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 武则天为何而把都城迁到洛阳

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 武则天为何而把都城迁到洛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576 更新时间:2024/1/25 0:54:29

对武则天迁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武则天为何把都城迁到洛阳?

公元684年,武则天给洛阳改了个名字,把“洛阳”改成了“神都”,这是洛阳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名字叫神都,所谓的神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神州大地之都,这一年,唐高宗李治去世一年多了,武则天还只是皇太后,他的次子唐睿宗李旦在位,只是武则天的傀儡儿子皇帝。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洛阳改名为神都?

史书上没说,只能猜测一下,唐代最初建都在长安,长安离唐代皇室的起源地陇西和兴盛地关陇更近,到了唐高宗时期,把洛阳定为东都,与西京长安并称两京,唐高宗居住在洛阳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唐高宗是在洛阳去世的,唐中宗李显也是在洛阳即位为新一任皇帝的。

唐代都城最初在长安

唐中宗李显即位55天后,被武则天废除了皇帝之后,贬为庐陵王并被流放到均州(湖北丹江口)与房州(湖北房县),随后立唐睿宗李旦为皇帝,李旦虽然是皇帝,但实际权力均取决于武则天,第二年,武则天改元光宅。

所谓的改元就是新设立一个年号,从汉武帝开始,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改元的意思就是新设一个年号,一般来说新皇帝即位,或者有新气象发生,皇帝都会改元,但这个时候是武则天这个皇太后在改元,光宅的本意是光大所居,有建立新都的意思。

武则天不仅改了年号,还把洛阳改为神都,还把紫微城改为太初宫,还把旗帜、官服颜色也一并改了,明明是一个时代-唐代,为何武则天要改这么多?这很明显武则天是在为自己称帝做准备,只有改朝换代才需要改这么多,而且改成之后的这些名字,都有一个新的寓意。

武则天与唐高宗时期

比如“光宅”、“神都”、“太初”这些名字,都可以理解为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在为改朝换代做准备,至于把洛阳改成神都,那是因为洛阳一直在天下之中,是位于整个华夏最中间的位置,神州这个名字很早在古籍中就有记载。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这话的意思是说:中国就是赤县神州,而赤县神州有天下九州。武则天把洛阳改为神州之都,这不就是为了统治天下吗?神州之都也就是中国之都,也就是天下之都,这个名字从侧面说明了武则天的野心。

六年后的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定都神都,武周王朝正式开始,那么问题来了,武则天为什么要定都洛阳,而不定都长安呢?

武则天称帝

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政治原因:长安是李唐王朝的核心地区。

武则天建立的武周王朝是取代了唐代的,所以会引发唐代宗室以及利益相关人员的强烈反对,在武则天还没有称帝前,就有过多次反对武则天的叛乱,比如扬州徐敬业、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起兵反对武则天,都以失败告终。

这些叛乱只是明面上的,暗地中对武则天不满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数,所以武则天重用酷吏打击反对自己的各种势力。前面说过李唐王朝的祖籍地在陇西,而李唐王朝的建立者李渊来自关陇贵族集团,所谓的关陇贵族集团是从北魏时期,经北周、隋朝,一直到唐代都是当时强大的政治势力。

长安是李唐王朝的核心

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地区就是在关中与陇西一带,这里离长安非常近,是李唐王朝的核心地区,支持者众多,就算武则天再强大,也不可能把所有反对势力都消灭,为了减轻这种压力,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洛阳不是李唐王朝的核心地区,支持李唐王朝的势力也不多,相对来说政治压力较小,所以要迁都洛阳了。

二、经济原因:关中粮食不足以养活整个唐代朝廷。

秦汉时期,关中以及作为其后方的汉中平原、成都平原成为秦国和汉朝一统天下的经济基础,这一段时期关中+汉中+成都的粮食产量略高于中原地区,秦始皇刘邦都能利用这一优势来一统天下。

关中粮食不够养活唐代庞大的朝廷

到了东汉时期,以洛阳为核心的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包括长江以南的经济都得到了开发,整天的产粮区开始变得均衡,到了隋朝时期,因为天灾人祸以及人口增长,关中地区的粮食不足以养活当时的朝廷,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

《隋书 帝纪》卷一:甲戌,驾幸洛阳,关内饥也。

《隋书 帝纪》卷二:八月辛未,关中大旱,人饥。上率 户口就食于洛阳。

这是发生在开皇四年(584年)与开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在位时期的事,开皇四年这一次是隋文帝因为关中闹饥荒,于是到洛阳,没有记载原因,开皇十四年是因为关中大旱,百姓饥饿,于是隋文帝带领臣民到洛阳吃饭,以缓解饥荒。

隋文帝两次到洛阳解决饥荒,隋炀帝则迁都洛阳

皇帝都要带着臣民到洛阳吃饭了,可见关中的情况有多严重,所以后来的隋炀帝干脆就直接迁都洛阳了,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到了唐代也不例外,关中的粮食不够唐代庞大的政府机构吃饭了。

当时的长安人口达到百万之多,包括唐代政府机构人员及其家属、皇室成员及家属、长安周边驻军及家属、外国使团、长安城中的百姓以及全国各地到长安办事的人员,对于粮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关中、汉中、成都已经负担不起了。

其实洛阳的粮食也不足以养活整个唐代朝廷,但是,在隋炀帝时期,修建了大运河,把整个南北方与洛阳连接起来了,就算是洛阳的粮食不够了,把全国各地的粮食运到洛阳来,也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比长安容易多了,当时的粮食运输大部分靠水运,中原的粮食无法用水运运到长安,但可以运到洛阳,所以从经济原因考虑,武则天迁都洛阳。

洛阳有连接南北的运河,运输方便

三、地理原因:和平时期以洛阳为都城更合理,战争年代以长安为都城更合适。

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四通八达,和平时期方便控制全天下,长安拥有关中险要地势,有关中四关(东潼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打仗时有利防守。

长安虽然有四关保护,但其位置在整个天下的西边,差不多快接近边境地区,关中以北就是河套地区,河套以北就是漠南与漠北草原,长安以西就是陇西,再往西边就是河西走廊,无论是北边还是西边,都是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通道。

唐代初期,突厥颉利可汗率领十万军队从北方迅速南下,直接突入到渭水边,逼近长安,给长安造成了威胁,李世民沉着应对,才解除这次的威胁,这是因为长安离边境太近了,这是唐代初期唯一一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了。

洛阳位于天下之中

但武则天统治天下时期,已经是和平时期了,而且唐代(武周)的势力在当时非常强大,处于巅峰期,其疆域向西到达了西域及中亚一带,向北到达了蒙古高原,战争都在国土之外,所以算是和平时期,把都城迁到天下正中的洛阳,更符合治理天下。

而且洛阳有水路到达全国主要地区,方便运输,洛阳位于全国的正中间,也方便首都与全国各地的交流,所以和平时期以洛阳为都城比长安要好,武则天就迁都洛阳了。

标签: 武则天洛阳

更多文章

  • 唐玄宗得知杨贵妃在给安禄山洗澡后 唐玄宗为什么不阻止两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隆基,杨贵妃

    还不了解:杨贵妃和安禄山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贵妃在给安禄山洗澡的时候,唐玄宗得知后,李隆基为什么也不阻止?引言杨贵妃不仅给安禄山洗过澡,而且还与贵妃对食、通宵不出。有一次用力过猛,安禄山还将杨贵妃的玉乳给抓伤了!!!“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购衣服……召禄山入禁中,

  • 李亨当初抢了李隆基的皇位后 李亨为什么还接回唐玄宗李隆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亨

    对唐肃宗和唐玄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肃宗李亨称帝之后,李亨为什么还要迎接唐玄宗?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他是接班人不假,可不是在唐玄宗死后才登基的,可以说他的登基充满了疑惑和奇妙。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带着太子李亨逃往四川,结果在马嵬驿发生了兵变,杨贵妃和宰

  • 王审知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审知,闽国

    王审知,字信通,又字详卿,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开闽三王”之一,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开国国君,在位共16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审知初与兄王潮跟随王绪,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公元897年(乾宁四年)王潮去世,王审知继其位,朝廷任他为武威军节度使、福建观察

  • 后世如何评价王审知?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审知,闽国

    王审知,字信通,又字详卿,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开闽三王”之一,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开国国君,在位共16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审知初与兄王潮跟随王绪,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公元897年(乾宁四年)王潮去世,王审知继其位,朝廷任他为武威军节度使、福建观察

  • 南汉高祖刘龑:南汉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龑,南汉

    刘䶮,即南汉高祖,又名刘纻,唐末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开国皇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刘隐去世,刘䶮为权知清海军留后,后梁授刘䶮为清海军节度使,封南平王。贞明三年(917年),刘䶮称帝,建都番禺,

  • 刘龑建立南汉后,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龑,南汉

    刘䶮,即南汉高祖,又名刘纻,唐末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开国皇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刘隐去世,刘䶮为权知清海军留后,后梁授刘䶮为清海军节度使,封南平王。贞明三年(917年),刘䶮称帝,建都番禺,

  • 深受孙权重用的五位大臣,东吴五君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权,东吴

    深受孙权重用的五位大臣,东吴五君是谁?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吴五君,指三国时期东吴的五位大臣:诸葛瑾、顾邵、步骘、严畯、张承。 他们都得到了孙权的器重,当时人也对他们评价颇高。一、诸葛瑾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

  • “魏国四聪”是谁?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国四聪,曹魏

    “魏国四聪”是谁?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世语》: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魏国四聪( 明哲之士曰“聪”)指的是魏国的夏侯玄、诸葛诞、邓飏、田畴。在三国时期,他们因为“明哲”而被后人景仰。但是,“魏国四聪”

  • 孙权的皇后潘夫人:堪称''江东绝色'',历史上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潘夫人,三国

    孙权的皇后潘夫人:堪称江东绝色,历史上评价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孙权有很多妃子,《三国志》中就记载了谢夫人、徐夫人、步夫人、王夫人(两个)以及潘夫人。其实还有更多。下面小编主要说的就是这个潘夫人。她算是孙权这些妃子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因为她的儿子孙亮当上了东吴第二任皇帝。而且在野

  • 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的实力怎么样?是如何排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五子良将,三国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曹魏五子良将中,谁排名第一,自然就存在较大的争议了,有人认为是张辽,也有人认为是张郃或者于禁。那么,问题来了,关羽是蜀汉五虎上将之首,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曹魏五子良将中,谁排名第一呢?一首先,在笔者看来,按照最后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