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何会尊嫡母为太妃、生母为太后?

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何会尊嫡母为太妃、生母为太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427 更新时间:2024/1/19 23:21:17

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何会尊嫡母为太妃、生母为太后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帝制时代,女性的最高地位是皇后,随着她与皇帝关系的转变,又会升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在中国古代有多少女子为这些名位将美好和青春紧锁在深宫之中。

在明朝两宫并尊制度正式形成前,当皇帝的嫡母(先帝皇后)和生母同时在世时,皇帝只能尊嫡母为皇太后,生母则不一定能被尊为太后,像汉章帝的生母贾贵人,在马皇后在世时,没有因为诞育皇帝得到特别的尊封,即使是马皇后去世,章帝也只是增加了她的俸禄和排场,在名号上也并未加尊。虽然马皇后是章帝的嫡母兼养母,不过这样的行径依旧违背了“以孝治天下”的传统。

在东晋时,为了解决皇帝生母的地位问题,“皇太妃”这一名号应运而生,在东晋至南宋的近千年时间中,若皇帝嫡母(先帝皇后)和生母同时在世时,则以嫡母为皇太后、生母为皇太妃,以示嫡庶尊卑有序。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一位大唐天子竟然做出了尊嫡母为太妃、生母为太后的荒唐举措,这种嫡庶倒转的奇事竟然发生在无比重视尊卑次序的皇家,其中种种耐人寻味。

庄宗即位,册尊曹氏为皇太后,而以嫡母刘氏为皇太妃。—《新五代史》

这位大唐天子正是著名的伶人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他是著名的晋王李克用之子,24岁继承晋王之位,征战15年,南讨后梁、北拒契丹、东取河北、西收河中,于同光元年(923年)定鼎洛阳,复兴大唐。但是李存勖在晋尊嫡母和生母时,竟然尊卑不分、嫡庶不辨。

自周以来,因为嫡长子继承制的关系,皇家子嗣的出身尤为重要,也便是“子以母贵”,君主正室所生儿子的地位是要高于侧室所生的儿子,而在君主的正室中,原配的地位又要高于继室的地位。

夫人无子,性贤,不妒忌,常为太祖言:“曹氏相,当生贵子,宜善待之。”而曹氏亦自谦退,因相得甚欢。—《新五代史》

刘太妃是李克用的原配,封秦国夫人,因她没有诞育子嗣,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嫡长子继承制,故而李克用以侧妃曹氏所生之长子李存勖为嗣,这是完全符合古代的礼法和制度的。刘太妃和曹氏关系很好,是当时妻妾相处的典范。

太妃与太后甚相爱,其送太后于洛也,涕泣而别,归而相思慕,遂至不起。太后闻之,欲驰至晋阳视疾,及其卒也,又欲自往葬之,庄宗泣谏,群臣交章请留,乃止。而太后自太妃卒,悲哀不饮食,逾月亦崩。—《新五代史》

后来,庄宗即位非但没把嫡母刘氏尊为太后,还把嫡母留在了晋阳,只把曹太后接到了洛阳,二夫人甚为不舍,后期刘太妃患病,而曹太后想要亲自前往探望,未几,太妃逝世,曹太后悲痛不已,几个月后也去世了。这就让此事裹上了一层更加离奇的迷雾。

薛居正,后唐进士,北宋宰相,其《旧五代史》可信度很高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李存勖的举动应当是自己和母亲曹氏在从前受到了嫡母刘太妃的压迫和虐待,自己即位后才会如此报复,可是不管是薛居正所修撰的《旧五代史》还是欧阳修所修撰的《新五代史》皆记载了太妃和太后的恩情,李存勖嫡庶倒置的行为让人感到迷惑。在极度重视礼法的古代,有史可依也是可以蒙混过关的,那么,李存勖这样做在后唐以前的历史上有先例吗?

在隋唐梁三代相承近三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件奇事,那就是在这342年中,没有出现过一次先帝皇后和新帝生母在新帝登基时同时在世的情况。大致原因如下:

新帝乃先帝嫡子,其母便为先帝之皇后,如唐中宗、唐睿宗之母武氏;

嫡母被废或早逝,而生母尚在,则以生母为皇太后,如唐德宗;

生母早逝而嫡母尚在,则以嫡母为皇太后。

影视剧《宫心计》中的郑太后和郭太后

唐宣宗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独特的一次两后并尊,即穆宗生母郭氏和宣宗生母郑氏的并尊,穆宗和宣宗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唐宪宗李纯,此次并尊的特殊之处在于郭氏虽然是宪宗皇帝的原配正妻,但是唐宪宗登基后并没有册立她为皇后,这使得她的身份颇为尴尬,她之所以能当上皇太后正是因为他的儿子李恒继承了地位,而以新帝生母的身份成为了皇太后,与宣宗之母郑太后的情况是一致的,故而她们二人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在制度上没有问题。

那么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了,如若当年郭氏当上了皇后,郑氏可以被儿子尊为皇太后吗?答案是不行的。

唐宋人主为妃嫔所出者,御极以后,尊后为太后,而进所生母为皇太妃。虽恩礼无异,而嫡庶尚分也。—《万历野获编》

宋神宗皇后向氏,无子,居太后时,帝生母朱氏为皇太妃

明文学家沈德符所编撰的《万历野获编》记载了唐宋之制度是契合的,如宋哲宗之生母朱氏,因哲宗之嫡母向氏尚在,只能尊向氏为皇太后、朱氏为皇太妃。所以,如若当年郭氏被册为皇后,郑氏就只能当皇太妃了。

难道李存勖不了解前朝的制度吗?当然不是。而且即使不按照南朝隋唐之制,依照北魏孝明帝时嫡母高氏和生母胡氏与北周宣帝时嫡母阿史那氏和生母李氏同晋为太后,李存勖的做法也是完全不合“礼”的,有违“以孝治天下”之名,时人却以李存勖孝敬曹太后甚恭而视之为孝子,思之令人发笑。

至后唐庄宗,以嫡母为太妃,而以生母为太后,冠履倒置,盖胡虏不学使然,真贻笑千古。—《万历野获编》

李存勖,沙陀族,父克用本姓朱邪,李为唐朝皇帝赐姓

沈德符在谈及唐宋尊封之制后,对李存勖进行了一番嘲讽,还猜测大概是李存勖乃是沙陀人,不学汉家文化制度的原因。但是李存勖在祖父母、曾祖父母的追封上却又遵从了前制,说李存勖不懂礼制恐怕不妥,更多的可能是他的私心作祟。

庄宗敬皇后刘氏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魏州成安人也。庄宗正室曰卫国夫人韩氏,其次燕国夫人伊氏,其次后也,初封魏国夫人。—《新五代史》

在《新五代史》中,笔者又发现了一些端倪,那就是李存勖的皇后刘氏竟然也不是他的原配正妻,不仅不是正妻,而且还只是第二侧室,怎么着也轮不到她当皇后。需要指出的是,庄宗的正室韩氏和第一侧室伊氏在李存勖登基时都尚在,而且皆无因过受罚的记录,那么刘氏是怎么当上皇后的呢?

庄宗已即皇帝位,欲立刘氏为皇后,而韩夫人正室也,伊夫人位次在刘氏上,以故难其事而未发。宰相豆卢革、枢密使郭崇韬希旨,上章言刘氏当立,庄宗大悦。—《新五代史》

此处也可侧面看出,李存勖并非不知嫡庶尊卑有别。他想册立刘氏为皇后,宰相和枢密使两个国之重臣竟然违反礼制,只为逢迎上意。于是,李存勖便在同光二年(924年)册立刘氏为皇后,韩氏等人皆不悦,为了安慰二人,便封韩氏为淑妃、伊氏为德妃,并举行了盛大的册封礼。

李存勖这种嫡庶倒置的行径也就有了一个完全合理的推断,那就是李存勖宠爱刘氏,想要册立刘氏为皇后,但是刘氏是侧室,正妻韩氏并无过错,要想越过韩氏册立刘氏为皇后,就要有一个理由,故而他故意尊嫡母为太妃、生母为太后,使得嫡庶倒置也无不可,或许他想:既然没有先例,我就创造一个先例,为刘氏的册立铺平了道路。

李存勖这种颠覆礼制的行为虽然当时没显露出明显的问题,但是李存勖的荒唐也自此展开了,他所册立的这位刘皇后在后宫卖官鬻爵、紊乱国政,李存勖也开始沉迷戏曲、宠幸伶人、猜忌功臣、不恤百姓,好好的江山两年多的时间就土崩瓦解,李存勖本来可以成为汉光武帝那样的中兴之主,却不想落得一个被自己宠幸的伶人带兵叛乱进而中箭而亡的下场,而为他掘坟的人正是这位他一心宠爱的刘皇后和那些伶人,当然还有丧失了进取心的自己,自从定鼎洛阳后,那个征战四方的李亚子就不复存在了,他只是一个贪图享乐的“李天下”。

可能更让李存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位刘皇后在关键时刻和自己的弟弟李存渥逃离洛阳,并在途中通奸,至太原落发为尼未久,这个祸乱国政的刘皇后就被明宗李嗣源赐死了。

当初逢迎李存勖的豆卢革和郭崇韬也没有好下场,豆卢革被明宗李嗣源赐死,郭崇韬因被陷害而死于非命,而陷害他的人竟然就有刘皇后,读史读到此处,令人不知该说什么了。

太妃往谢太后,太后有惭色。太妃曰:“愿吾儿享国无穷,使吾获没于地以从先君,幸矣,复何言哉!”—《新五代史》

在刘太妃和曹太后册封后,刘太妃前往曹太后的宫中庆贺,曹太后也不禁面露羞愧之色,太妃不知是豁达还是暗讽,这“享国无穷”四字现在看来真是讽刺,或许她们没有想到,她们去世后一年不到,李存勖也死于非命,后唐江山落到了李克用的义子李嗣源手中。这场嫡庶倒置的闹剧,最终也以这样一种悲惨的形式画上了句号。

标签: 李存勖五代十国

更多文章

  • 杨丽华为何会仇恨伽罗杨坚?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丽华,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丽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都知道杨坚和独孤伽罗的爱情故事被广为流传下来,可是他们的子女却没有这么好的命运。特别是他们的大女儿杨丽华绝对算得上的一个非常悲惨的人物,他们的父母用她来保命用她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可见她的一生的充满了悲剧。本是一个出生

  • 朱常洛的妃嫔李选侍野心有多大?没有实力也只是一场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选侍,明朝

    宠妃,是帝制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深受皇帝的宠爱,在后宫甚至是朝廷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如唐玄宗的杨贵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成化皇帝的万贵妃被吴皇后责罚,皇帝直接废后......这些宠妃要么实际享受着皇后的待遇、无视或者轻视皇后,要么皇城里就没有皇后,她们无皇后之名而有皇后之实,可谓尊荣无比,可有些

  • 若将白起与李牧放置于一个战场上,到底会是谁输谁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白起,李牧

    白起戎马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夺取城池大小七十余座,不仅在秦国人尽皆知,六国将领也谈“起”色变,不敢与之交战。也就是这样,即使在名将迭出的战国,白起也是最耀眼的一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这四人,被称为战国

  • 若将白起与韩信放置于一个战场上,到底又是谁输谁赢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白起,韩信

    白起戎马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夺取城池大小七十余座,不仅在秦国人尽皆知,六国将领也谈“起”色变,不敢与之交战。也就是这样,即使在名将迭出的战国,白起也是最耀眼的一位。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这四人,被称为战国的四大名将。而白起与李牧都是战国时期的两位名将,李牧为赵国效

  • 刘秀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 刘秀的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秀,汉朝

    你真的了解刘秀存在感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西汉末年出了一个豪杰,这个人叫做刘秀,他最终统一了整个天下,也将汗室的寿命延长了200年。平时在统一天下之前,刘秀做了很多举世闻名的大事,他的天下是在战争中获得的,所有的土地都是自己一刀一枪打拼出来的。他几乎经历了所有重建整个帝国

  • 朱高炽仅两百多天,为何却能流芳百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高炽,明朝

    我们国家古代统一的王朝放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国,面积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平方公里,人口多达数千万甚至上亿,一个大国发展的难度远远比那些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要大,而一个大国一旦发展起来其国力和影响力是那些小国如何发展也难以企及的。历史上我们这片土地上出过很多盛世,比如汉朝,国力何其强盛,当年匈奴人让西域

  • 刘伯温曾亲手设计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伯温,明朝

    刘伯温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吧,他可是大明开国元勋。刘伯温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伯温也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刘伯温以鬼谷子的秘术纵横捭阖,以诸葛亮

  • 朱元璋的治国能力怎么样?与李世民相比出现了多大的差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治国能力

    明太祖朱元璋和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史上两位著名的皇帝,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李世民在位22年,开创了中国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李世民本人还被各族人民和附属藩国尊称为“天可汗”,而朱元璋当政31年,却没有让明朝初年重现大唐时期那样的所谓“洪武之治”,这也证明朱元璋在

  • 历史上关于汉武帝的小故事有许多,可是这些都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小故事

    近几年来,随着各类历史类影视剧、历史类小说的流行,汉武帝母亲王娡梦太阳入怀;父亲汉景帝梦见刘邦说:生儿子当叫做刘彘;以及诞生了著名的“金屋藏娇”的典故的汉武帝媳妇叫阿娇……这些小故事都非常深入人心,也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认知。可是这些都是真的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王昭君为何会被派去和亲?宫女摇身变成公主,为大汉换来和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昭君,汉朝

    王昭君为何会被派去和亲?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朝建立之初,在北方有一个很强大的少数民族,那就是匈奴,汉高祖刘邦曾经意气风发征讨匈奴,可是在白登被匈奴大军围困,由此大汉王朝认识到了匈奴的力量,所以就放弃军事攻击的计划,转而采用和亲政策。和亲就是汉朝皇室的公主嫁给匈奴为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