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史之乱乱到了什么程度?最后又是怎么被平定的?

安史之乱乱到了什么程度?最后又是怎么被平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25 更新时间:2023/12/6 7:01:52

安史之乱乱到了什么程度?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唐玄宗天宝末年,大唐王朝的“开元盛世”已走到了尽头。表面看来,民殷国富,繁荣昌盛,而实际上由于唐玄宗荒淫无度、任用奸臣,这个社会已是危机四伏了。

唐朝实行节度使制,边疆上九位节度使和一位经略使所掌管的兵力达到了49万人,可是朝廷直接指挥的中央禁军只不过12万人,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加上内地多年未经战事,人们的战争观念起来越淡薄,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很多名城要塞设防不力,军备松弛,形同虚设。

天宝十四年,是唐朝从盛世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的野心家安禄山,看到了唐王朝的致命弱点,于是年十一月初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叛乱好似一阵强台风,将开元盛世的升平景象一扫而光,代之以烟尘蔽日血光剑影、兵火连天和生灵涂炭。华清宫中的唐玄宗再也无心欣赏霓裳羽衣舞,带着杨贵妃仓皇逃往蜀中。

中原地区久无战事,几代人连续生活在和平环境中。面对漫山遍野的叛军,地方官员毫无应变的准备,事到临头,或束手待毙,或弃城逃窜,或开门出迎。安禄山版军一路势如破竹,连下河北、河南诸郡县,直逼潼关。叛军所到之处,烧系抢掠,无恶不作,“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叛军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切齿痛恨。

在这危急之际,刚继位的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率本部东讨。郭子仪迅速出兵,先后斩杀安禄山部将周万顷,击败高秀岩,收复云中、马邑等郡,大大鼓舞了唐军的士气。郭子仪见叛军虽然兵临城下,但后方空虚,决定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向朝廷上表保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挥师东进,进捣叛军老巢。

郭、李两军内外夹击史思明,拔常山郡,破贼于九门,南攻赵郡,擒贼4000,获兵仗数万。但叛军势大,难以速战速决,郭子仪遂领兵退驻恒阳,“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则耀兵,夜袭其营”,使敌疲劳不堪。

郭子仪见攻击时机已到,马上分左右两翼向叛军冲杀,叛军弃甲抛戈,四散溃逃。仅此一役,唐军大获全胜,杀死叛军上万人,活捉5000人,缴获战马5000匹。在混战中,史思明被飞箭射中,仓皇出逃。河北一战,从根本上扭转了唐王朝的危急局面。郭子仪也因此名声大振,他统率的朔方军队成为朝廷所依靠的主力部队。

公元757年9月,郭子仪回师夺回潼关,唐军士气大振。正在这时,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乘叛军内讧之际,率兵马15万进军长安。唐军分3路,昼夜兼程,浩浩荡荡开到了长安西番积寺附近,结阵横亘30多里。叛军10万人在北面,同唐军南北对垒。叛军守将李归仁自恃兵多将广,首先出城挑战。

郭子仪扬鞭策马,挥舞战刀,率领大军猛击叛军,同时又以奇兵从敌阵之后夹攻。顷刻间,双方战在一起,擂鼓声、喊杀声,震天动地,只不过唐军更胜一筹,叛军大败,被杀6万多,仓皇逃离长安。

第二天,唐军入京,百姓老幼百万,夹道欢呼、有的涕泣而言:“没想到今天还能看到官军回来。”长安收复后,唐军乘胜向洛阳进军。安庆绪得知丢失长安,大惊,急忙派严庆率10万大军迎战。两军在新店相遇,叛军依山傍营,地势险峻,居高临下,这对唐军十分不利。

郭子仪见状,趁叛军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之际,先是派出了2000名英勇善战的骑士向敌营冲杀,又派了1000名弓箭手埋伏山下,再命回纥军从叛军背后登山偷袭。他自己则率主力军队从正面追击,一切布置妥当后,立即擂鼓出战。叛军前后被围,左右遭打,进退两难,顿时溃不成军,横尸遍地。安庆绪走投无路,只好放弃洛阳。唐军遂收复两京。

郭子仪收复两京后,功高震主,引起了朝廷的猜忌。相州之战失利后,郭子仪被解除兵权。叛将史思明闻之大喜,立即带领大军向洛阳进犯,再度攻陷了河、洛两地,直逼京师。与此同时,河中、太原等地也相继发生叛乱,节度使被杀。

千钧一发之际,被逼无奈的肃宗再度起用郭子仪,封他为汾阳王,出镇绛州。郭子仪接到命令后,丝毫不计较朝廷之前的猜忌,而是积极备战,准备平叛。恰在此时,突然传来肃宗病危的消息。郭子仪出发前,请求说:“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矣。”肃宗把郭子仪招进卧室,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河东之事,我都委托给你了。”郭子仪听后,呜咽流涕。他到了绛州后,立即斩杀了叛乱头子王元振等数十人,河东诸镇想要叛乱的人,见于此,都不敢生事了。

765年正月,朝廷任命雍王李适为统兵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兵讨伐史朝义。郭子仪向回纥借兵10万,唐军和回纥军一起打进了洛阳城,史朝义败逃莫州,不久,史朝义的部下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唐军投降,史朝义看到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便自杀了。

至此,历时7年零3个月的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

标签: 唐朝郭子仪

更多文章

  • 盘点:历史上六位登基不久就驾崩的开国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姬发,周朝

    为何有很多开国君主才登基不久就驾崩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有些君主驾崩直接导致王朝的短命,有些君主的驾崩则导致王朝软弱,但也有盛世长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六位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由于《封神演义》的广泛流传,所以周武王姬发大家都很熟悉,可是大家可能

  • 刘伯温算了一辈子被称为“神人”!他算到两个儿子的结局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刘伯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伯温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代神人刘伯温在历史上,刘伯温的名气不次于诸葛亮,刘伯温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刘伯温是个神人,朱元璋当初打天下的时候,从不叫他的名字,而是恭敬的喊一声“老先生”。刘伯温的军事战略、政治眼光、文学造

  • 崇祯为何一定要以死殉国?如果上吊有反败为胜的余地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崇祯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崇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都知道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国破之时,选择以一人身死换取闯王误伤百姓的诺言,此情此景,不由得对崇祯皇帝发出一生叹惜,崇祯并非亡国之君臣才是亡国之臣。崇祯以身殉国是看到明朝臣子的真面目,看到自己已经无力回天,虽然心有不甘也无可

  • 揭秘:三国死得最可惜的三位人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刘备,曹操

    三国死得最可惜的三位天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第一位蜀国大将,关羽关羽其实是三国死的最可惜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说说关羽的一生的战绩,跟随大哥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曹操非常赏识关羽,多次邀请关羽加入,但是关羽却不理他,刘备稳定之后,关羽多次击败曹操的进攻

  • 刘备为什么让扶不起的都继位 而不是选择其他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刘禅

    对刘备让刘禅继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分三国,从此纷争永不休。若论真英雄,刘备,曹操必然上榜。许多人觉得,在历代帝王低智商排行榜中,除了困惑于灾民“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也就要数“扶不起的阿斗”了。然而,晋惠帝是养尊处优的傻小子,可蜀后主却绝非是一滩

  •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说说他们的官职及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曾国藩,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国藩。1868年4月授武英殿大学士,8月兼任直隶总督。李鸿章。1874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左宗棠。1874年8月授东阁大学士。1881年任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行走,管

  • 揭秘:关羽斩杀死荀正后为什么会后悔?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荀正,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荀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荀正是袁术手下的大将,是纪灵手下的第一部将,而纪灵的级别相当于是袁术所部的上将军了。当时还处于三国未鼎力形成的时期,刘备与吕布合力据守在徐州,曹操没有办法通过武力来夺取徐州。于是荀彧献计于曹操意图用离间计来挑拨

  • 司马光,苏轼,王安石之间有什么关系?曾经互为朋友后来互相对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司马光,苏轼,王安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光,苏轼,王安石之间有什么关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大宋朝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朝代,这里中国经济达到了高度的发达,但是也有着“靖康耻犹未雪”的屈辱;这个时代她孕育出了与唐诗比肩的宋词,千有理百诗酒百篇,后又有东坡大江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如此经济文明高度发达的年代,

  • 为什么乾隆对福康安特别恩宠?福康安真的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福康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福康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的一个封建社会朝代。清朝的皇家制度也十分的严格,提起清代的“异性王”,大家基本上都会一脸茫然。清朝皇室秉着“异姓不可封王”的政策,除了之前入关之初册封“三藩”以示拉拢之外,只要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无论

  • 升平公主:唐代宗最泼辣的女儿,婚姻却最幸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升平公主,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升平公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是唐朝最为泼辣的公主,她的父王是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唐代宗,而母亲则是杨贵妃的亲侄女崔氏,这也造就了升平公主不容小觑的美丽和显赫不平常的家室,但是升平并不是一生下来就顺遂无忧的,升平公主出生在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当时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