,司马衍任命庾亮执掌丞相位,将王导排挤走。可惜庾亮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因而擅杀大臣,致使咸和年间发生了苏峻之乱,使得王导得以重新掌权。那么晋成帝司马衍在历史上是个什

  •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手下战斗力爆棚的“死亡骑士”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在位是并没有自封为帝,但是却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所以说,曹操被后人称之为一

  • 著名女将军秦良玉说的何必将军是丈夫的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女将军秦良玉

    纵观历史,虽然历朝历代大多以男性为尊,女子或在闺阁闭门不出,或在家中相夫教子,但是仍然涌现出了一批令人敬佩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樊梨花是大唐女将、穆桂英挂帅出征、梁红玉成为了宋朝抗金女英雄……这些人物,有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有的只是流传于民间故事中,但她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思

  • 迷信赵匡胤的转世复仇 宋朝皇位如此戏剧变更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后,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赵构好不容易登上了帝位,却因为南逃路上受到金军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实在不甘心,延医用药,历经针灸治疗,却依然恢复不了生育能力。满朝文武看到赵构憋红了脸生不出儿子,都劝他,

  • 隋炀帝杨广:三下江南竟然引致天下大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广

    杨广在位14年,其中老老实实地在首都长安的时间不足1年,他策划的最有名的工程无疑就是大运河。有野史记录,隋炀帝曾得到一幅《广陵图》,目不转睛地看了半天。萧后问他:“知它是甚图画,何消皇帝如此挂意?”炀帝回答说:“朕不爱此画,只为思旧游之处。”广陵就是杨广待了十年的扬州。萧后听炀帝讲了江南风物后,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