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徽宗做的那首词到底有多厉害 宋朝因此续命150年之久

宋徽宗做的那首词到底有多厉害 宋朝因此续命150年之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02 更新时间:2024/1/21 0:12:38

宋徽宗到底做了一首什么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北宋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年仅二十四岁的北宋皇帝宋哲宗暴病而亡。宋哲宗之死事出仓促,没有留下遗嘱,让谁当下一任皇帝一时成了朝野瞩目的焦点。《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围绕这个问题,北宋朝廷吵成了一锅粥。宰相章惇主张立简王赵似,向太后则主张立端王赵佶。章惇一听要立赵佶当皇帝,厉声抗辩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但在向太后的坚持下,章惇反对无效,端王赵佶终于龙袍加身,当上了北宋第八任皇帝。从他继位之后的表现来看,不得不佩服宰相章惇的远见卓识,看人眼光极准。宋徽宗赵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文章书法,样样皆精,是个极有艺术天分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就是不知道怎么当一个治国安民的好皇帝,最终断送了北宋江山,自己也被金国掳走,国破家亡。

世人皆知宋徽宗的瘦金体和绘画独步一时,其实他的诗词也写得很好。如《眼儿媚》:“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寓意之深沉哀痛,词句之清丽幽婉,实不在李煜美人》之下。然而在世人眼中,这些恰恰成了他不务正业的铁证。

不过,虽然宋徽宗是毁掉北宋的罪魁祸首,但他写的一首词,却多多少少弥补了这个过错,在靖康之变的危急局面中挽救了宋朝,使得南宋得以开创,为宋朝续命一百五十余年。这首词就是《月上海棠》。“月上海棠”是词牌名,《云麓漫钞》记载,这个词牌正是宋徽宗的首创。不过宋徽宗的原作现在已残缺不全,这首《月上海棠》流传至今的只有九个字:“孟婆且与我、做些方便”。这首词为何能成为宋朝的救命稻草?

此事还要从头说起。宋徽宗的皇兄宋哲宗,登基时年仅九岁,奶奶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垂帘听政,独揽大权将近十年,高太皇太后是个强势骄横的女人,宋哲宗形同傀儡。随着年龄渐长,宋哲宗对奶奶的不满之心日益强烈。宋哲宗的第一任皇后是孟氏,出身官宦世家,为人贤良温婉,就是由宋哲宗的奶奶做主定下的婚事。宋哲宗恨屋及乌,把对奶奶的憎恨不满之情转移到孟皇后身上,对她十分冷淡。

在此背景下,宋哲宗后宫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宫斗事件。后宫妃嫔刘婕妤深得宋哲宗欢心,对皇后之位起了觊觎之心。刘婕妤工于心计,手段狠辣,她诬陷孟皇后图谋用“符水”害死皇帝,而此时高太皇太后已死,孟皇后没了靠山,宋哲宗立即顺水推舟,把孟皇后废黜,驱逐出宫,强制她出宫当了女道士,在京师瑶华宫修行,朝野民间都为她鸣不平。

宋徽宗继位后,知道孟皇后含冤负屈,动了恻隐之心,把孟皇后从道观中接回皇宫中恩养起来。但不久之后,孟皇后却无辜被卷入朝廷派系斗争风波,她被视为高太皇太后的守旧派人物,遭到革新派大臣围攻,宋徽宗不想为她影响朝局,就把她再度贬黜为道士,仍旧入居瑶华宫修行,在孤寂清苦中度过十几年时光。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靖康年间,金兵南下攻破汴梁,宋徽宗和宋钦宗、所有后宫妃嫔、皇族子弟,几乎被金国人一网打尽,全数押往北国。而孟太后因为早年被废黜,名字不在宋朝皇族名册之内,结果她幸运地躲过一劫。《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宋徽宗被金国人掳走之前,辗转托人把他的那首词《月上海棠》交给了瑶华宫中的孟皇后。

这首词中的“孟婆且与我、做些方便”,大有深意。赵宋皇族几乎都被金国掳掠而去,留在中原的只剩下宋哲宗的前任皇后孟皇后,和宋徽宗的皇子赵构,但赵构手中没有皇室的传位诏书,担当宋朝继任皇帝,名不正言不顺。孟皇后是仅存的赵宋皇族中身份最尊贵、辈分最高的人,是保证北宋皇权顺利传承、确认赵构继位合法性的关键人物。宋徽宗深刻意识到,此时赵宋王朝要想复兴,孟皇后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孟婆”在北宋时是传说中风神的名字,宋徽宗“留后为兴复基本”,用孟婆暗指孟皇后,“孟婆且与我、做些方便”,暗喻让孟皇后相机行事,重兴宋室。

孟皇后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金兵撤走后,在汴梁扶植了伪楚皇帝张邦昌作为金国的代言人。张邦昌深感自己影响力有限,又把孟皇后从瑶华宫请了出来,尊为太皇太后,想借助她的影响力为己所用。《宋史》记载,孟皇后百般寻找康王赵构,找到康王赵构的下落后,当机立断,“寻降手书,播告天下”,正式宣布赵构是宋朝的下一任皇帝,从法统上确立了赵构继位的合理合法。同时她“遣尚书左右丞冯澥、李回及兄子忠厚持书奉迎”,还“后遣内侍邵成章奉圭宝、乘舆、服御迎,王即皇帝位”,一手把赵构扶上皇位。

大宋朝的一线生机终于得以延续,宋朝由此得以续命一百五十年。宋徽宗糊涂了一辈子,当了俘虏终于明白了一回,用一首词保证了宋朝皇权的延续传承,宋朝由此得以复兴。可惜的是他明白得太晚,他要早这么明白,又岂会落到这步田地。

标签: 宋朝宋徽宗

更多文章

  • 曹参整日饮酒,不理政务 为什么还会被人称为贤相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西汉,曹参

    还不知道:曹参为什么会被称为贤相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参,字敬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秦时,曹参为沛县的狱掾。曹参在沛县任职期间,交好刘邦、萧何等人。秦二世元年(前209),曹参跟随刘邦在沛县起义,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戎马生涯中,曹参灭两国,取一百

  •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写了什么?真实的溥仪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溥仪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写了什么?真实的溥仪是什么样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950年,作为战犯的爱新觉罗·溥仪从苏联被押送回国,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中。关押期间,溥仪不止一次地撰写自传,揭露自己和检举日寇及伪满政权的种种罪行。抚顺战犯管理所的领导受到日本战犯撰写忏悔录的启发,认为

  • 6岁成皇后,15岁成太皇太后!孝昭皇后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孝昭皇后

    6岁成皇后,15岁成太皇太后!孝昭皇后一生经历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西汉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女孩,六岁就成了母仪天下成皇后,领导后宫。她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孝昭上官皇后。孝昭上官皇后出生于官宦世家。 上官安与霍氏之女,祖父是左将军上官桀,外祖父是大将军霍光。公元前87年二月

  • 朱元璋和孔子有什么仇什么怨 为什么朱元璋会贬低他甚至不允许后人做官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孔子

    还不知道:朱元璋和孔子有什么仇什么怨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开国,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开始了治理天下的历史。朱元璋是穷苦出身,小时候做过和尚和乞丐,生活也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一天,他与开国功臣刘伯温谈到孔子的《论语》,刘伯温

  • 曹操为何总是觊觎刘备帐下将领?曹操自己有哪些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为何总是觊觎刘备帐下将领?曹操自己有哪些猛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后在赤壁大战中战败,从此三国鼎立。曹操帐下汇集了海内外的文臣武将,诸葛亮曾经评价过:曹操帐下上将千员乃为假,而上将应有三百员。其中当世一流的统兵

  • 心系大局的赵云,为什么没有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云,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啥时候也没说过赵云不可重用的话,相反刘备一直视赵云为心腹保护神,就算他死了也把赵云留给儿子让儿子刘禅继续重用赵云。赵云何许人赵云,出生于常山真定,(今天的河北正定)人称常山赵子龙,出生日期没有记载,卒于229年,他是

  •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这十个堪称“疯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祢衡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这十个堪称“疯子”!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都说“乱世出英雄”,如果非要在历史上找出“英雄丛生”的年代的话,那只有两个:民国和三国!两者比较起来,三国好像更胜一筹,因为魏、蜀、吴三国的比拼更像是人才的比拼,无论谋士、还是武将,三国都属于“鼎盛时期”。三国的人物大家耳熟

  • 清朝最惨的皇后,最后却被废黜囚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乌喇那拉氏,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乌喇那拉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最近泰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国王下令褫夺贵妃的所有封号,也就是将其废掉了。在咱们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皇帝们经常废掉妃嫔,甚至皇后。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贵妃就很惨,她先被升格为皇后,之后却惨遭废黜,一直被皇帝软

  • 朱国治宁死不屈,康熙帝为什么不予以褒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国治,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国治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大概都对朱国治这个人有印象。此人官拜云南巡抚,面对吴三桂的威逼利诱,宁死也不肯投降,反而痛斥吴三桂,结果被杀。这段剧情与历史记载大体相同,按理说朱国治殉国,康熙帝应该予以褒奖,但是他没有任何表示,这到

  • 如果杨坚没有弄死太子会怎么样 隋朝还会怎么快灭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坚,隋朝

    还不知道:如果杨坚没有弄死太子会怎么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文帝杨坚一生做的最大错事,莫过于废黜并杀死太子杨勇了,连杨勇的三个儿子也杀死了,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对自己的亲儿子下此毒手,也只有隋文帝杨坚做得出来,这个大错一经铸成就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