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智取生辰纲时,公孙胜为何不用法术呢?

智取生辰纲时,公孙胜为何不用法术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赵明 访问量:958 更新时间:2024/1/16 12:23:27

梁中书每年都会在六月十五之前,派人给岳父蔡京送去价值十万贯的生日礼物,叫做“生辰纲”。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晁盖、吴用、白胜等人在黄泥冈假扮买酒卖酒的人,并趁机在酒中下药,迷晕了杨志一行人,劫走了这批生日礼物。这个唤作“智取生辰纲”。当然,智取生辰纲后不久,事情就败露了,晁盖等人也不得不上梁山落草。

晁盖的队伍中,有一人叫公孙胜,绰号入云龙,其人法术高强,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上梁山之后,公孙胜曾斗法破高廉,收服樊瑞、降服乔道清。一些时候,公孙胜甚至会祈风帮助吴用,打败敌人。

有如此厉害的法术,为什么公孙胜在智取生辰纲时不使用呢?那样不是比在酒里下药更方便、更安全吗?而且事后还不会被发现,甚至可以借此宣扬是“生辰纲惹天怒,天遣神将夺走”之类,岂不妙哉?

这种说法非常有道理,那么,公孙胜为何不这么做呢?他为什么不用法术去劫走生辰纲呢?这个问题,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其一,生辰纲故事原型

众所周知,水浒不是作者完全虚构的故事,书中很多人物和故事之前就有原型,有些甚至完全一样。比如宋江、关胜、杨志、呼延灼、刘唐等人,不但史有其人,而且在水浒蓝本《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也有。还有很多故事,在《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元杂剧中也都有,比如武松打虎、宋江杀惜、招安征方腊等。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在宋代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以下简称《遗事》)中就已经出现。

《遗事》中,这段故事发生在宣和二年五月。当时北京留守叫梁师宝,派马县尉等人押送十万贯金银珠宝,赶在六月初一前送给蔡京。马县尉等人行至五花营时,因为天气热就在树下歇息。碰巧来了八个人,担着酒卖。马县尉等人买了酒喝,结果被麻翻了,十万贯金珠宝贝就此被劫走。

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段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才吃酒时,便觉眼花头晕,看见天在下,地在上,都麻倒了,不知人事。笼内金珠、宝贝、缎匹等物,尽被那八个大汉捡去了。

这八个人,正是晁盖、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和燕青。

尽管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人物、地点和发展与《遗事》中不同,但故事结构一样。所以,水浒作者很明显借鉴了这个故事,只是他又进行了改编,较之原故事更为丰富精彩。既然原故事没有高人用法术劫走生辰纲,那水浒作者自然就不能编的太离谱。

借鉴而又不完全改变,在水浒中类似的例子其实有很多。

比如宋江杀惜,《遗事》中是宋江带酒杀阎婆惜和吴伟;好汉排名前晁盖已死,《遗事》中也是如此;还有招安征方腊,《遗事》中也提到了宋江征方腊后官至节度使的情节。

其二,剧情发展需要

之所以说水浒故事精彩,结构巧妙,那是因为很多故事一环扣一环,一个人物能引出很多人物,一个故事能引出很多故事。这样,剧情的展开就很自然流畅,读起来真实。比如用高俅引出王进,用王进引出史进,史进又引出鲁达、李忠、林冲等人。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同样如此,不让公孙胜用法术取之,也是为了剧情需要。

我们看原著,智取生辰纲之后,紧接着说何清认出晁盖和白胜,而后又引出宋江报信,晁盖等人去落草梁山,以及林冲火并王伦之事。这样写,不但很真实——因为智取生辰纲的确有很多问题,留下了太多线索;而且有利于故事展开和延伸。

换个角度想,假如公孙胜用法术智取生辰纲——比如召唤金甲神公然拿走生辰纲,又或者一阵怪风把杨志等人卷跑;作者完全可以写晁盖等人乔装打扮,不住店不带口音等,进行一次“完美犯罪”。这样的话,这个案子可谓没有任何线索。

如果这样,故事就没法往下进行了,那宋江等人又该如何出场呢?晁盖等人又怎么去落草梁山呢?那就没有水浒故事,更没有这本书了。

还有一点,公孙胜类似于王炸,轻易不使用。

我们看水浒,梁山好汉基本不先用法术。无论斗法破高廉,还是降服乔道清等,都是对方先使用妖术,公孙胜或者樊瑞才出手。宋江也会一点法术,他也基本不使用,顶多防御对方妖术。毕竟水浒不是神魔小说,频繁使用法术只会让读者觉得荒诞。

如果动不动就让公孙胜用法术,那就不是《水浒传》了,那可能要叫《传奇法师公孙胜》了。

众多好汉中,只有公孙胜曾两次离开梁山。为何?推测原因可能也是作者故意如此。要知道,公孙胜在梁山地位很高,会法术也会阵法谋略。若他一直在梁山,面对强敌时又不出手,读者就会感觉他尸位素餐,形同虚设;若他以法术打击,敌人又实在不堪一击,读起来也十分没意思。怎么办?自然是让公孙胜下山,下次需要再派人去找他。

如此一来,不但能表现公孙胜不恋功名,为他的结局埋下伏笔,而且去找他的路上还能拉拢其他好汉上山(戴宗因此认识杨林、石秀等人),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其三,公孙胜属于后来者

如果不看故事原型和剧情需要,从公孙胜本人角度来说,也能解释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期水浒中,公孙胜没有参与智取生辰纲,他属于后来者。

第十五回回目名为“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点明了是“七星”。但我们都知道,实际上一共有八人参与,包括后来的白胜。从全书来看,白胜在黄泥冈演技精湛,事后被抓也颇有骨气,虽然两次招供,但也只是说出官府已知的信息,而且他也是地煞星之一。既然如此,就不能说是“七星”,而应该是“八星”。

既然如此,作者为何说是“七星聚义”呢?一个可能的理由,是原先的确只有七人,后来才又增加了一人。

我们看容与堂本《水浒传》还能发现,十八回中有一首诗,后两句是“一旦阴谋皆外泄,六人星火夜逃生”。除了白胜,按理说是七人逃生,这里为何说是“六人”呢?没有道理。还有,后来宋江给晁盖报信,也说白胜供出“你等六人”,后来又说是“你等七人”,简直自相矛盾。

所以,据此可知当初的确是只有七人参与智取生辰纲。当然,后来作者为自圆其说,让晁盖“梦见北斗,且有一颗小星”,不过人数没改全,留下了“遗迹”。

那么,谁是后来者呢?答案是公孙胜。

分析一波即可知道。晁盖是领头人,吴用是出谋者,刘唐带消息,三阮同进退,白胜负责卖酒演戏,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只有公孙胜显得多余。

聚义之前,公孙胜说带来了生辰纲消息,但其实刘唐早已探知;而且公孙胜为求见晁盖,不惜动手打人,结果劫到生辰纲上梁山后他又走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他要干嘛?难道仅仅就为了帮晁盖劫生辰纲?而且初上梁山,公孙胜除了一句假意的话“休为我等坏了大义”,再没有其他戏份。

后来林冲火并王伦,推公孙胜坐第三把交椅时,还说“公孙先生,名闻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测之机,呼风唤雨之法,谁能及得?”这话也有点不靠谱。试想,连仗义疏财,广泛交友的晁盖都不认识公孙胜,京城里的林冲怎么知道千里之外蓟州公孙胜的大名?

事实上,如果去掉公孙胜的戏份后,读者会发现,这段故事更紧凑精彩。

由此可以推测,公孙胜是后来参与智取生辰纲的人。不过,由于这段故事架构已经完备,而公孙胜在《遗事》中排第六(但没有事迹),地位很高,所以作者把他加入到智取生辰纲的队伍中,以增加其戏份故事,这样也能为其后来排名第四奠定基础。

正因如此,所以公孙胜无法用法术智取生辰纲,否则就破坏了故事结构,甚至会“喧宾夺主”。毕竟,智取生辰纲是表现吴用之智,而不是公孙胜之法。

“公孙胜是后来者”的说法,源于侯会《水浒源流新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原作解说更清晰,论证更有力。侯会甚至根据明代李开先的水浒剧《宝剑记》,推测早期公孙胜是一名军官,这样公孙胜更不可能用法术了。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原型,公孙胜的身份,还是剧情角度来看,公孙胜都不可能用法术取生辰纲。

本文第三点重点参考侯会《水浒源流新证》之《后来居上的公孙胜》(上、下)。

标签: 公孙胜

更多文章

  • 世人都说林冲怂,其实人到中年后,我们都变成了“林冲”!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林冲

    世人都说林冲怂,其实人到中年后,我们都变成了“林冲”!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而且在古代的时候水浒传基本上已经属于是禁书一类的了,因为年轻人年轻气盛,而水浒传中又是讲述的各种快意恩仇,打打杀杀,所以很容易出事。而且很多人为什么喜欢鲁智深武松呢?就是因为他们干净利索

  • 与人相处一定远离这类人,林冲经历的这两件事便是很好的证明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林冲

    水浒传无疑是一部悲剧作品,虽然大多英雄好汉胸怀正义,然而他们出生在那个昏庸腐朽的朝代,让他们在社会上难以立足,甚至被逼入绝境不得不上梁山入草为寇。那种大环境下,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作者施耐庵通过对一个又一个人物的描写塑造,深刻揭露了一些人内心深处的阴暗,比如林冲在逐渐落魄过程中就遇到了两个把他推向深

  • 水浒传:林冲一把刀一千贯,相当于多少人民币?价值令人咂舌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林冲

    /文花开无田/图网络图片以及《水浒传》剧照等都说宝刀配英雄,唐朝诗仙李白也更是在《自代内赠》诗中写道“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这自古以来刀也成为了英雄人物的标配。而更有甚者,在中国古代的铸剑师甚至于将剑将刀熔铸于生命之中。从干将莫邪铸剑,为了能够练出一柄绝世神兵,不惜牺牲自

  • 林冲朴实忠厚,请别拿他的美德当软弱(细说林冲之二)

    历史人物编辑:大大餐饮标签:林冲

    林冲是个朴实忠厚的人,一直都保持着谦谦君子的形象,尽管遭遇不公的横祸,被步步陷害逼迫,在屡屡不幸中艰难度日,让他的性格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但这一美好品德却像一抹坚固的底色,始终未改。林冲之所以被人喜爱和敬仰,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不论是什么际遇,都未放弃自己的良善,这不免有时会让人觉得是软弱可欺,但是

  • 马上林冲,马下武松,这说法在梁山至少有5人不服,第5有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林冲

    因为《水浒传》的好汉们个个都形象鲜明,深入人心,所以在民间流传甚广,尤其那些杰出的好汉更是受人喜欢。所以民间就有了“马上林冲,马下武松”这种传说,但是仔细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发现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第一当然不是否定林冲和武松的武力,第二是因为梁山好汉武力高强者比较多。于是,且说林冲在随晁盖攻打曾头

  • 林冲身为80万禁军教头,妻子却被高衙内欺辱,林冲:我惹不起啊!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林冲

    了解水浒传的人们都知道,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六的林冲,曾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妻子貌美如花,家庭幸福美满。然而有一天他的妻子却被高俅养子高衙内当街调戏,此后林冲本人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不禁有人要问,林冲贵为80万禁军教头,怎么会被高衙内这种官二代如此欺压?其实林冲也想,但是奈何他惹不起

  • 王伦之死,是因为吴用激怒了林冲?其实林冲早已有心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林冲

    又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是针对吴用的。事实上,梁山上被黑得最惨的人中,除了宋江,大概就要数吴用了。很多人说他只会坑人,却不知道梁山能打败童贯、高俅的几次进攻全靠吴用,更不要说平定田虎、王庆和方腊时,吴用的功劳了。还有人说,晁盖等人上梁山要求入伙,王伦虽然拒绝了他们,但是林冲也没有火并王伦的意思,是吴用

  • 林冲是“80万禁军枪棒教头”,听起来很强势,搁现在算多大的官?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林冲

    在《水浒传》中,林冲乃是一个妥妥的悲情人物,他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妻子也是个知性温柔的女人,虽说没有孩子,但生活还是十分幸福的。然而,自打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老婆,他的不幸就开始了。先是还有陆谦被收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监视之下,再就是对鲁智深劝告的不在意,误以为高衙内不会过多纠缠,甚至觉得高俅不会为

  • 梁山死的最冤的四大好汉,个个结局悲惨,林冲上榜,第一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林冲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书中的108将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虽然其中大多在被招安后战斗身亡,但是幸存下来的几个没啥好下场。接下来我们就看梁山死的最冤的好汉都有哪些?四、小李广花荣花荣为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之首。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银枪,一张弓

  • 王伦为何成为最失败的寨主,并非因怠慢了林冲,而是忽略了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林冲

    水浒里的梁山是天下英雄好汉共同的家园,梁山从一个创业之初的小公司,后来发展到能与朝廷抗衡的大公司,这里面少不了公司历代掌门人的心血,从王伦到晁盖,又到后来的宋江,他们都为梁山的发展和壮大的做出了贡献,要说梁山最失败的寨主,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谁呢?三人之中最失败的要数王伦了,为何会是他呢?下面就让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