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赤壁之战结束后 使用苦肉计的黄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赤壁之战结束后 使用苦肉计的黄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572 更新时间:2024/1/11 4:23:16

还不了解:黄盖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中献苦肉计的黄盖,最终结局如何?为何“销声匿迹”了?

事实上,赤壁之战的第一功臣并非是诸葛亮,而是黄盖!若不是黄盖献计火攻曹操,孙吴联军怎么可能击败曹军?可令大家疑惑的是,在赤壁之战居首功的黄盖,居然在战后销声匿迹了,那么黄盖去哪里了呢?他死在赤壁之战了吗?

赤壁之战

关于赤壁之战,大家了解最多的版本便是三国演义版。在这个版本中,最大的功臣既不是黄盖,也不是周瑜,而是诸葛亮,若不是诸葛亮向上天借来东风,周瑜黄盖的火攻之计根本不可能实施,因为要实施这个计谋,就得依靠风力。最终,在诸葛亮的帮助下,东吴顺利地得到了东风,一把火将曹营烧得干干净净,曹操八十万军队毁于一旦,自此,诸葛亮名声大振,成为了令众人仰视的存在!

然而事实上,这只是三国演义的改编版本,正史中的赤壁之战,根本就和诸葛亮没啥关系!

曹操南下后,刘备迫于无可奈何,只能撤退,他原本是想逃到交州吴巨那里去的,因为吴巨和刘备是朋友,但是鲁肃拦住了刘备。鲁肃认为单靠孙权一方,是挡不住曹操的,不如把刘备也捆绑在一起,这样至少多一点胜算。在鲁肃的劝告下,刘备答应暂时不往交州撤退,并派出诸葛亮去和孙权商讨结盟事宜!而这,便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最大表现!

也就是说,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其实是扮演了一个外交使臣的角色,他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赤壁之战,只是在和孙权商讨如何联盟!至于联盟的最终成型,其实和诸葛亮的关系也不是非常大,因为这个联盟本身就是鲁肃拉起来的,只要鲁肃说服了孙权,基本事情就成了,只要诸葛亮不捣乱,好好的和孙权商量,走走过场,那么孙刘联盟,就算是正式成型了!

孙权和刘备联盟后,当即以周瑜为大将,统帅三万兵马对抗曹军,而刘备这边,也派出了不少的兵马跟随周瑜一起作战。曹操的士兵很多都是北方人,荆州士兵又刚刚归附曹操,人心不是特别安稳,所以当时曹军的士气并不是非常高,再加上瘟疫横行,所以曹军表现出来的战力并不是非常强,直接被孙刘联军打得停靠在长江北岸的乌林一侧,不敢轻易出来交战。曹军不出,孙刘联军也没啥好办法,双方只能干瞪眼,最终还是黄盖想出了一个妙计,击败了曹军,这便是火攻!

《资治通鉴》: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直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可以看到,正史中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只是一个使臣的身份,并没有参与作战细节,也没有参与借东风之事,这都是三国演义杜撰的。正史中提出火攻之计的人,乃是黄盖,而且具体实施这个计划的人,也是黄盖,所以说,黄盖才是赤壁之战中最大的功臣,是他给曹军带来了致命一击,使得曹操被迫狼狈撤退!

可令人奇怪的是,在赤壁之战中立下大功的黄盖,却在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何呢?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三国演义对黄盖的弱化

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做法大家都是深有感触的吧,可三国时期明明有魏蜀吴三个国家,为何大家都只是说罗贯中在尊刘抑曹呢,为何大家都只盯着刘备和曹操两家呢?为啥大家不说东吴呢?为何没有尊刘抑吴的说法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在罗贯中眼中,刘备一方都是忠义之人,是值得赞赏的,曹操一方枭雄颇多,也值得说道说道,但是东吴一方,他们不配!这可不是我瞎说的哦,这完全就是三国演义表达出来的意思!

从猛将角度来说,曹操和刘备手下都有不少的猛将,其中许多人还是顶级的水平!三国演义中的顶级猛将(超一流水平)共有8个,他们分别是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许褚典韦颜良。可以看到,这些猛将有5个属于刘备一方,2个属于曹操一方,就连被灭了的袁绍,他手下也是有顶级猛将颜良的,可为啥单单东吴没有这种顶级猛将呢?这不是摆明了看不上东吴集团吗?

人家都有顶级猛将,就东吴没有,足见罗贯中是多么的看不上东吴。更为重要的是,在罗贯中眼中,对付东吴的这些猛将,压根儿就不需要出动顶级猛将,只需要出动一个张辽就可以了!一个张辽,那基本就是东吴猛将的天花板了,就连太史慈甘宁这种猛人,也不是张辽的对手,可见在演义中,东吴猛将的战力是多么的差!可事实上,正史中的东吴猛将可不弱啊,赤壁之战败曹操,荆州之战败关羽,夷陵之战败刘备,东吴猛将哪里弱了?

其次从统帅的角度来说,东吴有四大都督,他们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可以说,他们四人都是当时的顶级统帅,是当时天下人都尊敬的有才之人,即便是在后世,周瑜、吕蒙、陆逊的评价也非常高,他们也被列入古今六十四名将,陪祀武庙,足见大家对他们能力的认可,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呢?这四人可被黑惨了!

正史中的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躺橹灰飞烟灭,然而演义中,他却被诸葛亮直接给气死了,让人觉得周瑜就是个小气之人。正史中的鲁肃,是个文武全才,人家使用弓弩,可是能直接射穿盾牌的,但是演义中的鲁肃,就是个任人欺负的老实人,形象差距太大。正史中的吕蒙,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赞誉,结果演义中他被描述成为了一个不顾大局,破坏孙刘联盟之人。可以看到,演义中把东吴最出色的军事统帅都弱化得不成样了,这完全就是罗贯中在故意打压这些东吴统帅啊!

综合演义中对东吴猛将的战力打压和统帅的弱化描述,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罗贯中是看不上东吴的,在他心目中,刘备和曹操两方才是争夺天下的主角,孙权不配,东吴不配,他们没有上桌对弈的资格!

也正是因为罗贯中看不上东吴,对东吴君臣的打压比较厉害,所以黄盖在赤壁之战后,很少再露面了,因为罗贯中压根儿就不想在东吴众人身上多费笔墨!连周瑜、陆逊这种顶级军事人才,都得不到罗贯中的青睐,更何况黄盖呢?

所以说,大家看三国演义,疑惑黄盖在赤壁之战后销声匿迹,并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罗贯中不喜欢东吴的人,让他们消失,那也是非常正常的,至少他没有抹黑黄盖!

二、黄盖年老,转内政了

演义中的黄盖在赤壁之战后逐渐销声匿迹了,但正史中却并非如此,黄盖在此战之后,还活了不少的时间。

赤壁之战,黄盖被流箭射中,落入水中,虽然他被东吴士兵救起来了,但由于他年纪比较大了,所以他暂时跑去养伤了,没有参加后续对曹军的作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后面的南郡之战,孙权攻吴之战,黄盖都没怎么露面。再后来,孙权论功行赏,给黄盖封了一个武锋中郎将,并将其调往了后方,让他负责处理后方的治理任务,因为他本身就比较擅长这块!

说白了,因为黄盖这个人年纪大了,且处理政务有一套,所以孙权把他从对阵曹军的前线给撤下来了,让他去对付后方的蛮族,这对于黄盖这种老将来说,也稍微轻松点,毕竟蛮族的战力远没有曹军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黄盖逐渐偏离了三国争霸的路线,毕竟大家主要关注的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事。黄盖被调往了后方,自然无法参与和魏国、蜀国的作战,自然也就“销声匿迹”了!

不过虽然黄盖没能参与到和魏、蜀两国的争霸战中,但他在后面的治理任务也完成得不错,还被孙权封为了偏将军,最终病死于任内!

《三国志》: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结语

综合来看,黄盖其实并没有死在赤壁之战中,他在此战立下大功后,被孙权派往了后方,负责后方的治理工作,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最终病逝于任内。至于大家为何会觉得黄盖从赤壁之战开始便销声匿迹了,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三国演义给大家带来的误解,演义的作者不是很喜欢东吴君臣,所以对东吴的猛将打压得比较严重,黄盖出生于东吴,天然不受待见,所以罗贯中不愿再他身上浪费笔墨了;二、黄盖年老,被派往治理后方,偏离了魏蜀吴三国的争霸路线,所以被大家给忽视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资治通鉴》)

标签: 黄盖苦肉计

更多文章

  • 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远离赵云 刘备为什么会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三国

    对刘备遗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临死前,为什么叮嘱诸葛亮不要重用赵云?说起三国时期的历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社会十分的动荡,经常会发生各种动乱,但是这个时期也是人才辈出的时间段。像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而今天,我们要说

  • 邓艾生前立下诸多战功 邓艾最后为什么会以悲剧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邓艾,三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邓艾,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生屡立战功的邓艾,为何以悲剧收场?三国时期,灭蜀之战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行动。邓艾凭借此战声名显贵,推动了三国一统进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邓艾在政治军事上建树颇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本应该受到重赏的

  • 年羹尧担任的抚远大将军是多大的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清朝

    年羹尧担任的抚远大将军是多大的官职?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年羹尧,赫赫有名的清朝大将军,一生跌宕起伏,曾位高权重,红极一时,最后却身败名裂,死在狱中,实在令人唏嘘。年羹尧是因为战功走向仕途高峰的,但其实他并不是武将出身,而是和大多数梦想入仕的人一样,自幼苦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幸

  • 历史上小明王韩林儿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小明王韩林儿,元朝

    韩林儿,栾城人,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朱元璋派重兵包围平江,发动了“平江之战”。在围城的同时,为了小明王韩林儿的安全,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到应天(今南京)来。然而,当小明王的船在瓜州渡江时,突然船翻了,

  • 曹丕篡汉,刘协下台 刘协为什么不转身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汉献帝

    对曹丕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篡汉后,刘协为何不投靠刘备?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通过“禅让”这样一种远古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王莽篡权不被历代所承认,曹丕接受禅让,则成为此后改朝换代的一种主要方式。曹丕通过一种相对和

  • 汉武帝立刘弗陵作为太子 刘弗陵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武帝,刘弗陵

    还不了解:刘弗陵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弗陵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何会立他为太子?汉武帝时期,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后悔不已,于是便开始思过,写下了著名的罪己诏。当汉武帝了解太子被冤枉之后,便开始为太子平冤,先灭了江充全族,之后又将当年追杀太子的人全部处决。不仅如此,还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文聘简介: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聘,曹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文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

  • 历史上真实的石虎是什么样的皇帝?有多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石虎,十六国

    石虎,字季龙,后赵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某一段时间,某一个地点,可能会发生一些令我们所难以理解的事情。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儿女都是比较疼爱的,即使不喜欢他们,也不至于虐待对方。但是在历史上,还是出现过一些狠毒

  • 朱元璋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明朝

    朱元璋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棣?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棣在朱元璋在位期间,相比其他皇子能力更为出众,他自小跟随名将常遇春、徐达、蓝玉南征北战在战斗中奋死拼杀,特别是他在公元1390年,年仅21岁的燕王的朱棣,率军兵不血刃的招降了北元名将乃儿不花,从此奠定了漠北的边境安全。从这里我们

  • 历史上南宫长万是什么人?他与宋闵公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宫长万,春秋

    南宫长万,亦作南宫万,春秋时期宋国将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等级制度是比较深严的,尤其是君臣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皇帝的身份是高于所有人的,并且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这个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十分完善,并且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