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历史上有三位皇太后受到后世历史学者们的推崇,他们分别是宋仁宗时的皇太后刘娥、宋英宗时的皇太后曹氏和宋神宗时的皇太后高滔滔。他们对宋朝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垂帘听政期间,更是对国家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曹太后和高滔滔是非常密切的亲戚关系,曹太后是高滔滔的姨妈,同时也是收养高滔滔入宫的人。然而这两位太后之间的关系却非常差,甚至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在宋英宗和宋神宗时期,她们同为后宫之主,却是明争暗斗,上演了一出出匪夷所思的宫斗戏。
从情理上来看,这两人不应该是这样针锋相对的关系。曹太后既是高滔滔的姨妈,也是收养她的人,可以说改变了高滔滔的人生。如果没有曹太后将高滔滔收养进宫,高滔滔就不可能嫁给赵宗实,也就没有问鼎皇后宝座的机会。而且两人都是北宋将门家族出身,两家人还是姻亲关系,有着共同的利益链,按理说在宫内应该互相帮扶的。然而事情却不是这样,自从宋英宗即位开始,两人便产生了各种矛盾。作为皇后和侄女的高滔滔对姨母曹太后各种看不惯,双方在后宫权力上发生了各种明争暗斗的事情。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学者认为是宋英宗初年两宫失和,曹太后和宋英宗赵宗实权力争夺,所以才导致了曹太后和高滔滔关系破裂。这种说法看似有些道理,但实际上却是主观臆断了。在赵宗实即位的第一年,曹太后垂帘听政,此时出现与高滔滔的矛盾还能够理解。但在曹太后归政撤帘以后,赵宗实亲征了,两人的关系依旧没有任何改善。即便是在震动天下的濮议之争中,曹太后还主动表示了退让,但依旧没能缓和与高滔滔的关系。从这些细节来看,曹太后与高滔滔关系的恶化,恐怕不只是两宫失和那么简单。
从少量史料中描述的宫廷生活细节来看,可以推测曹太后与高滔滔关系的恶化,是与朝廷政治格局中的变化息息相关的。两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也是中国古代后宫关系中较为常见的。从秦汉时代开始,当一个女人做了皇后,便会把自家的亲戚推选入宫,逐步将其册立为储君的正妃,以达到稳固后宫权势的目的。这种情况在各朝各代都非常普遍,对朝廷政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滔滔是曹太后的侄女,她被引入宫中,曹太后显然是想要稳固后宫权势的。尤其是高滔滔嫁给了赵宗实,而赵宗实又是宋仁宗的皇嗣子,这就是最好的政治联盟。
以古代政治的惯例来看,她们俩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的。两人都是北宋将门世家出身,早已是姻亲关系,可以说利益链盘根错节。曹太后的祖上是开国元勋曹彬,高滔滔祖上是宋太宗赵光义最信任的将领高琼。这两家都是非常典型的将门家族,在宫廷中代表了北宋将门的利益。实际上这也是北宋皇帝后宫的特点,当家的皇后必然出身于北宋将门。在此之前宋太祖的宋皇后、宋太宗的符皇后和李皇后、宋真宗的潘皇后和郭皇后、宋仁宗的郭皇后,她们都是北宋将门世家出身的女人。
宋仁宗废除郭皇后之后,虽然不太乐意,但是在朝廷大臣们的坚持下,还是娶了不太喜欢的曹皇后。从这个角度看,宋朝皇后走将门世家路线,是朝野公认的政治潜规则,即便是宋仁宗都没法更改。因此皇后在后宫中代表将门世家的利益,这也是宋朝文武大臣之间互相妥协地结果。文臣掌管朝廷、武将联系后宫,似乎成了宋朝政治体系稳定的必然规律。可同出于武将世家的曹太后和高滔滔却斗得不可开交,这倒是与之前出身于将门世家的几位皇后大为不同。从这点上看,两人在政治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冲突的。
从一些史料上看,可以推测她们之间的矛盾并非是出自于宋英宗身上,而是出自于北宋将门内部。实际上从濮议之争过后,曹太后就不怎么搭理朝政了,她与宋英宗在政治上的冲突就消失了。可是曹太后此时与高滔滔的矛盾却激烈起来,甚至出现了为了嫔妃的问题产生的争执。当时宋英宗赵宗实亲政已经一年多,但身边还没有什么嫔妃,只有高滔滔一人。曹太后为了缓和矛盾,便派人送去两个宫女,并让人给高滔滔带话。高滔滔对姨母的话很不乐意,说自己嫁的是“十三团练”,而不是嫁给皇帝。这句话虽然是气话,却是暗藏玄机的。
赵宗实不是从皇太子身份即位,而是从团练使和皇嗣子的身份上即位,因此在皇室内部充满了争议。赵宗实又是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所以有十三团练之称。此时高滔滔旧事重提,显然是给姨母软钉子碰,言下之意是赵宗实的后宫轮不到曹太后指手画脚。但曹太后作为赵宗实名义上的母亲,却也是有资格过问的。从礼法上看,不论是皇室内部关系,还是将门世家关系,高滔滔这么回答都是属于不孝的范畴。可高滔滔就是这么执拗,坚持不接受曹太后的好意。直到后来赵宗实病重需要冲喜,才纳了三个嫔妃。
从这个事件来看,高滔滔对曹太后不仅仅是不睦,甚至可以说是防范了。高滔滔担心的是曹太后在自己和赵宗实身边设下暗桩,将他们的一举一动监视可控制起来。这种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但其实不太大。曹太后已经完全退还了权力,大多数宋仁宗时期的大臣都在濮议之争中被贬斥离开。朝廷中掌权的是韩琦和欧阳修等人,这些都是赵宗实的铁杆心腹。所以高滔滔的这个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没有朝廷大臣配合,曹太后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既然如此,那么高滔滔又在担心着什么呢?
从两人的政治背景看,可以发现她们之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曹太后出身于开国元勋曹彬的家族,这些北宋将门都是宋太祖赵匡胤提拔起来的。高滔滔的先祖高琼却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心腹大将,虽然同为将门,但根基却不一样。开国元勋的将门与文臣关系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恶劣对抗。而高琼家族则不一样,在文臣之中是受到推崇的。尤其是在宋真宗年间,与高琼家族类似的将门站在了北党文人一边,和寇准一起推动了宋真宗的御驾亲征。尤其是高琼,他作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是和寇准一同逼迫宋真宗北上的重要人物。
可以说高家在本质上和曹家不同,是倾向于与文官集团合作的。因此高滔滔在政治理念上很可能与曹太后不同,出现了针锋相对的对抗。前文讲过,曹太后是力主打压和瓦解文官集团的,这既是将门利益的需要,也是秉承了宋仁宗的朝廷中各派系互相制衡的政治需要。高滔滔及其家族作为将门中的少数派,长期依附于文官集团获取利益的,从根本上与曹太后有矛盾冲突的。而赵宗实又是依靠文官集团逼曹太后退还权力的,所以高滔滔对曹太后不得不有所防范。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和政治利益链,决定了两人的政治立场不同。
高滔滔作为新晋的皇后,自然需要后宫的话语权。她无法完全控制后宫的情况下,只能先对曹太后进行防范。尤其是曹太后主持后宫数十年,到处都是她的耳目,她不得不小心谨慎。同一时期赵宗实又处于多病的状态,他在濮议之争中得罪了大部分文官士大夫,这让朝廷政治非常动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滔滔自然会担心如果赵宗实有所不测,曹太后就会卷土重来。而当时皇太子赵顼不满十八岁,这又给了曹太后垂帘听政的理由。虽然有韩琦、欧阳修等文官的支持,但高滔滔对曹太后也不得不防范一手。
从这些角度分析,高滔滔虽然出身于将门世家,但因为高家的关系,反而成了文官保守势力的代言人。她依附于文官集团,自然不希望代表武将集团的曹太后继续控制后宫。这不仅关系到后宫权力的归属,也关系到她和赵宗实的人生安全问题。她又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文官集团,尤其是在濮议之争后这个集团还出现了大规模的分裂瓦解。正是出于这些方面的种种考虑,高滔滔占到了曹太后的对立面。尽管她们之前有着种种的姻亲关系,但是在政治利益面前,所有的亲情都会在政治斗争中被舍弃。
实际上在宋朝的历史上,看似平稳的朝局却充满着各种政治斗争的危机。皇后作为后宫之主,随时随地都在防范着各种政治斗争的阴谋,也在为自己的派系争夺政治利益。争宠从来不是宋朝后宫斗争的主旋律,朝廷的派系之争才是直接影响后宫权势变化的根源。曹太后和高滔滔的关系,正是朝廷中政治斗争的缩影。她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影响着背后派系的政治利益,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但是当她们的共同利益受到威胁时,她们又会站到同一阵营,面对同样的政敌。这种分分合合,才是宋朝朝野政治格局变化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