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牛仙客是谁?大唐盛世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牛仙客是谁?大唐盛世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16 更新时间:2023/12/22 9:56:39

牛仙客是谁?大唐盛世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公元736年,唐朝开元二十四年。这一天,唐玄宗收到一份奏报,说河西地区最近军械精良,仓储也十分充盈。比起以往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于这个结果,唐玄宗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当时主管河西地区的这位节度使,能力非常强,早已得到了唐玄宗的认可。而这次考察之后,唐玄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打算直接把这位节度使,调入中枢,升任六部尚书。

然而对于唐玄宗的意见,宰相张九龄,却坚持反对的态度。张九龄虽然也认可这位节度使的功劳,但是却坚定认为,此人出身底层,没有过中枢任职的经历,很难承担起中枢重臣的责任。

面对张九龄的反对,唐玄宗也不好强行下旨,给这位节度使升官。不过,在张九龄反对的同时,另一位宰相李林甫,却非常支持这位节度使,认为他是真正的宰相之才。

在这次争论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张九龄因为他举荐的人才犯了罪,被暂时贬官。而这次贬官之后,张九龄因为年龄太大,不久后就病逝了。随着张九龄彻底离开中枢,李林甫成为了头号宰相。

在李林甫掌权之后,这位曾经有功的河西节度使,被顺利调入京城,担任工部尚书。数年之后,此人更是被任命为大唐的宰相,权势极大!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张九龄之前的判断,其实是对的。这位河西节度使,当上宰相之后,非但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反倒是一步一步,把盛唐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位张九龄不看好的宰相,名叫牛仙客。在正史上,他被认定是一个奸臣。但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他的一生,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个人的一生,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错误的话,那就只有一个错误。

他不会争。

牛仙客生于公元675年,当时正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唐朝正处于版图极盛时期。牛仙客的父亲,曾经在唐朝边境地区,担任刺史,地位也不算低。

不过,据史学家考证,牛仙客可能并不是家里的嫡长子,而是庶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牛仙客长大之后,并没有受到家里太多的帮助。

牛仙客成年之后,按照当时的规定,作为刺史一级官员的孩子,直接得以入仕,在甘肃灵台县一带,做了一个底层小官。现在我们往往用‘九品芝麻官’这个说法,来称呼一些古代小官。但实际上,刚刚入仕的牛仙客,连九品都不是,只能算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吏。

因为不是家里的嫡长子,所以家里能给的帮助,也十分有限。能让他做一个小吏,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牛仙客入仕之后,却很快遇到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个贵人。

这个贵人,就是当时他的顶头上司,当地的县令傅文静。

傅文静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在和牛仙客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便认定牛仙客有一定的才能,所以便大力提拔牛仙客。后来,傅文静逐渐升官,牛仙客也一直被傅文静带在身边,不断晋升,后来做到了洮州司马的位置。

洮州司马这个官职,已经不算低了。类比现代的话,大概相当于是某个地级市的副市长级别。

在担任洮州司马期间,牛仙客很快又遇到了自己人生当中,第二位贵人。这位贵人,就是当时的河西节度使,君毚。王君毚是盛唐时期一个很能打的名将。王君毚升任河西节度使后,因为工作原因,开始和牛仙客接触。在此期间,牛仙客很快就得到了王君毚的赏识,成了王君毚的心腹。

因为王君毚的原因,牛仙客得以再次迅速升迁,开始成为河西地区的核心管理人员。接下来的几年里,牛仙客展现出了极强的工作能力,辅佐王君毚,把河西地区的内政,打理的井井有条。

不过,六年之后,王君毚在和吐蕃、回鹘的战斗当中,意外战死。王君毚死后,河西节度使换成了一个叫萧嵩的将军。这个萧嵩同样也是唐玄宗时代的一位名将,能力同样很强。有趣的是,萧嵩上任之后,同样对牛仙客极为认可,不但多次提拔牛仙客,还把很多政务上的事情,一股脑的都交给了牛仙客处理。

从牛仙客的升官过程,我们不难看出,牛仙客绝对是一个能力非常强的官员。在家世背景方面,牛仙客基本没什么可以依仗的地方。然而他入仕之后,却能单凭自己的能力,连续得到上司的器重和提拔。

这种人,往往工作能力极强,而且还会搞关系。

牛仙客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河西地区工作了几十年,几乎没人说过他的坏话。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觉得,牛仙客工作勤勉,以诚待人,能力很强。而牛仙客身居高位以后,河西地区的军民,也都深深爱戴他,称赞他是一个好官。

所有的这些,都不是后世杜撰,而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

仙客清勤不倦,接待上下,必以诚信。——《旧唐书》

这样一个官员,你要说他不是好官,那真是没天理了。

但同时,也正是这样一个好官,后来把整个大唐盛世,彻底带沟里去了。

萧嵩上任之后,仅仅只过了两年,便成功返回京城,升任中书令,直接荣升宰相之位。不过,萧嵩这个人,打仗能力不错,但做宰相就差点意思了。虽然做了几年宰相,但是也没什么政绩,所以在历史上也不太出名。

而萧嵩返回京城之后,力主推荐牛仙客,接替自己的位置。在萧嵩的推荐下,短短几年之内,牛仙客便再次上了一个大台阶,一跃成为新任河西节度使,兼凉州刺史。

到了这个时候,牛仙客已经是妥妥的大唐高级官员了。而且,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一个底层小吏,到大唐节度使,牛仙客一直没有离开过河西地区。也就是说,牛仙客是在一个几乎独立的系统内,从最底层爬了上来,一路爬到了最高处!

这在整个唐朝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牛仙客担任节度使期间,河西地区一片祥和。虽然没有在战争方面,取得什么重大胜利,但是在政务方面,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仓库越来越充实,政府也越来越有钱。单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断定,牛仙客绝对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官员。

数年之后,公元736年,牛仙客调任朔方行军大总管。而新任河西节度使上任之后,发现牛仙客几乎已经把河西地区所有仓库,都给填满了。光是这一项政绩,就足以证明很多问题了。

在这之后,这位新节度使,上书朝廷,请求对牛仙客进行嘉奖。而唐玄宗派人核实之后,发现情况确实如此。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幕。唐玄宗非常大方,直接提出,要调牛仙客回京城,担任六部尚书。

那么,被后世称作‘开元年间最后一位名相’的张九龄,为何坚决反对这项任命?到底是他和牛仙客有过节?还是说牛仙客真的有什么缺点吗?

都不是!

张九龄之所以反对,就在于他老早就看出,牛仙客虽然是一个好官,但他的能力,其实非常有限。

牛仙客调任朔方行军大总管这一年,已经62岁了!在漫长的为官生涯当中,牛仙客一直呆在河西地区,从未进入过京城中枢任职。

照理来说,一个官员要想在京城中央,担任较高职位的话,这个官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他必须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牛仙客的能力或许不错,但是他长期在河西地区工作,对其他地方根本一无所知。这种经验,是有致命缺陷的。

其次,像牛仙客这样的官员,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不会得罪人!

牛仙客出身底层小吏,最后却能成为节度使,而且基本没什么人说他坏话。这意味着,在长达数十年的为官过程当中,牛仙客基本上没怎么得罪过人。哪怕是单纯政见不同的情况,也极少出现。

对于一个想要升官的官员来说,这无可厚非。只有大家都觉得你好,你才能升得上去。但问题是,一个京城高官,乃至一位宰相,如果还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太行了。

一个真正的宰相,要处理国家政务,难免会遇到各种阻力。如果像牛仙客这样,只知道做老好人,那是绝对不行的。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就如同张九龄预料的一样。在他的坚决反对下,唐玄宗虽然没能把牛仙客调入京城,但还是给他封了个陇西郡公。同年十一月,因为张九龄被贬离京,再也无人阻止此事,牛仙客被顺利调入了京城。

在牛仙客被调入京城的时候,有一个人,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奸相,李林甫。

一代奸相李林甫,为什么会帮牛仙客说话?难道是因为牛仙客给李林甫送了钱?或者是两人之间有什么利益关系?

其实,这还真没有。

李林甫之所以愿意帮牛仙客说话,其实就是看中了牛仙客‘老好人’的这个属性。李林甫知道,牛仙客这个人,根本不会得罪人。如果让他做了宰相,只要李林甫有意见,他是绝对不会反驳的。如此一来,李林甫等于是一家独大!独自掌握了所有中枢大权!

这恰恰是李林甫最需要的!

果不其然,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就如李林甫预料的一样。牛仙客入主中枢之后,根本不敢得罪任何人,更不敢得罪李林甫。在李林甫的鼎力支持下,不久之后,牛仙客入主门下省。这一下,可彻底随了李林甫的心愿。

要知道,门下省的职能,本就是封驳审议。也就是说,李林甫拿出的意见和方案,需要由牛仙客来进行审核与反驳。如果牛仙客觉得有问题,随时可以退回去,让李林甫重新改。

但问题是,以牛仙客这种老好人的性格,哪会给自己找不自在?所以,在这之后,凡是李林甫的决策,全都可以畅通无阻地实施下去,没有任何阻力。

在中枢一家独大的李林甫,也可以开始进行自己的下一步计划。因为牛仙客开了这个坏头,此后十多年时间里,李林甫把持了中枢,将那些有能力的官员,全都外放到地方上去做官。然后将那些庸庸碌碌,或者只知道溜须拍马的官员,调入中枢。

这样一来,也就没人能和李林甫争权,无人能撼动他的宰相之位了。

正是因为李林甫常年不作为,导致唐朝开元年间的大好局面,迅速恶化,最后酿成了后来那场安史之乱。

当然,这事的主要责任,还是在李林甫身上。相较来说,入主中枢之后,牛仙客除了不敢得罪人之外,其实也还算是一个好官。

牛仙客在任期间,虽然将自己当成了李林甫的副手,凡事以李林甫为主。但同时,牛仙客本人极为廉洁,从未有过贪污受贿的骂名。甚至就连唐玄宗赐给他的财物,他也不敢使用,反倒是全都封存了起来。

这样一个官,你要说他是坏人吧?他确实不坏!可你要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好官,好像也不太合适。

用现代的话来说,这就叫懒政不作为!

当然,牛仙客在职期间,也不是什么都没做。至少,在管仓库方面,牛仙客做得不错。牛仙客主政期间,曾经在关中地区,推行和籴法。

所谓和籴法,简单来说,就是由朝廷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粮食。如此一来,商人们为了赚取利润,便把粮食从低价区,卖到了高价的京城地区。而朝廷这边,则可以趁机填补粮仓。一旦等到灾年,便不会出现粮食不够的情况。

在牛仙客的操作下,当时长安粮荒的问题,基本被解决了,而且也降低了漕运的压力,缓和了很多矛盾。从这一点来看,牛仙客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在京城工作了六年之后,公元742年,牛仙客以左相的身份,在长安城内安然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这样的牛仙客,实在很难说,他到底是一个好官,还是一个坏官。但毫无疑问,正是因为他不敢得罪人,才导致李林甫一家独大,最后将整个盛唐,彻底带入了深渊。

所以说,做官,有时候还真是不能做老好人。老好人式的官员,对国家和百姓来说,恐怕都不是好事。

标签: 牛仙客唐朝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寿命为何那么短 看看后宫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为何寿命较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嫔妃的侍寝是关系到皇族血脉传承的大事,整个皇宫,从嫔妃到宫女,都想得到皇帝的宠爱。如果他们能生下龙子,那就更了不起了,他们将一辈子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北魏文成帝曾经在粮仓里宠幸了一个宫女,她怀孕后生下了一个皇子。有一次

  • 拓跋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他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拓跋翰,北魏

    历史上有两位拓跋翰,一位是十六国时期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第三子,另一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北魏的拓跋翰。拓跋翰的鲜卑名是乌弈肝,他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也是景穆帝拓跋晃及南安隐王拓跋余的异母兄弟,生母是舒椒房。拓跋翰的出生年月,史书中并无记载,只知道他于太平真君三年(442

  • 日本幕府当局为何大力独尊朱熹之学的缘由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日本,幕府,当局,为何,大力,独尊,朱熹,学的,缘由

    江户时代,以儒教为媒介所进行的思考是留给日本人的精神遗产,虽说不是全部,但首先是或基本上是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到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日)相良亨随着幕藩体制的确立,德川政权得以巩固,和平的时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此时的日本如同一个成长中需要营养的孩子,不断地从先进的中国文明中吸取

  • 揭开历史谜团:奸臣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揭开,历史,谜团,奸臣,秦桧,为什么,陷害,岳飞

    说道秦桧,人们就会想到他是陷害岳飞的侩子手,是一个奸臣,那秦侩究竟是如何陷害忠良岳飞的呢?下面让小编与你一起了解一下当时事情发生的经过。宋军正要渡河,乘胜追击,却受到宰相秦桧(huì)的阻挠。秦桧鼓动宋高宗与金人议和,并以宋军立即撤军作为议和的条件。岳飞

  •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揭开,霸气,十足,元朝,灭亡,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1368年,享国运

  • 黄帝御女千二百成仙?不靠谱传闻谁造的谣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帝,御女千,二百,成仙,不靠,传闻,谁造

    作为华夏文明的始祖,黄帝公孙轩辕历来为后世所敬仰,传说中的黄帝不仅一统华夏众部落,而且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 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不仅如此,后世的道家也视他为道家先祖,道家亦被称为“黄老之术”。作为道家学术的重要 分支,&l

  • 道光皇帝死前留下四道解不开的遗嘱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道光,皇帝,死前,留下,四道,不开,遗嘱

    道光帝在临死前,留下了四道遗嘱,简单的说就是:一、他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二、他死后,其神牌不升祔太庙。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三、他死后,不要在他陵寝的五孔桥南为他建圣德神功碑;但要把“大清某某皇帝”文字镌刻

  • 诸葛亮火烧新野属杜撰:是文职没带兵打仗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火烧,新野,杜撰,文职,带兵,打仗

    葛亮火烧新野的故事十分流行。但历史却是另外一番样子。小说中,诸葛亮被刘备“三顾”之后,体面出山。他出山之后先烧了两把大火,第一把火烧博望坡,第二把火烧新野,尤其是后者,烧掉了刘备苦心经营了8年的地盘。这把大火烧过1000多年后,还能找到当年的遗迹吗?这把大火的真相如何?小说中

  • 清大臣和珅如何从孤儿变成了世界巨贪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臣,如何,孤儿,成了,世界,巨贪

    清朝的和珅可是大大的有名,那就是世界第一贪。可惜当年也曾是个孤儿,三岁丧母,九岁丧父,小时候就和弟弟何琳寄人篱下,整天看继母和别人的脸色行事,而且早期仕途不顺,曾经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后来因为机缘凑巧,才与皇帝结缘,不想一步登天,从此在皇帝身边效力,后来呢,一步步由小到大,最后居然蜕变成大贪污犯。

  • 取经时间为何超出观音预算 藏重大玄机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取经,时间,为何,超出,观音,预算,重大,玄机

    当年,如来佛祖在盂兰盆会上定下取经大计之后,责成观世音菩萨分管此事,当她下山去寻取经人的时候,路过玉真观,曾对金顶大仙说,取经人大约两三年就能到灵山,结果却花了十四年时间,整整超出预算十多年。最后连金顶大仙都说,观音菩萨骗了他。按照观音菩萨的法力推测,她不可能不知道取经要花多少时间,起码不会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