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于情商:寇准不给宋太宗面子后果怎么样?

关于情商:寇准不给宋太宗面子后果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86 更新时间:2024/1/4 20:45:41

据《宋史》记载,生于陕西渭南的寇准堪称神童。这也许与遗传基因有关,因为他不但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爹还中过后晋的进士甲科,因为为国家做过不少贡献而被封为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

好种子发出好苗子,寇准这棵苗子从小就非同一般,高智商加好学加勤奋,把同龄人甩了无数条街,十四岁就写得一手好诗,尤其擅长七绝,超过不少所谓的专业诗人。

因为年纪小,寇准考中进士后差点未被录取。原因是那时候有个规定,如果考生没达到“法定年龄”,考试成绩再好也不予录取——皇帝亲自到殿试现场,一个个问考生的年龄,不符合规定的对不起,下次再来吧。

那时候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如现在这么严格、科学,查询起来也不方便,人们也没有一看便知年龄的身份证,年龄的真假基本上全靠考生的诚信,要弄虚作假很容易,你若只有十八岁,却非要告诉领导说小生已年满二十,领导也无法查证,基本上能蒙混过关,反正十八岁和二十岁看起来也没啥差别。

有人正是看到了有空子可钻,才劝寇准虚报年龄。却遭到寇准严词拒绝:“感谢你的好意。可是你听说过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吗?我正准备积极进取,如果一开始就弄虚作假,那不是欺骗陛下吗?这种事我可不做。”

网络配图

不知道当时规定的“法定年龄”究竟是多少,只知道寇准考中进士那年是19岁。

关于寇准不想撒谎这件事,《宋史·寇准传》是这样记载的: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诚实,是一个人的底线,寇准守住了这条底线。事情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他的美德,尽管不到“法定年龄”,他仍被录取,被授大理评事,先后担任巴东知县、成安知县、盐铁判官、尚书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

(二)敢于大胆进谏

如果说诚实是寇准的第一条底线的话,那么认真负责就是他的第二条底线。

他的认真负责,具体体现在大胆进谏上。

公元989年的某一天,寇准在殿中奏事。这人心直口快,忠言有点逆耳,简单点说就是说话不好听,宋太宗越听越不舒服——朕大小是个领导,给点面子行不?

寇准偏不。若是给领导面子,很多事就说不透,自然也解决不了,那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不说。

听不进去的宋太宗生气了,离开龙椅要进内宫。却被寇准扯住衣角,不让他走——皇上您干吗说走就走呢,臣还没说完呢,不行不行,您一定要听我说完再走。宋太宗只好回到原位,重新坐下,继续听他那“烦人”的唠叨。

事情过去后,宋太宗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寇准是个好同志啊,虽然说话有点难听,但人家从不藏着掖着。他不怕得罪领导,是因为他心里只有工作,只想把工作搞好,不像有些人,为了明哲保身,为了头上那顶乌纱帽,宁愿装哑巴。朕最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好同志吗?这个好同志能够为朕工作,是朕的幸运啊。

所以后来他逢人就说:“朕得到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宋史》: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三)该变通时也变通

实际上,寇准并非一根肠子通到底的迂夫子,该拐弯抹角的时候,他也会拐弯抹角。

网络配图

比如淳化初年,一个叫王淮的犯了受贿罪,受到朝廷处理。他接受的贿赂高达千万,结果却被从轻发落,仅被打了几板子、撤职了事,而且不久就官复原职。同样是受贿,一个叫祖吉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尽管他的情节比王淮轻得多,却被判了死刑。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王淮有个哥哥叫王沔,是当时的参知政事,事情是他搞的鬼。

寇准知道后相当气愤,这明显不公平嘛,不行,我一定得管管。

可是事情不归他管,如果硬管,那就是犯了官场的忌讳,会给自己埋下隐患。所以,尽管他愤愤不平,还是暂时把这份不平埋在心里,静等机会。

直到第二年,机会才姗姗来迟。

这个机会,还是老天爷给他的。

那年春天发生大旱。那时候的人知识贫乏,以为类似的天灾是上天的惩罚。宋太宗也一样,他把一些近臣召集拢来,惴惴不安地问他们:“老天这样惩罚咱们,是不是朕做错了什么啊各位?”其他大臣自然不敢把这事和皇上扯到一起,都说这是天意,皇上您不必自责,跟您没半毛钱关系。

唯独寇准不这么看,他慢条斯理地说,这事虽然不是皇上您造成的,但很显然与刑罚不公有关,《洪范》不是说了吗,天和人的关系,就像影子和回声,一个人长得不好看,他的影子自然也不会美,一个人唱歌的声音像鬼哭狼嚎,回声也不会好听……

这话又不好听,宋太宗又生气了,又不想听寇准那烦人的唠叨了,起身回了宫。可是没多久,他又觉得不能这样一走了之,得叫寇准把话说明白,所以他又让人把寇准召来,让他把话说完。

寇准却不说了——要我说也可以,条件是把二府(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

东府】)的官员都召来,不然我就不说。宋太宗无奈,下令让二府的官员都来听他的唠叨。

眼看二府的官员基本上都到齐了,寇准这才清了清嗓子,严肃地说:“不久前那件事,大家应该还记得吧?祖吉和王淮都犯了受贿罪,他们的判决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可是这里面存在的不公平,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为什么祖吉受贿较少被杀头,王淮受贿巨大最终却没事呢?因为他哥牛啊,人家是参知政事啊,祖吉一无后台二无关系,活该倒霉!大家说说,这是不是不公平呢?”

宋太宗发火了。哦买噶,居然还有这种事!那个啥王沔,这事儿真的假的?王沔吃了豹子胆也不敢说谎,吓得趴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连称该死。

把王沔严厉批评了一顿的宋太宗很高兴,因为他终于发现,寇准才是真正可用的人才!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那天开始,寇准有了直接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资格,进入了国家权力中枢。

(四)“失去”了才知珍贵

中国自古有句俗话,叫失去了才知珍惜。宋太宗之于寇准,是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宋太宗是怎么“失去”寇准的呢?原来寇准遭人算计,被贬到了青州。

网络配图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疯子。

某一天,寇准与时任枢密院副使的温仲舒一起外出办事,在路上碰到一个疯子,对着寇准的马喊了一声万岁。

一个疯子,别说喊一声万岁,即使喊十声万岁,也不会有人放在心上,除非那人也是疯子。但偏偏有人想利用这事做文章。那人名叫张逊,和寇准做同事的时候,因工作上的事情他们俩吵过一架,从此便怀恨在心。

这事儿被一个叫王宾的管理首都治安的官员知道了,和他是好哥们的张逊找到他说,兄弟那事儿你怎么看?就是有人喊寇准万岁那事儿呗!什么?小事一桩?这怎么能是小事一桩呢?你这是不懂政治!这事儿大了知道不!得告诉皇上,不然到时候你就惨了,弄不好是个知情不报罪。

在张逊授意下,王宾便添油加醋、火上浇油地奏了寇准一本,宋太宗果然很生气,把寇准在朝廷的官免了,让他到青州去当知府。

寇准离开后,宋太宗才知道他已经离不开他了,整天闷闷不乐,做梦梦见的不是娶媳妇,而是寇准,然后经常问寇准在青州的情况,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之类。

仅仅不到一年,宋太宗就把寇准召回了京师,拜为参知政事,995年又加给事中,天天“陪”在他身边,有什么事随时请教。

然而后来,寇准到底没有逃脱小人陷害,一年之中数度被贬,最后被贬到雷州,并病死在那里,只不过那是宋真宗当政时期的事了。

标签: 宋太宗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死前讲了个什么故事吓得儿子脊背发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深沉而又有大略,用兵如神。他将松散的蒙古人,整队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铁骑。其才能也绝不是单单的“只识弯弓射大雕”,他智勇双全,用其无人能及的胆识和眼界制定着挫敌之术,占领的亚洲大量的领土。不过,成吉思汗死的确实有点窝囊,先是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掉半条命,接着又被西夏公主咬掉了命根子,着实

  • 明穆宗服用媚药:昼夜亢奋临幸美女 无法理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穆宗

    穆宗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穆宗本来体质极好,根本用不着这些春药,结果服药以后亢奋不能自制,阳具昼夜勃起,只能临幸美女宣泄,无法视朝理事。对于皇帝来说,恨不能将天下所有的美人都纳入后宫,供他享用,但皇帝的精力却不能源源不竭。皇帝深感自己力量有限,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御幸美人时日益感到力不从心。

  • 好皇帝:宋真宗将此女藏匿15年一生专宠于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 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网络配图古代皇帝的择偶是有严格要求的,一般都是从名门望族中挑选,这些女子大多端庄典

  • 林冲一身本事却为何在梁山没有一个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林冲

    林冲是梁山好汉中最可怜,最苦逼,也是最自私的一个。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们知道林冲在风雪山神庙以后,走投无路,被柴进推荐到了梁山,落第秀才王伦不容他,害怕他抢了债主之位。且不说他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就是做强盗也不得,天下之大,没他容身之处,何其凄凉,何其可怜网络配图 什么是英雄——碰到坏人坏事敢于

  • 他是千古第一神射手 最后却死于万箭穿心之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养由基

    一聊到著名的射手,相信很多朋友首先会想到的是飞将军李广或者老当益壮的黄忠。其实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的有名的射手,但这其中有一人箭法无敌,比李广和黄忠还要厉害,堪称真正的箭神。他就是史上最厉害的箭神——养由基,相传他能在百步之外射穿作标记的柳叶,并曾一箭射穿七层铠甲。他两臂能开千斤弓,百发百中、百

  • 吊打努尔哈赤的明朝最强军却是明朝覆灭的真凶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努尔哈赤

    今天说说明代历史上的和所有部队都八字不和的辽东军。提起明朝的军队,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在南方沿海吊打倭寇的戚家军和在北方镇守辽东,替天子御国门的辽东铁骑。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戚家军为代表的南军和镇守边关的辽东军私人恩怨不断,甚至到了就差大打出手的地步。壬辰年时,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派15万大军入侵朝鲜,

  • 窝囊的三代皇帝 竟然被一个女人玩的团团转!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其实,文弱不文弱,只要看看皇帝就行了。不说军国大事,单是后宫,三代皇帝都搞不掂一个女人,结果反是皇帝自己被逼得发神经-指望这样的皇帝恢复中原,岂非缘木求鱼?公公说:当心我废了你。宋光宗的妻子叫李凤娘,原是将门之女,生性泼辣。这样一个女子,怎么就进了皇家门呢?原来全靠道士皇甫坦穿针引线。他当年一见李凤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如此怨恨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从小父母双亡,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被舅舅撵出门后,为了活命,他被家人送到了庙里做和尚,但庙里养不起他,他只好以化缘的名义四处流浪要饭。一日,朱元璋来到旧县(今安徽明光市女山湖镇)狮龙桥酒馆要饭。旧县镇上几个舞文弄墨的家伙聚在酒馆饮酒,其中还有个秀才,一个个脸挂几分醉意,见酒店门口来了个小要饭的

  • 吴用最大的失误是救了宋江 这句话道出多少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江

    吴用是个教书先生,却愿意使枪弄棒,结交的人物也是晁盖、三阮之类的人。公孙胜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晁盖只介绍了他叫吴用,而公孙胜却知道他叫加亮,这说明这个人在江湖上有些名气。吴用外号智多星,说明他有智慧;这个人的字是加亮,会让人联想到那个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但是,这个人的名字又叫做吴用,从读音再到他的结局,

  • 明朝野史:明朝大富商沈万三究竟拥有多少家产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沈万三

    沈万三,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为明初苏州富商,富可敌国,民间传说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因为“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曾出资修拓观前街,助朱元璋修筑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等,有野史记载,这个富商最终被朱元璋所杀。那么朱元璋为何要杀死曾资助过自己的沈万三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