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太后是高滔滔的姨妈,为什么两人的关系极差?

曹太后是高滔滔的姨妈,为什么两人的关系极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驿站哦 访问量:400 更新时间:2023/12/20 13:40:11

在宋朝的历史上有三位皇太后受到后世历史学者们的推崇,他们分别是宋仁宗时的皇太后刘娥宋英宗时的皇太后曹氏和宋神宗时的皇太后高滔滔。他们对宋朝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垂帘听政期间,更是对国家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曹太后和高滔滔是非常密切的亲戚关系,曹太后是高滔滔的姨妈,同时也是收养高滔滔入宫的人。然而这两位太后之间的关系却非常差,甚至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在宋英宗和宋神宗时期,她们同为后宫之主,却是明争暗斗,上演了一出出匪夷所思的宫斗戏。

从情理上来看,这两人不应该是这样针锋相对的关系。曹太后既是高滔滔的姨妈,也是收养她的人,可以说改变了高滔滔的人生。如果没有曹太后将高滔滔收养进宫,高滔滔就不可能嫁给赵宗实,也就没有问鼎皇后宝座的机会。而且两人都是北宋将门家族出身,两家人还是姻亲关系,有着共同的利益链,按理说在宫内应该互相帮扶的。然而事情却不是这样,自从宋英宗即位开始,两人便产生了各种矛盾。作为皇后和侄女的高滔滔对姨母曹太后各种看不惯,双方在后宫权力上发生了各种明争暗斗的事情。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学者认为是宋英宗初年两宫失和,曹太后和宋英宗赵宗实权力争夺,所以才导致了曹太后和高滔滔关系破裂。这种说法看似有些道理,但实际上却是主观臆断了。在赵宗实即位的第一年,曹太后垂帘听政,此时出现与高滔滔的矛盾还能够理解。但在曹太后归政撤帘以后,赵宗实亲征了,两人的关系依旧没有任何改善。即便是在震动天下的濮议之争中,曹太后还主动表示了退让,但依旧没能缓和与高滔滔的关系。从这些细节来看,曹太后与高滔滔关系的恶化,恐怕不只是两宫失和那么简单。

从少量史料中描述的宫廷生活细节来看,可以推测曹太后与高滔滔关系的恶化,是与朝廷政治格局中的变化息息相关的。两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也是中国古代后宫关系中较为常见的。从秦汉时代开始,当一个女人做了皇后,便会把自家的亲戚推选入宫,逐步将其册立为储君的正妃,以达到稳固后宫权势的目的。这种情况在各朝各代都非常普遍,对朝廷政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滔滔是曹太后的侄女,她被引入宫中,曹太后显然是想要稳固后宫权势的。尤其是高滔滔嫁给了赵宗实,而赵宗实又是宋仁宗的皇嗣子,这就是最好的政治联盟。

以古代政治的惯例来看,她们俩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的。两人都是北宋将门世家出身,早已是姻亲关系,可以说利益链盘根错节。曹太后的祖上是开国元勋曹彬,高滔滔祖上是宋太宗赵光义最信任的将领高琼。这两家都是非常典型的将门家族,在宫廷中代表了北宋将门的利益。实际上这也是北宋皇帝后宫的特点,当家的皇后必然出身于北宋将门。在此之前宋太祖的宋皇后、宋太宗的符皇后和李皇后、宋真宗的潘皇后和郭皇后、宋仁宗的郭皇后,她们都是北宋将门世家出身的女人。

宋仁宗废除郭皇后之后,虽然不太乐意,但是在朝廷大臣们的坚持下,还是娶了不太喜欢的曹皇后。从这个角度看,宋朝皇后走将门世家路线,是朝野公认的政治潜规则,即便是宋仁宗都没法更改。因此皇后在后宫中代表将门世家的利益,这也是宋朝文武大臣之间互相妥协地结果。文臣掌管朝廷、武将联系后宫,似乎成了宋朝政治体系稳定的必然规律。可同出于武将世家的曹太后和高滔滔却斗得不可开交,这倒是与之前出身于将门世家的几位皇后大为不同。从这点上看,两人在政治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冲突的。

从一些史料上看,可以推测她们之间的矛盾并非是出自于宋英宗身上,而是出自于北宋将门内部。实际上从濮议之争过后,曹太后就不怎么搭理朝政了,她与宋英宗在政治上的冲突就消失了。可是曹太后此时与高滔滔的矛盾却激烈起来,甚至出现了为了嫔妃的问题产生的争执。当时宋英宗赵宗实亲政已经一年多,但身边还没有什么嫔妃,只有高滔滔一人。曹太后为了缓和矛盾,便派人送去两个宫女,并让人给高滔滔带话。高滔滔对姨母的话很不乐意,说自己嫁的是“十三团练”,而不是嫁给皇帝。这句话虽然是气话,却是暗藏玄机的。

赵宗实不是从皇太子身份即位,而是从团练使和皇嗣子的身份上即位,因此在皇室内部充满了争议。赵宗实又是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所以有十三团练之称。此时高滔滔旧事重提,显然是给姨母软钉子碰,言下之意是赵宗实的后宫轮不到曹太后指手画脚。但曹太后作为赵宗实名义上的母亲,却也是有资格过问的。从礼法上看,不论是皇室内部关系,还是将门世家关系,高滔滔这么回答都是属于不孝的范畴。可高滔滔就是这么执拗,坚持不接受曹太后的好意。直到后来赵宗实病重需要冲喜,才纳了三个嫔妃。

从这个事件来看,高滔滔对曹太后不仅仅是不睦,甚至可以说是防范了。高滔滔担心的是曹太后在自己和赵宗实身边设下暗桩,将他们的一举一动监视可控制起来。这种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但其实不太大。曹太后已经完全退还了权力,大多数宋仁宗时期的大臣都在濮议之争中被贬斥离开。朝廷中掌权的是韩琦欧阳修等人,这些都是赵宗实的铁杆心腹。所以高滔滔的这个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没有朝廷大臣配合,曹太后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既然如此,那么高滔滔又在担心着什么呢?

从两人的政治背景看,可以发现她们之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曹太后出身于开国元勋曹彬的家族,这些北宋将门都是宋太祖赵匡胤提拔起来的。高滔滔的先祖高琼却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心腹大将,虽然同为将门,但根基却不一样。开国元勋的将门与文臣关系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恶劣对抗。而高琼家族则不一样,在文臣之中是受到推崇的。尤其是在宋真宗年间,与高琼家族类似的将门站在了北党文人一边,和寇准一起推动了宋真宗的御驾亲征。尤其是高琼,他作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是和寇准一同逼迫宋真宗北上的重要人物。

可以说高家在本质上和曹家不同,是倾向于与文官集团合作的。因此高滔滔在政治理念上很可能与曹太后不同,出现了针锋相对的对抗。前文讲过,曹太后是力主打压和瓦解文官集团的,这既是将门利益的需要,也是秉承了宋仁宗的朝廷中各派系互相制衡的政治需要。高滔滔及其家族作为将门中的少数派,长期依附于文官集团获取利益的,从根本上与曹太后有矛盾冲突的。而赵宗实又是依靠文官集团逼曹太后退还权力的,所以高滔滔对曹太后不得不有所防范。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和政治利益链,决定了两人的政治立场不同。

高滔滔作为新晋的皇后,自然需要后宫的话语权。她无法完全控制后宫的情况下,只能先对曹太后进行防范。尤其是曹太后主持后宫数十年,到处都是她的耳目,她不得不小心谨慎。同一时期赵宗实又处于多病的状态,他在濮议之争中得罪了大部分文官士大夫,这让朝廷政治非常动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滔滔自然会担心如果赵宗实有所不测,曹太后就会卷土重来。而当时皇太子赵顼不满十八岁,这又给了曹太后垂帘听政的理由。虽然有韩琦、欧阳修等文官的支持,但高滔滔对曹太后也不得不防范一手。

从这些角度分析,高滔滔虽然出身于将门世家,但因为高家的关系,反而成了文官保守势力的代言人。她依附于文官集团,自然不希望代表武将集团的曹太后继续控制后宫。这不仅关系到后宫权力的归属,也关系到她和赵宗实的人生安全问题。她又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文官集团,尤其是在濮议之争后这个集团还出现了大规模的分裂瓦解。正是出于这些方面的种种考虑,高滔滔占到了曹太后的对立面。尽管她们之前有着种种的姻亲关系,但是在政治利益面前,所有的亲情都会在政治斗争中被舍弃。

实际上在宋朝的历史上,看似平稳的朝局却充满着各种政治斗争的危机。皇后作为后宫之主,随时随地都在防范着各种政治斗争的阴谋,也在为自己的派系争夺政治利益。争宠从来不是宋朝后宫斗争的主旋律,朝廷的派系之争才是直接影响后宫权势变化的根源。曹太后和高滔滔的关系,正是朝廷中政治斗争的缩影。她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影响着背后派系的政治利益,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但是当她们的共同利益受到威胁时,她们又会站到同一阵营,面对同样的政敌。这种分分合合,才是宋朝朝野政治格局变化的常态。

标签: 高滔滔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卢俊义究竟梁山武功第一,还是一个草包呢?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卢俊义

    《水浒传》中,卢俊义在梁山算不上武功第一,他本来就是一个草包。 一、卢俊义在水泊梁山并非武功第一。 卢俊义的武功高强,是宋江、吴用无中生有吹捧起来的。宋江设计害死了晁盖,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使自己名正言顺地登上梁山泊主的宝座。便与吴用一唱一和,串通一个叫作大圆的和尚,说什么“河北三绝玉麒麟”,“棍棒

  • 卢俊义为何不敢做梁山老大?宋江暗中指使这五人从中作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挺好玩儿标签:卢俊义

    晁盖死后,梁山好汉就要奉宋江为梁山泊主,可是晁盖临死留下了一句话,并没有直接传位给宋江。宋江推辞,传令众头领:谁人捉得史文恭者,就奉他做梁山泊主。宋江和吴用用计赚卢俊义上梁山,几乎折了卢俊义的性命。燕青对卢俊义说: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今日不上梁山泊时,别无去处。一言道出真相,从一方富豪到无家可归

  • 宋江为何要让卢俊义做寨主?是为了试探其他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爱雨一生标签:卢俊义

    玉麒麟卢俊义,在梁山排名第二,上应天罡星。上梁山之前,卢俊义条件非常好,他是北京大名府的员外,相貌堂堂,武艺高强,心地善良,救过李固,抚养燕青。因为会做生意,他家财万贯,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确实很难得。即便放在今天,也算得上优质男。上梁山之后,宋江曾两次把寨主之位让给卢俊义。针对宋江这种行为,很多

  • 田虎部下猛将,与卢俊义大战百回不分胜负,为何会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卢俊义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攻打辽国,扫荡田虎和王庆,剿灭方腊的三次大战役中,作者提到了许多猛将能人。他们有的活捉鲁智深,有的与林冲不分胜负,还有的甚至能杀死梁山数名好汉,实力的确很强。这其中,有一人还曾与秦明、卢俊义大战,两次都不分胜负,这实力足以证明其猛将的地位。此人,便是田虎部将孙安。宋江等梁

  • 为何说只有武松可以赤手空拳打老虎,鲁智深、卢俊义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卢俊义

    众所周知,在水浒传中,可以打死老虎,或本来就杀死过老虎的人不在少数,就拿李逵来说,当其要接母亲上梁山时,因李逵去为母亲找水源,最终其母亲被老虎吃掉,李逵得知后大怒,拿刀砍死了四头老虎,此外,登州帮中的解珍跟解宝二兄弟,曾经也利用设下的陷阱杀死过老虎!不过在许多人看来,尽管说他们是杀死过老虎,但是跟武

  • 史文恭是高手,所以不屑用毒?此人打平卢俊义,照样用毒箭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卢俊义

    提及晁盖之死,网上阴谋论太多了。尽管书中说过,晁盖死于史文恭的毒箭,但很多文章,甚至一些水浒类书籍,还说是宋江派人暗杀了晁盖。理由就是“史文恭是高手,不会在箭上下毒”等等。这个理由,说起来实在是荒谬,完全就是罔顾事实。其实想想也能明白,战争中,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去尽可能打击敌人,哪会考虑能不能用毒?

  • 《水浒传》中综合战力最强的四个人,卢俊义只能排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卢俊义

    见过很多对水浒人物的排名,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今天我们也来排一排综合战力最强的四人,咱首先定的标准是综合战力,并不仅仅指武艺,也包括法术,还有就是忠于原著,向周侗这些神人原著没有写,咱就不做排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排名标准就是以相互的胜负为重要参考,像没有交过手的,咱只

  • 梁山猛将很多,真正的将才有几人?除卢俊义外至少4人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卢俊义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猛将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曹洪,曹仁,孙策,太史慈等,而这些猛将中,一些人还颇有将才深知帅才。那么,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当然有,比如宋江和卢俊义,两人就很有帅才,无论是找安之前,还是招安之后,自从卢俊义上了梁山,宋江都常与他分兵两路,说明两人时有统之才的

  • 水浒中,卢俊义英雄了得、棍棒无敌,金圣叹却说,他是“呆骆驼”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卢俊义

    水浒中,卢俊义是位很拉风的人物。在上梁山前富甲一方,号称河北三绝,枪棒无敌天下。上了梁山后便活捉史文恭,力压林冲等牛逼元老,一屁股就坐在第二把交椅上,进入了梁山核心四人组。但哪料如此拉风的卢俊义,却在金圣叹眼中,被划归为中下人物,不但比不过武松、鲁智深,就连李逵都比不过,因为李逵被金圣叹评为:上上人

  • 水浒中武力最强五人组:武松第二,卢俊义屈居第五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卢俊义

    水浒高手云集,但是排名一直有争议,其中最难界定的是武松的武力,原因是武松缺少与一流高手交锋的记录,所以无论哪个版本的排名,武松的名次都比较靠后,甚至连十大都进不去,这不是扯淡又是什么呢?小编以为,武松光凭三次马下对马上的战绩,比如一招秒杀贝应夔,一招秒杀方貌,一招秒杀耶律得重,就可以跻身十大排名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