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起如果没有被赐死的话 秦国统一全国能提前吗

白起如果没有被赐死的话 秦国统一全国能提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02 更新时间:2023/12/19 5:40:4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白起和秦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没有可能。

白起能被称为“战神”在于君王信任,国家综合实力远高于其他国家,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项作为基础,白起的军队必然难以百战百胜。

无奈的是,白起临终前,秦国综合国力大不如前,白起还和自己的老上级秦昭襄王关系不太妙。

关于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爆发后,秦国派出白起、赵国派出廉颇,两军在长平互相对峙一段,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

这时候,赵孝成王有些坐不住,立即让人催廉颇决战,廉颇因打了败仗,认为自己军队现在出战,必然不是秦军对手,为此他抵住了赵孝成王坚持自己的建议。

赵孝王对廉颇打败仗有些不满,有换帅打算,这时候,秦国宰相范雎派人来秦国实行反间计,告诉赵人自己最害怕赵括,希望能以他为帅。

赵孝成王居然信以为真,顶住所有压力,让赵括替换廉颇担任前敌主帅,赵括这家伙只会纸上谈兵,论实战经验压根不是白起对手,白起这家伙略施小计让赵括尝到一些甜头,赵括自认而然进入包围圈,很快白起让人断了他粮道,让军队里外三层围了起来。

赵括发现情况不对,决定率军突围,白起直接将他射死,赵军主帅死后,大军立即投降,白起则说,赵军士兵反复,决定将他们全部坑杀,仅留年龄较小的240人返回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后,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本来,秦昭襄王不想杀这么多年,这样做会引起天怒,可他一想到秦国军功制度,认为这战打得也艰难,双方死亡差不多,秦国士兵捞不到任何好处,没有好处有可能引起内部不稳,为此他想杀这些战俘,可他又不好充当这个坏人。

于是,白起当仁不让的当起这个坏人,秦军很快就实行了令人震惊的坑杀赵国战俘四十五万。

白起和秦昭襄王起矛盾的原因:

长平之战后,白起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彻底击败赵国,让他成为一个二三流小国,白起的建议一旦实行,赵国有可能彻底沦为二三流小国,只可惜他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赵国在得知白起攻打邯郸计划后,立即派人携带重金收买秦国宰相范雎,为的就是让范雎告知秦王割地求和,另外就是挑拨白起和范雎的关系。

范雎这小子内心有些不爽,他觉得如果白起将赵国打残,到时候这家伙的威望绝望超过自己,那自己还在秦国混个球。

一番考虑后,范雎答应了赵国使者建议。因此,他立即进入秦王宫跟秦昭襄王汇报,赵国愿意割地求和,这场战争可以结束了,同时要求秦昭襄王把白起召回来,免得这家伙过度兴奋,一下把赵国打残。

秦昭襄王思虑再三,觉得跟赵国打了有一段时间,每天军粮消耗量惊人,在打下自己还坚持多久还不懂,同时也担心等下其他几国支援赵国,自己到嘴的肥肉不就没了。于是,他决定采纳范雎建议,拿出几座赵国城池,弥补自身损失。

白起在前线整顿备战,就等秦昭襄王下出总攻令自己就可以在几天内拿下邯郸,很快,秦王的命令终于传到白起军营,可他等到的并不是总攻令,而是要求他立即撤军,白起瞬间懵逼,可他也没办法,只能带领大军撤退。

白起和秦昭襄王矛盾彻底爆发:

白起回到咸阳后,经过多番打听,才知道这一切主谋是范雎,是他劝秦王退兵,让他没机会立下这千古大功。

这时候,白起已经对秦昭襄王有些不满,认为这次机会一旦丧失,将来想在给赵国致命一击已经没有机会,因为其内心变化,最终导致白起之死。

此后,赵国并没有如约割地,秦国为此很生气,决定派白起率军出征,白起以身体不适,拒绝出征。

秦昭襄王不以为然,直接让王凌领军出征,本以为是一场顺利万分战役,哪知疲弱赵国爆发惊人力量,直接将秦国击败于邯郸城下,秦昭襄王得知情况,着急万分让人情白起出山。

这次,白起本该率军出征,可他依旧拒绝秦昭襄王命令,自己刚在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军,赵人对自己怨恨万分,一旦自己率军伐赵有可能会引起赵人拼死抵抗。另外,认为赵军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这时候出征有可能会让秦军陷入不利地步,同时要求秦军休养生息,等到良机再进攻赵国。

秦昭襄王得知白起所说后,内心有些不悦,认为白起没有为自己考虑,让他有些不爽。

为何会有这种情况,当初秦昭襄王放赵国一条命,本以为可以获得一些城池,哪知赵王不守信用,让他成为诸侯国笑话,为此他必须逃回面子,白起这家伙居然不愿为自己解忧,这让秦昭襄王有理由相信,白起有二心,有可能会做出一切对自己不利事情。

我们知道,秦昭襄王作为一国之君,非常在乎自己的面子,白起作为臣子给自己解忧理所当然,可他这时候,居然不愿出来,自然会引起秦昭襄王不满,认为白起不再受自己掌控,处理掉不听话白起也是理所当然。

秦军溃败导致秦昭襄王决定处理白起:

白起虽没有出征,不代表秦军没有其他将领,王龁成为他的代替者,秦昭襄王希望他能打个大胜仗,保全自己面子。

无奈,王龁面对赵军已做好万全准备,任他如何努力也没有取得很好效果,再加上楚、魏两军也是不好惹得主,随时有可能抄了自己后路,整体战局确实有些不利。

信陵君:魏无忌见有利可图,立即率领魏军加入战场,楚国春申君黄歇也带领大军前来参战,赵军见援军来临,士气增加不少,秦军两面收地,有些难受,只能率军突围,由于赵军刚经历长平对秦军怨恨异常,秦军打得很艰难,王龁经过一番波折后,率残部返回秦国境内。

王龁惨败后,秦昭襄王对白起怨恨异常,生了想杀的心,但转眼一想,白起是难得将才,这时候杀他不利国家,为此他又让人请白起出山,可白起依旧不愿意出山,反而还指责秦昭襄王不听自己劝告。

白起的话让秦昭襄王瞬间起了杀心,认为我给你面子你不要,那就不要说我不念君臣之情,可他并没有马上处理白起,毕竟现在有更紧急的事情。

王龁战败后,各国联军尾随其后,秦军无力抵抗,边战边撤,局势艰难万分,秦昭襄王必须保住国家后在考虑对付白起。

本来,秦昭襄王想组织一场反击,让自己军队获得更好士气,奈何各国势大,自己军队士气低落,难以组织有效反击,这让秦昭襄王有些忧虑。好在,各国内部发生矛盾,互相攻杀,最终相继撤军,秦国躲过一劫。

这件事情结束后,秦昭襄王决定好好跟白起算总账,毕竟这家伙不厚道,不为自己分忧,反而导致秦国遭遇如此败局,这样大臣不杀我内心难以平复。

为此,秦昭襄王派人赐死白起,白起则欣赏接受命运安排,这一战,秦国损失惨重,等了好多年缓过神来,单从这点看,就算秦国不处死白起,也难以提前统一全国。

综合所述:

白起作为秦军大将,不为王上分忧,反而居功自傲,换谁都无法忍受,杀他是迟早的事情,毕竟你就算多厉害,可你的一切都是王上所给,必然要为王上分忧,而不是以自己心情做事情。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标签: 白起秦国

更多文章

  • 乾隆后宫最“低调”的宠妃,苏氏是个怎样的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纯惠皇贵妃,汉朝

    清朝的覆灭使我国的封建王朝走向了末路,这个王朝它共存在了二百九十六年,在这二百九十六年间产生了十二个皇帝,而在这十二个皇帝里,乾隆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皇帝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观察过我国历史上各个皇帝的话,你会发现那些皇帝们并不是特别的长寿,平均年龄甚至还没有打到四十岁,但是乾隆却活了非常久,足足有八

  • 王允为何会彻底失败?他做了两件最不该做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允,东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王允想必大家都是知晓的,毕竟在当时他一手离间计,玩死了汉贼,策反了吕布,直接让他名声大振。而此时此刻的王允可以说是大汉王朝的救命英雄,很多文武百官对他都是敬佩万分。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下去,汉王朝应该在他的带领之下逐渐的恢复昌盛,

  •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谁的功劳更高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廉颇,蔺相如

    实际上廉颇和蔺相如对于赵国来说都是不可获取的人才,廉颇出生于赵武灵王时期,他亲眼见证了赵国在军事方面一步步走向强盛。而廉颇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赵国立下无数战功。蔺相如则是赵国另一柄锋利的矛,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不仅保住了赵惠文王的颜面,还让赵王得以顺利归国。虽然他们之间存在一

  • 古代最失败的一次皇子谋反,还没出手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祐,唐朝

    唐朝历史上发生过多起皇子谋反事件,其中最成功且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秦王李世民领导的“玄武门之变”。那么唐朝历史上最失败的一次皇子谋反又发生于何时,谋反的主角又是谁呢?答案还是跟李世民有关,不过这一次他成了计划被推翻的对象,而打算推翻他的是他的第五个儿子、齐王李祐。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

  • 吕布当初没有被手下背叛的话 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布,曹操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布和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的第十九回中,董卓被杀,余党李榷、郭汜等人一边抵抗吕布,一边攻破京城,并杀了王允。之后,吕布先后投奔了几个人,有南洋太守袁术、上党太守张杨、陈留太守张邈等人,但都没有呆多久。后来,刘备到了徐州后,吕布

  • 赵云和吕布相比 两人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布,赵云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吕布和赵云。三国时期的武将,我们肯定要指向吕布。当年,虎牢关,可是刘关张三人大战吕布,刘备的战斗力不去谈,关羽张飞两人却都是豪杰!三国时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他俩外加一个刘皇叔,居然没干赢吕布,还被他跑了?可见,吕布战斗力是很强,单打独斗,恐怕没人是他对手。而在后来,忽

  • 于谦是如何保住京城的?他为何没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于谦,明朝

    于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大家都知道于谦是一位诗人,他的《石灰吟》广为人知,但其实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卓越的军事家,于危难之间拯救了大明王朝。于谦,杭州府钱塘县,明朝著名的大臣。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于谦跟随明宣宗朱瞻基亲征。于谦声色震厉地数落朱高煦

  • 李傕郭汜夺取长安后,为什么要让刘繇去扬州当刺史?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繇,刺史

    东汉末年出现了多位汉室宗亲出任州牧的情况,最具代表的就是汉室三州牧了,主要是只刘焉、刘表、刘虞,有些时候刘繇会代替刘虞的位置,当然如果只按照实际情况来看,其实是有5人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出任过州牧,也就是在加上一个刘备,相对来说,刘繇可能是大家提及不多的,他也是5人中最没有成事的一个人。刘繇的祖上大家都

  • 朱瞻基有两位恶叔 朱瞻基上位后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宣宗朱瞻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贤明之君。朱瞻基在位时任用贤臣,整顿吏治和财政,经济得到空前发展。朱瞻基和父亲朱高炽开创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明宣宗朱瞻基影视形象明宣宗朱瞻基有两位叔

  • 在古代的所有皇帝中,为何最幸福的就是清朝的乾隆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幸福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历史进入真正的封建社会,这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大大小小的皇帝全部算起来,总共有559个,其中包括那些非同一的小国家,比如五代十国时候的皇帝,然而所有皇帝中,最幸福的应该就是乾隆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跟父亲雍正不同,乾隆继承皇位的时候,没有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