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修元史的时候也会夹带私货?浅论徐寿辉政权国名是否为天完

朱元璋修元史的时候也会夹带私货?浅论徐寿辉政权国名是否为天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杰杰哥 访问量:403 更新时间:2024/1/5 0:35:18

前言:在某本明朝历史的科普读物中,开篇第一章就讲到了一个看上去非常奇怪的国名:“天完”。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湖广罗田人徐寿辉率先称帝,改年号为治平,然而国号却是不伦不类的“天完”。该书作者不无嘲笑地指出:“我每次看到这个国号总觉得是过几天就完蛋的意思”。

是啊,天完天完,到底是今天完蛋,还是明天完蛋呢?徐寿辉虽然是小商贩出身,可能没什么文化,但是反元复宋总听说过吧?你就把国号称为大宋,怎么着也比这个天完强不是?还是说,徐寿辉政权的国号根本就不是天完?有人在修纂史书的时候夹带了私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史书中的天完政权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下史书中的记载:

徐寿辉据蕲水为都,国号天完,僭称皇帝,改元治平,以邹普胜为太师。—《元史卷四十二·本纪第四十二》

虽然《元史》有“前后重复,失于剪裁”的问题,但仍然是了解和研究元代历史的珍贵文献,其史料价值不可否认。此后历朝史官都对《元史》做了一定程度的增补考证,到了清朝末年,著名学者柯劭忞所撰《新元史》一书,更是被认为集五百余年各家研究之大成。北洋政府将其纳入正史,称第二十五史。而在这本《新元史》之中,对徐寿辉政权的国名认定也是“天完”。

是月,徐寿辉僭号天完国皇帝,建元治平。—《新元史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的时候,元末农民起义在大江南北集中爆发。当年五月,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率先在颍州(今安徽阜阳)起事。十月,南方红巾军则在徐寿辉、邹普胜的率领下攻破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并在此建国称帝。

从建国后考古发现的几方徐寿辉政权的铜印来看,所谓的“天完国”还相当正规,有中书省,有六部,有统军元帅府。比如现湖北省通城县博物馆中有一方“统军元帅府印”,重1.5公斤,印面外圆内方,四廓对称阳刻云纹,印背手柄左侧刻着这么几个字:“中书礼部治平四年月日给”。

据《元史·百官志》的记载,统军元帅府是管军机构,一般都统辖几路兵马,地位高于统军元帅。治平四年即至正十四年,正是徐寿辉义军的低谷期,因为其国都蕲水县上一年的年底刚刚被元军攻破。不过在任命倪文俊为统军元帅以后,南方红巾军重振旗鼓,在汉川之战中击败了元朝宗室威顺王宽彻不花(世祖忽必烈之孙)。故而也有人认为这方“统军元帅府印”,就是当年倪文俊所用的铜印。

行文至此,还是不免让人感到疑惑,这样一个不屈不饶的政权,为何会取这么一个奇怪的国名呢?明末史学家赵士喆曾经写了一本《皇纲录》,里面对“天完”的含义做出了自己的推测:“天完非国,寿辉取以为号者。以字形压大元也”。元朝的国号是“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徐寿辉及其部下都是白莲教徒,通过在“大”字上加一横,“元”字上加一个宝盖的方法,让“天完”压过“大元”,似乎也可以让人理解。

换句话说,所谓的“天完”,只是徐寿辉政权的政治口号之一,目的是给本部军民以信心。那么问题来了,其真正的国名又是什么呢?

真正的国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重庆市江北区上横街出土了一块文物,是大夏皇帝明玉珍睿陵里面的玄宫之碑,上面的碑文内容写得很清楚:

岁庚寅,淮人立徐主称皇帝于蕲阳,颁万寿历,建元治平,国号宋。—《大夏太祖钦文昭武皇帝玄宫碑》

明玉珍,湖广随州人,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归附徐寿辉,被封为征虏大元帅,率部驻守沔阳(今湖北仙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春,明玉珍听从谋士戴寿的建议,挥师奇袭重庆,擒获元将哈麻秃。此战过后,宋军在四川站稳了脚跟。当年秋天,徐寿辉封明玉珍为陇蜀行省右丞,委之以川蜀重任。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弑杀徐寿辉之后自立为大汉皇帝。明玉珍闻讯大怒,立即派兵驻守夔门(即瞿塘关,是由东入蜀的重要关隘),并宣布断绝与陈友谅的一切联系。当年十月,明玉珍为徐寿辉立庙于重庆城南,并上尊号曰“应天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明玉珍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颁先天历,建都于重庆。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去世,享年三十八岁,葬于睿陵,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

作为曾经长期在徐寿辉麾下作战的大将,明玉珍既不可能不知道自家的国号是什么,也没有理由在自己的玄宫碑上信口胡诌。靠着这件实物,我们就可以百分百认定,徐寿辉政权的国号就是“宋”,而不是什么“天完”。那么问题来了,《元史》为什么要给他改名呢?

朱元璋的私心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把目光放到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的兰州之战上。当时大将军徐达率军班师回朝后,元军大将王保保趁机围攻兰州城。鹰扬卫指挥于光奉命镇守巩昌(今甘肃陇西县),闻讯之后率军增援,在马兰滩兵败被俘。王保保本打算让他劝降兰州守将,不曾想大明开国将帅都很有骨气,于光因此被元军杀害。

被执至兰州城下,使呼张将军出降。光大呼曰:“我不幸被执,公等坚守,徐总兵将大军行至矣。”敌怒,批其颊,遂被害。城中闻光言,守益固。保保进攻不利,且惧大军至,乃引去。—《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七》

消息传回京师,朱元璋追赐其为怀远大将军,命葬于祖山神岭之东楼下山,又下诏将其配享于鸡笼山功臣庙。于光原本是徐寿辉的手下,因陈友谅弑主,这才转投朱元璋麾下。而在一代文宗宋濂亲自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同样透露了徐寿辉政权的真正国名:

会元政大乱,天下兵动,江东西化为盗区,分宁徐寿辉建伪号宋,都九江。—《怀远将军同知鹰扬卫亲军指挥使司事于光墓志铭》

这就很奇怪了,因为宋濂本人就是《元史》的总裁官。他既然知道徐寿辉政权的国号是“宋”,为何会在《顺帝本纪》中将其记为“天完”?

早在朱元璋即位当年,为了体现自己的正统性,便下诏编修《元史》。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二月,左丞相李善长出任监修,宋濂、王袆出任总裁官,于南京天界寺正式开局编写《元史》。这次修史,基础史料是大将军徐达从元大都(今北京)缴获的元十三朝实录以及《经世大典》。

至当年八月,初稿《元史》编修完成,共有本纪三十七卷、志五十三卷、表六卷、传六十三卷,合计一百五十九卷。对于没有《实录》的末代皇帝庚申君妥懽帖睦尔,朱元璋派人到全国各地搜集材料之后,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二月重开史局,由宋濂等人负责继续编修。当年四月,妥懽帖睦尔在应昌崩殂,朱元璋为其上谥号曰“顺帝”,并于七月完成了《元史·顺帝本纪》的编修。至此合计二百十卷的《元史》正式大功告成。

换句话说,宋濂为于光写墓志铭在先,而为顺帝编修本纪在后,按理他不会写错徐寿辉政权的国号。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明玉珍玄宫碑中将徐寿辉称帝的时间记为“庚寅年”,即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比《元史》的记载要早了一年。

我们知道朱元璋在称帝之前,一直奉北方红巾军龙凤政权为正朔,而龙凤政权的国号也是宋。根据《元史》的记载,徐寿辉虽然第一个称帝,但是刘福通毕竟起义时间更早,所以龙凤政权在大义名分上并不吃亏。但是倘若徐寿辉起义时间也更早的话,那他岂非才是正朔?

朱元璋虽然在称帝后极力撇清自己和龙凤政权之间的关系,底下的臣子毕竟都对此事心知肚明,大家都跪拜过小明王的圣旨,这事瞒不住。要是龙凤政权连义军的正朔都保不住,那可太丢人了,不行,史书中必须就行遮掩。

于是乎徐寿辉的起义时间,从至正十年年底变成了至正十一年年底,而国号也从“宋”变成了“天完”。

结语:成王败寇,历史有时候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若是徐寿辉得了天下,那他自然是“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开国圣祖。无论是陈友谅还是明玉珍得了天下,徐寿辉之死或被美化或被揭露,但大宋的国号一定会被保留。

其实元朝监察御史彻彻帖木儿就曾指出一个事实,各地盗贼都以“亡宋故号以为口实”。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反元复宋极具号召力,作为当时势力最强的南方红巾军政权,徐寿辉又怎么会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天完来作为国号呢?

至于明修《元史》,自然是要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这点本无可厚非。但是时至今日,如果我们某些专家还在言之凿凿地将徐寿辉政权称为“天完政权”,那就未免有些可笑了。

标签: 徐寿辉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原来是这样的死的,真实原因跌破眼镜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郭子兴

    书接前文:然而,郭子兴的这种美妙感觉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被一个爆炸式的新闻给搅没了。这个新闻便是朱元璋被孙德崖的弟弟生擒起来了。朱元璋既是他的女婿,更是他的左膀右臂,不能失去这根顶梁柱啊!于是,他急忙派徐达等人去和孙德崖的弟弟谈交换人质的问题。其实这很容易理解,你们生擒朱元璋,我手中有你们的孙德崖

  • 郭子兴在濠州受到排挤,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为何还要分他兵马?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郭子兴

    郭子兴在濠州受到排挤,来到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不仅接待了郭子兴,还把自己三万人马的指挥权也交给了郭子兴,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1:报恩:朱元璋在投奔郭子兴的起义军之前,是个一无所有的人,父母饿死了,连个埋葬的地方都没有,朱元璋靠讨饭为生,后来为了有口饭吃,当了和尚,从事的工作和唐僧师徒差不多,但他比

  • 朱元璋深得郭子兴信赖,还娶了其养女,为何最后要离开他?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郭子兴

    朱元璋一生做过很多让人匪夷所思之事,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便是在郭子兴得势之时主动离开。在郭子兴的阵营里,朱元璋并不是挥之即去的无名小辈,相反,他不仅地位高,还拥有实权,郭子兴对他也很信任,颇有将他当继承人培养的态势。而且郭子兴主动将养女嫁予朱元璋,在这层关系下,朱元璋即使当不上继承人,他的地位也不容小

  • 郭子兴后代怎么样了?有一个被朱元璋给斩了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郭子兴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嗜杀,“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一共就杀了近十万人。当年朱元璋是依靠郭子兴起家的,那么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他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老丈人郭子兴的后代的呢?其实朱元璋虽然嗜杀,但他还没有残暴到草菅人命的地步,换句话说他杀的都是那些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或者触怒他的人,朱元璋固然是一个暴君,但他

  • 郭子兴的反元起义军为什么会成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起家军队?

    历史人物编辑:鬼说天下标签:郭子兴

    众所周知,明太祖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而元朝末年的反元起义军领袖郭子兴无疑是朱元璋最大的恩人,朱元璋通过继承郭子兴起义军才得以跻身元末群雄之列,奠定了建立明朝的基础。那么郭子兴的反元起义军为什么会成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起家军队呢?本鬼前文《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创业的时候真的只是“开局一个碗”吗

  • 郭子兴对朱元璋恩重如山,为何朱元璋不放过其儿子,权力太诱人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郭子兴

    然而朱元璋的忠心和才干以及人脉,看在郭子兴两个儿子的眼里却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有句话说,能够原谅别人的错误,却难以原谅别人的正确。又说接受恩惠容易,感激恩人极难。这些话用在两位郭家大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作为一个养女婿,朱元璋先救郭家举宅性命,又为郭家寻来续命粮草,将郭家的嫡出儿子们比得颜面扫地。郭天叙

  • 郭子兴不是一个好岳父,但他对待朱元璋却有真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郭子兴

    本期话题,朱元璋与其岳父郭子兴的情感纠纷!朱元璋曾感慨:“生父朱五四只是生了一个朱重八,义父郭子兴却造就了一个朱重八啊!”郭子兴与朱元璋对于朱元璋来说,义父郭子兴虽曾做过一些不太地道的事情,但总体上还是恩德更多一些,朱元璋还是很感激这个岳父大人的!大侠郭子兴与其说郭子兴是一个统帅,不如说郭子兴是一个

  • 郭子兴儿子想毒死朱元璋,不料朱元璋借刀杀人,至死还不知情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郭子兴

    一天,朱元璋正在军营议事。突然,郭子兴的两个儿子来了,说:“我们哥俩打了点野味,请朱大哥过去喝酒!”朱元璋似笑非笑地看了看他们,爽快地答应了。1352年,朱元璋应汤和的邀请,丢掉和尚的工作,投奔了濠州城内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因相貌出奇,郭子兴第一次见到朱元璋后,甚为惊讶,认为朱元璋面相不凡,日后定会有

  • 郭子兴为了得到朱元璋的辅助,真是煞费苦心,用计造就了一代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郭子兴

    郭子兴在刚见到朱元璋时,对他就格外的注意,特别是经过几次大战之后,对于朱元璋更加的喜欢,为了能得到朱元璋的辅助,郭子兴开始了拉拢。“为什么要关着我,我犯了什么错”,委屈的朱重八哭着说。郭子兴站在牢房外,对着关着的朱重八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错,明天中午就是你的期限。”听完这话,朱重八更是没有一丝希望,

  • 朱元璋最爷们的一次举动:不顾性命,冒死救出郭子兴

    历史人物编辑:东方寻历史标签:郭子兴

    前面我们讲到,小乞丐和尚朱元璋,在外流浪三年后回到了原单位皇觉寺。但皇觉寺很快焚毁于乱兵之手,无奈之下,朱元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去投靠农民起义军。虽说期间发生一些小波折——朱元璋被站岗的守军误认为是间谍,险些被杀。但被郭子兴救下之后,很快就成了郭子兴的亲兵。不久后,朱元璋被提