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有哪些本事,竟然可以做到从南向北完成统一?

朱元璋有哪些本事,竟然可以做到从南向北完成统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456 更新时间:2024/1/25 23:21:18

众所周知根据我国地理情况,自古以为都是从北向南统一天下,从南向北基本是不可能的,那么朱元璋有哪些本事,竟然可以做到从南向北完成统一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朱元璋在北方的对手太菜了。

朱元璋在众多起义军中,并不是实力最强的一个,也不是反对元朝最激烈的一个。真正和元朝硬刚且有很强实力的,实际上是陈友谅集团。

陈友谅的实力比朱元璋强太多了,而且在对抗元朝的过程中,陈友谅始终都打着推翻元朝的旗帜,而朱元璋却曾经被元朝收编过。

之所以说元朝菜,是因为元朝当局,居然认为这帮起义军臣服了就真的是认怂了。那时候他们的主张是,谁公开反对我,那我就打谁。

朱元璋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表示归顺。得到元朝册封以后,元朝居然真的就不打朱元璋了,他们立马把枪头对准了称帝的陈友谅。

朱元璋没有称帝,所以还好归顺,可陈友谅称帝了,这就不太好玩这一套了。因此元朝和陈友谅之间的较量,严重消耗了双方的力量。

朱元璋趁着这个机会,疯狂在南方拓展自己的势力,巩固自己的集团。当时他的主张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一套实在是太有用了,鄱阳湖水战的时候,陈友谅的60万大军,居然被朱元璋的20万大军击败,陈友谅被人还被乱箭射杀了。这下朱元璋算是捡漏了,成为了南方最强的诸侯。

那么当时的元朝在干些什么呢?不好意思,他们在内斗。元朝内部分成了好几个派系,互相争权夺利,甚至连皇帝和太子都分成了两派,他们压根就没工夫搭理壮大起来的朱元璋。

朱元璋如愿以偿地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政权,成为了南方唯一的诸侯后,元朝这才意识到,原来老朱才是坏人啊!

可惜这种觉悟太晚了,朱元璋集团兵强马壮,团结一致。元朝内部勾心斗角,离心离德,你说谁能获胜呢?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不是我们太厉害,而是对手太怂包了。

二、民族斗争的坚定性,战胜了地理位置的缺陷。

从历史经验来看,朱元璋从南向北统一天下,的确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所以说,你说这里面有啥地理位置的规律,其实是很难归纳的,毕竟偶然性太强,不具备分析条件。

我认为,除了元朝内部混乱不堪以外,朱元璋之所以取胜,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了民族独立的思想。

当年元朝消灭南宋的时候,10万军民宁可跳海,也没有归顺元朝,由此可见,汉民族的独立精神是不可撼动的。

即使暂时被征服了,他们也在不断寻求摆脱束缚的机会。所以说,整个元朝98年时间里,汉民族的起义,基本没有中断过。清朝的时候也是一样,什么天地会、天理教、白莲教,一直在和清朝作斗争。

元朝末年的时候,以韩山童为首的红巾军,所打出的旗号,就是恢复宋朝江山。韩山童更是自称宋徽宗的后人,以此证明自身的合法性。

朱元璋等诸侯,之所以尊奉韩山童的儿子韩灵儿为共主,其实也是因为他们想要以恢复汉人江山为跳板,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

蒙古人强悍的时代,已经悄然过去。汉人集团在各大地主豪强的带领下,已经恢复了元气。这个时候朱元璋振臂一呼,以恢复民族独立为旗帜,自然可以招纳大量汉人,反对元朝的统治。

不光朱元璋的起义军在攻打元朝,就连元朝内部,其实也有不少汉人集团在起义,所以说民族情绪,也是帮助朱元璋由南向北统一天下的重要条件。朱元璋在北伐时,发布的北伐檄文中,就曾经提到过“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号,也能佐证这一点。

三、元朝没有利用好中原人才多的优势。

北方中原地区,人才济济,夺取了中原地区。也就等于是夺取了人才库,这些人可都是争夺天下的重要资源。历朝历代都很看重中原地区的人才资源。

朱元璋时期,中原已经失去了人才库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元朝灭金国和南宋的时候,把这里的人才给消耗干净了。而且又没有恢复这里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才不愿意为即将垮台的元朝服务。

所以说元朝霸占着中原,也没起到什么作用,人才反而溜到了南方各路诸侯这边了。这或许也是朱元璋能北伐成功的重要原因吧。

总结:朱元璋毕竟是历史的偶然性。

从历史的大规律来看,只有先拿下北方,才能顺势而为地拿下南方。这里面因素非常复杂。唐朝以前,南方人的战斗力其实也很强悍,比如说项羽所带领的江东八千子弟就是南方人,东吴的孙权集团,多数也是南方人,东晋集团里的陈郡谢氏,也是在南方发展起来的。

所以说,南方人不好战并不是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南方地理位置相对平坦,易攻难守,而北方山路崎岖,且高原较多,易守难攻。

拿下北方以后,整个集团的自信心爆棚,再南下的时候,就会发现轻松很多。这就好比考试的时候,把最后一道大题给解决了以后,再看前面的小题,可就轻松太多了!

而且,北方攻城艰难,锻造出了一支强大的攻城军队。他们到南方以后,便能够驾轻就熟地攻城略地。

标签: 朱元璋从南向北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大多数都平庸 明朝为何还能延续三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皇帝

    还不知道: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大多平庸,明朝却能存在近三百年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汉朝、新朝、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清朝。按照时间年限来看的话,秦朝15年,西汉210年,新朝15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隋朝37年,

  • 明朝时期的太子那么多 朱标为何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标,太子

    对朱标为什么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太子是个危险职业,权力太大会引发皇帝的忌惮。明朝太子朱标却是个例外,虽然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了半个朝堂的人,但他对朱标宠溺无比,赋予了他真正的天子权力,而且唯恐给的权力不够,大明最有能力的功勋都给了他。在历

  • 康熙临终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隆科多,清朝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影视剧中,隆科多都是雍正取得皇位最关键的人物。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古代封建王朝曾流行一句话:皇家没有父子,只有君臣。直白点说,在皇权跟前,毫无亲情、友情可言。康熙虽然经历了惨烈的九子夺嫡,但是对于孩子和经营一辈子的王朝还是很放心不下的,在临终之前,曾秘密地

  •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匡扶汉室

    对三国中真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只有4个人,刘备、诸葛亮并不在其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有人打起了篡汉自立的主意,比如董卓,比如袁术;也有人割据一方,过自己的小日子,比如刘璋,比如刘表;也有人真心想要匡扶汉室,但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刘备和诸葛亮并不在其中

  •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发动北伐?有何目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执政期间,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后,五次北伐中原,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后世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以蜀汉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北伐,甚至是诸葛亮的北伐拖垮了蜀国。而对于诸

  • 满宠:曹魏时期酷吏、将领,有勇有谋,屡有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满宠,曹魏

    满宠(?—242年),字伯宁,山阳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酷吏、将领。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满宠曾担任督邮,后来又代理高平县令,曾将犯人拷打致死,于是辞官归家。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招募,后来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执法严格著称;转任

  • 历史上的年妃真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年妃,清朝

    年妃是首位汉族血统出身的贵妃皇贵妃,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年妃能火,是因为《甄嬛传》里的华妃就是以她为原型设定的人物形象。在《甄嬛传》中,华妃仗着雍正的宠爱,在后宫中骄横跋扈,心高善妒,腹黑狠毒。由于演员把华妃的恶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华妃火了。华妃火了,自然就有人好奇,历史上的年妃真的就是这样的

  • 王湛:西晋初年官员,性格冲素简淡,沉静和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湛,西晋

    王湛(249年-295年),字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子,王浑、王深、王沦之弟,西晋初年官员。曾历任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汝南内史。元康五年(295年)去世,时为四十七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早年生活王湛少有识度,身长七尺

  • 钟会:曹魏将领、书法家,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钟会,曹魏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

  •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吴三桂,明朝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并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随后引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